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民事訴訟法∼『爭點整理』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74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4-8-11 08:26 
125.227.137.187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   首頁     > 業務宣導 > 民事訴訟   
爭點整理程序                                 李國增撰壹、前言

    民事訴訟事件之審理方式上,在制度上有「合併審理主義」與「集中審理主義
」之區別,「合併審理主義」之審理方式,係指法官受理多數不同之訴訟事件,併
行在同一期日進行審理,且將一個訴訟事件,分成數次審理,每次審理之間隔為數
日或數週,又稱為「牙科醫師治療方式」審理方式;「集中審理主義」之審理方式
,則指法官受理多數不同之訴訟事件,先集中時間繼續審理其中一件,如需二日以
上期間,亦以每日連續審理,直至該事件終結為止,此稱審理方式又可稱為「外科
醫師手術方式」之審理方式【註一】。傳統之審理方式係採用「合併審理主義」,
現行民事訴訟法(以下均稱新法),則較趨近於「集中審理主義」。新法將訴訟明
顯區隔「爭點整理程序」與「調查證據程序」二階段,調查證據,應在爭點整理之
後為之,並集中為之,以避免不必要之證據調查,惟新法公布施行後,實際運作之
成效並非良好,主要係運作者(法官、律師)對此一模式之運用並不熟悉所致,本
文擬就「爭點整理程序」之運作方法,提供個人之淺見,以供實際操作時之參考。

貳、爭點整理之必要性

    過去實務上關於本案之審理,常係一面整理爭點,一面調查證據,甚未作爭點之
整理,容易造成無謂之調查及重複之訊問,致訴訟程序延滯而無效率。新法則以審理
集中為其目標,為求促進訴訟而改進訴訟審理方式,首先將向來所採之自由順序主義
予以修正,改採適時提出主義,要求當事人應依訴訟進行之程度,於言詞辯論終結前
適當時期提出攻擊防禦方法(新法第一九六條第一項),同時要求法院於調查證據前
應將爭點曉諭當事人,並集中於此調查證據(新法第二九六條之一),以充實本案審
理之內容,以促使民事訴訟程序能儘可能於言詞辯論期日前準備後之單次言詞辯論期
日即行終結之目的。新法既要求法院應集中爭點為調查及審理,則法院自應進行有計
畫之審理,並於調查證據前,先將兩造之爭點予以掌握並整理,以儘早將非必要之爭
點予以去除,避免在爭點不明確之情形下即進行審理,而影響審理之效率,徒然增加
訴訟之勞費。由此可見,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對於擬定審理之方針,有極大之助益
,且透過此一程序,將不必要之爭點早日去除,不僅更能進行較有效率之審理,並使
裁判之可預測性,相對提高,能否妥善運作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對於審理集中之目
標能否達成,自極為重要。

參、爭點整理程序

    依新法規定,法院於收受原告起訴狀後,依事件之性質或類型,如認以踐行新法
第二六七條、第二六八條之一規定之書狀先行程序【註二】為宜,即得暫不指定言詞
辯論期日,而先令兩造進行書狀交換,並透過當事人所提出之訴訟資料,讓法院及兩
造能先行瞭解案情並掌握攻擊防禦之重點,以便針對爭點進行集中調查證據,而為便
利當事人能針對爭點進行攻防,法院於書狀先行程序終結後所指定之第一次期日(含
言詞辯論期日及準備程序期日),應使當事人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新法第二六八條
之一第一項、第二項),在行合議審判之訴訟事件之場合,則可由受命法官單獨進行
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之程序(新法第二七0條之一第一項第三款)。

    一、爭點整理之標的

    新法規定之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程序所謂之爭點,包括事實上爭點、法律上爭點
、與訴訟有關之各種證據上爭點,及其他攻擊防禦方法之爭點,至於訴訟程序上之爭
點,則僅以法律上允許當事人處分之爭點為限,其他不屬當事人得處分範圍之程序上
爭點,則不屬之【註三】。其中兩造間最上位之爭點即訴訟標的及訴之聲明,更係法
院於訴訟之前階段應優先整理、特定之事項,蓋在處分權主義之架構下,法院不得為
訴外裁判(民事訴訟法第三八八條),則原告自有就審判對象及其範圍予特定之權能
及責任,此在非由律師充任訴訟代理人之場合,法院在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程序中,
透過闡明權之行使,予以整理特定,對於審理集中化要求之達成,尤其有幫助。

