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聲請交付審判 [打印本頁]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2 18:50     標題: 聲請交付審判

高檢署台中分署 首頁>  訴訟輔導>  常見問題https://www.tch.moj.gov.tw/290373/290406/290410/300744/
接獲二審檢察署駁回處分書時,怎麼辦?
有兩種情形: (一)如果處分書是駁回地檢署緩起訴處分依職權送再議案件,表示被告仍應依原緩起訴處分處理,如繳交所命履行支付之緩起訴處分金、執行義務勞務,或就其他檢察官所命遵守或履行事項,履行或遵守其他附帶義務,至應於何期間內向何機關、團體繳交,或履行(遵守)其他所命事項,應耐心等待原檢察署執行科或觀護人室的通知。 (二)處分書是駁回告訴人再議之聲請時,如告訴人對駁回處分之理由仍有不服,得在接獲處分書後翌日(即第2天)起算10天內,委任律師提出理由狀,向原檢察署所在之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如處分書之送達是寄存送達者(一般為寄存於送達地派出所等警察機關),其寄存送達自寄存之日起,經10日發生效力(刑事訴訟法第62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138條),惟該應受送達人,如係在10天內實際領取者,其聲請交付審判的10日期間,是從實際領取翌日起算,如是在寄存10天以後領取者,聲請交付審判的10日期間,是從寄存日起的第11天起算(如1月1日寄存處分書,1月11日即開始起算聲請交付審判的10日期間);至被告接獲這種處分書,不用再做任何處理,等待告訴人有否在得聲請交付審判的10天期間內聲請交付審判而定,如告訴人未為聲請,全案即告不起訴確定,如告訴人有委任律師聲請交付審判,就等待法院的裁定或通知。
[hr]red[/hr]
38. 有關交付審判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交付審判應由告訴人委任律師聲請之
(B) 交付審判之聲請於法院裁定前得撤回之
(C) 告訴人對於駁回交付審判之裁定,不得抗告
(D) 法院為交付審判之裁定時,視為已提起公訴
(E) 被告對於交付審判之裁定得提起抗告
公職◆刑事訴訟法- 103 年 - 103警大二技刑法與刑事訴訟法#17773
答案:A,B,C,D,E
難度:困難

[hr]red[/hr]
首頁  >  法律小常識  https://www.justlaw.com.tw/LawsWIKI.php?Ftype=View&gid=18
什麼是交付審判制度?發表日期: 2009-06-09 21:08
所謂「交付審判」,其實就是不起訴處分的最後救濟管道。原本刑事訴訟法就檢察官所做不起訴處分的救濟管道,僅有「再議制」。民國91年刑事訴訟法法修法後,於「再議制」外,再增加「交付審判」制度。

所謂交付審判,就是告訴人不服檢察官所做不起訴或緩起訴,向上級檢察署聲請再議又遭駁回,此時可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1的規定,委請律師具狀,向案件管轄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

法院收到交付審判聲請案後,由合議庭法官審酌,若認為聲請理由不備,就駁回聲請,此時案件就以不起訴的內容告結,告訴人不得再提抗告;若合議庭認為理由完備,就裁定案件交付審判,此時案件是同被「提起公訴」,法院將傳喚被告、公訴檢察官開庭,程序大致與一般進入審理程序案件相同。

前最高檢主任檢察官葉雪鵬指出,交付審判是不起訴處分的最後救濟。告訴人不服再議遭駁回,想要聲請交付審判,要在收到處分書後10天內委任律師向有管轄權的第一審法院提出理由狀來聲請。不能由告訴人自己或隨便撰寫書狀就可以提出。
[hr]red[/hr]
係指告訴人對於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駁回其再議聲請之處分不服時,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向該管第一審法院提出理由狀,聲請裁定交付審判。如法院為交付審判之裁定時,視為案件已提起公訴。交付審判之程式,除法律別有規定外,適用審判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1、第258條之3、第258條之4參照)
https://www.tch.moj.gov.tw/290373/290411/290416/300992/
[hr]red[/hr]

<要請律師的話,請把錢花在刀口上!>

一個客戶傳來一個文件,上面寫著「再議駁回」四個字,問k要怎麼辦?
k:「這個要在10天內委請律師聲請交付審判,就是你認為地檢署的判斷不正確,
改向法院要求開啟審判程序審理這個案件的意思,這個非請律師不可,因為是強制律師代理∼」
客戶:「那成功機會大嗎?」
k:「很低!交付審判是很難成功的!
法官准了,代表他又多一件案件,傻子才幹這種事情!」
客戶:「那怎麼辦?」
k(攤手):「真的沒辦法!」
(k的os:搞到交付審判,基本上就是癌末阿!)(註)

掛掉電話後,在茶水間碰到同事稚齡律師
(因為她自稱是中和某地區志玲,故名之,從這個稱號你就知道法界充滿了謊言∼)
談到這個案子,稚齡:「搞到交付審判就沒救啦!」
k:「對阿!我覺得他如果真的有預算要請律師,
應該在前面告訴代理的時候就委任,再不成起碼在再議階段委任,成功機會也高一點,
在交付審判才委任律師,基本上就是把錢丟到水溝裡阿!」
(這個案件其實檢察官本來不起訴,k聲請再議有救回來,
但是繼續偵查時客戶決定自己來,就沒成功了∼)

基本上如果要告人家,有幾個階段,
第一個,刑事偵查階段,在地檢署提告,偵查階段,
第二個,再議階段,檢察官覺得沒理由,不起訴,向高檢署再議,說地檢署檢察官哪裡判斷有問題,
第三個,聲請交付審判,高檢署也覺得你的再議沒理由,駁回,
這時候只能委請律師向地方法院聲請交付審判∼

三個階段各自獨立,每個階段都要一次委辦費用,
如果預算有限,只能請一次律師,我會建議在第一個階段就請,
因為成功機會是比較高的!

這個成功機會高,不是說一定會起訴,而是相較於第二個第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萬一檢察官不起訴,聲請再議,成功機會又再低一點,
畢竟地檢署檢察官也是專業人士,不太會犯錯,
除非有地方沒查清楚,不然高檢署不太會發回續偵∼

如果連高檢署都駁回再議,聲請交付審判,
基本上幾乎是沒救的!

也就是上面三個程序,
難度是:交付審判>>>>>>>>再議>>>告訴代理
如果真的要請律師,當然是挑成功率高一點的告訴代理,
可是往往大家提告時都會過度自信,
覺得對方一定有罪,不需要請律師,
等到檢察官不起訴,甚至高檢署駁回再議時,
才來考慮要不要請律師,
其實那個時候都有點太遲了∼

結語:
打官司,就是打仗,打的是時間跟金錢,
真的要花錢請律師的話,請把錢花在刀口上!

註:
其實交付審判還有另外一個功能,就是測謊,
如果你問一個律師說交付審判機會大不大,
他跟你說通過機會很高,
那這個律師應該是很想接你這個案子吧!

https://www.facebook.com/klaw1207/posts/1886864568236286


[hr]red[/hr]

何謂交付審判?https://sunrisetaipei.pixnet.net/blog/post/225423446-%E4%BD%95%E8%AC%82%E4%BA%A4%E4%BB%98%E5%AF%A9%E5%88%A4%EF%BC%9F

  曾有新聞報導,某位海巡署王姓士官長為查緝私菸,擅自在陳男車內裝設GPS衛星定位器。不過,檢察官就王士官長的行為,認為不涉犯罪,將伊不起訴,之後並告確定。然而,經過法院交付審判後,認為他侵害憲法保障人民隱私權,將他依妨害祕密罪判處拘役50天、緩刑2年定讞。說到這裡,一定很多人有疑問,何謂交付審判呢?

  告訴人對於被告提出告訴,經檢察官給予被告不起訴處分,之後告訴人仍得提出再議,假若再議又被駁回,原則上不起訴處分就確定了。

  然而,若告訴人對於檢察官的不起訴分有疑義,刑事訴訟法設計一套制度,叫作交付審判,針對這類確定的案子,可由法院作最後的審查,就是交付審判。

  依刑事訴訟法第258-1條規定:告訴人若不服再議駁回之處分,得於接受處分書後十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再依同法第 258-3條規定,法院認交付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假若認為有理由者,應為交付審判之裁定。其次,法院在裁定前,還得為必要之調查。也就是說,如果案子經不起訴處分確定,還是有機會翻盤的,就算機會很小很小,但是告訴人所委任的律師如果能說服法官,說明該案應達起訴的門檻,就有判決被告有罪的機會。

  然而,必須加以說明,實務上能過通過交付審判的案例微乎其微啊!雖然理論上及表面上的說法,只要說服法官有關該案例的全卷資料,足以證明被告已達起訴門檻,就可以通過交付審判,但是實務上不見得是這樣。例如就某法院的分案規則而言,若某法官裁定交付審判過關,則該案件就由該法官審理,因此在可能的情形,若該法官認為不一定會達到有罪階段,就算法官在心裡上認為已達起訴門檻,仍然是不會裁定交付審判的啦!這就是理論與實務的現實無奈,只能說很多事情,講也講不清楚啦!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2 19:32

判決書  查詢關鍵字  交互審判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efault.aspx
序號裁判字號 (內容大小)裁判日期裁判案由
1.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04 年度 訴 字第 982 號民事判決(24K)105.07.07損害賠償
...年度偵字第9638號處分不起訴,並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以104 年度上聲議字第298 號駁回被告之再議。被告雖另對吳金美之犯行聲請交互審判,惟經本院以104 年度聲判字第11號裁定駁回聲請而確定。被告另曾對賴燕坤及吳金美提起本院102 年度重訴字第565 號民事損害賠...
2.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00 年度 聲判 字第 5 號刑事裁定(3K)100.01.18聲請交付審判
...有不起訴處分書及駁回再議處分書在卷可稽。三、而查本件聲請人雖於99年12月31日向本院以前開聲請狀聲請交付審判,有「刑事聲請再議狀交互審判」狀(按應為刑事聲請交付審判狀之誤)及其上之本院收文章可證。然聲請人並未依法委任律師即自行具狀聲請交付審判,是其本件聲請程序本與法...
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8 年度 聲判 字第 26 號刑事裁定(2K)98.02.18聲請交付審判
...案件(97年度偵字第21585 號),聲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主文聲請駁回。理由一、本件聲請意旨詳如附件刑事聲請覆議狀(按應係交互審判聲請狀)所載。二、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由...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2 19:52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SLDV,104%2c%e8%a8%b4%2c982%2c20160707%2c1

