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薪資以高報低(高薪低報)詐欺_板橋地方法院刑事99年度易字第771號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79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8-7-28 18:06 
219.85.171.150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薪資以高報低(高薪低報)詐欺_板橋地方法院刑事99年度易字第771號


【裁判字號】  99,易,771
【裁判日期】  1000331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全文】  
臺灣板橋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99年度易字第771號
公 訴 人 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茂川
選任辯護人 翁瑞麟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99年度偵緝字第
88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林茂川共同犯背信罪,共伍罪,各處有期徒刑參月、貳月、參月
、參月、貳月,如易科罰金,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應執
行有期徒刑拾壹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其餘被訴背信及詐欺取財部分均無罪。
    事  實
一、林茂川明知林偉漢(業經本院以99年度易字第818 號另案判
    決)為址設臺北市○○區○○路5 段7 號37樓之唐朝智慧財
    產有限公司(下稱唐朝公司)之法務人員,負責仿冒商標商
    品之查緝、鑑定、提出刑事告訴及後續法律處理等事宜,係
    為唐朝公司處理事務之人。林茂川復明知林偉漢應善盡查緝
    仿冒商標商品之責,不得與販賣仿冒商標商品之攤商私相授
    受,向攤商收取規費以縱容攤商,而不向檢調單位舉發違法
    ;且林偉漢於代理唐朝公司與被查獲之販賣仿冒商品攤商洽
    談和解時,亦應善盡議價之責,以保障唐朝公司權益,不得
    巧立名目向攤商收取和解金,再藉此取利,中飽私囊,竟利
    用林偉漢請其協助查緝仿冒商品之機會,與林偉漢共同意圖
    為自己不法之利益,分別為下列犯行:
(一)、於民國96年6 月間某日,由林茂川撥打電話予販賣仿冒商標
    商品之陳光亮,告知陳光亮若欲在臺北縣林口鄉(已改制為
    新北市林口區)繼續販售仿冒商標商品,必須給付其與林偉
    漢新臺幣(下同)10萬元之疏通費用,陳光亮遂於2 、3 日
    後,與林茂川、林偉漢相約在臺北市○○區○○路上之某泡
    沫紅茶店見面,由陳光亮將10萬元之疏通費用交付予林茂川
    ,再由林茂川、林偉漢2 人朋分花用,林茂川、林偉漢則許
    諾不對陳光亮位於上開地點所營販賣仿冒商標商品之攤販進
    行查緝,而違背唐朝公司委託林偉漢查緝販賣仿冒商標商品
    犯罪之任務,致生損害於唐朝公司之利益。
(二)、於96年7 月19日下午,先由林茂川前往廖俊章所經營位於臺
    北市○○○路○段159 號1 樓服飾店,購得仿冒之POLO衫1
    件,並持以向警方提出檢舉,警方據報而於96年7 月20日傍
    晚,在上址查獲廖俊章販賣仿冒商標服飾案件。於96年7 月
    20 日 至同年月26日間,林偉漢、林茂川與廖俊章洽談和解
    之過程中,即分別以唐朝公司和解金、林茂川購買仿冒服飾
    之賠償費用、公司雜支費用等不同名目,要求廖俊章給付各
    6 萬元、25,000元及3 萬元之款項(合計115,000 元),廖
    俊章為求達成和解而同意之,並於96年7 月26日給付115000
    元予林偉漢及林茂川,惟林偉漢於代理唐朝公司與廖俊章簽
    立之和解書上僅記載和解金額為6 萬元,並僅將6 萬元繳回
    唐朝公司,林茂川、林偉漢再將所餘差額55,000元均分花用
