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心理學中的人格分裂:或與兒童期創傷有關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76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3-1 20:22 
219.85.42.253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心理學中的人格分裂:或與兒童期創傷有關

心理學中的人格分裂:或與兒童期創傷有關
http://www.enorth.com.cn  2009-09-17 11:11

  人格分裂是什麼?
  人格分裂(Multiple Personality),學術的名字叫做解離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多數人對人格分裂的最初印象來自科幻小說《化身博士(Jacky and Hyde)》。這部經久不衰的小說描述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天纔醫生傑克,因為服下自己研制的新藥,變身殘暴的浪蕩子海德,從而引出的一系列的驚悚故事。這之後無數的恐怖片編劇,也紛紛拿人格分裂當做吸引好奇看客的最佳看點。
  事實上,人類對人格分裂的認識比小說、電影的誕生時刻,要古老得多。在舊石器時代薩滿教的洞穴繪畫中,代表個人身份的動物形體變化似乎也隱喻了某些原始社會人格分裂的現象。19世紀以前,和其他精神障礙的人一樣,人格分裂因其難以捉摸而被認為是『靈魂附身』或被施了『巫術』的表現,最盛行的治療方法是招魂術,超心理學和催眠術。在當時,使用催眠術的方法,法國的精神病學家誘導出了很多的『第二人格』,人格分裂便在這一時期廣泛湧現。這一發現挑戰了以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為首的觀念聯想理論對意識的理解。觀念聯想學派認定,人的記憶是相互關聯的結網,由於聯想的存在,人們可以從一事件追憶到與之相關的回憶。然而通過催眠術誘導出的人格,其性情都可與原本人格大相徑庭,且互相之間都沒有記憶的痕跡。這催促精神病學家們繼續追索,分裂人格和人類意識之間潛藏的奧秘。
  19世紀開始,出現了上百例的有關人格分裂患者的記錄。其中,瑪麗·雷諾茲是史上第一個為公眾所關注的人格分裂癥患者《小說:人格裂变的姑娘 。瑪麗1785年出生於英格蘭一個虔誠信仰宗教的家庭,幼時的她性格懮郁羞澀,對待宗教信仰和祈禱冥思忠貞不二。青少年時,瑪麗並沒有任何異樣的表現。但在19歲的一天,她突然聲稱自己雙眼失明,也再聽不到周遭的聲音。3個月後,經過一段長達20個小時漫長的睡眠,瑪麗好像是從一場長夢裡驚醒,身體各部分機能都恢復到正常的狀況,不過,她完全回憶不起這3個月及之前自己身上發生過的事情。由於忘記了先前學到的東西,瑪麗不得不重新開始學習閱讀、計算和寫作,甚至,這一次瑪麗的筆跡也與之前大有不同。同時,周圍人對這階段瑪麗的描述是『輕快,敏捷,喜歡有人陪伴,喜愛自然』,這種性情也和她大病之前有所不同。5星期後,瑪麗再次陷入沈睡,再次醒來又喪失了所有的記憶,她就帶著這個人格一直生活了16年。直到30多歲的一天,她又重新回到19歲的那個瑪麗,並帶著這一個瑪麗活到61歲。
  大量案例出現後,人們也開始紛紛推測人格分裂的原因,有人認為癲癇是分裂人格的罪魁禍首。當時美國陸軍的一名外科醫生本傑明·拉什大量收集了軍隊中分裂人格案例進行研究。之後他寫作了美國第一本精神病教科書《思維疾病的醫學調查和觀察》,並因對精神病學的卓越貢獻被成為是『美國精神病學之父』。拉什持另一種觀點,認為產生多重意識的原因是大腦左右半球的分裂造成的。然而因為缺乏詳盡的家族史及病情的觀察和記錄,這些早期的原因推測在之後都被證明『站不住腳』。
  弗洛伊德:人格分裂和兒童期的創傷有著密切聯系   19世紀到20世紀,有關多重人格的記載卷帙浩繁,但沒有哪個故事比克裡斯汀·塞茲摩爾更出名了。克裡斯汀幼時經歷坎坷,曾在3個月內連續經歷了一次恐怖的死亡和兩次雖不致命卻留下心靈創傷的意外。醫師認為,正是她這段不同常人的經歷,埋下了日後人格分裂的禍根。在塞茲摩爾眼中,這些事故激發了她體內另一些早已存在的自我,『盡管專家們不同意我這麼說,但是我的其它身份雖不是隨我而生的,卻也是一個整體,他們擁有自己的權利,和我一出生就表現出的人格一樣,是天生伴隨我而來到這個世上的。他們不是『我』,卻在命運深處和我緊密相息。』
  1957,塞茲摩爾的故事被改編為電影《三面愛娃》,由喬安娜·伍德沃德(Joanne Woodward)主演,並讓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女演員一舉捧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桂冠。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克裡斯汀體內遠不止3個性格迥異的人格——醫師鑒定的結果是她同時具有20個不同的人格。在電影之後,克裡斯汀自己也著包括《我是愛娃》,《我的心靈故事》在內的四本暢銷書籍。通過塞茲摩爾和《三面愛娃》,人格分裂被公眾所熟悉,也開始成為好萊塢頗為偏好的傳奇劇情。
  也是從塞茲摩爾的時代開始,人們慢慢開始揭開了人格分裂產生的神秘面紗。精神分析的創始人,西蒙·弗洛依德認為,人格分裂和兒童期的創傷有著密切聯系。最終,精神分析學派有關情緒創傷的看法贏得了勝利。弗洛伊德的後繼者,瑪格麗特·保沃和其他6名研究者出版了《多重人格治療》,直到今天還被認為是用於多重人格治療的神來之筆。
  20世紀另一個知名的多重人格案例是希貝爾·伊莎貝爾·多賽特。她的故事經由暢銷書《希貝爾:一個具有16個分裂人格的女人》傳播開來。之後,希貝爾的故事又因電視劇《希貝爾》而聲名大噪。在這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中,制片方特意邀請之前出演《三面愛娃》的喬安娜·伍德沃德在這部影片中扮演心理醫師,並有保留的還原了希貝爾的生活經歷。希貝爾的母親不幸患有精神病,年幼的希貝爾因此常遭到母親的虐待,而父親卻無力保護年幼的希貝爾。影片中一幕,媽媽把小希貝爾綁在廚房的桌上,兩腳高高吊起,媽媽則把這張桌子幻想成手術中的床,從抽屜裡拿出刀子,鉗子和刮子。影片沒有再繼續下去,但人們可想象希貝爾所經受的磨難。因為無法應付非人的虐待,希貝爾把人格分裂為十幾個,讓這些分裂的人格來承受她本人無法應對的苦難。清醒的希貝爾本人卻被剝奪了感覺,個性麻木遲鈍。並且,希貝爾對她身上的其他人格都毫無察覺。由於希貝爾不願意責怪母親,認為一切都是是自己犯的錯,所以病總治不好。最後,當醫生查明了真相,讓希貝爾對惡魔母親發火,希貝爾終於說出:我希望她死掉,我要把她殺死!這話出口,她的病就好了,幾十個人格合並為一個完整的人格。
  希貝爾的案例給精神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啟迪。這個案例最終把多重人格障礙和童年期的虐待經歷建立了緊密的聯系。此外,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失憶癥圖畫治療,記憶的片段融合成為後來人們理解和治療其他人格分裂病人的模板。
  1980年,經過20年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美國精神病協會終於將多重人格障礙列入了美國精神病診斷標准第三版。這個標准中列出了解離障礙(dissociative disorder)這樣一個精神病類別,並定義了多重人格障礙這一概念。1994年又是一個裡程碑,在美國精神病診斷標准第四版中,多重人格障礙被更名為解離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至此,人格分裂的討論算是暫時塵埃落定。但是人們對於人格分裂的幻想還在繼續,而那些真實的悲劇和傷口,也還等待著人們在揭秘之後,去給予更貼心的撫慰。