裁判字號: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04 年訴字第 982 號民事判決
裁判日期:民國 105 年 07 月 07 日
裁判案由: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4年度訴字第982號
原   告 廣汎貿易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金美 
兼 上 二人 賴燕坤 
訴訟代理人      (現另案於臺北監獄執行中)
上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簡翊玹律師
被   告 洪玉 
訴訟代理人 陳信亮律師
      葉育泓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05 年5 月19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共同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 項第
    2 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賴燕坤、廣汎貿易有限公司(下稱
    廣汎公司)、吳金美(以下合稱原告,如僅指單一原告則省
    略稱謂)起訴時原聲明:(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
    同)205 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下稱法定遲延利息)。(二)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見本院卷第6 頁)。嗣原告將其
    等因被告聲請作成假扣押裁定及執該裁定對其等財產為假扣
    押之執行程序,致其等所受之損害分別為請求,並於民國10
    4 年11月12日將聲明變更為:(一)被告應給付賴燕坤47萬
    4,946 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計算之法
    定遲延利息。(二)被告應給付廣汎公司151 萬7,209 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
    。(三)被告應給付吳金美3 萬2,490 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四)願供擔
    保,請准宣告假執行(見本院卷第102 頁)。經核原告前揭
    所為聲明之變更,於變更前後均係基於主張被告向本院聲請
    對其等作成假扣押裁定,其等之資產於被告實施假扣押期間
    無法處分或支用致生損害之同一基礎事實,僅就其等個別請
    求被告賠償之金額有所調整,相關訴訟及證據資料均可相互
    援用,揆諸首揭規定,在程序上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賴燕坤、吳金美為夫妻,而廣汎公司之登記負責
    人為吳金美,惟實際負責人則為賴燕坤,賴燕坤並曾受僱於
    被告擔任實際負責人之訴外人順大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順大公司),業務範圍為處理順大公司業務及完成被告指派
    之工作,包括為被告處理私人銀行帳戶間提存匯款、繳款、
    納稅等事宜。被告前以其藉由第一商業銀行建成分行(下稱
    一銀建成分行)支票甲存透支帳戶簽發之支票及其在一銀建
    成分行活儲帳戶之存款,遭賴燕坤及吳金美共同侵占,並將
    提示兌現之支票款項及活儲帳戶存款轉存入廣汎公司所有之
    一銀建成分行帳戶為由,對伊等聲請假扣押,經本院於102
    年8 月28日以102 年度司裁全字第700 號裁定被告於供擔保
    後,准予對伊等所有財產於605 萬7,500 元之範圍內為假扣
    押(下稱系爭假扣押裁定)。經伊等對該裁定提出異議,本
    院以102 年度執事聲字第122 號裁定駁回異議(下稱本院裁
    定);伊等再對本院裁定提起抗告,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03
    年度抗字第24號裁定廢棄本院裁定及駁回被告於本院之假扣
    押聲請(下稱第一次高院裁定);被告對前開裁定提起再抗
    告,經最高法院以103 年度台抗字第418 號裁定將第一次高
    院裁定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更為裁定。臺灣高等法院另
    以103 年度抗更(一)字第35號裁定廢棄本院裁定及系爭假
    扣押裁定,並駁回被告於本院所提假扣押之聲請(下稱第二
    次高院裁定);被告對該裁定提起再抗告,經最高法院以10
    3 年度台抗字第963 號裁定駁回再抗告確定。惟被告業於10
    2 年9 月4 日執系爭假扣押裁定,供擔保向本院聲請對伊等
    之財產實施假扣押,案列本院102 年度司執全字第390 號假
    扣押事件(下稱系爭假扣押執行事件),致吳金美名下所有
    之臺北市○○區○○街00○0 號及同址16號6 樓之1 房屋暨
    坐落基地(下稱系爭房地)遭地政機關於102 年9 月5 日辦
    理假扣押查封登記;吳金美所有之臺北北門郵局帳戶(下稱
    系爭郵局帳戶)存款38萬4,437 元、廣汎公司所有之花旗(
    台灣)商業銀行建成分行帳戶(下稱系爭花旗銀行帳戶)存
    款1 萬4,563 元亦遭扣押,致伊等分別受有如下之損害:
  (一)吳金美部分:伊母長期居住安養院所應支付之費用即每月2
    萬7,075 元,均係由伊母親先前出售其名下房地所得價金並
    存入系爭郵局帳戶之款項支應,然該帳戶因被告實施假扣押
    而無法動用,致伊必須另向伊妹妹即訴外人吳妙娟借款以籌
    措安養費用,一年總計借款32萬4,900 元,借款利息以年息
    百分之五計算,自被告實施假扣押2 年以來,共受有利息損
    失3 萬2,490 元(計算式:324,900 ×0.05×2 =32,490)
    。
  (二)賴燕坤部分:伊於102 年8 月29日無端遭被告解職並退保,
    因而生活無著,且吳金美名下之系爭房地遭假扣押之查封登
    記,無從用以申辦借款,家中經濟頓失所依,故伊於103 年
    5 月7 日向訴外人花旗銀行借貸160 萬元,年息為百分之十
    七•三八,至104 年10月止共17個月,所生利息已達39萬3,
    947 元(計算式:1,600,000 ×0.1738÷12×17=393,947
    ,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外加借款之手續費5,999 元,合
    計伊因該借款所受之損害為39萬9,946 元。伊另曾於103 年
    4 月28日、同年9 月6 日分別向訴外人詹謝彩美借貸10萬及
    15萬元,均約定月息二分,截至104 年10月份止所生借款利
    息為7 萬5,000 元【計算式:(100,000 ×0.02×13)+(
    150,000 ×0.02×18)=75,000】。總計伊因前開借款所受
    損害為47萬4,946 元(計算式:399,946 +75,000=474,94
    6 )。伊為吳金美之配偶,兩人在生活上相互依存、密不可
    分,縱伊未有任何財產遭扣押,惟伊向外借款籌措生活所需
    費用,尚合於情理,故上開借款所生之利息,均應寬認為伊
    因被告實施假扣押所受之損害。又廣汎公司所有之系爭花旗
    銀行帳戶亦遭假扣押,致訴外人第一銀行變更該公司之信用
    評等,不願再每年貸款100 萬元供廣汎公司週轉,並要求廣
    汎公司期前清償借款,伊不得以必須向花旗銀行借貸前揭款
    項以清償廣汎公司之貸款債務,且因此須支付高額借款利息
    ,難謂對伊無損失。
  (三)廣汎公司部分:伊名下資產遭被告為假扣押後,致伊頓時周
    轉不靈而無法支付先前所訂貨款,進而遭交易對象即訴外人
    武漢同祺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下稱武漢公司)求償美金4 萬
    7,205 元,以該公司對伊求償日即104 年4 月16日之臺灣銀
    行公告匯率換算,約為147 萬4,212 元(不含匯費及手續費
    ),再加計自武漢公司求償日起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7 個
    月之利息損失,伊業已受有151 萬7,209 元之損害(計算式
    :1,474,212 +(1,474,212 ×0.05×7/12)=1,517,209
    ,小數點以下捨棄)。
  (四)綜上,被告在未有任何舉證之情況下即對伊等聲請假扣押,
    自始即有不當,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31 條第1 項規定,請求
    被告如數賠償伊等分別所受之損害等語,並聲明如前述壹、
    程序方面、變更後訴之聲明所示。
二、被告則以:賴燕坤自95年7 月起,將伊開立擬存入伊銀行帳
    戶之支票及提款條,擅自轉存入廣汎公司之銀行帳戶加以侵
    占,至102 年8 月1 日經伊發現後清查,該段期間共遭侵占
    119 筆款項,總計641 萬7,500 元,吳金美身為廣汎公司之
    負責人,於執行職務之際提供廣汎公司帳戶予其配偶賴燕坤
    遂行侵占之舉,當屬共同不法侵害伊之財產權,其等應依民
    法第184 條、第185 條及第28條等規定,對伊負連帶損害賠
    償責任,伊據此對原告聲請假扣押,並獲法院作成系爭假扣
    押裁定,足認伊之聲請並非於法無據,且不具任何故意或過
    失,自無自始不當可言。又原告並未就其等主張因伊聲請或
    實施假扣押確實受有損害,及如受有損害,係因聲請或實施
    假扣押所致等節盡舉證之責,簡述如下:
  (一)吳金美部分:賴燕坤既已向花旗銀行申貸160 萬元,吳金美
    應無須另向親友借款以支付其母親居住於安養院之費用,由
    此足證賴燕坤向花旗銀行申辦貸款顯係以投資為目的,而與
    系爭假扣押執行事件之執行結果無關,又賴燕坤當庭陳稱安
    養院費用係由吳金美之母出售其名下房地所得價金支應,故
    縱使吳金美所有之系爭郵局帳戶曾遭扣押,受有損失之人應
    為該筆款項之所有權人即吳金美之母,而非吳金美本人,況
    吳金美迄未提出其曾向他人借貸若干及已支付利息3 萬2,49
    0 元之相關證據,是其主張受有利息支出之損失,顯然無據
    。
  (二)賴燕坤部分:賴燕坤涉嫌侵占伊財產之犯行,業經臺灣高等
    法院以104 年度上易字第1454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及
    3 年2 月確定,伊另對賴燕坤所提民事損害賠償等訴訟事件
    部分,亦經本院102 年度重訴字第565 號判決賴燕坤應賠償
    伊638 萬7,500 元及自104 年1 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計算之
    法定遲延利息,足認伊前對賴燕坤聲請作成系爭假扣押裁定
    ,當屬合理必要,況系爭假扣押僅查封吳金美名下之系爭房
    地、系爭郵局帳戶及廣汎公司之系爭花旗銀行帳戶,並未查
    封或扣押賴燕坤名下任何財產,故對賴燕坤而言,自始不存
    在假扣押執行當否之問題,何來其曾因系爭假扣押裁定或系
    爭假扣押執行事件受有損害之可言。賴燕坤雖另主張遭伊解
    僱致生活無著,必須另向他人借貸,此亦與伊聲請或執行假
    扣押之舉無涉。又依賴燕坤所提之花旗銀行借貸申請書暨約
    定書、其上勾選之資金用途為「投資理財」,難認其向花旗
    銀行申貸所生之利息支出係因執行假扣押所致,而依賴燕坤
    另行提出其向詹謝彩美借貸25萬元之借據及匯款單據,亦無
    從證明該等借款與系爭假扣押裁定或假扣押執行事件間有何
    因果關係,遑論賴燕坤就其向詹謝彩美借款所生之利息損失
    金額理應知悉,惟其於訴訟中就利息數額前後所述不一,足
    認其主張受有利息損失等節為虛。至賴燕坤主張其向花旗銀
    行借款160 萬元部分係用以清償廣汎公司所積欠之第一銀行
    貸款債務,惟依其所提匯款申請書,僅得推知廣汎公司曾自
    其之玉山銀行帳戶轉帳至其之一銀建成分行帳戶,尚無從以
    此即認定賴燕坤所稱曾向花旗銀行借款以清償第一銀行催繳
    貸款之事實,又倘若廣汎公司因系爭假扣押裁定之作成或執
    行致信用評等遭降低而需另向其他銀行借款週轉,此亦為廣
    汎公司受有借款之利息損失,而非賴燕坤本人受有該損害,
    故賴燕坤既未能提出受有利息損失之事證,則其主張因伊聲
    請及執行假扣押致生利息損害47萬4,946 元,即無可採。
  (三)廣汎公司部分:廣汎公司雖主張與武漢公司間有簽訂供貨契
    約等情,卻未曾提出其等間簽立之國際貿易交易文件、信用
    狀或武漢公司已完成廣汎公司訂單之證明以實其說,且廣汎
    公司之訴訟代理人賴燕坤於本院審理時已自承廣汎公司尚未
    賠償美金4 萬7,205 元,折算約1,47萬4,212 元予武漢公司
    ,足證廣汎公司並未因假扣押執行而確實受有支付賠償金暨
    以該賠償金按年息百分之五所計算7 個月之利息損害。又賴
    燕坤曾於審理中表示其自順大公司離職前,廣汎公司未曾與
    武漢公司有任何交易往來,惟廣汎公司嗣執其與訴外人信陽
    仁新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下稱信陽公司)之匯款水單及成
    交確認書,主張自93年起廣汎公司與武漢公司之關係企業即
    信陽公司曾進行數次交易,所述已前後矛盾,況廣汎公司並
    未舉證證明信陽公司與武漢公司為關係企業之事實,故其所
    提上開事證亦無從證明其所受損害與伊聲請作成系爭假扣押
    裁定或實施假扣押間有何因果關係,伊之請求自屬無據。
  (四)綜上,伊前主張原告有侵占伊支票及存款之共同侵權行為,
    而向本院聲請對原告作成系爭假扣押裁定,並無自始不當之
    情,且原告未能舉證證明因伊聲請及實施假扣押而受有損害
    ,故其等之訴顯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一)原告
    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二)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
    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整理兩造所不爭執之事項:
  (一)賴燕坤與吳金美為夫妻,吳金美為廣汎公司之登記負責人,
    賴燕坤自83年8 月1 日起任職於順大公司,並於102 年8 月
    29日離職。(見本院卷第45頁至第48頁)
  (二)本件所涉之假扣押裁定歷程如下: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02 年
    8 月28日作成系爭假扣押裁定,准被告於供擔保後,得對原
    告之財產於605 萬7,500 元之範圍內為假扣押。經原告對該
    裁定提出異議,嗣由本院以本院裁定駁回異議。原告再對本
    院裁定提起抗告,經臺灣高等法院以第一次高院裁定廢棄本
    院裁定及被告於本院之假扣押聲請。被告對前開裁定提起再
    抗告,經最高法院以103 年度台抗字第418 號裁定將第一次
    高院裁定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更為裁定。臺灣高等法院
    另以第二次高院裁定廢棄本院裁定及系爭假扣押裁定,並駁
    回被告於本院所提假扣押之聲請。被告再對該裁定提起再抗
    告,經最高法院以103 年度台抗字第963 號裁定駁回再抗告
    確定。(見本院卷第7 頁、第10頁至第14頁反面、第76頁;
    系爭假扣押裁定、本院裁定、第一次高院裁定、第二次高院
    裁定、最高法院103 年度台抗字第418 號、103 年度台抗字
    第963號聲請假扣押事件全部卷宗)
  (三)被告於102 年9 月4 日執系爭假扣押裁定,供擔保後向本院
    聲請對原告名下之財產為假扣押,經本院以系爭假扣押執行
    事件受理,執行結果為吳金美名下所有之系爭房地經地政機
    關於102 年9 月5 日辦理假扣押查封登記、吳金美所有之系
    爭郵局帳戶存款38萬4,437 元、廣汎公司所有之系爭花旗銀
    行帳戶存款1 萬4,563 元均遭扣押,而廣汎公司之一銀建成
    分行帳戶並無存款可供扣押,賴燕坤之財產亦未因假扣押而
    遭扣押。(見系爭假扣押執行事件全卷)
  (四)被告以賴燕坤及吳金美共同涉嫌侵占其支票款項及存款為由
    ,對其等提出刑事告訴,就賴燕坤部分,其經本院以104 年
    度易字第69號判決犯業務侵占罪,並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04
    年度上易字第1454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及3 年2 月確
    定;至吳金美部分,其所涉犯嫌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
    以102 年度偵字第9638號處分不起訴,並經臺灣高等法院檢
    察署以104 年度上聲議字第298 號駁回被告之再議。被告雖
    另對吳金美之犯行聲請交互審判,惟經本院以104 年度聲判
    字第11號裁定駁回聲請而確定。被告另曾對賴燕坤及吳金美
    提起本院102 年度重訴字第565 號民事損害賠償等事件訴訟
    ,經本院判決賴燕坤應給付被告638 萬7,500 元暨自104 年
    1 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並駁回被告其
    餘之訴,嗣賴燕坤及被告分別提起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以
    104 年度重上字第760 號判決駁回被告之上訴及追加之訴、
    駁回賴燕坤之上訴。(見本院卷第56頁至第73頁反面、第76
    頁反面、第125 頁至第133 頁)
四、得心證之理由:
    原告主張被告聲請假扣押時未為任何釋明,致系爭假扣押裁
    定終遭廢棄而確定,足認系爭假扣押裁定屬「自始不當而撤
    銷」情形,且被告執系爭假扣押裁定所為強制執行,致原告
    於系爭假扣押執行事件中因財產遭查封或扣押,分別受有前
    揭損害部分,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揭情詞置辯。是本件之
    爭點厥為:(一)被告向本院聲請作成之系爭假扣押裁定,
    終遭廢棄確定,是否該當民事訴訟法第531 條第1 項所定「
    假扣押裁定因自始不當而撤銷」之情形?(二)原告主張被
    告向本院聲請作成系爭假扣押裁定,並執之對其等為強制執
    行,請求被告賠償前開所列其等於假扣押強制執行程序中所
    受之損害,有無理由?茲悉述本院之判斷如下:
  (一)系爭假扣押裁定係因自始不當而撤銷:
  1.按民事訴訟法第531 條所謂假扣押裁定因自始不當而撤銷,
    係指對於假扣押裁定抗告,經抗告法院依命假扣押時客觀存
    在之情形,認為不應為此裁定而撤銷之情形而言,若係因本
    案訴訟敗訴確定而撤銷該裁定,僅屬因命假扣押以後之情事
    變更而撤銷,尚非該條所謂因自始不當而撤銷(最高法院67
    年台上字第1407號判例要旨參照)。而關於假扣押裁定,因
    自始不當而撤銷者,依照民事訴訟法第531 條規定,債權人
    即有賠償債務人因假扣押或因免為假扣押而供擔保所受損害
    之責任,此乃本於假扣押裁定撤銷之法定事由而生。債務人
    賠償請求權之成立,不以債權人之故意或過失為要件。又假
    扣押之裁定,因自始不當而撤銷者,依民事訴訟法第531 條
    規定,債權人固應賠償債務人因假扣押所受之損害,惟所生
    之損害必須與實施假扣押有相當因果關係,始得命負賠償責
    任(最高法院71年度台上字第1228號、76年度台上字第220
    號判決要旨均足參照)。
  2.查被告雖以賴燕坤自95年7 月起,陸續就其經手被告所開立
    擬存入被告銀行帳戶之支票及提款條,轉存入由吳金美所提
    供廣汎公司之帳戶以遂行侵占犯行,核屬共同不法侵害被告
    之財產權為由,稱其向本院聲請對原告作成系爭假扣押裁定
    ,再執該裁定對原告之財產為強制執行,並無自始不當情形
    ,且雖系爭假扣押裁定嗣經兩造分別提起異議、抗告及再抗
    告,致遭廢棄確定,惟此僅涉及歷審法院對於被告聲請假扣
    押時所為釋明是否充足乙事,本於職權所為不同判斷所致,
    難認依假扣押聲請當時之客觀情形,已可認為不應為該假扣
    押裁定,故本件非屬假扣押裁定因自始不當而撤銷云云。惟
    細繹該條立法理由及92年2 月7 日修正理由第2 項謂:「查
    民訴律第663 條理由謂假扣押之決定,因抗告而撤銷,或因
    逾起訴期限而撤銷之時,債權人不問故意或過失之有無,債
    務人因假扣押或其停止,抑或撤銷假扣押提存擔保所受之損
    害,應有賠償之責任,以防濫用假扣押之弊。此本條之所以
    設也。」、「第1 項(即民事訴訟法第531 條第1 項)債權
    人之賠償責任,係基於法律之規定,並不以債權人有故意或
    過失為要件,故法院僅須審究債務人是否因假扣押或供擔保
    而受有損害,及所受損害與假扣押間有無因果關係。」,可
    知民事訴訟法第531 條第1 項為法定無過失損害賠償責任之
    規定,換言之,僅須原准許假扣押之裁定嗣經廢棄,且因該
    假扣押裁定於執行中造成債務人之損害,債務人即可依該規
    定請求債權人賠償,藉以保障任何人得免受他人恣意發動假
    扣押等保全程序,進而造成遭受包含財務遭查扣、債信降等
    或商譽受損等諸多不利益。又參諸前揭實務見解,可知民事
    訴訟法第531 條第1 項所謂假扣押裁定因自始不當而撤銷,
    專指假扣押裁定在抗告程序中,經抗告法院、再抗告法院或
    為裁定之原法院依命假扣押時之客觀情形,認為不應為此裁
    定而廢棄使其失效者而言,至原命假扣押裁定之不當,是否
    因命假扣押之法院不知當時之客觀情形,抑係出於見解或判
    斷之錯誤,應在所不問,蓋此方能落實前述防止濫用假扣押
    程序流弊之立法目的,亦可彰顯債權人或債務人透過異議、
    抗告及再抗告救濟程序檢視原命假扣押之裁定是否妥適之實
    益,並呼應債權人為保全債權而為假扣押或假處分等行為時
    ,應預供擔保金以填補該保全程序可能對債務人造成之損害
    及民事訴訟法第104 條、第106 條有關擔保物返還原因及程
    序之制度設計。是以民事訴訟法第531 條第1 項規定之解釋
    與適用,應視原命假扣押之裁定最終是否經廢棄即為已足,
    而不應以債權人之聲請客觀上遭評斷具故意或過失情事,始
    認定屬於該條所謂假扣押裁定自始不當之要件。
  3.準此,依前述三、整理兩造所不爭執之事項、(二)所示,系爭
    假扣押裁定既經廢棄確定,應認該假扣押裁定即屬因自始不
    當而撤銷,故被告前揭所陳,洵難憑採。又若原告係因被告
    執系爭假扣押裁定為執行而受有損害,被告自應依民事訴訟
    法第531 條第1 項規定負損害賠償之責至明。
  (二)原告請求被告賠償因假扣押所受之損害,均無理由。
    針對本件原告主張因被告以系爭假扣押裁定對其等財產為假
    扣押,致受有損害並請求被告賠償部分,本院之判斷如下:
  1.吳金美部分:
    吳金美固稱其因被告供擔保實施假扣押,致其所有之系爭郵
    局帳戶遭扣押,進而使其無從以該帳戶內之存款38萬4,437
    元支應其母入住安養院之費用,而需另向其妹借款共32萬4,
    900 元,總計受有借款之利息損失3 萬2,490 元云云。經查
    ,吳金美之訴訟代理人賴燕坤於本院審理中曾分別稱:「吳
    金美的北門郵局帳戶是由吳金美的兄弟姐妹共同存一筆錢放
    在帳戶中用以支付吳金美母親住安養院的費用…」、「北門
    郵局帳戶中38萬4,437 元是吳金美母親將房屋賣掉之後剩餘
    的錢存在該帳戶中」、「38萬4,437 元是吳金美母親賣完房
    子剩餘的錢…這筆錢應該是屬於吳金美媽媽的錢。」等語(
    見本院卷第77頁正、反面、第99頁反面),則系爭郵局帳戶
    中原有存款究屬何人所有,及何人因該帳戶遭扣押無法使用
    款項而受有損害,已非無疑。復依賴燕坤於審理中所稱:「
    吳金美需要借的安養費用2 萬7,075 元是跟她妹妹吳妙娟借
    的,利息約定多少我不清楚,借幾個月我也不清楚。」、「
    為何借貸時間1 年我不清楚,有可能是假扣押執行的期間…
    不清楚為何利息約定5%。」等內容(見本院卷第77頁反面)
    ,顯與吳金美所述因無法動用系爭郵局帳戶之款項,而曾向
    其妹借款1 年,並受有2 年之借款利息損失等情相違。遑論
    於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吳金美就其係負責自系爭郵局帳戶
    按月提領2 萬7,075 元以支付其母入住安養院之費用、其確
    曾向吳妙娟借款32萬4,900 元、其是否曾經還款、還款金額
    若干、是否曾支付利息而受有3 萬2,490 元之損害等節,均
    未舉證以實其說,則難認吳金美確因系爭郵局帳戶於假扣押
    之執行程序中遭扣押而受有損害,自無從以此請求被告賠償
    。
  2.賴燕坤部分:
    賴燕坤就其主張遭被告解僱而頓失經濟收入,另因系爭假扣
    押裁定及系爭假扣押執行事件而受有向花旗銀行及詹謝彩美
    借款之利息及手續費等損害共計47萬4,946 元乙節,雖據提
    出第一銀行對廣汎公司於101 年、102 年間之放款利息收據
    、花旗銀行卡友滿福貸申請書暨約定書、詹謝彩美匯款單據
    、賴燕坤與詹謝彩美於103 年4 月25日及同年9 月1 日簽訂
    之借據、玉山銀行匯款申請書為證(見本院卷第39頁至第40
    頁、第88頁至第90頁、第104 頁至第106 頁)。然查,賴燕
    坤名下並無任何財產於系爭假扣押執行事件中遭查扣,有系
    爭假扣押執行事件卷宗可稽,且其所陳於102 年8 月間遭被
    告解僱致生活無著部分,僅事涉其因另案判決認定之業務侵
    占犯行而失去工作,並遭被告提起刑事告訴及民事訴訟爾,
    要與系爭假扣押裁定之作成及執行無關,自難認其因此受有
    何種損害可言。至賴燕坤陳稱於系爭假扣押執行事件中,因
    系爭房地遭查封登記,致無從以該不動產申辦貸款以支應生
    活開銷,而需由其另行設法借貸部分,觀諸其所提向花旗銀
    行申辦貸款資料(見本院卷第88頁),至多僅足證明其曾向
    花旗銀行借貸160 萬元之事實,惟尚無從以此推知其申辦貸
    款之原因及用途,賴燕坤雖另提出103 年5 月23日之玉山銀
    行匯款申請書(見本院卷第106 頁)欲佐證其另曾以向花旗
    銀行申貸之款項清償廣汎公司對第一銀行積欠之貸款乙節,
    惟單以該單據所示之匯款資金流向,仍不足以證明其所稱清
    償之事實存在,蓋賴燕坤既自稱為廣汎公司之實質負責人,
    則其以自己之帳戶匯款至廣汎公司之一銀建成分行帳戶,是
    否即屬清償廣汎公司債務之舉,實有疑義。又審之賴燕坤所
    提向詹謝彩美借款之借據及匯款憑證(見本院卷第89頁至第
    90頁、第104 頁至第105 頁),縱認其確曾向詹謝彩美借款
    共25萬元,惟其為私人借貸之原因多端,依卷存資料尚不足
    以認定其所為上開借款行為係導因於系爭假扣押裁定或系爭
    假扣押執行事件,則應認賴燕坤並未就其所稱向詹謝彩美借
    款係用以支應一般開銷及告知客戶因遭假扣押無法支付貨款
    時所支出之旅費乙節(見本院卷第98頁反面)有所舉證,遑
    論其於本院審理中已自承尚未還款予詹謝彩美等語(見本院
    卷第98頁反面),更對其向詹謝彩美借款所受利息損失數額
    有明顯計算錯誤情事(見本院卷第102 頁反面至第103 頁)
    ,綜此足認其主張因被告為假扣押行為致受有借款手續費及
    利息損害云云,俱無值採。
  3.廣汎公司部分:
    廣汎公司雖提出原證12所示武漢公司於104 年4 月16日通知
    文件、臺灣銀行利率匯率/ 歷史營業時間牌告利率、第一銀
    行匯出匯款賣匯水單、信陽公司之成交確認書等資料(見本
    院卷第49頁、第91頁反面、第107 頁至第108 頁),主張其
    所有之系爭花旗銀行帳戶於系爭假扣押執行事件中遭扣押,
    致其營運週轉不靈,因而積欠武漢公司貨款並遭該公司求償
    美金4 萬7,205 元,折算後連同自武漢公司求償之日即104
    年4 月16日起至同年10月間,按年息百分之五所計算7 個月
    之利息,共損失151 萬7,209 元云云。惟按私文書應由舉證
    人證其真正,此為民事訴訟法第357 條本文所明定,查廣汎
    公司所提原證12武漢公司通知求償美金4 萬7,205 元文書,
    業經被告否認其形式上真正(見本院卷第76頁反面),則廣
    汎公司自應就該文書之真正盡舉證之責。而依賴燕坤於審理
    中先後陳稱:「我之前合夥的公司有跟武漢公司的前身合作
    ,該公司的前身名稱好像為3303軍工廠…被告將我解僱之後
    ,我就再回去跟3303軍工廠做生意,3303軍工廠後來改用武
    漢公司的名字跟我做生意。」、「以前是以(訴外人)登台
    貿易公司名義跟3303軍工廠交易…廣汎公司沒有與武漢公司
    交易過,後來我從被告公司(即順大公司)離職後才又以廣
    汎公司名義跟武漢公司交易,交易的書面文件就是原證12訂
    單,廣汎公司與武漢公司就只有這筆交易。」等內容(見本
    院卷第78頁、第99頁反面),至多僅可推知賴燕坤先前與人
    合夥成立之另一間公司曾與名為「3303軍工廠」者交易過,
    惟不足以認定其所稱「3303軍工廠」即為武漢公司前身之事
    實,更無從以此推論廣汎公司確有與武漢公司進行原證12文
    件所示之交易,遑論賴燕坤就廣汎公司與武漢公司間究竟有
    無交易乙節,所述顯有前後自相矛盾情形,自難逕信。又廣
    汎公司固復提出於93年間與信陽公司之交易文件佐證其與武
    漢公司之關係企業即信陽公司歷年來確有貿易往來事實(見
    本院卷第107 頁至第108 頁),惟依其所提資料均無從判斷
    信陽公司與武漢公司之關係為何,自無從證明其主張之待證
    事實,況縱認廣汎公司與信陽公司於93年間即有國際貿易合
    作關係等情為真,此仍與前揭賴燕坤於審理中所稱「以前是
    以登台貿易公司名義跟3303軍工廠交易」等語無法勾稽,故
    綜合觀之廣汎公司所提資料及賴燕坤於審理中之陳述內容,
    尚無從使本院形成有利於其等主張之心證,則廣汎公司請求
    因帳戶遭被告為假扣押,致無法支付武漢公司貨款而遭該公
    司求償,受有求償金額及利息損失等損害云云,亦無足採。
五、綜上所述,原告本於前揭原因事實,依民事訴訟法第531 條
    第1 項規定,請求被告分別給付賴燕坤47萬4,946 元、廣汎
    公司151 萬7,209 元、吳金美3 萬2,490 元,及均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均無理由
    ,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
    附麗,應併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所提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
    審酌後核與本件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敘
    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 項本
    文。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7     月    7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政佑
                                    法  官  謝佳純
                                    法  官  蘇珈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若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
命補正逕行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7     月    7     日
                                    書記官  簡吟倫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2 19:55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KSDM,100%2c%e8%81%b2%e5%88%a4%2c5%2c20110118%2c1