    ,而為違背任務之行為,致生損害於唐朝公司之財產。
(三)、於96年8 月間,林偉漢接獲線報,知悉販賣仿冒商標商品之
    攤商王江源在臺北縣五股鄉○○○路94巷23號1 樓及地下室
    設有囤積仿冒商標商品之倉庫,遂於96年8 月21日,以持用
    之0000000000號行動電話門號發送簡訊至林茂川持用之
    0000000000號行動電話,告知林茂川上址,指示林茂川以電
    話與王江源身旁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郭姓友人聯繫,要
    求王江源方面給付渠等6 萬元之疏通費用,郭姓友人遂商請
    張和平前往臺北縣三重市(已改制為新北市三重區○○○路
    之統聯客運站與林茂川見面,由張和平交付6 萬元之疏通費
    用予林茂川,林茂川則許諾其與林偉漢不對王江源位在前開
    地點之倉庫進行查緝,並將張和平交付之6 萬元予林偉漢平
    分,而違背唐朝公司委託林偉漢查緝販賣仿冒商標商品犯罪
    之任務,致生損害於唐朝公司之利益。
(四)、於96年8 、9 月間某日,由林茂川告知陳光亮若要於臺中工
    業區酒廠附近某處繼續販賣仿冒商品,必須給付其與林偉漢
    6 萬元之疏通費用,陳光亮為求其違反商標法之犯行不遭查
    緝,遂於1 、2 日後,在臺北市○○區○○路上某泡沫紅茶
    店,給付6 萬元之疏通費用予林茂川,林茂川則許諾其與林
    偉漢不對陳光亮位於上開地點之仿冒商標商品攤位進行查緝
    ,並將陳光亮給付之6 萬元疏通費用與林偉漢朋分花用,而
    違背唐朝公司委託林偉漢查緝販賣仿冒商標商品犯罪之任務
    ,致生損害於唐朝公司之利益。
(五)、於96年9 月10日至同年月13日間(起訴書誤載為96年10月23
    日),林茂川、林偉漢與因販賣仿冒商標商品而遭警方查獲
    之攤商謝敏憶洽談和解過程中,分別以唐朝公司和解金、律
    師費用之名目,要求謝敏憶支付5 萬元、4 萬元之款項,謝
    敏憶為求與唐朝公司達成和解而同意之,並於96年9 月13日
    給付9 萬元予林茂川與林偉漢,惟林偉漢於代理唐朝公司與
    謝敏憶簽立之和解書上,僅記載和解金額為4 萬元,並僅將
    4 萬元繳回唐朝公司,林茂川、林偉漢再將所餘差額5 萬元
    均分花用,而為違背任務之行為,致生損害於唐朝公司之財
    產。
(六)、嗣林茂川與林偉漢因故反目,林偉漢乃於陳光亮96年度偵字
    第26356 號違反商標法案件偵查中,向檢察官指訴林茂川前
    述(一)、(三)、(四)所示犯行;林茂川則於其前述(二)、(五)所載之犯
    罪事實未被有偵查權之機關或公務員發覺前,主動向臺灣板
    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供出該部分之犯行,嗣並接受裁判
    。
二、案經法務部調查局北部地區機動工作站移送臺灣板橋地方法
    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本判決下列所引用各項供述證據方法之證據能力,公訴人、
    被告林茂川及辯護人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均表示不予爭執,迄
    至言詞辯論終結前亦皆未再聲明異議,本院審酌該等言詞或
    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並無不宜作為證據之情事,依刑事
    訴訟法第159 條之5 之規定,認均有證據能力。
貳、認定本案犯罪事實之證據及理由
一、訊據被告坦承事實欄所載之全部客觀事實,惟否認有何背信
    之犯行,辯稱:背信罪所稱為他人處理事務,應屬為他人處
    理有關財產上之事務。本件被告並未受唐朝公司或林偉漢委
    任,僅係應林偉漢之邀請,協助林偉漢查緝仿冒商品,而查
    緝仿冒工作並非處理財產上事務,因此被告向王江源、陳光
    亮收取疏通費用,允諾不進行查緝部分,核與背信罪之要件
    有別。又唐朝公司與廖俊章和解金額及實收金額均為6 萬元
    ,並無違背唐朝公司委任事務內容;被告向廖俊章收取之
    25,000元,則係被告與廖俊章之和解金額,不在委任範圍內