http://tech.big5.enorth.com.cn/system/2009/09/17/004204250.shtml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76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3-1 21:16 
219.85.42.253
人格裂变的姑娘 变态心理小说 作者:F·R·施赖勃[美]  孙宗鲁 陈梅安 译
    这是一部奇特的小说。它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写了鲜为人知的多重人格,揭示了生动奇幻的变态心理。本书七十年代在美国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当年列为《时代》杂志畅销书目之首,几年内出版了五百多万册,迄今影响不衰。
    本书主人公西碧尔常失去记忆,每当失去记忆之时她就变成了一个化身,前后多达十五个化身。每个化身都有不同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和处世态度,她们都在特定的需要中随时现身。西碧尔本人干不出来的事就由化身替她来干。她这种人格分裂起源于童年时代的精神创伤。幼小的西碧尔遭到令人发指的残害。这类小说在我国出版界还极为罕见。
译者的话
原序
第一部 现状
1.停摆的钟2.内心世界的战争3.兽穴和巨蛇
4.化身5.佩吉·卢·鲍德温6.维多利亚·安托万内特·沙鲁
7.为什么
第二部 来由
8.威洛·科纳斯9.不存在的昨天10.偷窃时间的贼
11.寻找中心12.沉默的目击者13.恐怖的笑声
14.海蒂15.被蹂躏的孩子16.疯狂之家
17.威拉德
第三部 解脱
18.核实和抗争19.男孩子们20.正统的话语
21.神谴的酒22.填补时间的空白
第四部 重建
23.退缩的白大褂24.自杀25.开始恢复记忆
26.各奔前程27.躯体中的囚徒28.融合的历程
29.他们也是我呀30.步履维艰31.拉蒙
32.合而为一尾声附录
http://www.my285.com/wgwx/sw/rglb/index.htm




7.為什麼

  威爾伯醫生調了調台燈的光。有關多重人格的文獻本來就不多,眼前在寫字檯上放著的,幾乎是全部了。在維基離開診室以後,醫生懷著憂鬱的心情去醫學科學院圖書館,那裡的一位圖書管理員把這種肯定存在而又相當罕見的疾病的有關材料都為她收集來了。莫頓·普林斯的《人格分裂》,首版發行於1905年,對選讀異常心理學的學生來說,可稱大名鼎鼎。這也是威爾伯醫生以前讀過的唯一有關的書。她還想弄一份登載在《異常心理學雜誌》上由西格彭醫師和克萊克裡醫師於1954年寫的《多重人格的個案報告》的複印件。這篇文章講一個假名為伊芙的姑娘。威爾伯醫生曾聽見她的同事談到這篇論文,但此刻一時拿不到。

  威爾伯醫生閱讀到深夜。於是,以下的名字開始熟悉起來。瑪麗·雷諾茲,瑪米,費利達·X,路易斯·瓦夫,安塞爾·伯恩,史密斯小姐,斯米德夫人,賽拉斯·普隆,多麗絲·費希爾,克裡斯廷·比徹姆。這些是醫學史上有據可查的多重人格的人。一共是七個女人和三個男人1,加上最近報道的伊芙一例,一共有八個女人。而伊芙是如今唯一還活著的多重人格的人。

  瑪麗·雷諾茲是醫學史上第一個多重人格的人。這個病例是賓夕法尼亞大學L·米切爾醫師在1811年報道的。瑪米一例,是1890年5月15日《波士頓內外科雜誌》中敘述的。接下去是M·阿扎姆報道的費利達·X,幾位法國人研究的路易斯·瓦夫,理查德·霍奇森醫師和威廉·詹姆斯教授所觀察的安塞爾·伯恩,M·弗盧努瓦所報道的史密斯小姐和希斯洛普教授報道的斯米德夫人。在1920年,羅伯特·豪蘭·蔡斯所著的《脫了節的心靈》一書中扼要地重述了「賽拉斯·普隆的奇怪案例」,這是一例多重人格患者,原先曾由威廉·詹姆斯教授描述過。