裁判字號: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00 年聲判字第 5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100 年 01 月 18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0年度聲判字第5號
聲 請 人 李瑞芳
被   告 黃彥勳
      曾韻梅
      曾璟璇
上列聲請人因上列被告涉犯偽造文書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
高雄分院檢察署檢察長駁回再議之處分(99年度上聲議字第2176
號),聲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法院認為交付
    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25
    8 條之1 、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而刑
    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1 規定之立法理由,係為防止濫行提出
    聲請,虛耗訴訟資源,而明定交付審判之案件必須委任律師
    提出理由狀,其程序始為合法。是聲請交付審判如未委任律
    師提出理由狀、或於接受處分書後逾10日始提出聲請,其程
    序即均屬違背規定,且屬非得補正之事項。
二、本件聲請人李瑞芳以被告黃彥勳、曾韻梅、曾璟璇涉犯偽造
    文書等,向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提出告訴,經檢察官於
    民國99年10月18日以99年度偵字第16641 號為不起訴處分後
    ,聲請人不服,聲請再議,復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檢察
    署檢察長於99年12月14日以99年度上聲議字第2176號處分書
    駁回再議,有不起訴處分書及駁回再議處分書在卷可稽。
三、而查本件聲請人雖於99年12月31日向本院以前開聲請狀聲請
    交付審判,有「刑事聲請再議狀交互審判」狀(按應為刑事
    聲請交付審判狀之誤)及其上之本院收文章可證。然聲請人
    並未依法委任律師即自行具狀聲請交付審判,是其本件聲請
    程序本與法有違;且前揭駁回再議處分書經向聲請人於偵查
    中所陳報之居所地「高雄市○○區○○路39號」送達,因未
    獲會晤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受雇人,而寄存於高雄
    市三民區民族派出所,嗣經聲請人於99年12月20日親自至派
    出所領取而於當日已收受該駁回再議處分書等情,亦有該處
    分書之送達證書、寄存送達收受登記資料及本院公務電話紀
    錄在卷可查,並與聲請人所附具之郵務送達通知書上記載相
    符,是本件聲請交付審判之末日應為99年12月30日,然上訴
    人之前揭聲請狀既遲至99年12月31日始經提出於本院(係以
    書狀到達法院之日為準,而非以投郵日期為準,最高法院82
    年度台上字第5428號判決意旨參照),是其本件聲請亦顯然
    逾期。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交付審判程序顯然違背規定,且
    不得補正,而屬不合法,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     月    18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  法  官  鄭詠仁
                                法  官  王碧瑩
                                法  官  黃沛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     月    18    日
                                書記官  葉彥伶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2 19:56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PDM,98%2c%e8%81%b2%e5%88%a4%2c26%2c20090218%2c1

裁判字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8 年聲判字第 26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98 年 02 月 18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98年度聲判字第26號
聲 請 人  即告 訴 人 乙○○
被   告 甲○○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之遺棄案件(97年度偵字第21585 號),聲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詳如附件刑事聲請覆議狀(按應係交互審判聲請狀)所載。

二、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法院認為交付
    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25
    8 條之1 第1 項、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此乃聲請交付審判之「強制律師代理制度」,如聲請人未委
    任律師代理提出理由狀而為聲請者,核屬聲請程序不合法,
    依法應逕予駁回。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即告訴人乙○○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
    署檢察官告訴稱被告甲○○涉嫌遺棄案件,業經該署以97年
    度偵字第21585 號案件為不起訴處分,後告訴人所提再議亦
    遭駁回,而該不起訴處分已於民國97年12月27日確定,此有
    該不起訴處分書、被告之臺灣高等法院全國前案簡列表、本
    院公務電話紀錄等件為憑;惟聲請人聲請交付審判,並未委
    任律師代為提出,此有聲請人於98年2 月13日向本院所提出
    之刑事聲請覆議(按應係交付審判)狀1 紙在卷可查,揆諸
    前揭說明,聲請人提出交付審判之聲請,於法即有未合,自
    應逕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8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程暉
                                    法  官  鄭昱仁
                                    法  官  吳勇毅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游秀珠
中  華  民  國  98  年  2   月  18  日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3 20:20