    。另被告與林偉漢向廖俊章收取之3 萬元雜支費用及向謝敏
    憶收取之5 萬元律師費,均係供作查緝成本之開銷,此部分
    係為自己之利益而向廖俊章、謝敏憶二人收取,不是為唐朝
    公司處理委任事務,應不成立背信罪等語。
二、經查:
(一)、事實欄一之(一)、(三)、(四)向陳光亮、王江源收取疏通費用允諾
    不予查緝部分
  1.事實欄一之(一)、(三)、(四)之犯罪事實,業經被告於偵查及本院
    審理中直承不諱,核與證人陳光亮於偵查、本院99年度易字
    第818 號另案審理中及證人張和平於偵查中證述之情節大致
    相符,另有手機簡訊翻拍照片2 張附卷可稽(附於97年度偵
    字第21941 號偵查卷第71頁),可佐被告此部分不利於己之
    供述應與事實相符,堪予採認。證人林偉漢於本院審理中,
    雖證稱:其不知被告曾向陳光亮要求10萬元、6 萬元之疏通
    費用及向王江源要求6 萬元之疏通費用,其係事後才知悉。
    其並未授權被告與任何仿冒攤商談判,亦從未收到該等疏通
    費用等語(見本院100 年1 月11日審判筆錄),然證人林偉
    漢就此部分事實業經檢察官以涉犯背信罪嫌另案提起公訴,
    其與被告之利害關係相反,證人林偉漢是否為卸免己身刑責
    而為不實之陳述,本待商榷。再者,陳光亮於前開時地給付
    10萬元疏通費用予被告時,證人林偉漢亦在該泡沫紅茶店內
    之事實,為證人林偉漢所不否認;證人陳光亮於本院99年度
    易字第818 號另案審理中,復證稱:被告是林偉漢介紹給伊
    認識的。當天在泡沫紅茶店內,伊與被告坐一桌,林偉漢與
    張和平坐一桌,兩桌只是隔壁,距離很近,伊將10萬元交給
    被告,但當天如果沒有看到林偉漢,伊是不會交錢的等語在
    卷。衡諸常情,倘若被告欲於證人林偉漢不知情之情形下,
    私自向陳光亮收取疏通費用,自應選擇證人林偉漢不在場之
    場合為之,否則陳光亮如當場轉向林偉漢求證或請託,被告
    之犯行豈非旋遭識破,是尚難僅以證人林偉漢之上開證詞,
    即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未合。
  2.按背信係因身分而成立之罪,其共同實行或教唆幫助者,雖
    無此項身分,依刑法第31條第1 項規定,仍以共犯論(最高
    法院28年上字第3067號判例意旨參照)。林偉漢為唐朝公司
    之法務人員,職司仿冒商標商品之查緝、鑑定、提出刑事告
    訴及後續法律處理等事項,被告雖未於唐朝公司任職,然其
    受林偉漢之邀,協助林偉漢進行查緝仿冒商品工作,本應與
    林偉漢善盡查緝之責,惟其等竟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利益
    ,向陳光亮、王江源等人收取疏通費用,坐視該等攤商之不
    法犯行未予查緝,而為違背任務之行為,其等共同背信之犯
    行,要屬灼然。又依證人林偉漢於本院審理中及證人唐朝公
    司法務人員劉禮綺於本院99年度易字第818 號另案審理中之
    證詞可知,證人林偉漢於查緝仿冒攤商後,得代理唐朝公司
    與遭查緝之攤商磋談和解金額,是證人林偉漢為唐朝公司所
    處理之事務者,當與財產性質有關,且查緝仿冒攤商及向仿
    冒攤商洽取和解金,兩者存有先後因果關係,再究諸唐朝公
    司查緝仿冒商品之重要目的,亦係欲保障商標權人之財產法
    益,被告空言辯稱查緝仿冒工作並非財產上事務,其所為應
    不構成背信罪云云,並無可取。
  3.綜前,被告此部分之犯罪事實事證明確,堪以認定。
(二)、事實欄一之(二)、(五)與廖俊章、謝敏憶洽談和解部分
  1.事實欄一之(二)、(五)所載事實,業據被告於偵查及本院審理中
    自承無隱。又被告與林偉漢於前述時地,共同以唐朝公司和
    解金、被告購買仿冒服飾之賠償費用、公司雜支等名目,分
    別要求廖俊章給付6 萬元、25,000元及3 萬元之款項,另以
    唐朝公司和解金、律師費用為名,要求謝敏憶各給付4 萬元
    、5 萬元,惟其等於林偉漢代理唐朝公司與廖俊章、謝敏憶
    簽立之和解書上,僅記載和解金各為6 萬元、4 萬元,事後
    林偉漢並僅將6 萬元、4 萬元之和解金繳回唐朝公司等情,
    亦分經證人廖俊章於偵查中、證人謝敏憶於偵查、本院本案