    二、爭點整理之方式

    法院為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得不用公開法庭之形式行之(新法第二七0條之一
第一項),認為適當時並得指定七日以下期間,由當事人雙方自行整理及協議簡化爭
點,並共同將整理及協議簡化爭點之結果,向法院陳明(新法第二七0條之一第二項
),上開規定依新法第二七一條之一,於行獨任審判之訴訟事件並準用之。
    由此可知,新法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之方式,可有:
  ぇ以公開法庭形式,由法官參與行之。
  え於法庭以外之適當處所(如民事協議室或圓桌法庭等),由法官參與,以不公開
    之方式行之。
  ぉ由法官指定七日以下期間,由當事人雙方在法庭以外,洽談、協議,法官不參與
    之方式行之。
    採取何種方式來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則委由法官依事件之性質、爭點之種類、
數量、當事人之態度等個案之具體情況決定之,並可依情形交互運用【註四】。但在
新制於當事人、律師及法官未確實熟悉運作前,似不宜冒然逕採第三種方式,避免當
事人及律師因不熟悉運作之方式而無法達成協議,故以採第一種或第二種方式,由法
院主導,在目前之現況下,似較為為妥當(即如案情單純、爭點少者,可採第一種方
式,較為複雜者或者需提示多數圖面、契約書等,則可考慮採取第二種方式整理)。
    至於整理之方法,似可依循前開訴之聲、訴訟標的、事實上爭點、法律上爭點與
證據上爭點等順序,為開示、整理並協議簡化,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訴訟標的之特定(即本案審判之對象、範圍之特定)

    在採處分權主義之訴訟架構下,原告就審判之對象及其範圍,有特定之權能及責
任,法院且不得超越原告之聲明範圍為裁判,原告起訴自必須特定訴訟標的。因此,
在當事人未捨棄或認諾之情形,訴訟標的乃是兩造間最上位之爭點,法院自應就此先
為整理。
    惟何謂「訴訟標的」,民事訴訟法並未明文規定其具體之意義及內涵,故訴訟標
的究所何指,可能因採取訴訟標的理論立場之不同,而有不同之解釋【註五】,但大
體上可認為包含「訴之聲明」、「法律關係」及「原因事實」三個要素連結而成之總
稱【註六】,因此「訴訟標的」是否業已特定,似可從「訴之聲明」、「法律關係」
及「原因事實」三方面來判斷:
    1、在確認所有權、其他權利或特定之法律關係存否之訴時,從「訴之聲明」之
表明,即可確定其本案審判之對象,故此等訴訟,依訴之聲明之記載即可特定其訴訟
標的。
    2、在以物權或其他排他性權利為基礎所提起之給付之訴時,則須從「訴之聲明
」及「法律關係」之表明,已足可特定訴訟標的。
    3、在前開以外之其他訴訟,尤其是金錢債權請求之事件,除了表明「訴之聲明
」及「法律關係」外,尚須配合原告所主張之「原因事實」,始能特定其訴訟標的,
因兩造間可能有二個以上之債權債務關係存在,如僅抽象的表明法律關係(如借款請
求權)及請求給付一定金額之聲明,將無從識別受裁判之訴訟標的與其他屬同種類請
求權而得據為他訴之訴訟標的之不同之處【註七】。
    依新法第二百四十四條第一項第二款之規定,訴狀應同時表明「其原因事實」,
其增訂之理由,係因「訴訟標的」之涵義,必須與原因事實相結合,故參酌德國、日
本之民事訴訟法之規定而增定,故其立法目的係在特定訴訟標的應屬無疑,而依上開
之說明可知,原告關於「原因事實」之記載在3、所指之情形,確具有特定訴訟標的
之功能,至於在1、2之所指之場合,原告「原因事實」之記載,並不具有特定訴訟
標的之功能,此時原告於起訴狀內記載「原因事實」,則屬為促進訴訟,便利整理事
實上或證據上爭點所為功擊防禦方法之提出。