  這些病例的複雜程度有很大差異。史密斯小姐和斯米德夫人都是雙重人格。第二重人格,在掌握全部官能的時候,很少獨立地在社會上隨意行動(工作,活動和遊玩)。這一特徵顯然與西碧爾不符。她的化身都是獨立自主的。

  像費利達·X、克裡斯廷·比徹姆和多麗絲·費希爾,這些病例就比較有趣,因人他們的化身都有獨立的人格,就像任何一個人一樣,看著自己的生活。比徹姆小姐有三個化身,多麗爾·費希爾有五個化身。醫生認為:西碧爾屬於這種類型,但這只是推測。此外,西碧爾這個病例,似乎比多麗絲·費希爾和比徹姆小姐更為複雜。但這也只是推測而已。

  如果情況確實如此,那麼,可以假設在西碧爾一例中存在著多個根源。到底是一些什麼根源,目前還一無所知。

  威爾伯醫生深思了一會兒,然後再讀下去。她要弄清前述的病例中首次人格分裂都發生在什麼時候。她不知道西碧爾在何時出現首次人格分裂,也不知道所有的化身都是該時一起出現的,還是以後陸續出現的。克裡斯廷·比徹姆何時首次出現分裂?根據普林斯的調查,這是在克裡斯延十八歲的時候,由於一次精神上的打擊而出現的。

  威爾伯醫生並不確切知道,而只是推測西碧爾首次發生人格分裂是在她的童年時代。佩吉稚氣十足,可能是個線索。也許西碧爾也曾有過精神方面的打擊,連有沒有受過打擊還不清楚,更談不上弄清什麼樣的打擊了,甚至連猜都無從猜起。不過,也許由於多次打擊(或多種根源)才引起多重人格。所以,多個化身應視作多次童年時代的精神創傷。

  多塞特這一病例的面貌,簡直就是「無意識2」的冒險記或偵探小說。當威爾伯醫生發覺西碧爾是將受心理分析的第一例多重人格患者時,她更感到激動。這不僅意味著開創一個新天地,而且意味著通過心理分析能大大增進對西碧爾的瞭解。威爾伯醫生的脈搏加速起來,是的,這不僅牽連到西碧爾,而且牽連到多重人格這個大部分還是空白的領域。

  威爾伯作出決定,對西碧爾的心理分析必須是非正統的,由一個自行其是的精神病學家施行一種非正統的心理分析,威爾伯醫生想到這裡,不由得微笑起來。她的確覺得自己是一個自行其是的人,並知道正是由於這一點而使她在處理這個異乎尋常的病例中大受裨益。她知道必須利用每個化身的本能反應來揭示並治療病源。她知道必須把每一個化身都當作一個擁有自己權利的人來進行治療。否則,整個的西碧爾·多塞特就永無痊癒之日。醫生也知道自己不得不在時間上作出重大的犧牲,並把她習用的診室精神分析技術變為治理和利用每一細小的自發行為的方法,因為正是這種自發行為能夠幫助她突破迷障,找到那隱藏在一連串化身後面的真情。

  關鍵的問題是,為什麼西碧爾成為多重人格?有沒有易患多重人格的肉體傾向?遺傳因素是否起作用?無人知曉!但醫生認為西碧爾的病情來自童年時代的某種精神創傷。可惜這一點並沒有真憑實據。迄今為止的心理分析只發現某些恐懼(害怕接近人們,害怕音樂,害怕什麼手),似乎與某種精神創傷有關。能說明問題的,還有西碧爾壓抑在心頭而由佩吉·盧肆無忌憚地爆發出來的狂怒,還有佩吉·盧和維基對親生母親的否認。還有那落入陷阱的感覺,強烈地提示精神創傷。


  有些病例具有不少共同的特點,所謂醒著的自我,相當於在奧馬哈和紐約市毛遂自薦的西碧爾,典型地表現為沉默寡言,過於善良。醫生覺得,也許正是這種性情中的壓抑和克制,把種種激情輸進其化身的身上。這裡好幾本書都談到第二個自我把醒著的自我的激情、看法、行為方式和渴念等等都搾乾耗盡了。

  可是,搾乾也好,耗盡也好,都是疾病的結果,而非病因。對西碧爾來說,病因是什麼呢?最初的精神創傷,究竟是什麼呢?
  早晨,快到多塞特預約門診時間的時候,威爾伯醫生就和往常一樣,猜測來人會是誰。原來是維基。這倒不錯,因為維基自稱對本病例無所不知。

  這是維基第二次來診,距她首診才兩天。為捕捉最初精神創傷的信息,醫生詢問維基是否知道佩吉·盧為何害怕音樂,音樂為何使她如此受驚擾,就像最近一次就診時所表現的那樣。
  「音樂使她痛苦,」維基抬起眉毛,透過醫生的煙卷所產生的煙霧瞅著醫生。「它造成內心的痛苦,因為它實在美麗,使西碧爾和佩吉·盧兩人感到悲哀。她們悲哀,因為她們形影相吊,無人關心。聽到音樂,她們感到比平時更加孤單。」

  這是否與最初的精神創傷有關呢?醫生思考著。也許與缺少照顧有關吧。當醫生問到為什麼美麗的東西會使人痛苦時,維基神秘地回答道:「就像愛情一樣。」
  於是,醫生盯著維基發問:「是不是有一些有關愛情的事使人痛苦?」
  「是有的。」維基直截了當地但又審慎地答道。
  醫生追問:愛情怎麼會使人痛苦。維基變得更加謹慎小心。「大夫,西碧爾不願愛任何一個人。這是因為她害怕與人接近。你見過她在這裡是什麼樣子。害怕向她伸來的手,害怕人們,害怕音樂,害怕愛情。什麼都使她痛苦。什麼都使她害怕。什麼都使她悲傷、孤獨。」