    審理及本院99年度易字第818 號另案審理中、證人劉禮綺於
    本院99年度易字第818 號另案審理中證述甚明,且有與被告
    、證人廖俊章、謝敏憶、劉禮綺所述均相符之唐朝公司和解
    金相關資料、林偉漢代理唐朝公司與廖俊章簽立之和解書(
    記載雙方和解金額為6 萬元)、被告與廖俊章簽立之和解書
    (記載廖俊章同意賠償被告購買服飾之賠償費用25,000元,
    並由林偉漢於其上蓋用唐朝公司及林偉漢之印文以為見證)
    、林偉漢代理唐朝公司與謝敏憶簽立之和解書(記載雙方和
    解金額為4 萬元)、謝敏憶出具之和解聲明書(記載謝敏憶
    共支付9 萬元之和解金額)等件在卷可考,復經本院調閱臺
    灣臺北地方法院96年度簡字第3113號廖俊章違反商標法案件
    全卷、本院96年度簡字第7148號謝敏憶違反商標法案件全卷
    查核無訛,此部分之犯罪事實應堪認定。
  2.被告雖辯稱其向廖俊章收取之25,000元,係其個人與廖俊章
    之和解金額,又其與林偉漢向廖俊章收取之3 萬元雜支費用
    及向謝敏憶收取之5 萬元律師費,均係供作查緝成本之開銷
    ,不是為唐朝公司委任事務,應不構成背信罪嫌云云。然林
    偉漢查緝仿冒商標商品及與被查獲之攤商洽談和解,本係林
    偉漢任職於唐朝公司之職務範圍,業如前述,且由證人林偉
    漢於本院審理中之證詞可知,其任職於唐朝公司領有固定薪
    資,查獲仿冒品並無額外之獎金,其請被告協助查緝仿冒案
    件,每個案件係固定給被告2 千元之報酬(見本院100 年1
    月11日審判筆錄)。由此觀之,林偉漢為唐朝公司處理查緝
    仿冒商品及與攤商磋商和解事項,暨被告協助林偉漢進行查
    緝工作,已各自領有薪資及報酬,其等自不得再於執行職務
    之過程中,為圖自己私人不法之利益,巧立名目向攤商收款
    供己花用。再者,如非林偉漢或被告主動告知,被查獲之仿
    冒攤商對於唐朝公司內部之作業程序、被告之身分、林偉漢
    與被告之關係及合作模式應均無從知悉,其等與代理唐朝公
    司之法務人員林偉漢議商和解時,對於林偉漢及被告以公司
    雜支費用、檢舉人購買服飾費用、律師費用等細項所提出之
    賠償要求,實無從辨別其真實性及合理性,且該等攤商為求
    能與唐朝公司順利達成和解以減輕本身刑責,衡情對於林偉
    漢、被告之說法亦不敢加以質問或探究。況該等攤商所關注
    者,應係和解是否達成及其等為達成和解所應支付之總額,
    至該等金額如何區分項目而於和解書為記載,則非廖俊章、
    謝敏憶等攤商所關切。林偉漢、被告明知上情,卻羅列不同
    名目向廖俊章、謝敏憶收取款項,並僅將唐朝公司和解金項
    下之金額繳回唐朝公司及記載於唐朝公司與攤商簽立之和解
    書上,其餘項目之金額則由其2 人朋分花用,其等所為顯已
    違背唐朝公司委任林偉漢之任務,並致生損害於唐朝公司,
    被告前開所辯,殊屬無據。
  3.綜上所述,被告如事實欄一之(二)、(五)之犯行亦屬明確,至堪
    認定。
參、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如事實欄一之(一)至(五)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42 條第1
    項之背信罪。被告並非為唐朝公司處理事務之人,而與有該
    身分關係之林偉漢共同實行該等犯罪,應依刑法第28條、第
    31條第1 項之規定論以共同正犯,並依刑法第31條第1 項但
    書之規定減輕其刑。被告先後5 次背信犯行,犯意各別,行
    為分殊,應予分論併罰。又被告於其如事實欄一之(二)、(五)所
    示之背信犯行未被有偵查權之機關或公務員發覺前,主動向
    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供出該部分之犯罪情節,嗣
    並接受裁判,合於自首之要件,此經本院核閱本案偵查卷宗
    無訛,爰就該2 次之犯行,依刑法第62條前段之規定遞減其
    刑。茲審酌被告之素行、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所生危