    (二)訴訟標的外其他爭點之整理

    爭點整理(含事實上、證據上及法律上爭點整理),係就當事人在事實上或法律
上主張區別爭執行之有無,對有爭執之事項而須以調查證據加以證明之事實,予以特
定之程序;換言之,此時之爭點整理有二功能,即一為整理出兩造所自認及不爭執之
事實(含主要事實、間接事實、輔助事實),以避免不必要之證據聲明及調查,二為
透過整理使兩造之爭點集中,避免無實益之事實主張或證據聲明。為了能使法院及當
事人儘早掌握爭點,新法亦有許多配套之規定:如原告在起訴狀除應表明原因事實(
新法第二百四十四條第一項第二款)外,並宜記載請求所據之事實、應證事實及其證
據(新法第二百六十五條、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款、第三項、第二百
八十五條第一項),對他造主張之事實及證據為承認與否之陳述,如有爭執,並應記
載理由(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一項第三款),而被告之答辯狀內則應記載答辯之事實、
、應證事實及其證據,對原告之主張之事實及證據為承認與否之陳述,如有爭執,並
應記載理由(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二項、第三項),如兩造均能確實依據前開規定為記
載,自能迅速進入爭點整理程序。
    至於法院整理訴標的以外爭點之方法,似可採「論理型爭點整理」而予以整理【
註八】,即以導致發生原告主張之法律關係之主要事實為中心而為推理判斷之爭點整
理,即由法院運用訴訟指揮權,先確定當事人(主要指主動造,即原告或反訴原告)
是否已主張前開意義之主要事實,且其關於主要事實之主張是否充足?與該項主要事
實相關連而可推定之間接事實為何?與此等事實(主要事實、間接事實)具關連性之
證據及證據方法為何?對造對前開所主張之事實,有無構成自認及何種事實構成自認
,對造有爭執之事實為何?就該對造有爭執之事實,是否已為證據之聲明(如尚未為
證據之聲明,應促使應舉證者為證據之聲明),就當事人所提出之書證使對造為承認
或否認之陳述,並透過法院之協同,經當事人兩造之協議而取捨主張事實及聲明證據
之整理方法(新法第二六八條之一第一項、第二項,承認當事人可透過協議之程序,
就事實、證據為取捨,如附表所示,以主張之要件事實為中心,而由權利導向事實之
方式為整理,並過濾出不爭執之事實,以排除不必要證據之調查),如此必能整理出
較為集中之爭點,而使兩造得以集中爭點為攻防。

