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味全公司混油案被告魏應充違反違反食安法等刑事判決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77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9-8-3 08:43 
61.64.210.96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味全公司混油案被告魏應充違反食安法等刑事歷年判決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08 年台抗字第 151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
民國 108 年 02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等罪具保及限制住居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08年度台抗字第151號  http://bit.ly/335gqgi
抗 告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李慶義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魏應充
選任辯護人 余明賢律師
      蔡玫真律師
上列抗告人等因被告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等罪案件,不服臺
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華民國107 年12月22日具保及限制住居裁
定(104 年度矚上訴字第1718、1722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本件原裁定略以:
  (一)抗告人即被告魏應充涉嫌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等案件,
    前於偵查中經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臺灣彰化地方
    法院(下稱彰化地院)於民國103 年10月17日裁定執行羈押
    ,並禁止接見通信,復於同年10月30日經檢察官起訴移審,
    經彰化地院法官訊問後,認其犯罪嫌疑重大,有刑事訴訟法
    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2款之事由,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
    判,自103 年10月31日起予以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嗣於
    104年2月5日裁定准予提出新臺幣(下同)3億元之保證金後
    停止羈押,並限制出境、出海、限制住居,且應定期至警局
    報到,又於104 年12月16日(第一審判決無罪後)裁定解除
    定期至警局報到之處分。另彰化地院為被告無罪之判決後,
    檢察官不服提起上訴,經原審於105 年3月4日諭知限制被告
    出境、出海,現仍管制中(嗣彰化地院解除該院所諭知限制
    出境、出海之管制),並於107 年4月27日以104年度矚上訴
    字第1718、1722號判決(下稱原判決)認被告有其原判決犯
    罪事實三所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等犯行明確,因而撤
    銷第一審關於被告無罪判決,改判如原判決附表四之一編號
    1 至72所示之罪刑(共72罪,得易科罰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
    刑6年、不得易科罰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被告對本
    案判決不服提起上訴,現由本院審理中。而被告另於106 年
    7月28日,因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刑智上易字第38號詐欺案
    件(下稱另案),經判處有期徒刑2 年確定而入監執行,迄
    107年12月17日假釋出監。
  (二)原審於107 年12月22日訊問並聽取被告、辯護人及檢察官對
    強制處分之意見後,審酌被告犯罪嫌疑重大,有原審上開判
    決書可證,且被告雖經第一審諭知具保3 億元,但當時被告
    僅經檢察官起訴,尚未經法院判處罪刑。然此時被告業經原
    審判處如上述之重刑,與第一審命具保時之情形有所不同;
    而判處重刑常伴有逃亡之高度可能,係趨吉避凶、脫免刑責
    、不甘受罰之基本人性,且被告係有相當經濟資力之人,復
    曾因工作性質而往來國內外各地,足認被告有逃匿以規避審
    判及執行之能力,有新發生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之事由。惟
    考量被告經彰化地院諭知具保停止羈押後,均有遵期到庭應
    訊,因認被告雖有羈押之原因存在,但得以具保、限制住居
    、出境、出海等必要處分替代羈押之必要性,故綜合考量被
    告涉案情節、身分、地位、資力各情,經權衡擔保被告逃匿
    之可能性,暨保全被告、確保刑事訴訟程序等落實國家刑罰
    權之公益後,認除前指定被告之保證金額(已繳納)仍屬相
    當而必要之外,如被告能另提出1 億元之保證金,輔以限制
    住居、出境、出海、定期至警局報到等強制處分,應足以擔
    保被告日後審判、執行程序之進行,於被告另案假釋後,已
    無羈押之必要。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2規定,裁定被告
    於107年12月17日另案假釋後,准以取具並繳納1億元保證金
    後,具保候傳,及被告於具保期間,限制住居於臺北市○○
    區○○路0段00○0號A棟5 樓,並應於每週星期六中午12時
    以前,向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新生南路派出所報到。
二、抗告意旨:
  (一)檢察官抗告意旨略以:被告經法院判處重刑,為逃避徒刑之
    執行,潛逃至其主要事業所在地之中國大陸,以致無法引渡
    回臺執行,乃相當有可能之事;以限制出境及出海,及定期
    至警局報到,實際上也難以防範有意並有能力潛逃之人;以
    被告之財力加1 億元保證金(含先前3億元,共4億元),對
    其並無任何嚇阻作用。是原裁定難以防範被告脫逃,顯然不
    當等語。
  (二)被告抗告意旨略以:被告所犯本案仍在上訴中,並非當然犯
    罪嫌疑重大,且被判重刑並非羈押之法定原因,法院亦不得
    僅以此理由認定被告有逃亡之虞。又被告自104 年2月5日停
    止羈押後至原審言詞辯論終結,均準時到庭,並無逃亡之客
    觀事實,反而遵期到庭,於另案執行時,亦係自動報到入監
    服刑,後因表現良好而獲假釋,並無「新發生」有「足認有