  威爾伯醫生在昨天晚上就考慮過西碧爾害怕接近人、害怕音樂、害怕什麼手,今天聽到維基把這些症狀重複了一遍,只增添了愛情。醫生想把西碧爾和維基當作聯合精神分析對象,由此來捕捉病因。
  「維基,」醫生旁觸側擊地問道,」你是否也分擔這些恐懼,哪怕是其中某一個恐懼?」
  「當然不啦,」維基答道。
  「既然你不怕,西碧爾又為什麼害怕呢?」醫生緊緊咬住不放。
  「因為西碧爾和我有著根本的區別。我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因為我不怕。」
  「為什麼你不怕呢?」
  「我沒有理由害怕,所以我不伯。」這是維基最大的表態。「可憐的西碧爾,」她歎著氣,把話題一轉,「什麼樣的折磨呵。她全然說不出話來了。如今她總是頭痛和嗓子痛。她哭不出來。她也不想哭。過去當她哭的時候,人人都跟她作對,都跟她過下去。」

  「你說的人人,到底是誰?」醫生覺得有希望。
  「噢,我還是不說為好,」維基微笑著,但嘴巴很緊。「反正我不是家庭成員之一。我只是與他們同住。」
  維多利亞·安托萬內特·沙魯剛把心扉微啟,就把門關死了。但還是提供了一些蛛絲馬跡。醫生本已懷疑西碧爾在童年時缺少照顧,現在聽到維基對西碧爾在多塞特家中不能哭泣的現象而進行譴責時,更加深了懷疑。
  事情發生得竟然如此迅速。正當威爾伯醫生的上述想法在腦子裡一掠而過時,突然間,維基所特有的沉著和自信竟不知不覺地、無聲無息地消失得無影無蹤。原先十分安詳的瞳仁,由於恐懼而突然散大了。不是多塞特家庭成員的維基,己把肉體還給了多塞特一家的西碧爾。
  吃驚地發現自己緊貼著醫生坐在長沙發上西碧爾趕緊把身子挪開。「發生了什麼事?」她問道。「我不記得今天到這裡來呀。難道又是一次神遊?」