    害程度及犯罪後之態度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
    刑,及均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暨定其應執行之刑及執
    行刑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按被告行為後,司法院大法官釋
    字第662 號解釋業於98年6 月19日公布,明揭:「中華民國
    94年2 月2 日修正公布之現行刑法第41條第2 項,關於數罪
    併罰,數宣告刑均得易科罰金,而定應執行之刑逾6 個月者
    ,排除適用同條第1 項得易科罰金之規定部分,與憲法第23
    條規定有違,並與本院釋字第366 號解釋意旨不符,應自本
    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之意旨,是被告行為時之刑法
    第41條第2 項:「前項規定於數罪併罰,其應執行之刑未逾
    6 月者,亦適用之。」之規定,已自98年6 月19日起因違憲
    而失效;刑法第41條復於98年12月30日修正公布,並於99年
    1 月1 日生效施行,其中第8 項修正為「第1 項至第4 項及
    第7 項之規定,於數罪併罰之數罪均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
    勞動,其應執行之刑逾6 月者,亦適用之。」經比較新舊法
    結果,以新法較有利被告,自應適用修正後刑法第41條規定
    ,就被告定應執行刑部分,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附此
    說明)。
二、公訴意旨固以:被告與林偉漢對於廖俊章、謝敏憶分別佯稱
    較高之和解金額115,000 元、9 萬元並收取該等金額,惟於
    陳報予檢察官之和解書上卻以多報少,而從中牟取差價利益
    ,因認被告此部分所為,亦涉犯刑法第339 條第1 項之詐欺
    取財罪嫌。惟按刑法之詐欺取財罪,係以施用詐術使人陷於
    錯誤,而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為其構成要件。經查:證
    人廖俊章、謝敏憶於簽立與唐朝公司部分之和解書時,均明
    知該等和解書上所載之和解金額並不包括前述其等支付之檢
    舉人賠償費用、公司雜支或律師費用等款項,而少於其等實
    際支出之金額,然其等自簽立和解書時迄今,均未對此有所
    爭執。參以證人廖俊章於偵查中證稱:若本件申報和解之金
    額低於其實際支付之和解金額,伊不要申告詐欺等語,及證
    人謝敏憶於本院審理中證陳:伊同意支付和解金4 萬元及律
    師費用5 萬元共9 萬元,伊把錢交給林偉漢,他把事情辦好
    ,伊就沒有損害,他們如何使用,伊不會去管,重點是伊有
    與他們達成和解,5 萬元之律師費用是否被告與林偉漢1 人
    一半伊不管等情甚明。益見證人廖俊章、謝敏憶均係為求能
    與唐朝公司達成和解,而自願交付合計115,000 元、9 萬元
    之款項予被告及林偉漢,至於該等款項之細目為何、是否由
    被告、林偉漢二人平分或繳還唐朝公司,則均非證人廖俊章
    、謝敏憶所關心。而廖俊章、謝敏憶於其等違反商標法案件
    中,亦均因與唐朝公司達成和解,而分別經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於96年度簡字第3113號簡易判決及本院於96年度簡字第
    7148號簡易判決中予以審酌採為量刑之參考,有該二份刑事
    簡易判決附卷足稽,是證人廖俊章、謝敏憶付款和解以求減
    輕刑責之目的已然達成,其等支付相關款項予被告、林偉漢
    ,並無陷於錯誤之情形,被告此部分所為,自與詐欺取財罪
    之要件有間,公訴意旨認被告此部分亦構成詐欺取財罪嫌,
    尚嫌速斷,又因公訴意旨認此部分詐欺犯嫌與被告前開經論
    罪科刑之背信犯行有想像競合犯之裁判上一罪關係,本院就
    此爰不另為無罪之諭知。
肆、無罪部分
一、公訴意旨另以:被告與林偉漢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及