台南野犬傷人聲請交付審判裁定駁回   https://www.lca.org.tw/law/book/1583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裁判書 -- 刑事類
【裁判字號】 99,聲判,8
【裁判日期】 990830
【裁判案由】 聲請交付審判
【裁判全文】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99年度聲判字第8號
聲 請 人 乙○○
即告訴人
代 理 人 陳清白律師
被   告 甲○○
選任辯護人 蘇陳俊哲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告訴被告過失傷害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
院檢察署檢察長駁回再議之處分(99年度上聲議字第71號),聲
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法院認為交付
    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
    258 條之1 第1 項、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
二、本件聲請人以被告甲○○涉犯刑法第284 條第1 項過失傷害
    案件,向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提出告訴,經該檢
    察署檢察官於民國98年12月11日以98年度偵字第15867 號為
    不起訴處分後,聲請人不服而聲請再議,經臺灣高等法院臺
    南分院檢察署檢察長於99年1 月21日以99年度上聲議字第71
    號認再議為無理由而駁回再議,該再議駁回之處分書於同年
    月29日由聲請人收受在案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前揭案
    件卷宗核閱無誤,聲請人於同年2 月6 日即委任律師為代理
    人,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是聲請人本件交付審判之聲請,
    程序上尚無不合,先予敘明。
三、聲請交付審判意旨略以:(一)證人李志明係福隆尖端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下簡稱福隆公司)之警衛,與被告關係密切,所
    為證言難免偏頗,不具可信性。福隆公司平時應有保全攝影
    監視系統,當日福隆公司是否休假,大門並未打開等情,若
    向該公司調取案發當日之監視光碟及打卡資料即可明瞭,然
    原檢察官僅憑被告及證人李志明之供述,即遽予論斷福隆公
    司當日大門未開,肇事之狗非由公司衝出,應有理由不備及
    未盡調查能事之違誤。(二)警方於事發當天至福隆公司調查,
    當天福隆公司之大門係打開,且追趕聲請人之狗仍在福隆公
    司內,另有一隻待在守衛室旁,有警卷所附照片可參,顯見
    該狗平日係有人飼養。尤其該些狗隻在福隆公司廣場內或坐
    或臥,狀態悠閒,似乎不像剛受驚嚇而闖入之模樣,甚者,
    照片中有公司人員在場,與狗隻同時入鏡,試問:倘該狗隻
    乃從外闖入,何以公司人員不予驅趕而令其滯留於公司內?
    又該狗隻倘係受到驚嚇由外闖入,則依動物習性,必然隨時
    保持警戒、不安之狀況,斷無悠悠哉哉,躺臥於公司廣場休
    息,不畏人聲之理,由此可見,該些狗隻,確係被告公司所
    飼養無疑。(三)福隆公司內之犬隻,經常會追趕經過公司門口
    之人車,附近居民大都知情。聲請人倒地受傷當天,證人江
    勝良曾在場協助,當時福隆公司之大門並未關閉。告訴人於
    再議時請求傳喚證人江勝良到庭作證,詎檢察官對此有利於
    告訴人之證據並未調查,亦未說明何以無調查必要之理由,
    所為處分,顯不無理由不備及應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之違法
    。(四)福隆公司雖曾於98年4月28日以廠內有流浪狗為由,請
    鎮公所前來捕抓,然此已在事發後,此舉顯係為卸責而為,
    不足為有利被告之認定。至於96年問被告公司縱有委請善化
    鎮清潔隊前去捕捉野狗,充其量亦只能證明被告公司附近有
    野狗存在,但不能就此推斷,被告公司即無飼養家犬。(五)按
    狗隻是否戴有項圈,雖可作為判斷係家犬或野狗之依據,但
    究非唯一之標準,蓋我國對於家犬未戴項圈並未嚴格取締處
    罰,加以對於家犬之管理,如完全按照法令規定,戴項圈、
    植晶片、打預防針,則除需花費相當之金錢外,尚有許多繁
    雜手續,故一般人為避免麻煩,未讓家犬戴項圈者,比比皆
    是。是不能僅因告訴人未注意對其吠叫之狗隻有無戴項圈,
    即否定被告公司有實際飼養該些狗隻之事實。(六)告訴人所提
    供之監視錄影光碟係記錄被告公司與該些狗隻互動之最直接
    證據。從被告公司人員與狗隻之互動,或者從狗隻在該公司
    活動之情形,實不難判斷,該些狗隻究係一時從外闖入,或
    已長期生活於被告公司之內,對於本件被告是否有過失之認
    定,極具價值,只要一經勘驗,必能平亭曲直,令人折服,
    豈台南高檢署拾此不由,寧願採極可能偏袒之公司人員之證
    言,所為處分,過於草率,令人難以甘服。(七)告訴人受狗隻
    追逐,驚恐不已,避之惟恐不及,豈可能在此驚嚇之瞬間記
    清狗隻之特徵及是否戴有項圈,何況,狗隻除毛色較易分辨
    外,一般而觀,渠等之臉龐均大同小異,無甚差別。原再議
    機關以告訴人無法指認及記清狗隻是否戴有項圈為由,遽為
    告訴人不利認定,殊嫌率斷等語。
四、按91年2 月8 日修正公布之刑事訴訟法,仿德國刑事訴訟法
    強制起訴程序之設計,新增第258 條之1 至之4 所規定之「
    交付審判制度」,其主要目的在建立檢察官處分權限之外部
    監督機制。然為避免法官權限之過度擴張,因而壓縮檢察官
    之控訴權限,甚至形成法官兼任檢審角色之「新糾問制」,
    法院對於聲請交付審判案件之審查,應限於檢察官不起訴處
    分是否違法。質言之,如檢察官係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52 條
    規定予以不起訴處分者,應審查該處分是否符合該條各款之
    規定;若係依據同法第253 條規定為不起訴處分者,則應審
    查該處分是否有裁量逾越或裁量濫用之情形;亦即,法院於
    審理交付審判之聲請有無理由時,其調查證據範圍,應以偵
    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可就告訴人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
    查,亦不可蒐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又除認為告訴人所指摘
    不利於被告之事證未經檢察機關詳為調查或斟酌,或不起訴
    處分書所載理由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或其他證據法則,
    否則,不宜率予交付審判。此乃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1 規
    定告訴人得向法院聲請交付審判,係新增對於「檢察官不起
    訴或緩起訴裁量權」制衡之一種外部監督機制,法院僅就檢
    察官所為不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是否正確加以審查,以防止
    檢察機關濫權,依此立法精神,同法第258 條之3 第3 項規
    定法院審查聲請交付審判案件時「得為必要之調查」,其調
    查證據之範圍,自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又為避免
    與刑事訴訟法第260 條之再行起訴規定混淆不清,故法院對
    於聲請交付審判案件之審查,應限於檢察官不起訴處分是否
    違法。故如檢察官係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52 條規定予以不起
    訴處分者,應審查該處分是否符合該條各款之規定;若係依
    據同法第253 條規定為不起訴處分者,則應審查該處分是否
    有裁量逾越或裁量濫用之情形。至於檢察官據以不起訴處分
    之「基礎事實」,則非法院應行介入審查之對象。蓋法院裁
    定交付審判之前提,乃該案件已經跨越起訴門檻,亦即符合
    刑事訴訟法第251 條第1 項規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檢
    察官應提起公訴之情形,縱或法院對於檢察官所認定之事實
    有不同判斷,但如該案件仍須另行蒐證偵查始能判斷應否交
    付審判,因交付審判審查制度並無如同再議救濟制度得為發
    回原檢察官續行偵查之設計,法院仍應依據現行第258 條之
    3 第2 項前段,以聲請無理由裁定駁回。
五、本件聲請人請求交付審判,係以系爭追趕聲請人之犬隻係被
    告擔任負責人之福隆公司所飼養,事發當天犬隻係自福隆公
    司大門衝出來追趕聲請人,被告應有管束其所飼養犬隻之義
    務,詎其未為注意,致使該犬隻追趕聲請人,使聲請人受到
    嚴重之驚嚇,連同腳踏車掉入溝渠而受傷,被告自有未盡注
    意義務之過失,作為主要論據。被告於原檢察官偵查中則堅
    決否認上開犯行,辯稱:系爭犬隻並非福隆公司所飼養,福
    隆公司有請保全公司擔任安全警衛,沒有養狗之必要,系爭
    犬隻並非伊所飼養,犬隻亦非自公司大門衝出等語。經查:
  (一)關於系爭犬隻是否為福隆公司所飼養乙節,台南地檢署、台
    南高分檢乃依據證人即公司警衛李志明於偵查中所證:「(
    警察到場處理發現福隆尖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有2 隻黃狗
    和2 隻黑狗是誰養的?)那是外面的野狗,因為福隆公司並
    沒有養狗,狗何時進去我不知道,我聽到乙○○的叫聲才把
    福隆公司的鐵捲門打開」、「〔(提示警卷第18頁)這是當
    時追逐告訴人的狗嗎?〕是的,附近都是這些狗在外面」、
    「(這些野狗平常在那裡活動?)都在福隆公司外面的大馬
    路上,沒有固定場所」、「(為何狗會跑到你們公司?)乙
    ○○跌進溝裡時,外面聚集很多人,狗可能受到驚嚇跑進公
    司」等語;而福隆公司於96年間確有委請善化鎮公所捕抓出
    沒於福隆公司守衛室附近野狗乙節,亦有96年10月25日「善
    化鎮公所清潔隊一般電話紀錄簿」可稽;又警卷第18頁照片
    所顯示事發後躺臥於福隆公司內之3 隻狗,證人李志明已明
    確證稱:那是外面的野狗等語,詳如前述,並參酌警卷內案
    發當日所拍攝之犬隻照片並未戴有項圈,再佐以福隆公司於
    98年4 月27日已以電話委請善化鎮公所清潔隊前往捕抓野狗
    ,翌日善化鎮公所清潔隊前往,共捕得4 隻狗,均沒有戴項
    圈,乃係野狗,有項圈的狗清潔隊不會抓,抓了會被告等情
    ,亦經證人即善化鎮公所清潔隊負責捕狗事務之李世雄證述
    明確等語,認定該「肇事犬隻」應係野狗並非福隆公司所飼
    養,其事實之認定已有所憑,對於證據之評價及論理之方式
    ,尚無悖於一般論理法則與經驗法則之處。
  (二)聲請人雖以證人李志明係福隆公司警衛,與被告關係密切,
    所為證詞不可信,且案發當日福隆公司是否休假,大門並未
    打開等情,應向該公司調取案發當日公司門口所設之錄影監
    視光碟調查,原處分僅憑證人李志明之證詞論斷,顯有理由
    不備及未盡調查能事之違誤云云。然衡諸證人李志明固為福
    隆公司之警衛,惟證人李志明並非直接受僱於被告或福隆公
    司,而係受僱於星荷保全公司,由保全公司派至福隆公司擔
    任保全工作,與被告應無直接關係,依偵查中顯現之卷內資
    料,尚無從認定證人李志明確有偏頗被告而故為不實證述之
    情,況原處分書並非單以證人李志明之證詞為上開認定,且
    此部分係原檢察官就卷內證據之證據力所為之判斷,聲請人
    如認上開證人之證言有何虛偽不實之情形,應於有證據證明
    確有其事後,另由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260 條第2 款之規
    定決定是否再行起訴,尚非本件聲請交付審判之程序所得審
    認。至聲請人聲請本院另向福隆公司調閱該公司案發當日設
    於守衛室之攝影機光碟部分,乃屬本件偵查卷證所無之證據
    資料,依前揭說明,本院不得以聲請人上開所指偵查中所無
    之證據,而為准予交付審判之依據。
  (三)再聲請人雖以其於再議時請求傳喚證人即案發當日曾在場協
    助聲請人之人江勝良到庭作證,該證人可證明當日福隆公司
    之大門係開啟狀態,該公司所飼養之犬隻經常會追趕經過公
    司門口之人,然檢察官對此有利於告訴人之證據並未調查,
    亦未說明何以無調查必要之理由,自有交付審判之理由云云
    。惟按告訴人所指摘不利於被告之事證未經檢察機關詳為調
    查或斟酌,固為法院審查交付審判之聲請有無理由所得斟酌
    之事由,惟上開所謂告訴人所指摘不利於被告之事證未經檢
    察機關詳為調查,應係指告訴人所提出請求調查之證據,檢
    察官未予調查,且若經調查,即足以動搖原偵查檢察官事實
    之認定及處分之決定,倘經調查結果,尚不足以動搖原事實
    之認定及處分之決定者,仍不能率予交付審判。經查,本件
    聲請人主張其所聲請傳訊之證人江勝良未經通知到庭作證詳
    為調查,雖非無據,然本件所應審酌者,乃係在於被告對聲
    請人之傷害是否具有可歸責之事由,亦即被告對於追趕聲請
    人之犬隻,於法律上是否負有注意管理之義務,而有無注意
    管理義務之前提應係在於被告乃犬隻之飼養者,亦即其為上
    開犬隻之占有人,而非案發當日福隆公司之大門是否開啟,
    亦或犬隻是否係由福隆公司大門衝出。蓋野狗亦有可能在福
    隆公司內、外活動,且亦可能偶有人餵食,尚不能因偶有餵
    食即認定係身為福隆公司負責人之被告或被告命人所飼養,
    此亦經檢察官於駁回再議之理由中敘明,是縱案發當日福隆
    公司大門係呈開啟狀態或犬隻係從福隆公司大門衝出為事實
    ,亦不能以此證明該犬隻即為被告所飼養或其即為犬隻之占
    有人,況且聲請人聲請調查之證人江勝良乃係聲請人遭犬隻
    追趕掉入溝渠後始至現場協助聲請人之人,此業經聲請人於
    聲請調查時陳明詳細,是該證人顯係案發後始到達現場之人
    ,自未親自見聞聲請人遭犬隻追趕之經過,是縱經調查,至
    多亦僅能證明案發後福隆公司之大門或犬隻之狀態,其證詞
    自無從作為認定被告與犬隻之關連之依據,倘經調查,亦不
    足以推翻原處分就犬隻非被告所飼養之認定及處分之依據,
    依前揭說明,自仍不能因該證人未到庭作證而率予交付審判
    。
六、綜上所述,本件檢察官依據偵查結果,認為被告之過失傷害
    罪罪嫌不能成立,因而為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聲請,於事
    實調查程序及相關事證之評價認定,於法均無不合,復無違
    背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之情事,聲請人仍以檢察官已為論斷
    之事項,再為爭執,並不足採。至聲請人指摘原檢察官有應
    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之違法部分,卷內所無之證據,不在本
    院審理交付審判之救濟範圍內,至證人江勝良未到庭作證部
    分,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之認定;且本院依職權調閱全卷審
    核結果,亦認依現有證據所能證明被告所涉嫌疑,尚不足以
    跨越起訴門檻,是本案亦未存有應起訴之犯罪事實及理由。
    聲請人猶執前詞,聲請交付審判,其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七、依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9    年    8     月    30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蘇義洲
                                      法  官  黃瑪玲
                                      法  官  童來好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柯貞如
中    華    民    國    99    年    8    月    31    日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3 20:37

交付審判制度   ◎許美麗律師91/07/23
編者按:本文係依據發行日期有效之法規撰寫而成,日後法規如有修正,恕不更新本文內容。
http://www.dzlaw.com.tw/law_2/13_2.htm

一、案例事實:
    甲於某日駕駛汽車行經交岔路口遭乙所駕駛之汽車撞擊,身體受有多處傷害,甲要求乙賠償所受之損害,為乙拒絕,甲遂向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提起過失傷害之告訴,經檢察官偵查後,認乙並無過失而為不起訴處分,甲就該不起訴處分,向高等法院檢察署聲請再議,經高院檢察署認再議無理由予以駁回,甲對該駁回之理由相當不服,有無救濟方法?
二、交付審判制度立法

    按我國刑事訴訟法就檢察官所為不起訴處分之監督機制,原僅有「再議」制,即告訴人對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所為之不起訴處分,得向上級法院檢察署聲請再議,如再議遭駁回,則該不起訴處分即告確定,非有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條所列之情形,不得再行偵查起訴。

    我國九十一年二月八日公布刑事訴訟法就檢察官所為之不起訴處分之監督機制,除前述再議制外,再增加「交付審判制」,即告訴人不服檢察官所為之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可向上級法院檢察官檢察長聲請再議,若經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認再議無理由,而駁回再議者,依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八條之一之規定,告訴人不服該駁回處分時,可於收受該駁回處分書十日內委請律師提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

    是以依刑事訴訟法之規定,得以聲請交付審判之事實為經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之事實,但須注意的是,聲請交付審判須在收受駁回處分書後十日內為之,且委任律師聲請。告訴人如收受該駁回處分書後十日始提出交付審判之聲請或未委任律師聲請交付審判,該聲請即不合法,將被法院裁定駁回。



三、法院對聲請交付審判之審理

    依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八條之三之規定,聲請交付審判之裁定,應由法院以合議為之,且法院在裁定前得為必要之調查。亦即法院在收受交付審判之聲請後,應以合議庭處理該案件,且在裁定前可為必要之調查,所謂必要之調查,係指調閱證物與詢問證人。雖刑事訴訟法並未規定聲請狀記載之格式,但為確認該交付審判之範圍,關於交付審判之聲請狀,應記載交付審判之事實、為何應交付之理由及證據。

    但較引起爭議的是,關於法院審理交付審判聲請案件時,如有詢問證人之必要時,告訴人或其委任之律師、被告或其辯護人得否在場?或實施詰問?法院如有調閱偵查卷時,告訴人委任之律師、被告之辯護人得否閱卷?此在日本實務上,在交付審判實施之初有相當大之爭議,各法院作法不同,我國新法施行初期,法院在審理上,如何處理值得觀察。

    法院經調查後,若認交付審判之聲請不合法,如逾收受駁回處分書十日始聲請交付審判或未委任律師為之、或聲請無理由者,依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八條之三之規定應以裁定駁回。如認該聲請有理由者,應裁定交付審判。就法院所為前述交付審判與否裁定之救濟部分,法院如裁定准許交付審判,因對被告不利,被告得對該裁定提起抗告,但法院如裁定駁回該交付審判之聲請,就該裁定則不得抗告。

    法院如裁定准許交付審判,依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八條之三第四項之規定,於法院為交付審判之裁定時,視為案件己提起公訴,即以裁定時為案件繫屬之時點。但可能發生問題的是,該案件之犯罪事實為何?及應由何人實行公訴?該案件之犯罪事實,應以法院裁定交付審判之事實為準,是以法院在交付審判之裁定中應載明交付審判之事實。至該案件既已視為提起公訴,仍應由檢察官擔任實行公訴之任務。

四、本案例之處理

    就本文前述案例,甲如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所為駁回再議聲請不服,得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但應注意的是應在收受駁回處分書後十日以內聲請,且須委任律師聲請。在聲請狀中並應載明聲請交付審判之事實、理由及證據,以供法院審酌,由法院以合議庭裁定是否交付審判。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3 21:47

刑事案件檢察官不 起訴,交付審判後又被駁回,可否再提起自訴?刑事案件檢察官不起訴處分,若我請律師聲請交付審判後又被法院駁回,可否再提起自訴?