    (三)爭點整理結果之確認

    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有結果後,應記明筆錄(新法第二七一條第三款)或由當事
人就整理爭點之結果,提出摘要書狀(新法第二六八條之一第三項),當事人所提出
之摘要書狀,不得概括引用原有書狀或言詞之陳述(新法第二六八條之一第四項)。
    至於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筆錄及摘要書狀之記載方式,本文參酌辦理民事訴訟事
件應行注意事項第十九之二項規定之精神,茲以請求返還借款為例,試擬如下:
    案例:請求返還借款事件
    1、訴訟標的:
      ぇ訴之聲明:
        原告: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下同)一百萬元,及自民國(下同)九十年
              一月十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被告:駁回原告之訴。
      え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
        借款返還請求權。
      ぉ原因事實:
        原告主張被告於八十九年十一月一日向原告借款一百萬元,原告於同年月十
        日下午三時左右在台中市自由路台灣銀行台中分行前當場交付現金一百萬元
        給被告收受,兩造約定被告應於九十年一月十日返還,被告屆期未為清償。
    2、兩造不爭之事實:
      ぇ被告於八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曾存一百萬元入被告在土地銀行之帳戶內,該
        帳戶原存款為一百零五萬元。
      え被告曾於八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因購買車牌號碼AB─一二三四號汽車一輛
        ,而支付車款二百萬元給訴外人某甲。
      ぉ被告曾於八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交付原告三萬元。
      お被告另積欠原告一筆貨款債權十萬元未償。
      か被告對原告所提之原告所有之銀行存摺之真正,不爭執。
      が被告對原告提出之由被告書寫給原告之書信之真正,不爭執。
    3、爭點所在:
      ぇ原告主張其曾於八十九年十一月十日下午二時多,在台中市自由路台灣銀行
        台中分行提領一百萬元現金,用牛皮紙袋裝,並走出銀行門口,將該用牛皮
        紙袋裝之一百萬元交付給被告,某乙有見原告將牛皮紙袋交付給被告,被告
        否認有此一事實。
      え原告主張被告於八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曾向某甲稱,買車之錢係向兄長所借
        ,而原告為被告之大哥。被告否認有向某甲作此一陳述。
      ぉ原告主張被告前開交付原告三萬元之用途,係供作借款二個月之利息,被告
        否認,並主張該三萬元係另一筆會款。
      お原告主張被告於事後曾寫信給原告要求緩期清償。被告則主張該信係要求另
        一筆被告積欠原告之十萬元貨款債權,並非原告主張之借款債權。
      か被告主張其於八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所存之一百萬元,其中七十萬元係向訴
        外人某丙所借,另三十萬元則係標會所得,由會首某丁交給,原告否認此事
        實主張。
    4、可供提出之證據:
      ぇ證物:
        ヾ原告方面:
        Ⅰ、原告在台灣銀行之存摺影本一件
        Ⅱ、被告所寫書信一封。
        Ⅲ、戶籍謄本一份。
        ゝ被告方面:
        Ⅰ、被告在土地銀行之存摺影本一份。
      え證人:
        ヾ原告方面:
        Ⅰ、證人某甲(住址:000,電話:000,待證事實:000)。
        Ⅱ、在台銀門口販售彩券之證人某乙(住址:000,電話:000,待證
            事實:000)。
        ゝ被告方面:
        Ⅰ、證人某丙(住址:000,電話:000,待證事實:000)。
        Ⅱ、證人某丁(住址:000,電話:000,待證事實:000)。
    5、捨棄之證據及事實主張:
    ぇ原告方面:捨棄勘驗台灣銀行監視錄影帶之聲請。
        え被告方面:拾棄訊問證人阿丁之聲請。
    6、上開內容經兩造整理、協議無誤,並確認簽名如下:
        原    告    張  三
        訴訟代理人      0  0  0  律師
        被      告      李  四
        訴訟代理人      0  0  0  律師
        日期:民國九十年三月九日

   (四)數訴訟標的競合事件之爭點整理方法:

    在原告所提之訴其訴訟標的法律關律之請求權有多數競合時,其每個訴訟標的之
爭整理之方法可依前開說明之方法整理,至於其程序則可能有二種方法:
    ヾ就全部之訴訟標的以及全部之事實上爭點、證據上爭點及法律上爭點均整理並
      協議簡化後,再集中調查證據。
    ゝ由原告定出優先順序(如有A、B、C三個訴訟標的,原告並定其審理之方式
      為A、B、C,蓋其A訴訟標的部分最有把握),則法院可先就A訴訟標的部
      分及該涉及部分之事實上爭點、證據上爭點及法律上爭點之先為整理並協議簡
      化,後並先就此部分為證據調查,如足夠認定原告應獲勝訴判決,B、C部分
      即不為整理及調查,而逕以A部分判決告勝訴,如調查結果,不能認定原告應
      獲勝訴判決,即繼續就B部分來進行整理及協議簡化(接下來之處理方法同上
      )。

肆、爭點整理後之法律效果

    當事人經依上開方式爭點整理並協議簡化後,兩造均應受其拘束(新法第二七0
條之一第三項前段),換言之,法院為訴訟指揮及進行言詞辯論,不得逾其範圍,當
事人雙方均應以此經整理並簡化之爭點,作為嗣後攻擊防禦暨言詞辯論之所本,任何
一造當事人既不得擴張原已協議簡化之爭點,更不得以其他爭點代替,否則法院得依
新法第一九六條第二項駁回之。惟上開規定之用意,係在求兩造之衡平,使當事人之
一造不得擅自變更或擴張爭點範圍,以求法院能集中爭點為調查證據,而達審理集中
之目的,然在採處分權主義之訴訟架構下,當事人就爭點之範圍,應有主導、決定權
,及實體上利益(以訴訟標的及訴之聲明為上限,經由真實發現所獲致的實體上利益
)仍係民事訴訟程序所追求之目標之一,則如兩造當事人均認經整理並協議簡化之爭
點,已不適當,而均同意予以變更或因不可歸責當事人之事由,或依其他情形,原協
議之爭點對當事人顯失公平時,強令當事人須同受拘束,自不免顯得僵化,而不符正
義之要求,故如有上開之情事時,自可解除其拘束(新法第二七0條之一第三項但書
)。又爭點經當事人兩造於第一審整理並協議簡化,而無上開新法第二七0條之一第
三項但書之情事,則在第一審嗣後之審理程序,因須受拘束,關於其他之爭點,即不
得再行主張,於第一審判決後,經上訴於第二審程序,除有新法第二七0條之一第三
項但書之情事外,仍再須受拘束而不得主張,否則法院得駁回之(新法第四四七條第
一款)。