  威爾伯醫生點頭表示肯定。她認為說出真情的時候到了,如果把神遊的真相講清楚,讓西碧爾知道那幾個化身,精神分析就能進行得快一些。醫生就可以把化身所說的話講給她聽,讓她易於恢復那失去的記憶。
  「是的,」醫生告訴西碧爾,「你又有一次神遊,但要比一般的神遊更為複雜。」
  「我害怕。」
  「當然羅,親愛的,」醫生安慰道。「我認為你是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時間的。是不是這樣?」西碧爾不作聲。醫生寸步不讓:「你知道你在這房間裡就曾丟失了時間,對不對?」
  西碧爾沉默了很久才低聲答道:「我是打算告訴你的,可是我一直不敢說。」
  「在你丟失的時間裡,你認為自己做了些什麼?」醫生問道。
  「做了些什麼?」西碧爾機械地重複道。」我什麼都沒有做啊。」
  「你照常說話做事,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醫生不屈不撓。「就像睡中夢遊。」
  「我做了些什麼事?」
  「沒有人告訴過你麼?」
  「喔,有的,」西碧爾垂下眼簾。「我這一輩子都曾有人告訴我某件事情是我幹的,而我明明知道我不曾幹過那事。我只好隨它去,我還能怎麼辦?」
  「告訴你的人是誰?」
  「差不多每個人都說過。」
  「是誰?」
  「唔,我母親總說我是一個壞姑娘。我從來不知道自己幹過什麼壞事。她會猛搖我的身子。我就會問我幹了些什麼。她就會叫喊:『你明明知道自己幹了什麼事,小姐!』但我確實不知道。到現在都不知道。」
  「別那樣擔心,」醫生柔聲說道:「別人也曾有過。我們能對付它。它是可以治好的。」威爾伯醫生看得出來:剛才那番聲明已給西碧爾留下極深的印象,她好像自在得多了。
  「你的情況要比神遊複雜。如果是單純的神遊,那只是失去知覺而已,但你那種神遊卻並非空白。」
  「我總是把它稱作我的一段空白時間,」西碧爾說道。
  「在你失去知覺時,」醫生說下去,「另外一個人接替了你。」
  「另外一個人?」西碧爾機械地重複著。
  「是的。」醫生開始解釋,但西碧爾打斷了她。
  「這麼說,我就像吉基爾醫生和海德先生3?」
  威爾伯醫生啪的一聲一拳打在左掌心上。「那不是真人真事,」她說道。「那純粹是虛構。你根本不像吉基爾醫生和海德先生。史蒂文森不是一個心理分析家。他是用文學想像來創造這兩個性格的。作為一位作家,他關心的只是撰寫的一部優秀的小說。」
  「我現在可以走吧?過時間啦,」西碧爾突然說道。她身受的壓力使她難忍。
  但威爾伯醫生無情地向前逼進。她深知自己不干則已。一幹就必須幹到底。「你很聰明,不應該輕易相信從小說引伸出來的錯誤概念。事實與小說大不相同。我看過其他患者的資料,他們並沒有什麼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他們並沒有被善與惡的爭鬥撕成兩半,」
  醫生繼續說下去:「對於這種疾病,現在掌握的知識還不大多。但我們確切地知道:任何人的不同的化身多遵循同一個倫理準則和同一個基本道德結構。」
  「時間超過啦,」西碧爾堅持道,「我沒有權利佔用額外的時間。」
  「你每次都這樣子,西碧爾,」威爾伯醫生堅定地答道。「宣佈你自己一文不值吧。這就是你需要其他幾個化身的一個緣由。」
  「幾個化身?」西碧爾害怕地重複道,「你是說不止一個?」
  「西碧爾,」醫生柔聲道,「沒有什麼可怕的,有一個化身自稱佩吉·盧。她總是自作主張,一意孤行。還有佩吉·安,也是一個鬥士,但比佩古·盧圓滑。另外還有一個,自稱維基。她充滿自信,舒適自在,認真負責,是一個非常討人喜歡的人。」
  西碧爾站起來要走。
  「沒有什麼可怕的,」醫生重申道。
  可是,西碧爾卻在懇求:「讓我走吧,求你放我走吧。」可以看出:她受到極大的震動,醫生考慮最好不讓她一個人離開,便陪她走了出去。
  「你還有病人,」西碧爾堅持道:「我不會出事的。」僅僅一小時前,容光煥發的維基走進這道門,如今,臉白如紙的西碧爾從這道門中走了出去。
  在逐漸昏暗的、靜謐無聲的診室內,威爾伯醫生思索著多塞特這個病例。在剛才談話的後半截,始終是西碧爾在應答,現在她已知道其他化身。在醫學史上對多雙人格所作的第一個心理分析,就這樣認真地開始了。寫字檯上亂七八糟地擺著有關多重人格的書。她又翻閱起來。她還從書架上取出弗洛伊德和查科特的著作,尋找熟悉的□病資料。
  儘管多重人格是一種古怪的異常現象,威爾伯醫生仍然認定它不是精神病,而是一種□病。她從來沒有治療過多重人格,但曾治療過多例□病並取得成功。因此,她自信有能力處理這個病例,事實上,她很早就開始治療□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奧馬哈市的內科醫生霍爾第一個選擇了她,把西碧爾徑直轉給她治療。
  威爾伯醫生已經清楚:多重人格屬於精神性神經病,有一種精神神經病叫做大□症,正是西碧爾所患的病。不僅有多重人格,而且有五種官能4的身心相關的疾病和紊亂。不僅罕見,而且頗為嚴重。
  威爾伯醫生曾見過精神分裂症(即精神病)患者,病情還不如西碧爾嚴重。精神病患者可以發燒,體溫可達99華氏度,而西碧爾的精神神經性的體溫曾達105度5哩。
  沒有理由洩氣,威爾伯醫生鼓勵自己。也許她認為西碧爾能夠治癒的想法未免急躁了一些。但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病例,沒有這個想法就不能堅持到底。
  電話鈴響了。晚上十點多鐘。也許是個危重病人求醫。可千萬別是一個自殺的。忙碌一天以後,她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把她心裡想的精神病和精神神經病一古腦兒清理出去。必須停止自己去想別人所想的東西。她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丈夫,參加業務會議,拜訪親戚好友,讀書看報,思考問題,燙髮做發和採購東西。由於急症病人的需求,這些平凡的生活小事常常被侵佔,甚至披擠掉了。
  她拿起受話器,是特迪·裡夫斯來的電話,「威爾伯大夫,」特迪報告道,「西碧爾·多塞特垮臺了。她真發火啦。我不知道拿她怎麼辦。」
  「我馬上就來、」威爾伯醫生自告奮勇。她一邊把受話器放回電話機的叉簧上,一邊猜想特迪所謂「她真發火啦」的真意很可能是佩吉·盧出來頂替了。因此,醫生並不十分驚奇。
  西碧爾終於向醫生承認她丟失了時間。可是,在這以前,她從來沒有「丟失時間的概念。儘管這麼多年來經常從「現在」轉到「其他某個時刻,」她總是迂迴地稱作「空白的時間。」
  但當醫生告訴她「在你失去知覺時,另外一個人接替了你」的時候,她全身的顫抖並不是出於恐懼。醫生這句話說明了許多問題:不論是好事還是壞事,她雖然沒有干,而別人說她干了;有的人,她根本不認識,但他們卻說與她互相認識。她發窘的是醫生會把那些可怖之事全部調查清楚,而且有些罪過恐怕醫生早已知道而只是沒有說出口來,結果,她心中充滿自咎之情而逃離了診所。
  惠蒂爾宿舍起先還帶來安慰。但在宿舍電梯中遇見了由自己輔導的朱迪和馬林一對孿生姊妹,西碧爾又難受起來。她們兩人終生在一起,不可分離,猶如一個整體。而西碧爾還沒有跟自己終生在一起哩!
  她摸索出鑰匙,但手指哆嗦得插不過鎖孔。,她無力地敲了敲特迪·裡夫斯的房門。