最佳解答:  刑事案件檢察官不起訴處分,若我請律師聲請交付審判後又被法院駁回,可否再提起自訴?
答︰當然可以。只不過…建議您先參考

刑事訴訟法 第三百零三條(不受理判決)
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一、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
二、已經提起公訴或自訴之案件,在同一法院重行起訴者。
三、告訴或請求乃論之罪,未經告訴、請求或其告訴、請求經撤回或已逾告訴期間者。
四、曾為不起訴處分、撤回起訴或緩起訴期滿未經撤銷,而違背第二百六十條之規定再行起訴者。
五、被告死亡或為被告之法人已不存續者。
六、對於被告無審判權者。
七、依第八條之規定不得為審判者。

第二百六十條(不起訴處分或緩起訴處分之效力/ 再行起訴)
不起訴處分已確定或緩起訴處分期滿未經撤銷者,非有左列情形之一,不得對於同一案件再行起訴:
一、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者。
二、有第四百二十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款、第四款或第五款所定得為再審原因之情形者。

===================================

如果是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當然可再提起自訴。

===================================
您好!
刑事案件檢察官不 起訴,交付審判後又被駁回,若我請律師聲請交付審判後又被法院駁回,可否再提起自訴?
答:此案已定案,無法再有其他的救濟管道。

刑事檢察官不起訴→提出書面向高分檢申請再議→如果被高分檢駁回→這時需要委託律師提出交付審判→如果交付審判被駁回→此案已定案(結案)。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3 21:50

https://justice.president.gov.tw/opinion/355
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有關聲請交付審判制度之改革,僅此建議修法如次:
一、修正刑事訴訟法,完備權利救濟
現行法:
刑事訴訟法第258-1條                 
告訴人不服前條之駁回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十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
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
律師受前項之委任,得檢閱偵查卷宗及證物並得抄錄或攝影。但涉及另案
偵查不公開或其他依法應予保密之事項,得限制或禁止之。
第三十條第一項之規定,於前二項之情形準用之。
刑事訴訟法第258-3條                 
聲請交付審判之裁定,法院應以合議行之。
法院認交付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認為有理由者,應
為交付審判之裁定,並將正本送達於聲請人、檢察官及被告。
法院為前項裁定前,得為必要之調查。
法院為交付審判之裁定時,視為案件已提起公訴。
被告對於第二項交付審判之裁定,得提起抗告;駁回之裁定,不得抗告。
建議修正:
刑事訴訟法第258-1條                 
告訴人不服前條之駁回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十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
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告訴人未委任律師為代理人,法院應定期間以裁定命其委任代理人;逾期仍不委任者,應諭知不受理之裁定。
律師受前項之委任,得檢閱偵查卷宗及證物並得抄錄或攝影。但涉及另案
偵查不公開或其他依法應予保密之事項,得限制或禁止之。
第三十條第一項之規定,於前二項之情形準用之。
刑事訴訟法第258-3條                 
聲請交付審判之裁定,法院應以合議行之。第十七條至第二十五條關於推事迴避之規定,於聲請交付審判準用之。
法院認交付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認為有理由者,應
為交付審判之裁定,並將正本送達於聲請人、檢察官及被告。
法院為前項裁定前,得為必要之調查。
法院為交付審判之裁定時,視為案件已提起公訴。
被告對於第二項交付審判之裁定,得提起抗告;駁回之裁定,不得抗告。

二、法律修正說明:
1.修正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1第1項,俾便未知強制委任律師之告訴人有依法補正之救濟權利,將未依法委任律師聲請交付審判之案件以「聲請交付審判不受理」駁回,理由完備與確實,避免混淆聲請交付審判已逾法定不變期間者之聲請交付審判不合法。實務上先提理由狀再委任律師者,若已合法委任律師,不許法院逕以不合法為駁回之理由。實務上告訴人先提聲請狀預告聲請交付審判者,允許委任律師提出理由狀以補正聲請程序。
2.修正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1項,聲請交付審判為書面審,未送達裁定前,無從知悉合議庭之法官為何者,對於告訴人與合議庭法官之間有無自行迴避或聲請迴避事由,無從救濟與避免審判不公。審酌聲請交付審判一經駁回,對於告訴人訴訟權益有確定性之重大且不利影響,為衡平訴訟成本與審判公正,應許可告訴人、法官準用現行刑事訴訟法有關法官迴避之規定。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7 14:00

裁判字號: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8 年聲判字第 44 號刑事裁定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CDM,108%2c%e8%81%b2%e5%88%a4%2c44%2c20190808%2c1

