標題: 第 09 講 - 故意作為犯——不法與罪責以外之可罰性要件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44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4-2-23 15:42 
219.85.130.232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第 09 講 - 故意作為犯——不法與罪責以外之可罰性要件


講次摘要
一、不法與罪責以外之其他條件
1.刑事程序法之程序要件
2.刑事實體法中之實體要件

二、不法與罪責以外之可罰性要件
1.客觀處罰條件
2.個人之阻卻刑罰事由
3.個人之解除刑罰事由

三、客觀處罰條件
1.現行刑法中設有客觀處罰條件之例
2.判斷原則

四、個人之阻卻刑罰事由
係指在行為時即已存在之足以排除刑罰之個人情狀。

五、個人之解除刑罰事由
指在違犯可罰行為之後,始發生之足以使本已成立之可罰性不再存在之個人情狀。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44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4-2-23 16:46 
219.85.130.232
[tr][td]

第 09 講 - 故意作為犯——不法與罪責以外之可罰性要件 評量題目

友善列印


單選題:

1.下列何者非刑法上故意所需認識或預見之對象:
(  )1. (A)行為客體
(  )2. (B)構成要件行為
(  )3. (C)客觀處罰條件
(  )4. (D)行為結果

2.我國刑法第19條第1項規定: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其中所稱的「不罰」,是指:
(  )1. (A)欠缺違法性而不處罰
(  )2. (B)欠缺個人之解除刑罰事由而不處罰
(  )3. (C)欠缺責任能力而不處罰
(  )4. (D)欠缺客觀處罰條件而不處罰

3.刑法對於中止犯規定「減輕或免除其刑」,此種存在於個人之情狀,在學理上稱為:
(  )1. (A)個人阻卻刑罰事由
(  )2. (B)個人解除刑罰事由
(  )3. (C)個人阻卻責任事由
(  )4. (D)個人解除責任事由

4.針對違背職務行賄罪之法律效果,刑法設有「但自首者減輕或免除其刑」之但書規定,此種將原本已成立之可罰性不再存在於個人之情狀,在學理上稱為:
(  )1. (A)個人阻卻刑罰事由
(  )2. (B)個人解除刑罰事由
(  )3. (C)個人阻卻責任事由
(  )4. (D)個人解除責任事由

5.甲騎摩托車在慢車道接近十字路口時,號誌燈變換成紅色,甲即慢慢停下,忽然後方被撞一下,甲下車查看,並無異狀,停於後方的小轎車引擎蓋下方則似乎有掉漆,此時號誌燈變換成綠色,甲隨即騎上機車右轉離去。後方小轎車並未跟隨右轉,只見駕駛乙將車熄火,下車嘔吐,路人丙見狀,將乙扶往10公尺前一家醫院,乙告訴醫師丁剛才剎車太猛,頭撞到車門,額頭稍微紅腫,乙被丁測出吐氣所含酒精濃度為每公升0.56毫克,丁告知乙感冒不該喝酒,額頭紅腫過幾天會退去,但並未告誡乙不得開車,乙打針後回到車上,開車離去。兩天後,甲接獲警察局的約談通知,事由為駕車肇事逃逸,因為甲的車牌被路邊照相機照到。試問依照我國實務見解,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  )1. (A)甲與乙發生擦撞,縱使其對於肇事係無故意或過失,仍可成立刑法第185條之4肇事逃逸罪
(  )2. (B)對於刑法第185條之4之「致人死傷」採客觀構成要件要素說者,將認為甲與乙擦撞不成立刑法第185條之4肇事逃逸罪
(  )3. (C)對於刑法第185條之4之「致人死傷」採客觀處罰條件說者,將認為甲與乙擦撞成立刑法第185條之4肇事逃逸罪。
(  )4. (D)以上皆無誤。

6.下列關於個人阻卻或解除刑罰事由之敘述何者正確?
(  )1. (A)與不法及罪責無關,而是完全由於行為人個人的因素,致形成足以阻卻刑罰或解除刑罰的例外情況
(  )2. (B)刑法第275條3項的「謀為同死」,即屬個人阻卻刑罰事由
(  )3. (C)共同正犯之一人具備個人阻卻刑罰事由時,其他共犯或正犯無當然適用之餘地
(  )4. (D)以上皆正確

7.依照現今刑法理論,下列何者屬於罪責(有責性)階層所要審查的要素?
(  )1. (A)客觀處罰條件
(  )2. (B)違法性意識(不法意識)
(  )3. (C)個人之解除刑罰事由
(  )4. (D)行為能力

8.聚眾鬥毆罪之法條中所規定之「致人於死或重傷」之要件,其性質係屬:
(  )1. (A)不法構成要件
(  )2. (B)客觀處罰條件
(  )3. (C)加重結果條件
(  )4. (D)罪責要件
段重民老師提供           
解答

單選題:

1.下列何者非刑法上故意所需認識或預見之對象:
3. (C)客觀處罰條件

2.我國刑法第19條第1項規定: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其中所稱的「不罰」,是指:
3. (C)欠缺責任能力而不處罰

3.刑法對於中止犯規定「減輕或免除其刑」,此種存在於個人之情狀,在學理上稱為:
2. (B)個人解除刑罰事由

4.針對違背職務行賄罪之法律效果,刑法設有「但自首者減輕或免除其刑」之但書規定,此種將原本已成立之可罰性不再存在於個人之情狀,在學理上稱為:
2. (B)個人解除刑罰事由

5.甲騎摩托車在慢車道接近十字路口時,號誌燈變換成紅色,甲即慢慢停下,忽然後方被撞一下,甲下車查看,並無異狀,停於後方的小轎車引擎蓋下方則似乎有掉漆,此時號誌燈變換成綠色,甲隨即騎上機車右轉離去。後方小轎車並未跟隨右轉,只見駕駛乙將車熄火,下車嘔吐,路人丙見狀,將乙扶往10公尺前一家醫院,乙告訴醫師丁剛才剎車太猛,頭撞到車門,額頭稍微紅腫,乙被丁測出吐氣所含酒精濃度為每公升0.56毫克,丁告知乙感冒不該喝酒,額頭紅腫過幾天會退去,但並未告誡乙不得開車,乙打針後回到車上,開車離去。兩天後,甲接獲警察局的約談通知,事由為駕車肇事逃逸,因為甲的車牌被路邊照相機照到。試問依照我國實務見解,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4. (D)以上皆無誤。

6.下列關於個人阻卻或解除刑罰事由之敘述何者正確?
4. (D)以上皆正確

7.依照現今刑法理論,下列何者屬於罪責(有責性)階層所要審查的要素?
2. (B)違法性意識(不法意識)

8.聚眾鬥毆罪之法條中所規定之「致人於死或重傷」之要件,其性質係屬:
2. (B)客觀處罰條件

[/td][/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