  特迪把西碧爾帶到床上,然後站在一旁,懷著又害怕又同情的心緒,瞅著西碧爾一會兒上床,一會兒下床,性情多變,喜怒無常。一會兒,她宛如一個激昂慷慨的孩子,踩在傢具上走來走去,連天花板上也留下指印。過一會兒,她又是一個鎮定而又世故的女人,把自己的名字當作第三人稱來講,說:「西碧爾知道了真相,我挺高興。真的,這樣對我們大家都有好處。」然後,西碧爾又變成剛才敲特迪房門的那個渾身哆嗦的人。醫生來到時,西碧爾正毫無生氣地躺在床上。
  威爾伯醫生可以看出:西碧爾正陷於痛苦之中。她再次對西碧爾解釋說:有其他化身這件事沒有什麼可怕的,因為這只是精神科大夫所講的一種「付諸行動」而已。許多人在困境中採取「付諸行動6」的對策。
  這番話不起作用。
  「我要給你一片速可眠,」醫生對西碧爾說,「你到明天早晨就好了。」醫生早已發現巴比妥類的安眠藥可解除西碧爾的焦慮達四十八小時之久。
  到了第二天早晨。西碧爾在醒來時已經沒有焦慮症狀。多重化身似乎是一場夢魘 ,如今已成過去。
  醫生離開惠蒂爾宿舍時已過午夜。儘管尚無多大根據,醫生仍假設那位醒著的西碧爾代表「意識」,而她的化身代表「無意識」。醫生從解剖學和生理學中借來一個形象:陷窩——骨的微小腔隙,其中充滿著骨細胞。她把那些化身看作西碧爾「無意識」中的陷窩。這些陷窩,有時是靜止的,但在恰當的刺激下便出現了,活動了。她們在西碧爾的內部活動,也在外部活動,對付特殊的問題。
  「無意識」中的防禦,醫生一邊想著,一邊付錢給出租汽車司機。我現在要做的,是同每一個化身熟識起來,弄清與每一個化身相關連的內心衝突,不管化身究竟有多少。這將把我帶到精神創傷的根源上去,正是這些精神創傷使人格分裂成為不可避免。這樣,我就能得知真相(恐怕是令人難以忍受的真相),正是這個真相使那些化身竭力抵禦。
  醫生知道,她要進行的心理分析必須包括各個化身在內,而且要把每個化身當作一個自主的人,同時又要把每個化身當作西碧爾·多塞特的一個部分。
  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同那醒著的西碧爾親近。這是解除西碧爾的焦慮和防禦的唯一方法。而正是由於焦慮和防禦,這些化身才得以存在。
  可是,怎樣才能接近這位疏遠而又膽怯的西碧爾·多塞特呢?
  1955年4月的一天早晨,西碧爾帶了她繪的幾張水彩畫來到診室。「西碧爾,」威爾伯醫師問道:「你想不想在哪個星期日在山茱萸開花的時節跟我一起坐車到康涅狄格州去玩玩呢?鄉下在那時可愛極啦。大樹和灌木都是鮮花盛開。你可以把它們描繪下來。」
  西碧爾羞怯地說:「噢,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何必跟我花一個星期日的時間呢!」
  該死,大夫想道,我必須使她明白:我把她當作一個才華出眾的女子,而且我喜歡跟她在一起,哪怕她不是我的病人,我也是如此。難道就沒有辦法使她理解:儘管她身體非常不好,我也沒有少想著她?難道她永遠不能明白:儘管她非常看不起自己,而我沒有輕視她?
  經過好大的爭論,威爾伯醫生終於說服西碧爾出去旅遊。這次旅遊能使西碧爾感情解凍,恢復自信。對於這一點,威爾伯醫生確信不疑。
  1955年5月初的一個星期日,早晨7點鐘,天氣晴朗,威爾伯醫生驅車來到惠蒂爾宿舍。她見到西碧爾和特迪·裡夫斯正在等候,特迪向來對西碧爾很好。在西碧爾把多重人格問題對她和盤托出以後,特迪對西碧爾更加難捨難分。在三月份那天晚上,特迪向威爾伯醫生呼救時,還毫不知情,如今,她不但認識了維基和佩吉·盧,而且同她們建立起友誼。特迪陪伴西碧爾站在宿舍門前,發現醫生的汽車敞著篷,便小題大做地要西碧爾取一塊圍巾來擋鳳。西碧爾說她已經戴著圍巾。特迪仍說這樣坐敞篷車還是太涼。儘管西碧爾和醫生都說無妨,她還不放心。但特迪最不放心的是佩吉·盧在旅途中能否保持沉默,西碧爾本人的身份能在旅途中保持多久。
  而西碧爾在揮手向特迪告別,跨上醫生的敞篷車時,仍然神情自若。她戴著紅色帽子,穿著海軍藍的衣服,顯得頗為動人,而且比醫生過去所見到的要自在得多。
  西碧爾在特迪面前隱瞞著自己對旅遊的嚮往和喜悅,一旦離開了特迪便不再掩飾,這一切都逃不過醫生的眼睛。醫生認為這是因為西碧爾敏感而體貼,不想引起特迪的忌妒。
  威爾伯醫師想把這次旅遊顯得純粹是社會交往,便盡量將話題局限於此時、此地、所經過的城鎮和房屋、田野的地理和歷史、以及風景等等。她們繞過沿岸小城市,在南港拐彎,直接駛至桑德。「我總想畫小船,」西碧爾一眼看到桑德的小船時便說了起來,「但我總覺得自己畫不成形。」
  「試試看嘛。」醫生說著便停下車,西碧爾坐在汽車座上,畫了幾幅在小船塢中拋錨的帆船。
  「我喜歡這幾幅速寫。」醫生說道。西碧爾似乎很高興。
  威爾伯醫生驅車慢慢地離開桑德,在公路和車輛絕少的鄉村舊道上開來開去。她向從來沒有來過這裡的西碧爾指出幾所獨立戰爭前的房屋,還有幾所保留著獨立戰爭前的窗戶的時髦房子。西碧爾便說:「我父親是一個建築承包商。他對建築學迷得要死,還培養了我的興趣。」這位做父親的還很少在心理分析中被她提起過,威爾伯醫生聽了很高興。
  話題轉到栽培得很漂亮的山茱萸、紫丁香和鮮花怒放的酸蘋果樹。西碧爾要求停車,以便用鉛筆畫一幅佈滿山茱萸和酸蘋果樹的小山的速寫。
  西碧爾早就堅持要準備午餐。這頓飯是在康涅狄格州肯特市附近的一個小露營地那裡吃的。這時威爾伯醫生還以為西碧爾希望拿這頓午餐作為這次外出所盡的一點心意,但她後來才明白這次野餐是為了避免去飯館吃飯的緣故。事實上,西碧爾對飯館實在怕得要命,如果進飯館,保不住要引起「時間的丟失。」
  另一件事也是醫生後來才明白的,即西碧爾在答應去旅遊時堅持要在下午三點回到紐約,最遲不得晚於四點。「我還有工作要做,」西碧爾這樣解釋。但醫生後來才知道,其真正的原因是西碧爾怕在野外呆到三、四點鐘以後會有感情紊亂、疲勞和恐懼。這些情況常在白晝快結束前出現。她生怕自己會發生人格分裂,她不願冒險讓醫生在診室外面見到她的化身。
  因此,在下午三點,威爾伯醫生的敞篷車再次出現在惠蒂爾宿舍門前。
  無論威爾伯醫生還是西碧爾都不知道在去康涅狄格州旅遊時她們並不孤獨,參與旅遊的佩吉·盧為西碧爾終於帶她出遊而欣喜。維基是醫生汽車中另一位看不見的乘客。她將迫不及待地把獨立戰爭前的老房子告訴瑪麗安·勒德洛。
  汽車內還有醫生和西碧爾都未見過的幾位乘客。馬西婭·林恩·多塞特,為人過於自信,外表精神抖擻,長著盾形的臉龐、灰眼睛和褐髮,時刻都盯著旅遊的全過程。
  汽車在宿舍門前掉頭。威爾伯醫生向西碧爾告別。這時,馬西婭·林恩轉首朝著她的密友瓦妮莎·蓋爾,用英國腔說道:「她關心我們。」瓦妮莎是個身材頎長苗條的姑娘,有著深栗色頭髮、淺褐色眼睛和一張富有表情的鵝卵臉。她就拿那句簡單的話轉告瑪麗:「她關心我們。」瑪麗是一位母親似的小老太婆式的女子,矮胖,好沉思。她微笑著一再重複,使這句話變得像一個問題:「她關心我們?」這樣,馬西婭·林恩、瓦妮莎·蓋爾和瑪麗傳遞了一個信息,而且這個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變得愈來愈響亮、清楚:「這位威爾伯醫生關心我們。」在此以後,馬西婭·林恩、瓦妮莎·蓋爾、瑪麗和其他化身召開了秘密會議,作出以下的決定:「我們將去見她。」
  ------------------