裁判日期:民國 108 年 08 月 08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8年度聲判字第44號
聲請人即告訴人   郁巧貿易有限公司 GOOD IDEA DECORATION CO., LTD   
共同代表人兼告訴人 陳聞進
上 三 人 共同代理人 徐文宗律師
被告 陳淑芬/李愛華/陳淑瑜/陳婉瑜
上列聲請人等因告訴被告等妨害自由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長駁回再議之處分(108 年度上聲議字第860 號,原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8 年度偵字第4291、6619號),聲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交付審判意旨略以:
(一)、被告陳淑芬、李愛華妨害電腦使用部分:
  1.被告陳淑芬於民國106 年10月27日在律師李宗炎見證下,已
    將聲請人郁巧貿易有限公司(下稱郁巧公司)股權轉讓與聲
    請人陳聞進,被告陳淑芬並於簽立該轉讓契約後立即離開郁
    巧公司,不再亦不能涉入郁巧公司之任何資金、財務、管理
    經營、指示、人事等一切業務,此部份已經臺中高等檢察署
    臺中分署108 年度上聲議字第556 號處分書所是認,可知被
    告陳淑芬自106 年10月27日以後不可能是郁巧公司之實際負
    責人。然原不起訴處分書及再議駁回處分書均僅憑被告陳淑
    芬、李愛華之片面之詞,未詳細調查即認定被告陳淑芬係郁
    巧公司之負責人,其有權指示被告李愛華刪除郁巧公司存放
    於電腦中之資料,並認被告李愛華依上司之指示應無主觀犯
    意,與上開臺中高等檢察署臺中分署108 年度上聲議字第
    556 號處分書之認定旨趣相悖。
  2.依聲請人於107年4月13日告訴狀所附證人吳佩珊與被告李愛
    華之錄音譯文觀之,聲請人公司之資料被刪除之後須再花費
    時間、人力去重建資料,而該資料又須一筆一筆核對,且須
    向銀庫及國外客戶函證,而國外之客戶之相關資料,國外客
    人也不一定會重新再給,給的資料是否正確,在第一時間亦
    無法肯定,從而因聲請人電腦內之相關資料被刪除後,聲請
    人要重建資料必須有大筆之花費,重建之資料是否能與如未
    刪除前之資料相符亦在未定之天,此花費及資料之流失,難
    道不會致生聲請人之損害?且該電腦資料被刪除後使聲請人
    公司無法查閱相關帳務資料,不得已乃先行停業,造成聲請
    人公司損害之鉅不言可論,原不起訴處分檢察官竟僅摭拾有
    利被告陳淑芬、李愛華之片段對話,即謂資料可重建,因而
    不會致生損害於聲請人,有悖一般國民法律感情;另電腦中
    之財務會計資料,既屬聲請人公司之資料,且依商業會計法
    第38條規定「各項會計憑證,除應永久保存或有關未結會計
    事項者外,應於年度決算程序辦理終了後,至少保存五年。
    各項會計帳薄及財務報表,應於年度決算程序辦理終了後,
    至少保存十年。但有關未結會計事項者,不在此限。」,「
    或有需永久保存、或有需保存五年、或十年者」,被告陳淑
    芬、李愛華卻加以刪除,明顯有悖該規定,再議駁回處分書
    卻稱可隨時刪除,顯悖該規定,是該再議駁回處分書自有違
    背法令之情事。
(二)、就被告陳淑芬、陳淑瑜、陳婉瑜妨害自由部分:
    被告陳淑芬在106 年12月22日辦理交接,並由聲請人陳聞進
    接管郁巧公司,被告陳淑芬卻在107 年2 月6 日下午2 、3
    時找黑衣人到郁巧公司叱喝限制員工之行動自由,並取走境
    外公司之印章、存摺及有關FCR 之物品,陳聞進見渠等已將
    物品搬離,為了門禁問題,乃找瑣匠欲將門瑣更換,但更換
    至一半時,被告陳淑芬剛好回來,竟大聲斥責無人有權更換
    門瑣,並當場命令瑣匠重新將舊門瑣裝好,然其後被告陳淑
    芬、陳淑瑜及陳婉瑜竟在未經陳聞進同意下自行更換郁巧公
    司所在地臺中市○區○○路000 號3F之1 之門瑣,使陳聞進
    及職員無法再入內辦公,渠等謂陳聞進破壞門瑣,即屬卸責
    之飾詞。又黑衣人之出現明顯有脅迫之行為並導致陳聞進及
    員工心生畏怖,而原不起訴處分檢察官及臺中高分檢檢察官
    均未加調查即謂更換門瑣僅屬未經陳聞進同意而已,並無強
    暴脅迫之行為,顯與事實相悖,且聲請人嗣後亦將該3 名黑
    衣人監視器照片附予文正派出所,並在107 年4 月13日告訴
    狀請求檢察官函調,惟檢察官並未函調及調查。
(三)、被告陳淑芬偽造文書及侵占車號0000-00號自小客車部分:
    被告陳淑芬並非郁巧公司之真正負責人,其為達侵占車號
    0000-00 號自小客車之目的,竟於107 年4 月18日冒用郁巧
    公司之印章蓋用在強制險過戶之申請單上並持向華南產物保
    險公司申辦強制險過戶,此一過戶之行為既未經陳聞進事先
    同意或授權,已構成刑法偽造文書之罪,且此部分亦有陳聞
    進配偶趙惠華與華南產物保險公司人員通話之電話錄音及譯
    文,從該錄音中,華南產物保險公司已坦承強制險已被過戶
    至被告陳淑芬名下,但原不起訴處分之檢察官及臺中高分檢
    之承辦檢察官卻怠於查證,謂強制險仍在聲請人名下,有應
    調查之證據未調查之重大違背法令情事。又被告陳淑芬已自
    承將9987-LM 號自小客車開走並置放於其家門口,而聲請人
    在107 年3 月29日以臺中市民權郵局第000548號存證信函催
    告被告陳淑芬於函到10日內交還該自小客車,但被告陳淑芬
    非但置之不理,還將車子置放在其家門口,易持有為所有灼
    然,何況自小客車係動產,所有權之移轉依民法之規定並不
    須辦理登記,原不起訴處分書及再議駁回處分書竟謂被告陳
    淑芬並未將小客車辦理過戶,而謂所有權尚未移轉而無侵占
    主觀犯行,顯與民法之相關規定有悖,是原不起訴處分書及
    再議駁回處分書自有違背法令之情事。
(四)、被告陳淑芬侵占美金506,667.09元及偽造有價證券等部分:
  1.被告陳淑芬將郁巧公司轉投資之CHAMP HOME公司(下稱CH公
    司)之資金人民幣3,581,205.30元之款項匯入合作金庫商業
    銀行員林分行後,再將該筆人民幣換成美金506,667.09元匯
    至其配偶邱基誠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香港分行(下稱中國信託
    香港分行)之帳戶中,已易持有為所有,縱事後邱基誠將該
    筆款項匯回,被告陳淑芬仍成立侵占罪,且上開款項如非被
    告陳淑芬侵占,則已匯至邱基誠中國信託香港分行之款項又
    為何須折合成美金匯回陳聞進之戶頭內,原不起訴處分(應
    為駁回再議處分)竟以邱基誠已將款項匯進陳聞進之帳戶內
    而屬財務管理,即不成立侵占罪,顯違背法令;又邱基誠為
    何會於106 年12月13日將美金506,667.09元匯回至CH公司帳
    戶內,應與95年6 月23日、7 月25日、7 月26日之轉帳傳票
    無涉,蓋因兩者時間差距逾10年,而將錢匯進匯出,僅手續
    費之損失,應與財務調度無關,然原不起訴處分竟謂上開日
    期上有聲請人公司大小章即謂此係公司財務調度,為有利被
    告陳淑芬之認定,亦難令聲請人甘服。再議駁回處分書另謂
    該款項屬CH公司所有,而未經CH公司告訴,故不予處理,顯
    然違背臺中高等檢察署臺中分署108 年度上聲議字第556 號
    處分書認定郁巧公司係CH公司之母體公司,陳聞進係郁巧公
    司負責人之事實,故該處分書亦悖於法令。
  2.原不起訴處分書認被告陳淑芬於105 年11月22日由其新光銀
    行帳戶提領新臺幣(下同)87,404元,係繳納陳聞進中國信
    託信用卡費,且可用此款抵銷其自公司侵吞之113,400 元及
    75,600元,然依陳聞進提出之105 年11月之信用卡繳費通知
    單,其上載明87,404元已於105 年11月10日以郵政劃撥繳款
    繳納完畢,並非由被告陳淑芬於105 年11月22日提現繳付;
    又陳聞進應分得之年終分紅部分,均將陳聞進之相關信用卡
    費扣除後,再由李愛華列表給陳聞進繳款通知書,是陳聞進
    支付公司代繳信用卡部分,並無任何虧欠。被告陳淑芬辯稱
    其於102 年5 月9 日從其合庫銀行帳戶提款113,400 元,並
    將該筆款項以現金存入郁巧公司的帳戶及代繳陳聞進之卡費
    87,404元,可抵銷102 年至104 年、106 年及107 年之保全
    費用,然聲請人之卡費並非被告陳淑芬代繳已如前述,另
    102 年5 月12日才須支付保全費用37,800元,被告陳淑芬竟
    會在102 年5 月9 預先提領113,400 元要充抵3 年之保全費
    ,此舉明顯與經驗及論理法則相悖,且被告陳淑芬在102 年
    5 月9 日既已提領現金113,400 元,而3 張保全合約即是
    113,400 元,則提領後一日付現,豈不更簡便,何須將現金
    存入公司後,再簽發支票,顯係被告陳淑芬為圓謊而拼揍,
    原不起訴處分書及再議駁回處分書均未詳為調查即採被告陳
    淑芬之說詞,自有採證違背法令之情事。
  3.就簽發如附表所示支票合計68萬元部分,被告陳淑芬從未舉
    證證明其在開票之先,確實已得陳聞進之同意,然原不起訴
    處分竟違背舉證責任之原則而採信被告陳淑芬片面之辯稱,
    即為不起訴處分,難令陳聞進心服。
  4.聲請人為求能釐清事實真相,故向原偵查檢察官陳明如被告
    陳淑芬同意交付帳目相關答辯書狀供聲請人查對,則聲請人
    同意可將聲請人之書狀交付被告核對,然原偵辦檢察官僅將
    聲請人之書狀交付被告,忘卻武器對等原則,不僅並未將被
    告之書狀交付聲請人用以對帳核實,又未告知聲請人被告之
    答辯內容,使聲請人無法作有效之反擊,而原檢察官又未能
    盡調查之能事,完全聽任被告陳淑芬一人之說詞,並逕以被
    告陳淑芬答辯之內容採為有利被告陳淑芬之認定,檢察官有
    背刑事訴訟法第2 條之規定甚明。
(五)、綜上所述,足認被告陳淑芬、李愛華、陳淑瑜、陳婉瑜所為
    已涉犯妨害電腦使用、妨害自由、偽造文書、侵占及偽造有
    價證券等罪責,原偵查檢察官未盡調查能事,聲請再議又經
    駁回,其等認事用法均有違誤,爰請裁定交付審判。
二、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之駁回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出
    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法院認交付審判
    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
    之1 第1 項、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定有明文。查本件聲
    請人以被告陳淑芬、李愛華、陳淑瑜、陳婉瑜(下稱被告4
    人)涉犯妨害自由等罪嫌而提出告訴,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以108 年度偵字第4291、6619號為不起訴處分(下
    稱不起訴處分)後,聲請人不服,聲請再議,亦經臺灣高等
    檢察署臺中分署檢察長認再議無理由,以108 年度上聲議字
    第860 號處分書駁回再議(下稱駁回再議處分)等情,有上
    開不起訴處分書及駁回再議處分書在卷可稽;又聲請人於
    108 年5 月8 日收受駁回再議處分書後,於108 年5 月15日
    委任律師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等事實,有送達證書、刑事交
    付審判聲請狀狀為憑,且經本院調閱上開卷宗核閱無訛,是
    聲請人本件聲請交付審判,應屬合法,合先敘明。
三、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1 規定告訴人得向法院聲請交付
    審判,係對於「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裁量權」之一種外部
    監督機制,法院僅就檢察官所為不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是否
    正確加以審查,以防止檢察機關濫權不予追訴,依此立法精
    神,同法第258 條第3 項規定法院審查聲請交付審判案件時
    「得為必要之調查」,其調查證據之範圍,自應限於偵查中
    曾顯現之證據;且同法第260 條規定對於不起訴處分已確定
    或緩起訴處分期滿未經撤銷而得再行起訴者,依立法理由說
    明,該條所謂不起訴處分已確定者,包括「聲請法院交付審
    判復經駁回者」之情形,是前述「得為必要之調查」,其調
    查證據範圍,自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蓋若得就告
    訴人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或得蒐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將
    與前述限制再行起訴規定混淆不清,並將使法院同時擔任類
    似檢察官於偵查程序中之地位而有回復「糾問制度」之嫌。
    又依此立法精神,法院就聲請交付審判案件之審查,自應僅
    以審酌告訴人所指摘不利被告之事證未經檢察機關詳為調查
    斟酌,或不起訴處分書所載理由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及
    證據法則為限,且法院裁定交付審判,既如同檢察官提起公
    訴而使案件進入審判程序,則法院裁定交付審判之前提,亦
    須依偵查卷內所存證據已到達刑事訴訟法第251 條第1 項之
    「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之起訴門檻。否則,縱或法院對於
    檢察官所認定之基礎事實有不同判斷,但如該案件仍須另行
    蒐證、偵查始能判斷應否交付審判者,因交付審判審查制度
    並無如同再議救濟制度得為發回原檢察官續行偵查之設計,
    法院仍應依同法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規定,以聲請無理
    由裁定駁回(臺灣高等法院91年4 月25日第1 次刑事庭庭長
    法律問題研究會議決議意旨參照)。
四、本件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分之理由暨事證,業經本院調
    取前開偵查案卷,詳予審認核閱屬實。上揭不起訴處分書、
    駁回再議處分書,業於理由內詳細論列說明本件並無積極證
    據足資認定被告4 人涉犯聲請人指訴之妨害自由等罪嫌,本
    院經核上揭不起訴處分書、駁回再議處分書認定被告4 人並
    無上開聲請人所指訴之妨害自由等罪嫌,均無違誤,並無事
    實認定欠允當之情事。是本院除肯認上揭不起訴處分書、駁
    回再議處分書所持之各項理由外,茲另就聲請人所提理由予
    以指駁如下:
(一)、被告陳淑芬、李愛華妨害電腦使用部分:
    查被告陳淑芬於偵查時陳稱:郁巧公司及4 家境外公司的財
    務及業務都是我在處理,陳聞進於106 年12月3 日開始接管
    郁巧公司;每年只要境外公司結完帳,我就跟陳聞進把帳釐
    清,釐清後我就請會計把境外公司前一年的帳全部刪除,因
    為境外公司不用作帳,也不用留底;會計只是刪除CH公司、
    DOUBLE NICE 、立崴公司的資料,那不屬於陳聞進所有等語
    。被告李愛華陳稱:每個年度陳聞進與陳淑芬討論好今年度
    的盈餘要如何分配,討論完之後,陳淑芬就會要我把GOOD
    IDEA公司、郁巧公司的流水帳刪除,因為這些只是流水帳,
    正確的憑證都在會計師那裡等語。聲請人陳聞進亦自承106
    年12月才回來接管郁巧公司、GOOD IDEA 公司的業務,之前
    都是被告陳淑芬負責郁巧公司、GOOD IDEA 公司的業務及財
    務。從而,陳聞進於106 年12月3 日接管負責聲請人郁巧公
    司、GOOD IDEA 公司業務之前,該2 公司實際上係由被告陳
    淑芬負責經營,聲請人郁巧公司、GOOD IDEA 公司於106 年
    11月間既係由被告陳淑芬實際負責公司業務,被告陳淑芬於
    該2 公司之相關帳務資料已交由會計師結算後,認為該2 公
    司電腦內之流水帳等資料已無留存必要,而指示被告李愛華
    予以刪除,此應屬被告陳淑芬負責該2 公司業務之權限範圍
    ,而被告李愛華係依當時公司實際負責人即被告陳淑芬之指
    示而為,難認其2 人主觀上有無故刪除或變更他人電腦或其
    相關設備之電磁紀錄之犯意。聲請人雖以被告於106 年10月
    27日已將股權轉讓與陳聞進,然此為股權轉讓契約簽訂之日
    期,距離陳聞進106 年12月3 日實際接管仍有一段時間,此
    段時間聲請人公司不可能無人負責管理,且觀之被告陳淑芬
    與聲請人陳聞進所簽訂之股權轉讓契約,其中第四點「本契
    約簽訂後,乙方(按即聲請人)應立即離開郁巧公司,但為
    辦理交接相關事宜及輔助郁巧公司及丙方(按即陳淑瑜)起
    見,乙方最遲應於106 年12月31日前全面退出郁巧公司之經
    營管理,不再亦不能涉入郁巧公司之任何資金、財務、管理
    、經營、指示、人事等一切業務。」(見他字3189號卷第
    283 至285 頁),可知被告陳淑芬於簽訂股權轉讓契約後至
    陳聞進實際接管經營公司時(最遲為106 年12月31日),此
    段期間仍有依照上開股權轉讓契約輔助郁巧公司經營之義務
    ,故駁回再議處分書認為於106 年12月3 日陳聞進實際接管
    聲請人郁巧公司業務之前,被告陳淑芬仍負責聲請人公司業
    務,自屬有權管理之人,並無違誤;且被告陳淑芬指示被告
    李愛華刪除之資料,為聲請人公司之流水帳,與商業會計法
    第38條規定所指之各項會計憑證、會計帳薄及財務報表尚屬
    有間,縱有因故意、過失違反上開規定致商業遭受損害,亦
    屬經辦或主管人員應否負賠償責任之問題,要難逕認所為已
    構成無故刪除他人電腦之電磁紀錄罪,是駁回再議處分並無
    違背法令之處。
(二)、被告陳淑芬、陳淑瑜、陳婉瑜妨害自由部分:
    查聲請人於107 年4 月13日刑事告訴狀所載告訴內容為「被
    告陳淑芬於107 年2 月6 日至9 日間與被告陳淑瑜、陳婉瑜
    共同基於妨害告訴人權利犯意,將郁巧公司臺中市○區○○
    路000 號3 樓之1 」之房鎖,在未經郁巧公司負責人陳聞進
    之同意下,加以更換,致使陳聞進及其他員工無法進入辦公
    室」等語(見他字3189號卷第9 頁),107 年5 月29日刑事
    補充告訴理由狀則記載「被告陳淑芬在106 年12月22日辦理
    交接,並由陳聞進接管公司,但卻在107 年2 月6 日下午2
    、3 時找黑衣人到公司叱喝限制員工之行動自由,並取走境
    外公司之印章、存摺及有關FCR 之物品。陳聞進為了門禁問
    題,乃找鎖匠欲將門鎖更換,但更換至一半時,被告陳淑芬
    剛好回來,竟大聲斥責無人有權更換門鎖,並當場命令鎖匠
    重新將舊門鎖裝好,但其後被告陳淑芬及陳淑瑜、陳婉瑜竟
    在未經陳聞進同意下,自行更換郁巧公司所在地之門鎖」等
    語(見他字3189號卷第82至83頁)。然依卷附警員職務報告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文正派出所110 報案紀錄單所
    載,員警確有於107 年2 月6 日下午2 時05分前往臺中市○
    區○○路000 號3 樓處理糾紛案件,經瞭解後得知係因公司
    經營理念發生歧異而導致之糾紛,員警到場後僅維持現場秩
    序,待雙方各自委託之律師到場處理點交後已離開現場。由
    此可知,陳聞進報警後員警隨即到場維持秩序,倘當時對方
    有任何脅迫、不法之行為,員警即可馬上處理,但卻僅在場
    維持秩序,顯見聲請人所指因有黑衣人出現明顯有脅迫之行
    為,實屬率斷。又郁巧公司與被告陳婉瑜擔任負責人之立崴
    飾品有限公司(下稱立崴公司)分別設址臺中市○區○○路
    000 號3 樓之1 、之2 ,有各該公司基本資料在卷可憑,地
    址均在臺中市○區○○路000 號3 樓;而依卷附臺中市政府
    警察局第二分局文正派出所110 報案紀錄單、警員職務報告
    所載,立崴公司人員確有於107 年2 月8 日9 時10分許報案
    ,指稱公司之帳冊、客戶資訊及報價單不翼而飛等情,核與
    被告陳淑芬、陳淑瑜、陳婉瑜辯稱因怕郁巧公司、立崴公司
    及其他4 家境外公司的資料再遭竊,才更換門鎖等語相符,
    堪認渠等更換門鎖之目的在防止宵小入內行竊。甚且,被告
    陳淑芬等人更換門鎖時,聲請人陳聞進並未在場,縱事前未
    經聲請人陳聞進同意即更換門鎖,亦難據此逕認被告陳淑芬
    、陳淑瑜、陳婉瑜主觀上有以強暴脅迫手段妨害他人行使權
    利之故意及客觀上有施強暴脅迫之行為,而與強制罪之構成
    要件顯不該當。
(三)、被告陳淑芬偽造文書及侵占自小客車部分:
    查被告陳淑芬否認有將車號0000- 00號自小客車辦理過戶,
    而經原偵查檢察官查詢該車車籍資料,確實仍登記在郁巧公
    司名下,有車號查詢汽車車籍資料在卷為憑,並無告訴意旨
    所載被告陳淑芬有在107 年4 月18日逕赴監理機關,將上開
    車輛予以移轉過戶之情形,由此難認被告陳淑芬有何偽造文
    書及侵占罪嫌。至聲請交付審判意旨以被告陳淑芬為達侵占
    車號0000- 00號自小客車之目的,竟於107 年4 月18日冒用
    郁巧公司之印章蓋用在強制險過戶之申請單,顯與其告訴意
    旨指訴被告陳淑芬是偽造移轉過戶資料於該日至監理機關辦
    理車號0000- 00號自小客車過戶情形有別。又被告陳淑芬於
    偵查中陳稱該自小客車原是其配偶邱基誠要購買,僅借名登
    記在郁巧公司名下等語,而聲請人亦認同動產所有權之移轉
    ,依民法之規定不須辦理登記,佐以該自小客車原本即由被
    告陳淑芬使用,則該自小客車實際上之所有權人,是否即為
    郁巧公司,並非無疑。況且,即便郁巧公司為該車所有權人
    ,然被告陳淑芬並未將該車過戶至其名下,亦未處分該車,
    縱未主動將該車交還郁巧公司,亦難認被告陳淑芬主觀上對
    該車有易持有為所有之不法所有意圖。至於聲請人提出陳聞
    進配偶趙惠華於108 年5 月6 日與華南產物保險公司人員通
    話之電話錄音及譯文等證據,為聲請人新提出之證據,並未
    曾於偵查中顯現,依前揭說明,法院就聲請交付審判案件之
    審查,應僅以審酌告訴人所指摘不利被告之事證未經檢察機
    關詳為調查斟酌,或不起訴處分書所載理由違背經驗法則、
    論理法則及證據法則為限,此部分證據於偵查中未曾出現,
    故要難以此認為被告陳淑芬涉有偽造文書罪嫌。
(四)、被告陳淑芬侵占美金506,667.09元及偽造有價證券部分:
  1.聲請人指稱被告陳淑芬侵占CH公司資金美金506,667.09元(
    即人民幣358 萬1205.3元)部分,且此部分事實並未經CH公
    司提出告訴,亦未經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分書予以不
    起訴及駁回,自非本件聲請交付審判應審核之範圍,先予敘
    明。
  2.聲請人陳聞進105 年11月之中國信託銀行信用卡費87,404元
    ,係在105 年11月10日以郵政劃撥繳款完畢,此與被告陳淑
    芬於偵查中陳稱:陳聞進的信用卡費87,404元,我是於105
    年11月10日提領同額現金後交給會計,會計如何付這筆費用
    ,我不清楚,我只是把錢領出來交給會計處理等語並無抵觸
    ,且觀之被告陳淑芬確實有於105 年11月10日自其新光銀行
    帳戶提領87,404元現金,有其新光銀行帳戶取款憑條在卷為
    憑,是被告陳淑芬陳稱:75,600元部分,連同公司之前代付
    之地價稅11,929元,合計87,529元,和我代繳陳聞進的信用
    卡費87,404元相抵,差額125 元我拿現金給會計等語相符,
    此部分亦據駁回再議處分書詳以敘明,聲請人忽略此一取款
    憑條證據,逕以被告陳淑芬是於105 年11月22日提領款項支
    付信用卡費,而指原偵查檢察官及臺中高分檢承辦檢察官偵
    查怠惰,顯有誤會。
  3.聲請人雖以陳聞進應分得之年終分紅部分,均將陳聞進相關
    信用卡費扣除後發放,然此筆信用卡費究係從聲請人年終分
    紅扣除,或因被告陳淑芬代繳而未予以扣除,聲請人並未提
    出任何證據說明原來應分得之年終分紅為何,及扣除相關信
    用卡費實得之分紅為何,難謂因會計李愛華有給繳款通知書
    ,遽認該筆信用卡費並非由被告陳淑芬代為繳納。被告陳淑
    芬陳稱因一次支付天威保全費有優惠,故以郁巧公司支票支
    付其住家天威保全費,共付2 個合約,一筆是113,400 元,
    一筆是75,600元,共開5 張郁巧公司的支票(每張支票金額
    為37,800元),因是預付費用,所以要用支票來付款,而其
    確實有於102 年5 月9 日自其合庫銀行帳戶提領113,400 元
    款項存入郁巧公司的帳戶,此有102 年5 月9 日被告陳淑芬
    合庫銀行帳戶取款憑條、同日存入郁巧公司新光銀行帳戶同
    額款項之存入憑條可考,倘被告要侵占此筆款項,何需存入
    相同款項至郁巧公司上開帳戶,由此堪認被告陳淑芬並無侵
    占此筆款項。聲請人雖以被告預先提領113,400 元以充抵保
    全費之舉有悖經驗及論理法則,然被告陳淑芬已稱因一次給
    付有優惠,故先開立支票預付,則與一般商業活動為取得優
    惠方案而先預付款項之情形無違,原不起訴處分及再議駁回
    處分書採信被告陳淑芬之說詞,所為之採證並無違背法令。
  4.被告陳淑芬於106 年12月3 日前負責管理郁巧公司,且郁巧
    公司所申請陳聞進個人支票帳戶使用,因被告陳淑芬負責郁
    巧公司業務,故陳聞進之支票授權被告陳淑芬使用乃屬當然
    。附表3 張支票的錢是被告陳淑芬及陳聞進父親陳漢財捐給
    福德祠土地公廟建廟之用,且係以郁巧公司及陳漢財名義捐
    助,有半平厝福德祠代辦感謝狀附卷可參,該3 筆捐款合計
    68萬元,既係以郁巧公司及陳漢財名義捐助,自與郁巧公司
    有關,被告陳淑芬簽發該3 張支票,應在其授權範圍,為有
    權開立者,自與偽造有價證券之構成要件不符,難認被告陳
    淑芬有偽造該3 張支票之情事。
  5.陳聞進於107 年2 月14日出具之聲明書中亦清楚說明郁巧公
    司及旗下4 家OBU 境外公司之銀行往來業務皆以當時主事之
    業務負責人全權處理蓋章轉帳領款等,106 年12月3 日前所
    有4 家OBU 的銀行往來資料、大小章等皆由被告陳淑芬管理
    ,自106 年12月3 日才轉交陳聞進接手財務管理乙情,有聲
    明書在卷可考。被告陳淑芬供稱上開3 筆錢後來應該都轉到
    陳聞進帳戶,應該是給陳聞進94年的分紅,但因已經超過10
    年保存期限,所以向銀行調不到資料等語,並提出98至100
    年間自邱基誠中國信託香港分行帳戶匯入陳聞進帳戶之匯款
    單為憑,且陳聞進亦陳稱94至98年間的分紅是從邱基誠的帳
    戶轉入其帳戶等語。是有關95年6 月23日、7 月25日、7 月
    26日3 筆美金共11,100元部分,因上開時間為被告陳淑芬負
    責管理郁巧公司業務,且上開3 筆電匯申請書上均蓋有郁巧
    公司之大小章,衡情應與郁巧公司業務有關,而被告陳淑芬
    當時為有權使用郁巧公司大小章為相關業務行為者,要難因
    聲請人事後質疑而被告陳淑芬無法提出匯款資料,遽認被告
    陳淑芬主觀上有不法所有意圖或客觀上有侵占行為。
(五)、至刑事交付審判補充理由狀所附之證一、證二、證三等證據
    資料,因非屬「曾於偵查中顯現之證據」,本院自無從再據
    以調查,否則交付審判聲請人將可藉由此方式,漫無限制,
    濫行聲請調查證據,導致訴訟程序之浪費,且與刑事訴訟法
    第260 條之再行起訴規定混淆不清,亦將使法院兼任檢察官
    而有回復「糾問制度」之虞,是此部分之證據,本院不予審
    酌,附此敘明。
五、綜上所述,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偵查卷宗核閱結果,自現
    有卷內證據以觀,並未發現有何其他積極之證據足以證明被
    告4 人確有聲請人所指訴之上開犯行,原偵查檢察官所為並
    無違背刑事訴訟法第2 條規定。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
    分就聲請人於偵查中所提出之告訴理由及證據予以斟酌後,
    業已論述明確,且無何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或其他證據
    法則之情事,亦無聲請人所指摘不利於被告4 人之事證未經
    檢察機關詳為調查或斟酌等據以交付審判之事由存在。聲請
    意旨猶執前詞,認定被告4 人涉有刑責,自仍未達於起訴之
    門檻甚明,本件交付審判之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8     月    8     日
            刑事第十五庭  審判長法  官  丁智慧
                                法  官  陳翌欣
                                法  官  王靖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華鵲云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8     月    8     日
附表:
┌─┬──────────────┬────┬─────┬────┬───┐
│編│發票日                      │金額(新│票據號碼  │帳號    │發票人│
│號│                            │臺幣)  │          │        │      │
├─┼──────────────┼────┼─────┼────┼───┤
│1 │105 年6 月28日(告訴狀誤載為│32萬元  │AC0000000 │00000000│陳聞進│
│  │106 年3 月28日)            │        │          │        │      │
├─┼──────────────┼────┼─────┼────┼───┤
│2 │105 年6 月28日(告訴狀誤載為│32萬元  │AC0000000 │00000000│陳聞進│
│  │106 年3 月28日)            │        │          │        │      │
├─┼──────────────┼────┼─────┼────┼───┤
│3 │105 年6 月28日(告訴狀誤載為│4萬元   │AC0000000 │00000000│陳聞進│
│  │106 年3 月28日)            │        │          │        │      │
└─┴──────────────┴────┴─────┴────┴───┘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7 14:35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PDM,108%2c%e8%81%b2%e5%88%a4%2c43%2c20190606%2c1