    利益,基於背信與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分別為下列犯行:
(一)、於96年7 月30日,與因販賣仿冒商標商品而遭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以96年度偵字第16472 號違反商標法案件
    偵辦之攤商林俊宇洽談民事和解之過程中,違背唐朝公司委
    任林偉漢應善盡議價能事以足額求償之任務,對林俊宇佯稱
    較高之和解金額3 萬元,致林俊宇陷於錯誤,以該等金額與
    林偉漢、被告達成和解,交付3 萬元予林偉漢及被告,惟林
    偉漢事後呈報予上開案件承辦檢察官之和解書上卻以多報少
    ,僅陳報和解金1.5 萬元,因而從中牟取差價1.5 萬元之利
    益,致生損害於唐朝公司之財產及信譽。
(二)、於96年8 月1 日,與因販賣仿冒商標商品而遭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以96年度偵字第1624l 號違反商標法案件
    偵辦之攤商洪錦平洽談民事和解之過程中,違背唐朝公司委
    任林偉漢應善盡議價能事以足額求償之任務,對洪錦平佯稱
    較高之和解金額5 萬元,致洪錦平陷於錯誤,以該等金額與
    林偉漢及被告達成和解,交付5 萬元予林偉漢及被告,惟林
    偉漢事後呈報予上開案件承辦檢察官之和解書上卻以多報少
    ,僅陳報和解金3 萬元,因而從中牟取差價2 萬元之利益,
    致生損害於唐朝公司之財產及信譽。
(三)、於96年9 月20日,與因販賣仿冒商標商品而遭臺灣桃園地方
    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以96年度偵字第21354 號違反商標法案件
    偵辦之攤商李凱倫洽談民事和解之過程中,違背唐朝公司委
    任林偉漢應善盡議價能事以足額求償之任務,對李凱倫佯稱
    較高之和解金額8 萬元,致李凱倫陷於錯誤,以該等金額與
    林偉漢、被告達成和解,交付4 萬元現金及面額4 萬元之本
    票乙紙予林偉漢及被告,惟林偉漢事後呈報予上開案件承辦
    檢察官之和解書上卻以多報少,僅陳報和解金4 萬元,因而
    從中牟取差價4 萬元之利益,致生損害於唐朝公司之財產及
    信譽。
(四)、公訴意旨因認被告上開所為,均涉犯刑法第339 條第1 項之
    詐欺取財罪嫌及同法第342 條第1 項之背信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 項、第301 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刑事訴訟法第
    161 條第1 項明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
    ,並指出證明之方法。依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
    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
    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從說
    服法院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
    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128 號判例意
    旨參照)。
三、經查:
(一)、前述(一)關於攤商林俊宇部分
    攤商林俊宇與唐朝公司洽談和解之情形,業經證人林俊宇於
    偵查中及本院99年度易字第818 號另案審理中具結證述:伊
    於99年6 月21日遭查獲時,係以3 萬元和解,伊是與被告及
    林偉漢和解,伊跟被告、林偉漢約在泡沫紅茶店見面,將現
    金3 萬元交付給被告、林偉漢2 人等語明確(見97年度偵字
    第21941 號偵查卷第97頁、本院卷(一)第190 頁反面至第192
    頁);證人劉禮綺於本院99年度易字第818 號另案審理中,
    亦到庭具結證稱:林俊宇違反商標法之案件,係以3 萬元與