伍、結語

    新法引進外國立法例所採取之審理集中之訴訟審理方式,為了充實言詞辯論之準
備,而增訂爭點整理程序,並對於整理及協議之結果,賦與一定之法律效果,課以當
事人對於訴訟之進行,負協力之義務。因如未能釐清爭點、掌握爭點,即無法就爭點
集中調查證據並集中於爭點而辯論,是故,爭點整理程序對於審理集中實施成敗之重
要性可見一斑,惟此一制度引進後,實施成效不是很理想,因法官與訴訟代理人一時
之間,大多無法改變長久以來之運作習慣,且對新法之運用並不熟練。筆者才疏學淺
,謹以本文提供研讀文獻及運用新法經驗之心得報告,以供運作新法時之參考。

註釋:
【註一】參照三ン月章,民事訴訟法,弘文堂,昭和五十六年版,第三五一頁以下;
        陳榮宗、林慶苗合著,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八十五年版,第五二至五三
        頁。
【註二】書狀先行程序之規定,係酌採創始於西元一九六七年德國司徒加特法院之司
        徒加特審理模式而來,請參照邱聯恭著,「民事訴訟審理方式之檢討─從審
        理集中化方案論如何加強事實審功能─」,載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一),
        民事訴訟法研究會刊行,七十六年版,第三五0頁。
【註三】參照「辦理民事訴訟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十九之二項。
【註四】至於爭點整理之方法,可參照邱聯恭,「爭點整理方法論序(上)─概述其
        與民事訴訟法有關促進審理集中化修正條文之關聯」,載於月旦法學雜誌,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印行,第六0期(二000年五月),第一二六頁至第一
        四0頁;邱聯恭,「爭點整理方法論序(下)─概述其與民事訴訟法有關促
        進審理集中化修正條文之關聯」,載於月旦法學雜誌,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印
        行,第六二期(二000年七月),第一一三頁至第一二六頁;邱聯恭講述
        (沈方維、彭昭芬整理),「關於工程承包契約所生違約金請求事件之爭點
        整理」,載於月旦法學雜誌,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印行,第五七期(二000
        年二月),第一二一頁至第一四0頁;邱聯恭講述(沈方維、彭昭芬整理)
        ,「回復原狀請求事件兩造各主張解約時之爭點整理」,載於月旦法學雜誌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印行,第五九期(二000年四月),第一四0頁至第
        一五七頁;邱聯恭講述(沈方維、彭昭芬整理),「抵押債權存否確認訴訟
        之爭點整理」,載於月旦法學雜誌,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印行,第六四期(二
        000年九月),第一二八頁至第一四三頁;邱聯恭,「集中審理與爭點整
        理」,載於法官協會雜誌,第二卷第一期,八十九年六月,第一0九頁以下
        。
【註五】有關訴訟標的理論的各種學說,請參照陳榮宗,「訴訟標的理論」,載於民
        事程序法與訴訟標的理論,著者發行,七十三年版,第三二六頁以下;呂太
        郎,「訴訟標的論之新開展」,載於民事訴訟之基本理論(一),智勝文化
        事業有限公司,八十八年版,第一四九頁至第一六五頁。
【註六】參照呂太郎,「原因事實與基礎事實」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一期(
        二000年六月),第一四五頁。
【註七】此係基於同一識別說之見解而作之解釋,關於原因事實記載在學說上之爭議
        ,請參照同前註第一四四頁至第一四五頁。
【註八】有關「論理型爭點整理」,請參照古閑裕二,判例УユуИ第九五五號,一
        九九八年一月十五版,第三十一頁,引自徐宏志,民事集中審理之研究,司
        法研究年報第十九輯第二篇,八十八年六月版,第六十四頁。