裁判字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8 年聲判字第 43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108 年 06 月 06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8年度聲判字第43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博俊體能事業有限公司
聲請人 兼
法定代理人 周博陽
上 二 人 
之 代理人 吳啟瑞律師
被   告 陸家銳
      陳香吟
上列聲請人因告訴被告背信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
中華民國108 年1 月21日108 年度上聲議字第730 號駁回聲請再
議之處分(原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07 年度偵
字第22134 號),聲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案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
    )107 年度偵字第22134 號不起訴處分書及臺灣高等檢察署
    (下稱高檢署)108 年度上聲議字第730 號,其認事用法均
    有重大違誤,被告陸家銳涉犯刑法第342 條第1 項背信、同
    法第336 條第2 項業務侵占;被告陸家銳、陳香吟共同涉有
    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1 款以明知不實之事項而填製會計憑證
    等罪嫌,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被告陸家銳與聲請人周博陽於民國106 年7 、8 月間分別出
    資新臺幣(下同)300 萬元、500 萬元,共同成立博俊體能
    事業有限公司(下稱博俊公司),並由被告陸家銳擔任負責
    人,綜理公司營運、辦理公司變更使用執照及消防設備檢驗
    等事務,惟博俊公司變更使用執照及消防設備檢驗直至周博
    陽於107 年5 月1 日擔任博俊公司登記負責人前均未辦理完
    成,而被告陸家銳於博俊公司變更登記負責人之前曾提出10
    6 年度營業報告書及資產負債表供周博陽查看。又周博陽曾
    於106 年12月8 日匯款200 萬元至博俊公司所有玉山銀行松
    山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 號帳戶(下稱玉山銀行帳戶)內
    ,經周博陽向被告陸家銳請求返還,被告陸家銳則以該筆款
    項係公司借款為由,而未返還。
  (二)博俊公司所有上開玉山銀行帳戶及公司大小章,於107 年4
    月30日前均由被告陸家銳保管,其身為公司負責人,竟刻意
    將款項據為己有,不交予消防廠商,而有業務侵占之情,且
    被告陸家銳拖延付款,造成消防廠商不願配合辦理後續驗收
    ,亦未交付區分所有權人同意書予建築師,致無法辦理後續
    變更使用執照流程,且經聲請人多次要求被告陸家銳配合辦
    理變更申請人,因遭被告陸家銳拒絕,而逾越建築法復審期
    間,致申請案遭駁回,顯見被告陸家銳違反受託任務,損害
    博俊公司,足認原不起訴處分書內容有諸多調查未盡之處。
  (三)周博陽業已提出匯款單為證據,然偵查檢察官未親自開庭詢
    問,即稱周博陽未能證明106 年12月8 日匯款與辦理變更使
    用執照之關聯,顯有調查未盡之處。況依被告陸家銳與周博
    陽之通訊軟體Line對話內容均可見周博陽匯款目的亦包含裝
    潢消防部分,亦見原偵查檢察官調查未盡之處。
  (四)被告陸家銳於107 年4 月30日前為博俊公司負責人,其不斷
    透過資遣全數員工及停業等方式要脅周博陽,而博俊公司確
    實於107 年4 月30日停業,被告陸家銳故意造成博俊公司不
    能營業,自屬違背受託任務,原偵查檢察官未傳訊相關證人
    ,即認被告陸家銳非實質負責人,自有調查未盡之處。
  (五)原不起訴處分書認被告陸家銳於107 年12月31日仍為博俊公
    司負責人,因此周博陽發函請被告陸家銳返款,而被告陸家
    銳置之不理,並無構成業務侵占云云,然該處分書又稱周博
    陽為博俊公司實質負責人,前後矛盾。且若周博陽方為博俊
    公司實質負責人,其何須發函請被告陸家銳還款,此足認被
    告陸家銳當時故意將其所持有之款項據為己有,自有業務侵
    占犯行,原偵查檢察官顯然未盡調查且理由前後矛盾。
  (六)被告陸家銳及其配偶即被告陳香吟以提出不實之106 年度營
    業報告書及資產負債表作為主張,且前後帳務資料相距甚遠
    。原偵查檢察官未請其等說明為何提出前後顯然不同之帳簿
    ,反稱可事後更正不影響其正確性,已有調查未盡之處。況
    被告行使不實之文書內容,亦有可能涉及行使偽造文書等罪
    責,然原偵查檢察官未調查,而有調查未盡之處。
二、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
    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
    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法院認為交付審判
    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
    之1 、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本案聲請
    人即告訴人博俊公司、周博陽以被告陸家銳涉犯刑法第336
    條第2 項業務侵占、同法第342 條第1 項背信等罪嫌;被告
    陳香吟涉有刑法第304 條第1 項之強制、同法第305 條之恐
    嚇等罪嫌;被告2 人共同涉有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1 款以明
    知不實之事項而填製會計憑證罪嫌,向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提
    出告訴,經檢察官於107 年12月10日以107 年度偵字第2213
    4 號為不起訴處分後,聲請人不服,僅就被告陸家銳涉犯業
    務侵占、背信;被告2 人共同涉犯以明知不實之事項而填製
    會計憑證罪嫌部分聲請再議,嗣經高檢署檢察長於108 年1
    月21日以其再議為無理由,以108 年度上聲議字第730 號處
    分駁回再議在案,聲請人於108 年2 月18日收受該處分書之
    送達後,於法定期間10日內之108 年2 月28日委任律師提出
    理由狀,就被告陸家銳涉犯刑法第336 條第2 項業務侵占、
    同法第342 條第1 項背信等罪嫌,及被告2 人共同涉有商業
    會計法第71條第1 款以明知不實之事項而填製會計憑證罪嫌
    部分,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前揭
    檢察署偵查卷證核閱無誤,並有高檢署送達證書、聲請人所
    提刑事交付審判聲請狀上本院收狀戳章各1 份在卷可稽(見
    本院卷第1 頁、第60至61頁),聲請人之聲請程序合於首揭
    規定,先予敘明。
三、另按刑事訴訟法於91年2 月8 日修正公布,並新增第258 條
    之1 以下之聲請法院交付審判制度,此乃對於「檢察官不起
    訴或緩起訴裁量權」為制衡之外部監督機制,以促使檢察官
    對於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為最慎重之篩選,審慎運用其裁量
    權限,揆其立法旨趣,法院於此僅就檢察官所為不起訴或緩
    起訴之處分是否正確予以事後審查,藉以防止檢察機關濫權
    。從而,法院對於聲請交付審判案件之審查,就證據調查方
    面,依同法第258 條之3 第3 項規定固「得為必要之調查」
    ,然其調查證據之範圍,自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
    否則將使審判權過度介入偵查活動,致有侵害偵查權核心領
    域之虞。再按同法第260 條對於不起訴處分已確定或緩起訴
    處分期滿未經撤銷者,既設有得再行起訴之例外規定,揆諸
    其立法理由之說明,該條所謂不起訴處分已確定者,包含「
    聲請法院交付審判復經駁回者」之情形在內,則法院於聲請
    交付審判案件所為之必要調查,其調查證據範圍,更應以偵
    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得就聲請人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
    查,亦不得蒐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以免與同法第260 條之
    再行起訴規定混淆不清,亦避免使法院兼任檢察官之責,而
    有回復「糾問制度」之虞。又所謂告訴人所指摘不利被告之
    事證未經檢察機關詳為調查,係指告訴人所提出請求調查之
    證據,檢察官未予調查,且若經調查,即足以動搖原偵查檢
    察官事實之認定及處分之決定而言;倘經調查之結果,猶不
    足以動搖原事實之認定及處分之決定者,即不得率予交付審
    判,應無待言。
四、次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又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
    154 條第2 項、第301 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犯罪事實
    之認定,應憑真實之證據,倘證據是否真實尚欠明確,自難
    以擬制推測之方式,為其判斷之基礎;而認定犯罪事實之證
    據係指足以認定被告確有犯罪行為之積極證據而言,該項證
    據自須適合於被告犯罪事實之認定,始得採為斷罪之資料;
    刑事訴訟上證明之資料,無論為直接或間接證據,均須達於
    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
    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若其關於被告是否犯罪之證明未能達
    此程度,而有合理懷疑之存在,致使無從形成有罪之確信,
    根據「罪證有疑,利於被告」之證據法則,即不得遽為不利
    被告之認定;其以情況證據(即間接證據)斷罪時,尤須基
    於該證據在直接關係上所可證明之他項情況事實,本乎推理
    作用足以確證被告有罪,方為合法,不得徒憑主觀上之推想
    ,將一般經驗上有利被告之其他合理情況逕予排除,最高法
    院53年台上字第656 號、29年上字第3105號、76年台上字第
    4986號、32年上字第67號分別著有判例可資參照。另告訴人
    之指訴,係以使被告判罪處刑為目的,故多作不利於被告之
    陳述,自不得以其指訴為被告犯罪之唯一證據;以告訴人之
    指訴,為證據方法,必其指訴,無有瑕疵,且查與事實相符
    ,始得資為判決之基礎,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5368號及
    79年度台上字第3923號判決亦分別著有明文。
五、經查:
  (一)被告陸家銳與周博陽於106 年7 、8 月間分別出資300 萬元
    、500 萬元,共同成立博俊公司,並由被告陸家銳自106 年
    8 月9 日起擔任登記負責人,綜理公司營運、辦理公司變更
    使用執照及消防設備檢驗等事務,嗣博俊公司於107 年5 月
    1 日變更登記負責人為周博陽等事實,業據被告陸家銳坦認
    在卷(見他字卷第30至31頁、第92頁),且有經濟部公司資
    料查詢、臺北市政府107 年5 月1 日府產業商字第10748823
    400 號函、博俊公司公司章程、變更登記表附卷可稽(見他
    字卷第7 頁、第23頁、第70至73頁、第77至79頁),堪可認
    定。
  (二)背信部分:
  1.被告陸家銳自106 年8 月間綜理博俊公司事務起,旋即委任
    會計師辦理公司設立登記,並於同年月9 日向臺北市政府申
    請公司登記獲准,惟博俊公司擬於臺北市○○區○○路000
    號地下、地下之1 營業部分,因公司登記之核准與土地及建
    物是否合法使用,係屬二事,臺北市政府同時函請博俊公司
    向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及臺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確認該公
    司營業場所是否符合都市計畫法及建築法等相關規定等情,
    有臺北市政府106 年8 月9 日府產業商字第10657333900 號
    、106 年8 月9 日府產業商字第10657333901 號函在卷可參
    (見他字卷第74至76頁)。嗣博俊公司請求變更建築物使用
    執照乙情,經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審查未符規定,由該局
    於106 年10月30日通知改正,且依建築法第36條規定,起造
    人應於接獲第一次通知改正之日起6 個月內,依照通知改正
    事項改正完竣送請復審,然博俊公司屆期未送請復審,經臺
    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於107 年7 月6 日駁回申請案件在卷,
    有該局107 年7 月6 日北市都建字第1076025107號函在卷足
    徵(見他字卷第103 頁)。足見被告陸家銳於博俊公司106
    年8 月9 日設立登記之初,至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06 年
    10月30日通知改正時,已積極辦理博俊公司公司變更使用執
    照及消防設備檢驗等業務,未見延宕情事。
  2.博俊公司所在之永吉大樓社區106 年12月16日第23屆區分所
    有權人會議紀錄固同意博俊公司承租地下室1 樓,且因建築
    法規定變更地下室1 樓汽機車停車位事宜(見他字卷第61頁
    ),嗣該公司106 年度營業報告書亦載明永吉大樓106 年第
    23屆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已通過停車位設置作業等內容(見他
    字卷第62頁),然依前揭文件內容實無從逕認被告陸家銳有
    何怠於向臺北市政府都發局辦理變更使用執照及消防設備檢
    驗。況被告所具名之上開博俊公司106 年度營業報告書亦同
    時表示「建築師變更補件中,待申請資料備妥後再行變更作
    業」等語,益見被告陸家銳確有與建築師聯繫後續向臺北市
    政府都市發展局提出申請之情,自難以該申請未能獲核准,
    即認被告有損害博俊公司之意圖。
  3.周博陽於106 年11月30日告知解除被告陸家銳擔任博俊公司
    店長職務,並於同年12月1 日協議由周博陽買下被告陸家銳
    持有之博俊公司股份,且於同日以通訊軟體Line告知公司其
    他成員,被告陸家銳自同年12月1 日起不負責任何現場管理
    和決策事務等情,有通訊軟體Line對話畫面截圖附卷可稽(
    見他字卷第110 至113 頁),可見被告陸家銳與周博陽於10
    6 年11月間已因博俊公司經營問題互生嫌隙。況稽諸前開10
    6 年11月30日、同年12月1 日通訊轉體Line對話畫面截圖分
    別記載「你就當個之後爽爽領分紅的股東吧」、「傑瑞哥(
    即被告陸家銳)現在開始不負責任何現場和決策事務,所以
    當班人員有任何狀況請直接請示Penny 或回報群組」等內容
    ,參以被告陸家銳與周博陽出資比例,則被告陸家銳於106
    年11月30日後對博俊公司之業務是否有全權負責並執行之權
    限,已非無疑。而周博陽同為博俊公司股東,亦得主導該公
    司之經營方向及人事佈局,因此博俊公司自106 年10月30日
    經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通知改正後,迄至107 年7 月6 日
    前均未送請復審,是否即係被告陸家銳消極未為辦理,非無
    疑竇,實難憑此遽認被告陸家銳有何違背任務之行為。
  4.另聲請意旨認被告陸家銳以資遣全數員工及停業等方式要脅
    周博陽云云。惟周博陽已於106 年12月1 日起以通訊軟體Li
    ne通知博俊公司員工被告陸家銳已非該公司現場負責人,亦
    不得決策相關事務,已詳前述,則被告陸家銳是否確有影響
    影博俊公司員工去留及現場營業方式,實非無疑。參以被告
    陸家銳與周博陽於106 年11月間已因博俊公司經營問題互生
    嫌隙,且其等於107 年4 月30日始達成協議,合意由周博陽
    買下被告陸家銳全部出資額,並約定被告陸家銳於107 年5
    月11日協助辦理股東名簿變更登記暨變更博俊公司董事為周
    博陽,且被告陸家銳自簽立協議書之日(即107 年4 月30日
    )起經營權全部交予周博陽,不得為任何干涉或妨礙等情,
    有107 年4 月30日協議書、股權轉讓同意書在卷足參(見他
    字卷第114 至117 頁),縱被告陸家銳於106 年4 月30日前
    曾有資遣博俊公司員工及停止經營之行為,然其斯時仍為博
    俊公司股東,持有八分之三比率之股份,無非出於經營考量
    所為之決策,佐以博俊公司因未辦妥變更使用執照,而於10
    7 年4 月12日遭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裁罰6 萬元乙節,有
    該局107 年4 月12日北市都建字第10734170101 號函附卷可
    稽(見高檢署卷第35頁),益徵被告陸家銳係為避免博俊公
    司持續遭裁罰而受有損害,自難認其有何損害公司利益之意
    圖。
  5.至聲請人所提岡信消防安全設備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岡信公
    司)107 年11月23日函檢附通訊軟體Line對話內容(見高檢
    署卷第14至32頁),固可認該公司承包博俊公司消防工程,
    且該公司聯絡對象均為九雅國際室內裝修有限公司之張化龍
    ,而迄至107 年11月23日仍未收受相關消防工程款項等情。
    然稽諸前開通訊軟體Line對話畫面截圖,可知博俊公司於10
    6 年6 月19日已給付相關工程預付款,追加工程部分亦已於
    106 年12月8 日先行付款40萬元,嗣岡信公司於107 年4 月
    25日、107 年6 月27日分別向張化龍表示部分工程追加款仍
    未給付等節,足見被告陸家銳擔任博俊公司店長期間已積極
    處理相關款項給付。周博陽既已於106 年12月1 日起公告周
    知由其負責博俊公司相關決策,並請被告陸家銳擔任分紅股
    東即可,復於107 年4 月30日起成為博俊公司之唯一股東,
    全權負責該公司事項,仍未見博俊公司於107 年5 月起積極
    付款,則前開消防工程款是否係被告陸家銳拖延付款,實非
    無疑。佐以實務上支付裝潢或消防設備廠商款項,均於業主
    驗收無誤後始由承包廠商開立發票請款,並由業主採月結或
    其他信用方式付款,尚與向主管機關申請前揭變更或檢驗無
    涉。從而,自難僅以博俊公司迄未結清消防款項,反推被告
    陸家銳怠於辦理變更使用執照,而有違背任務之行為。
  (三)業務侵占部分:
  1.周博陽於106 年12月8 日匯款200 萬元至博俊公司所有上開
    玉山銀行帳戶一情,有玉山銀行集中作業部107 年7 月18日
    玉山個(集中)字第1070012643號函檢附帳戶交易明細附卷
    可稽(見他字卷第86至87頁)。惟觀諸被告陸家銳於106 年
    12月2 日以通訊軟體Line傳送「…(略)…最大筆的CYBEX
    器材款0000000 …(略)」等內容至博俊公司公司員工對話
    群組內,復於同年月8 日凌晨0 時20分在該群組內告知「Cy
    bex 款項要結清」,而周博陽即於同日凌晨1 時22分回覆「
    我明天把200w先匯入」,再於同日中午12時24分告知「200
    萬已匯,30分鐘後入帳」、「這兩百萬我先用借出的方式好
    了,這樣就可以直接付Cybex 」等語(見他字卷第120 至12
    3 頁),可見周博陽於106 年12月8 日匯款之200 萬元係為
    支付博俊公司器材費用。參以周博陽於106 年12月31日以通
    訊軟體Line傳送「106 年12月8 日借予公司之新臺幣200 萬
    元款項」等語予被告陸家銳(見他字卷第13頁),益徵該筆
    款項實係借與博俊公司,並非被告陸家銳個人借貸甚明。又
    被告陸家銳固於106 年12月31日仍為博俊公司登記負責人,
    惟公司法人與其負責人於法律上係屬不同權利主體,是公司
    債務不得視為負責人債務,從而,被告陸家銳拒以個人名義
    返還前開200 萬元,實無不當,自難認其有何侵占犯行。況
    遍查全卷,除聲請人單一指述外,並無積極證據足認該等款
    項確遭被告陸家銳侵占入己,自難僅以被告陸家銳當時擔任
    公司董事乙節,遽為不利被告陸家銳之認定,而以業務侵占
    罪嫌相繩。
  2.聲請意旨固認原偵查檢察官未傳喚周博陽到庭,即認106 年
    12月8 日匯款與辦理變更使用執行無關,而有調查未盡之處
    云云。惟周博陽前開匯款目的,自博俊公司員工之通訊軟體
    Line對話群組內,已可明確知悉係為給付該公司器材費用,
    詳如前述,此部分待證事實已臻明確,無再予調查之必要,
    從而,原偵查檢察官未調查此部分證據,並無違誤。
  (四)商業會計法部分:
    聲請人於偵查中固提出博俊公司106 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
    2 紙,認被告2 人故意未記載106 年12月16日至31日間相關
    款項云云(見他字卷第57頁)。惟觀諸前開資產負債表,其
    上負責人、主辦會計、製表人等欄位均未用印或簽章(見他
    字卷第59至60頁),可見被告於偵查中供稱:該報表只是給
    周博陽參考,而非正式報表等語(見他字卷第92頁反面),
    非無可採。況遍查全卷,聲請人除未曾提出博俊公司106 年
    度經股東同意或承認之財務報表,亦未提出相關證據釋明前
    開資產負債表究有何處與博俊公司實際會計帳冊、憑證不符
    之處,尚難僅憑聲請人泛稱被告2 人未依規定製作相關帳冊
    ,即認被告2 人有何明知不實之事項而填製會計憑證罪嫌。
六、綜上所述,經本院依職權調閱前開偵查卷宗,認檢察官就聲
    請人所指被告陸家銳涉犯刑法第336 條第2 項業務侵占、同
    法第342 條第1 項背信等罪嫌;被告2 人共同涉有商業會計
    法第71條第1 款以明知不實之事項而填製會計憑證罪嫌,業
    已調查明確,且於上開處分書中就被告2 人所涉罪名罪嫌不
    足之理由,經核尚無違誤,亦無違背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之
    情事。本案並無聲請人所指摘不利被告2 人之事證未經檢察
    官詳為調查或斟酌之情,原檢察官及高檢署檢察長以被告2
    人犯罪嫌疑不足,分別予以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之聲請,
    認事用法,並無不當。聲請人猶執前詞聲請交付審判,指摘
    原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之理由不當,為無理由,揆諸前開說
    明,應予駁回。
七、依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6     月    6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殷君
                                    法  官  姚念慈
                                    法  官  林鈺珍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葉潔如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6     月    6     日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7 14:53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PCDM,104%2c%e8%81%b2%e5%88%a4%2c127%2c20160331%2c1