    唐朝公司達成和解,唐朝公司與實際收取之和解金額為3 萬
    元,是林偉漢繳回公司的。和解書上記載以15,000元和解,
    可能是誤載等語甚詳(見本院卷(一)第197 頁、第198 頁),
    又證人林俊宇因其所犯違反商標法案件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6年度簡字第2912號案件接受法院訊問時,已向法院陳明其
    業與唐朝公司達成和解之事實,並當庭檢呈和解書、保證書
    各1 份供法院參考,其中和解書雖記載和解金為15,000元,
    然保證書則載明證人林俊宇已給付唐朝公司3 萬元之和解賠
    償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6年度簡字第2912號刑事簡易判決
    內,亦明確記載證人林俊宇已與唐朝公司以3 萬元達成和解
    ,此業經本院調取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6年度簡字第2912號查
    閱無誤,且有上開和解書、保證書及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
    簡易判決書各1 份附卷可參,足見林偉漢及被告確係以3 萬
    元之金額,代理唐朝公司與證人林俊宇達成和解,林偉漢於
    事後已如數將3 萬元繳回唐朝公司,證人林俊宇亦將載有正
    確和解金額之保證書陳報法院,林偉漢、被告並無以詐術向
    證人林俊宇溢取和解金之情事,卷內和解書記載證人林俊宇
    之和解金額為15,000元,應屬誤繕。公訴意旨疏未詳查,指
    陳被告與林偉漢有共同向證人林俊宇詐取較高之和解金額而
    未全數繳回唐朝公司,而認被告此部分構成詐欺及背信犯行
    ,容屬誤會。
(二)、前述(二)關於攤商洪錦平部分
    攤商洪錦平與唐朝公司洽談和解之情節,業經證人洪錦平於
    偵查中具結證以:伊違反商標法案件,一開始是被告跟伊談
    ,印象中和解金額好像是5 萬元,但和解書上所載是3 萬元
    。另外2 萬元在收錢的時候,林偉漢說以後要開收據給伊,
    當時被告也在,結果並沒有開給伊,伊是一次給他5 萬元現
    金(見97年度偵字第21941 號偵查卷第45頁),核與證人劉
    禮綺於本院99年度易字第818 號另案審理中所稱:臺灣臺北
    地法院檢察署96年度偵字第16241 號洪錦平違反商標法案件
    ,唐朝公司係以5 萬元與林偉漢達成和解,唐朝公司實際收
    取5 萬元,是林偉漢繳回公司的。卷內和解書記載和解金額
    為3 萬元,可能是林偉漢當初先收3 萬元,所以只開3 萬元
    之和解書,但是林偉漢呈報回來的金額是5 萬元,因此渠等
    回報客戶就是5 萬元等語相符(見本院卷(一)第198 頁),且
    有劉禮綺於同日庭呈之和解金資料表1 份附卷可考(見本院
    卷(一)第207 頁反面)。由上可知,被告、林偉漢與證人洪錦
    平係以5 萬元達成和解,林偉漢其後亦據實向唐朝公司陳報
    ,且將和解金額全數繳回唐朝公司,縱卷內洪錦平部分之和
    解書所載金額與實際之和解金額未盡相符,仍難執此率認被
    告、林偉漢有何向洪錦平詐取和解金或損害唐朝公司財產或
    利益之情事,被告此部分所為,顯與刑法詐欺及背信罪之要
    件有間。
(三)、前述(三)關於攤商李凱倫部分
    攤商李凱倫與唐朝公司和解之經過,證人李凱倫於偵查及本
    院99年度易字第818 號另案審理中證稱:一開始是被告找伊
    談,和解金額是8 萬元,4 萬元是給現金,另外4 萬元被告
    跟伊說開立本票,交錢時被告與林偉漢都在場,後來這4 萬
    元伊沒有付等語(見97年偵字第21941 號偵查卷第45頁反面
    );證人林偉漢於本院審理中結證:李凱倫當初跟伊談判時
    ,唐朝公司堅持有8 萬元,但李凱倫的舅舅說沒有那麼多錢
    ,是否可以先支付4 萬元,半年後再支付4 萬元,伊當時同
    意,覺得一個年輕人給他一個機會。後來4 萬元李凱倫並沒
    有再支付給唐朝公司,伊從頭到尾只收到李凱倫4 萬元,伊
    是以伊實際收取的金額當作伊開立和解書之依據。李凱倫案
    件開庭時,是唐朝公司的法務劉禮綺去開庭,李凱倫有告訴