http://www.b111.net/waiguo/rglb/09.htm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76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3-2 06:01 
219.85.42.253
《心理学其实很好玩》
第三章 变态心理学 身体里住着17个人
    在美国,有一个名叫卡伦·奥弗希尔的女子,她在年轻时被确诊患上“多重人格分裂症”。经医生诊断,她的病情比一般患者复杂得多,体内有17种人格共存,让她多年来痛不欲生。经过十多年治疗,奥弗希尔成功把17种人格融为一体,她形容这种感觉“就像获得了新生”。

    从1989年开始,奥弗希尔发觉自己开始“丢失”记忆,她无法解释夹在小说里的书签为何向前挪了一章,也想不明白枕头下为何藏着一把刀。奥弗希尔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她的病情严重得令她生出自杀的念头。奥弗希尔决定向医生寻求帮助。她找到贝尔诉说苦恼。贝尔建议她尽量记录下发生的“怪事”。经历了一个奇怪的夜晚后,奥弗希尔写着:“现在是深夜2时,我独自一人待在一个陌生的加油站,我很害怕……加油站里的女士告诉我方位,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奥弗希尔使用“我们”一词引起贝尔注意,因为那晚她确实独自一人。结合其他蛛丝马迹,贝尔首次怀疑奥弗希尔患上了“多重人格分裂症”。

    确诊后,奥弗希尔突然能感受到体内多重人格的存在。她甚至能“看到”这些不同人格的活动。渐渐地,奥弗希尔开始可以辨认出不同的声音,“每到夜晚,我能听到他们在我脑中讨论白天发生的事”。通过分辨声音,奥弗希尔确认自己体内起码有“11个人”,包括4名10岁以下的儿童、2名少女、2名女子、1男子、1名“愤怒”的男子和她的本体。这些人的名字、年龄、性别、个人特征、经历各不相同,他们还在奥弗希尔的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例如,奥弗希尔依靠那名30岁左右的男子开车,“如果他在忙别的事,‘我们’就哪儿都去不了”。

    同时,奥弗希尔还多次遭遇尴尬,每当碰到陌生人跟她打招呼,“我只能猜测他可能是其他‘10个人’的朋友”。随后,又有“6个人”分别给贝尔写信。贝尔认定,奥弗希尔体内人格增至17重。

    接下来的几年里,贝尔对奥弗希尔实施催眠疗法,通过与她体内其他“16个人”漫长而艰辛的对话,终于使“他们”同意与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奥弗希尔”。伴随与最后1重人格“霍顿”融合,奥弗希尔恢复健康,至今没有复发。“讲述往事很痛苦,但这段经历使我更坚强。”奥弗希尔说。

    这个案例是典型的多重人格分裂症,让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19世纪到20世纪,有关多重人格的记载卷帙浩繁,但没有哪个故事比克里斯汀·塞兹摩尔更出名了。克里斯汀幼时经历坎坷,曾在3个月内连续经历了一次恐怖的死亡和两次虽不致命却留下心灵创伤的意外。医师认为,正是她这段不同常人的经历,埋下了日后人格分裂的祸根。在塞兹摩尔眼中,这些事故激发了她体内另一些早已存在的自我。“尽管专家们不同意我这么说,但是我的其他身份虽不是随我而生的,却也是一个整体,他们拥有自己的权利,和我一出生就表现出的人格一样,是天生伴随我而来到这个世上的。他们不是‘我’,却在命运深处和我紧密相息。”

    1957,塞兹摩尔的故事被改编为电影《三面爱娃》,由乔安娜·伍德沃德主演,并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女演员一举捧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桂冠。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克里斯汀体内远不止3个性格迥异的人格—医师鉴定的结果是她同时具有20个不同的人格。在电影之后,克里斯汀自己也写过包括《我是爱娃》、《我的心灵故事》在内的四本畅销书籍。通过塞兹摩尔和《三面爱娃》,人格分裂开始为公众所熟悉,也开始成为好莱坞颇为偏好的传奇剧情。

    心理专家认为,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人类个体出生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独立,需要父母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早期人格的。

    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孩子都曾受过批评,但只要他们感觉到周围的爱,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但是,如果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每天都受到批评与指责,得不到父母的爱,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裂样人格。

    心理学启示:

    多重人格症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此类患者行为的差异无法以常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来解释,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有其姓名、记忆、特质及行为方式。通常原来的人格并不知晓另一个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现的人格则对原来的人格有相当的了解。新人格的特质通常与原人格特质相当不同,如原人格是害羞、压抑的,新人格可能是开放、外向的.

http://read.psybook.com/files/article/html/1/1570/55962.html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76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3-2 07:29 
219.85.42.253
位置: 陳雅貞 > 未分類 心理學
by 陳雅貞 2013-11-12 15:55:36, 回應(0), 人氣(68)

有人格分裂的狗狗影片
http://vlog.xuite.net/play/eXlvQVB4LTkzNTk2NDYuZmx2


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如果並存意識較好的,他們甚至可以內部溝通,或進行內部會議;也有一些情況,人格之間並沒有察覺彼此的存在,這會導致嚴重的「遺失時間」現象。通常在此分裂現象開始時,原本的人格(原人格並不一定等同主人格。原人格即未產生多重人格前的人格,而主人格則是在平常大部份時間主宰身體的人格。雖然原人格通常也會是主人格,但亦有原人格仍然停留於兒童時期,身體卻交由會長大的主人格管理的情況)並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所以即使患者發現自己的記憶有截斷(記憶斷層)的現象,也無法知道自己已有多重人格,也有一些嚴重的病例,原人格甚至「沉睡」十多年,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會有一個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這個人格願意合作,治療人員就能從中得知許多有益的資料。


相關影視
《化身博士》
《二十四個比利》
《24重人格》
《第五位莎莉》
《第一人稱複數》
《我遺失的時間》
《第13個人格ISOLA》(作者 : 貴志祐介)


 弗洛伊德:人格分裂和兒童期的創傷有著密切聯系  19世紀到20世紀,有關多重人格的記載卷帙浩繁,但沒有哪個故事比克裡斯汀·塞茲摩爾更出名了。克裡斯汀幼時經歷坎坷,曾在3個月內連續經歷了一次恐怖的死亡和兩次雖不致命卻留下心靈創傷的意外。醫師認為,正是她這段不同常人的經歷,埋下了日後人格分裂的禍根。在塞茲摩爾眼中,這些事故激發了她體內另一些早已存在的自我,『盡管專家們不同意我這麼說,但是我的其它身份雖不是隨我而生的,卻也是一個整體,他們擁有自己的權利,和我一出生就表現出的人格一樣,是天生伴隨我而來到這個世上的。他們不是『我』,卻在命運深處和我緊密相息。』

  1957,塞茲摩爾的故事被改編為電影《三面愛娃》,由喬安娜·伍德沃德(Joanne Woodward)主演,並讓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女演員一舉捧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桂冠。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克裡斯汀體內遠不止3個性格迥異的人格——醫師鑒定的結果是她同時具有20個不同的人格。在電影之後,克裡斯汀自己也著包括《我是愛娃》,《我的心靈故事》在內的四本暢銷書籍。通過塞茲摩爾和《三面愛娃》,人格分裂被公眾所熟悉,也開始成為好萊塢頗為偏好的傳奇劇情。

  也是從塞茲摩爾的時代開始,人們慢慢開始揭開了人格分裂產生的神秘面紗。精神分析的創始人,西蒙·弗洛依德認為,人格分裂和兒童期的創傷有著密切聯系。最終,精神分析學派有關情緒創傷的看法贏得了勝利。弗洛伊德的後繼者,瑪格麗特·保沃和其他6名研究者出版了《多重人格治療》,直到今天還被認為是用於多重人格治療的神來之筆。

  20世紀另一個知名的多重人格案例是希貝爾·伊莎貝爾·多賽特。她的故事經由暢銷書《希貝爾:一個具有16個分裂人格的女人》傳播開來。之後,希貝爾的故事又因電視劇《希貝爾》而聲名大噪。在這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中,制片方特意邀請之前出演《三面愛娃》的喬安娜·伍德沃德在這部影片中扮演心理醫師,並有保留的還原了希貝爾的生活經歷。希貝爾的母親不幸患有精神病,年幼的希貝爾因此常遭到母親的虐待,而父親卻無力保護年幼的希貝爾。影片中一幕,媽媽把小希貝爾綁在廚房的桌上,兩腳高高吊起,媽媽則把這張桌子幻想成手術中的床,從抽屜裡拿出刀子,鉗子和刮子。影片沒有再繼續下去,但人們可想象希貝爾所經受的磨難。因為無法應付非人的虐待,希貝爾把人格分裂為十幾個,讓這些分裂的人格來承受她本人無法應對的苦難。清醒的希貝爾本人卻被剝奪了感覺,個性麻木遲鈍。並且,希貝爾對她身上的其他人格都毫無察覺。由於希貝爾不願意責怪母親,認為一切都是是自己犯的錯,所以病總治不好。最後,當醫生查明了真相,讓希貝爾對惡魔母親發火,希貝爾終於說出:我希望她死掉,我要把她殺死!這話出口,她的病就好了,幾十個人格合並為一個完整的人格。

  希貝爾的案例給精神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啟迪。這個案例最終把多重人格障礙和童年期的虐待經歷建立了緊密的聯系。此外,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失憶癥圖畫治療,記憶的片段融合成為後來人們理解和治療其他人格分裂病人的模板。

  1980年,經過20年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美國精神病協會終於將多重人格障礙列入了美國精神病診斷標准第三版。這個標准中列出了解離障礙(dissociative disorder)這樣一個精神病類別,並定義了多重人格障礙這一概念。1994年又是一個裡程碑,在美國精神病診斷標准第四版中,多重人格障礙被更名為解離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至此,人格分裂的討論算是暫時塵埃落定。但是人們對於人格分裂的幻想還在繼續,而那些真實的悲劇和傷口,也還等待著人們在揭秘之後,去給予更貼心的撫慰。








http://lms.ctl.cyut.edu.tw/9914056/doc/15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