    逃亡之虞」之事實。縱認本案有羈押原因存在,被告於106
    年4月27日經另案判處有期徒刑2年確定而應入監服刑,當時
    本案仍在原審審理中,原審亦未命被告另加保證金或限制住
    居,至106年7月28日被告始入監服刑,若被告有脫免刑責、
    不甘受罰之想法,早已逃亡,然被告仍遵期到庭及準時入監
    服刑,顯見原已具保之3 億元以及限制出境、出海、限制住
    居等處分,確實足以擔保被告不會逃亡,原裁定再命被告加
    保1 億元並無必要,又被告現為假釋期間,每月尚須定期向
    觀護人報到,更無再命被告每週六向轄區派出所報到之必要
    ,否則將對被告之人身自由造成逾越必要程度之剝奪。是依
    原審卷證審查,本案並無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01 條第1項第1
    款之事由,原裁定未詳細說明其判斷之依據,即有認定事實
    與客觀證據不符,違反經驗法則、論理法則、理由不備與理
    由矛盾,以及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違背法令。
三、按被告停止羈押後,本案「新發生」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
    項各款所定情形之一者,得再命執行羈押;被告經法官訊問
    後,雖有上開情形,而無羈押之必要者,得逕命具保、責付
    或限制住居,刑事訴訟法第117 條第1項第3款、第101條之2
    前段分別定有明文,而此所謂「新發生」係指羈押停止後始
    發生,至事實審審查時仍有效存在之卷證資料而言。又本案
    停止羈押僅係停止其羈押之執行(即拘禁之停止),其羈押
    處分之效力仍然存續,於具有法定原因時,乃得再執行羈押
    ,其審查之程序及要件與羈押相同,有無繼續羈押之必要,
    得否具保、責付、限制住居而停止羈押,均屬事實審法院得
    自由裁量、判斷之職權,苟其此項裁量、判斷,並不悖乎通
    常一般人日常生活經驗之定則或理則上所當然之論理法則,
    復已於裁定書內論敘其何以作此判斷之心證理由者,即不得
    任意指摘為違法。本件原審法院審酌卷內訴訟資料及訴訟進
    行情形,已敘明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被告涉犯如原
    判決附表四之一所示之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9條第1
    項之販賣假冒食品罪「犯罪嫌疑重大」,於本案停止羈押後
    ,「新發生被判處重刑之事實」,且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01
    條第1項第1款有事實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之「羈押原因」,
    惟綜合考量後認除前已指定被告之保證金額(已繳納)仍屬
    相當而必要之外,如另提出(即追加)1 億元之保證金,輔
    以限制住居、出境、出海、定期至警局報到等強制處分,應
    足以擔保其日後審判、執行程序之進行,而於被告另案假釋
    後,即無「羈押之必要」等旨,已說明其認定之依據及得心
    證之理由,核其所為論斷,與卷內事證相符,無悖於經驗法
    則、論理法則,且於法無違,乃原審法院自由裁量、判斷之
    職權,並非抗告人等得以任意指摘;至被告另案假釋期間之
    每月定期向觀護人報到,與本案因無羈押必要而以具保、限
    制住居代替之每週向派出所報到,兩者所依憑之法律、目的
    、頻率以及效果均不相同,難謂對被告之人身自由有何逾越
    必要之程度,並無違法可言。綜上所述,本件抗告人等之抗
    告,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2     月    13    日
                      最高法院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邵  燕  玲  
                                法官  呂  丹  玉  
                                法官  梁  宏  哲  
                                法官  沈  揚  仁  
                                法官  吳  進  發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2     月    18    日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77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9-8-3 08:50 
61.64.210.96
裁判字號: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104 年矚上訴字第 1722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12 月 22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104年度矚上訴字第1718號  http://bit.ly/2Kqnyvh
                 104年度矚上訴字第1722號
上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魏應充


選任辯護人 余明賢律師
      蔡玫真律師
      劉介民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等案件(第一審判決案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03年度矚訴字第2號、104年度訴字第314號
;起訴案號: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103年度偵字第9300、9367、9
601、9713、971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魏應充於民國壹佰零柒年拾貳月拾柒日另案假釋後,准以取具並
繳納新臺幣壹億元保證金後,具保候傳。
魏應充於具保期間,限制住居於臺北市○○區○○路○段○○○
○○號A棟五樓;並應於每週星期六中午十二時以前,向臺北市
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新生南路派出所報到。
    理  由
一、按案件在第三審上訴中,而卷宗及證物已送交該法院者,刑
    事訴訟法第121條第1項規定之處分、羈押及其他關於羈押事
    項之處分,由第二審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2項
    定有明文。又被告停止羈押後,本案新發生同法第101條第1
    項各款所定情形之一者,得再命執行羈押;但被告經法官訊
    問後,雖有上開情形,而無羈押之必要者,得逕命具保、責