┌─────────────────────────────────────────────────┐
│附表:                                                                                            │
├───┬─────────┬────┬────────┬────────┬────┬───────┤
│當事人│ 訴  之   聲   明 │法律關係│ 主  要  事  實 │ 間  接  事  實 │補助事實│證          據│
├───┼─────────┼────┼────────┼────────┼────┼───────┤
│原告X│X:被告應給原告一│借款返還│C1:Y於八十九年│D1:X曾於八十九│E1:Y對│X方面:      │
│被告Y│百萬元,及其法定利│請求權  │十一月一日向X約│年十一月十日下午│X所提之│F1:X在台銀之│
│      │息                │        │定借款。    │在台銀領出一百萬│X所有之│存摺影本一件  │
│      │Y:駁回原告之訴  │        │C2:X於同年月十│元,並用牛皮紙袋│銀行存摺│F2:Y所寫書信│
│      │                  │        │日在台中市自由路│裝。            │之真正,│一封。        │
│      │                  │        │台銀門口交付一百│D2:X曾於八十九│不爭執。│F3:戶籍謄本一│
│      │                  │        │萬元給Y。      │年十一月十日在台│E2:Y對│份。          │
│      │                  │        │C3:兩造約定於九│銀門口交付Y一牛│X提出之│F4:證人某甲  │
│      │                  │        │十年一月十日清償│皮紙袋。        │由Y書寫│F5:證人某乙  │
│      │                  │        │,Y逾期未清償。│D3:Y於八十九年│給X之書│Y方面:      │
│      │                  │        │                │十一月十二日曾存│信之真正│F6:Y在土銀之│
│      │                  │        │                │一百萬元入土銀之│,不爭執│存摺影本一份。│
│      │                  │        │                │帳戶內,該帳戶原│        │F7:證人某丙  │
│      │                  │        │                │存款為一百零五萬│        │F8:證人某丁  │
│      │                  │        │                │元。            │        │              │
│      │                  │        │                │D4:Y於八十九年│        │              │
│      │           │        │                │十一月十三日因購│        │              │
│      │          │        │                │買車牌號碼AB─│        │              │
│      │           │        │                │一二三四號汽車一│        │              │
│      │          │        │                │輛,而支付車款二│        │              │
│      │           │        │                │百萬元給訴外人某│        │              │
│      │         │        │                │甲。            │        │              │
│      │                  │        │                │D5:Y於八十九年│        │              │
│      │                  │        │                │十一月十三日曾向│        │              │
│      │                  │        │                │某甲稱,買車之錢│        │              │
│      │                  │        │                │係向兄長所借,而│        │              │
│      │                  │        │                │原告為被告之大哥│        │              │
│      │                  │        │                │。              │        │              │
│      │                  │        │                │D6:Y曾於八十九│        │              │
│      │                  │        │                │年十一月十五日交│        │              │
│      │                  │        │                │付原告三萬元,X│        │              │
│      │                  │        │                │主張是利息,Y主│        │              │
│      │                  │        │                │張是另一筆會款  │        │              │
│      │                  │        │                │D7:Y於事後曾寫│        │              │
│      │                  │        │                │信給原告要求緩期│        │              │
│      │                  │        │                │清償。X主張係本│        │              │
│      │                  │        │                │筆借款,Y主張係│        │              │
│      │                  │        │                │另筆貨款。兩造均│        │              │
│      │                  │        │                │主張X對Y有筆十│        │              │
│      │                  │        │                │萬元之貨款債權。│        │              │
│      │                  │        │                │D8:Y主張其於八│        │              │
│      │                  │        │                │十九年十一月十二│        │              │
│      │                  │        │                │日所存之一百萬元│        │              │
│      │                  │        │                │,其中七十萬元係│        │              │
│      │                  │        │                │向丙所借,另三十│        │              │
│      │                  │        │                │萬元則係標會所得│        │              │
│      │                  │        │                │,由會首丁交給。│        │              │
└───┴─────────┴────┴────────┴────────┴────┴───────┘


http://www.judicial.gov.tw/work/work01/work01-08.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