    檢察官說是以8 萬元來和解,但他支付4 萬元,因此劉禮綺
    寫了8 萬元的和解書等語;證人劉禮綺於本院99年度易字第
    818 號另案審理中亦證陳:李凱倫違反商標法案件,李凱倫
    與林偉漢所談之和解金是8 萬元,但李凱倫無法馬上支付8
    萬元,先給林偉漢4 萬元,所以僅開4 萬元之和解書。後來
    該案件係由伊到檢察署開庭,李凱倫與伊談的和解金額確定
    是8 萬元,伊請他重新簽署5 份合計8 萬元的和解書,是各
    個品牌分開簽,但後來的4 萬元到現在伊還沒有收到等語綦
    詳(見本院卷(一)第199 頁),經核證人李凱倫、劉禮綺、林
    偉漢之上開證詞彼此相符,且有證人劉禮綺上開所稱之和解
    書影本5 份(其上記載之和解金額分別為15,000元、5,000
    元、3 萬元、14,000元、16,000元,合計8 萬元)附卷為憑
    ,應堪採信。另證人李凱倫於其所犯違反商標法案件即臺灣
    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96年度偵字第21354 號偵查中,曾當庭
    向檢察事務官陳明:其已與唐朝公司和解,賠8 萬元,先付
    4 萬元,餘分期等語,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偵查卷宗核
    閱屬實(該偵訊筆錄影本附於本院卷(一)第162 頁、第163 頁
    )。由上事證可知,證人李凱倫與林偉漢洽談和解時,雙方
    係約定以8 萬元為和解金額,並由證人李凱倫先支付4 萬元
    予林偉漢,所餘4 萬元則約定由證人李凱倫分期償還,然迄
    今證人李凱倫仍尚未給付。事後證人林偉漢回報唐朝公司及
    證人李凱倫於偵查中陳報檢察事務官之和解金額,亦均為8
    萬元,僅因證人李凱倫支付之金額僅有4 萬元,故林偉漢即
    開立4 萬元之和解書,林偉漢並已將實際收取之4 萬元和解
    金全數繳回公司。由此觀之,林偉漢在與證人李凱倫洽商和
    解之過程中,林偉漢或被告並無故意將和解金以高報低,從
    中牟利之不法情事,自難遽以詐欺或背信之罪名相繩。
四、據上所陳,本件公訴人所舉事證,無法說服本院形成被告就
    前述公訴意旨所指部分有罪之心證。此外,復查無其他積極
    證據足資證明被告就上開部分確有詐欺或背信之犯行,揆諸
    前開說明,此部分自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以昭審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 條第1 項前段、第301 條第1
項前段,刑法第2 條第1 項但書、第28條、第31條第1 項、第
342 條第1 項、第62條、第41條第1 項前段、第8 項、第51條第
5 款,刑法施行法第1 條之1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鄭淑壬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炎灶
                                      法  官  廖怡貞
                                      法  官  吳佳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黃炎煌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4     月    6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42條(背信罪)
為他人處理事務,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本人
之利益,而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致生損害於本人之財產或其他
利益者,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 千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