    付或限制住居,同法第117條第1項第3款、第101條之2前段
    定有明文。次按具保、限制住居、出境、出海乃僅在保全刑
    事偵查、審判、執行之順利進行,屬於刑事訴訟之保全程序
    ,並非在確定被告對於本案是否應該負擔罪責與是否應科處
    刑罰之問題,是有關具保、限制住居、出境、出海之事由是
    否具備,與其必要性之審酌,毋須如同本案有罪判決應採嚴
    格證明法則,將所有犯罪事實證明至無合理懷疑之確信程度
    ,僅須依自由證明法則,對前揭要件事實證明至使法院相信
    「很有可能如此」之程度即可。故依卷內證據,倘被告犯罪
    嫌疑重大,確有逃亡之可能性存在,自足影響審判進行或刑
    罰執行,依法當得為必要之強制處分,以確保被告到庭接受
    審判或執行(最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706號裁定意旨參照
    )。
二、經查:
(一)本件被告魏應充(下稱被告)涉嫌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等
      案件,前於偵查中,經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臺
      灣彰化地方法院(下稱彰化地院)於民國103年10月17日
      裁定執行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復於同年10月30日經檢
      察官起訴移審,經彰化地院法官訊問後,認其犯罪嫌疑重
      大,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2款之事由,非
      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自103年10月31日起予以羈押,
      並禁止接見通信;嗣於104年2月5日裁定准予提出新臺幣
      (下同)3億元之保證金後停止羈押,並限制出境、出海
      、限制住居,且應定期至警局報到,再於104年12月16日
      (第一審判決無罪後)裁定解除定期至警局報到之處分。
      另彰化地院為被告無罪之判決後,檢察官不服提起上訴,
      本院於107年4月27日,以104年度矚上訴字第1718、1722
      號判決認被告犯102年6月19日修正公布之食品衛生管理法
      第49條第1項之販賣假冒食品罪、103年2月5日修正公布之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9條第1項之販賣假冒食品罪,及
      103年6月18日修正公布前、後之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
      取財等罪(詳參該判決附表四之一編號1至72所載)事證
      明確,並判處被告就得易科罰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
      ,如易科罰金以1千元折算1日,不得易科罰金部分應執行
      有期徒刑9年。被告對本院判決不服提起上訴,現由最高
      法院審理中。是關於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1項規定之處分
      、羈押及其他關於羈押事項之處分,依最高法院刑事第二
      庭107年12月13日台刑二107台上3332字第1070000036號來
      函指示,及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2項規定,應由本院裁定
      之。又本院審理期間,於105年3月4日諭知限制被告出境
      、出海,現仍管制中(嗣彰化地院解除該院所諭知限制出
      境、出海之管制)。而被告於106年7月28日,因智慧財產
      法院105年度刑智上易字第38號另案詐欺案件,經判處有
      期徒刑2年確定而入監執行,且於本院上述罪刑宣示之後
      ,在107年12月17日另案假釋出監各情,有上開來函所附
      法務部107年12月10日法授矯字第10701889430號函、臺灣
      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06年執敏字第3140號執行指揮書
      在卷可稽。
(二)本院於107年12月22日訊問並聽取被告、辯護人及檢察官
      對強制處分之意見後,審酌被告犯罪嫌疑重大,有本院上
      開判決可證,且被告雖經第一審諭知具保3億元,但當時
      被告僅經檢察官起訴,尚未經法院判處罪刑。然此時被告
      業經本院判處如上述之重刑,與第一審命具保時之情形有
      所不同;而判處重刑常伴有逃亡之高度可能,係趨吉避凶
      、脫免刑責、不甘受罰之基本人性,且被告係有相當經濟
      資力之人,復曾因工作性質而往來國內外各地,足認被告
      有逃匿以規避審判及執行之能力,而新發生有事實足認被
      告有逃亡之虞。惟考量被告經彰化地院諭知具保停止羈押
      後,均有遵期到庭應訊,是本院認被告雖有羈押之原因存
      在,但得以具保、限制住居、出境、出海等必要處分替代
      羈押之必要性,故綜合考量被告涉案情節、身分、地位、
      資力各情,經權衡擔保被告逃匿之可能性,暨保全被告、
      確保刑事訴訟程序等落實國家刑罰權之公益後,認除前開
      指定被告之保證金額(已繳納)仍屬相當而必要之外,本
      院認被告如另能提出1億元之保證金,輔以限制住居、出
      境、出海、定期至警局報到等強制處分,應足以擔保被告
      日後審判、執行程序之進行,於被告另案假釋後,已無羈
      押之必要。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2規定,裁定如主文
      所示(限制出境、出海之效力仍然存在,不在此重複諭知
      )。
(三)被告於具保候傳期間,若違反本裁定所指應遵守之事項,
      一經本院知悉,本院依刑事訴訟法第117條第1項第4款之
      規定,將再執行羈押。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2    月    22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陳  宏  卿
                                法  官  林  美  玲                        
                                法  官  簡  璽  容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送達後五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王  麗  珍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2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