裁判字號: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04 年聲判字第 127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105 年 03 月 31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4年度聲判字第127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王志元
代 理 人 謝岳龍律師
被   告 呂應昇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104 年
度上聲議字第5164號駁回再議之處分(原不起訴處分書案號:臺
灣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103 年度偵續一字第38號),聲請交付審
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收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又法院認為交
    付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
    258 條之1 第1 項、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本件聲請人即告訴人王志元告訴被告呂應昇詐欺等案件,
    前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後,認被告所涉詐
    欺、偽造文書、背信等犯罪嫌疑均不足,以103 年度偵續一
    字第38號為不起訴處分,嗣告訴人不服聲請再議,經臺灣高
    等法院檢察署(下稱高檢署)檢察長認再議為無理由,於民
    國104 年8 月24日以104 年度上聲議字第5164號處分駁回再
    議之聲請,該處分書於104 年9 月14日由告訴人收受,而告
    訴人於聲請交付審判之10日不變期間內即104 年9 月23日委
    任律師提出理由狀,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等情,業經本院依
    職權調取上開卷宗核閱無誤,並有前開不起訴處分書、高檢
    署處分書、高檢署送達證書及蓋有本院收狀日期戳印之刑事
    聲請交付審判狀各1 份附卷可稽,是本件交付審判之聲請,
    程序上要屬合法,先予敘明。
二、告訴意旨略以:被告以合夥加盟丹堤咖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丹堤咖啡)為由,向告訴人誆稱每人出資新臺幣(下
    同)340 萬元合資成立汎茂企業社,約定由被告為執行合夥
    業務,告訴人為監察人,告訴人因此陷於錯誤而於95年5 月
    15日與被告簽訂合夥契約,並在95年5 月17日將300 萬元轉
    帳至被告配偶李麗卿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合作金庫)帳戶,復於95年8 月28日轉帳40萬元至汎茂企
    業社中和農會帳戶。嗣告訴人於101 年4 月查詢時發現被告
    竟將雙方合夥經營事業登記為資本額僅20萬元之獨資事業,
    顯與雙方約定不符,自屬詐欺行為,且依雙方約定被告為執
    行業務股東,屬為告訴人處理事務之人,卻將資本額登記為
    20萬元,核屬違背職務之行為,亦該當背信罪。再者,被告
    明知李麗卿胞妹李麗君並未在汎茂企業社投資經營之丹堤咖
    啡南勢角店任職,竟以李麗君為汎茂企業社員工等不實事項
    登載於勞健保申報表,再持向勞保局、健保局行使,造成汎
    茂企業社及告訴人受有損害,屬違背職務及偽造文書之行為
    ,構成背信及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
三、聲請交付審判意旨略以:
  (一)根據丹堤咖啡加盟連鎖店合約書記載,李麗卿與丹堤咖啡已
    於95年5 月15日簽訂加盟契約,被告竟隱瞞其並非丹堤咖啡
    加盟者,未如實告知上開簽約事實,仍以合資投資為由,並
    誆稱將親自經營管理,使告訴人陷於錯誤而匯款投資,又觀
    諸雙方合夥協議書所載,並未授權被告得自由決定將汎茂企
    業社登記為資本20萬元之獨資事業,雙方亦未同意將李麗卿
    登記為汎茂企業社負責人,登記負責人應由出資人即被告或
    告訴人擇一為之。由卷內汎茂企業社相關籌設資料可知,告
    訴人交付340 萬元之投資款項後,汎茂企業社尚須2 月餘方
    正式營運,如欲使汎茂企業社登記為資本額為680 萬元合夥
    事業並無任何困難,被告竟將汎茂企業社登記為獨資,並由
    李麗卿擔任名義負責人,且在被告與告訴人自原公司離職後
    至提起告訴時之7 年期間,亦未將汎茂企業社負責人更改為
    被告或告訴人之一,足見被告有刻意隱瞞登記負責人及資本
    額一事。而告訴人固經常至丹堤咖啡南勢角店及曾於收支表
    上蓋章,然汎茂企業社之商業登記證係懸掛於店內內部廚房
    中的辦公室,告訴人從未進入,且收支表是被告自行製作,
    未檢附任何憑證或記載登記之負責人及資本額,自難以告訴
    人曾至店內以及蓋章於收支表上即推論告訴人必然知悉汎茂
    企業社之登記負責人為李麗卿以及登記資本額為20萬元等情
    。據此,被告既有上開詐欺行為,原偵查檢察官單憑證人即
    峻誠稅務記帳士事務所人員郭瑞城之證詞遽認被告將汎茂企
    業社登記為資本額20萬元之獨資事業為加盟丹堤咖啡之常態
    ,並未函詢丹堤咖啡提供相關資料,復未就被告上開隱瞞、
    不合常情之處詳加查證,自有應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之不當
    。
  (二)又被告自承僅實際出資3,320,815 元,尚不足雙方所約定出
    資額340 萬元,顯有詐欺之嫌,而汎茂企業社各帳戶中雖有
    多筆款項係由李麗卿存入、匯入,各該款項是否為被告之出
    資額實值存疑,縱認係被告出資額之一部,則被告何以未將
    告訴人存入李麗卿前揭合作金庫帳戶之300 萬元用於汎茂企
    業社所營事業,更見被告有不法所有意圖,檢察官未調查李
    麗卿合作金庫帳戶內之資金來源,率認被告及李麗卿匯入款
    項約340 萬元,顯有調查未足,理由不備之違法。
  (三)告訴人近日親臨汎茂企業社所經營之丹堤咖啡南勢角店,始
    發現該店業已結束營業。然被告身為汎茂企業社執行事業合
    夥人,除未依民法第680 條、第540 條及第675 條之規定在
    營業中提出合夥財產帳冊及相關單據任由告訴人查核審閱外
    ,未通知告訴人逕自終止合夥事業及處分合夥財產,致告訴
    人無從知悉汎茂企業社於合夥事業結束後所剩資金之多寡、
    營業相關機器之流向等事項。以上均足顯示被告於成立合夥
    事業之初,即有意隱藏合夥資金帳冊及交代相關細節,以達
    成詐欺取財之目的,更得肯認被告有詐欺取財犯行。
  (四)根據告訴人與被告之合夥內容,被告為汎茂企業社執行業務
    之股東,並受有百分之13盈餘之報酬,自應秉持善良管理人
    之注意義務,被告不親自執行經營管理,竟使李麗卿擔任負
    責人,將合夥業務委由李麗卿執行,並支付純係代替被告執
    行業務之李麗卿薪資,將原本應為盈餘分配方式取得之報酬
    ,巧立名目轉為李麗卿之月薪,使汎茂企業社獲利減少,損
    及告訴人可得分配之利益,實已該當刑法背信罪之要件。
  (五)再證人李麗卿、李麗君分別為被告之配偶、小姨子,兩人立
    場顯非客觀公正而有偏頗之虞,況被告偵查時自承例行每週
    或每月查核汎茂企業社費用大綱等語,可見被告應於查核汎
    茂企業社資金流向時即發現勞保費用支出異常,縱使被告事
    前不知李麗卿申報李麗君加入汎茂企業社勞保一事,然於約
    2 個月後李麗卿再另行替李麗君申報健保之際,實不得再推
    諉不知,且被告為汎茂企業社之執行業務合夥人,具有防止
    李麗卿再犯之義務,應防止而未防止,顯係以不作為之方式
    成立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罪之犯行。
四、按交付審判制度之立法意旨,係對於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
    裁量權制衡之一種外部監督機制,法院僅在就檢察官所為不
    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是否正確加以審查,以防止檢察機關濫
    權,依此立法精神,法院就聲請交付審判案件之審查,所謂
    「得為必要之調查」,其調查證據之範圍,自應以偵查中曾
    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可就告訴人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亦
    不可蒐集偵查卷外之證據,否則將與刑事訴訟法第260 條之
    再行起訴規定混淆不清(臺灣高等法院91年4 月25日第1 次
    刑事庭庭長法律問題研究會議決議意旨參照)。又法院裁定
    交付審判,即如同檢察官提起公訴使案件進入審判程序,是
    法院裁定交付審判之前提,必須偵查卷內所存證據已符合刑
    事訴訟法第251 條第1 項規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而檢
    察官應提起公訴之情形,亦即該案件已經跨越起訴門檻,否
    則,縱或法院對於檢察官所認定之基礎事實有不同之判斷,
    但如該案件仍須另行蒐證偵查始能判斷應否交付審判者,因
    交付審判之審查制度並無如同再議救濟制度得為發回原檢察
    官續行偵查之設計,法院仍應依同法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
    段之規定,以聲請無理由而裁定駁回。
五、再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 項定有明文。次按認定犯罪事實所
    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
    而無論直接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
    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
    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
    疑存在時,事實審法院復已就其心證上理由予以闡述,敘明
    其如何無從為有罪之確信,因而為無罪之判決,尚不得任意
    指為違法;刑事訴訟法上所謂認定犯罪事實之證據,係指足
    以認定被告確有犯罪行為之積極證據而言,該項證據自須適
    合於被告犯罪事實之認定,始得採為斷罪資料;且認定不利
    於被告之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
    告事實之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
    利之證據(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4986號、29年上字第3105
    號、30年上字第816 號判例要旨參照)。次按刑法第339 條
    第1 項詐欺罪之成立,以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以
    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為要件;所謂以詐術使人
    交付,必須被詐欺人因其詐術而陷於錯誤,若其所用方法,
    不能認為詐術,亦不致使人陷於錯誤,即不構成該罪,最高
    法院46年台上字第260 號判例意旨可資參照。
六、訊據被告固坦承邀約告訴人合夥投資汎茂企業社並向其收取
    投資款項340 萬元等事實,惟堅詞否認涉有何詐欺取財、背
    信及偽造文書等犯行,辯稱:(一)汎茂企業社之設立登記係委
    由與丹堤咖啡合作負責分店登記案件之峻誠稅務記帳士事務
    所辦理,因合夥時已與告訴人約定伊係執行股東,告訴人係
    監察人,故登記事宜由伊與郭瑞城接洽,郭瑞城向伊分析公
    司及企業社之登記過程,登記為企業社之程序較簡便、迅速
    ,且表示企業社只需1 人出名擔任負責人即可,因當時已快
    進入營業階段,故選擇以企業社方式登記以利營業,伊有將
    此情告知告訴人,告訴人當時並未表示反對,且因當時伊與
    告訴人尚在德州儀器公司上班,告訴人配偶也在上班,均不
    適合擔任名義負責人,而李麗卿係家庭主婦,故伊與告訴人
    才決定以李麗卿名義登記,此部分告訴人在登記時就知情,
    至於汎茂企業社資本額為何登記為20萬元,伊不知情亦無概
    念,係因本案開偵查庭時,伊聽證人說資本額25萬元以下,
    不需驗資,伊才回想起當時並沒有提出資金證明。(二)伊與告
    訴人合夥投資共680 萬元,加盟開設丹堤咖啡店,獲利2 人
    均分,開業費用支出600 多萬元,含支付丹堤咖啡之開店指
    導費315,000 元、人力支援費78,750元、機器設備1,351,55
    0 元、房屋押租金39萬元、房屋仲介公司佣金65,000元、店
    面設計費226,500 元、裝潢工程款3,675,000 元等,確實均
    花用於合夥事業,此亦經告訴人以監察人身份查核無誤並用
    印於收支表上以為確認,伊並無詐欺取財行為。(三)因店內經
    營管理的實際執行層面,包括員工薪資、申請勞健保、僱用
    、排班及倉庫管理等均由李麗卿處理,伊僅負責監督、指導
    ,而李麗卿在申報李麗君之勞健保加入汎茂企業社之後約一
    週,才告知伊此事等語。經查:
  (一)被告與告訴人於95年5月15日簽立合夥協議書,雙方約定各
    出資340萬元,合夥以汎茂企業社經營加盟丹堤咖啡南勢角
    店,並由被告為執行業務股東,由告訴人監督合夥事業,之
    後告訴人於95年5月17日、同年8月28日分別將300萬元、40
    萬元轉帳至李麗卿之合作金庫銀行帳戶、汎茂企業社之中和
    農會帳戶。而汎茂企業社登記為獨資,負責人為李麗卿,資
    本額為20萬元等事實,為被告所不否認,核與證人即告訴人
    王志元、證人李麗卿、郭瑞城此部分之證述相符,並有合夥
    協議書、郵政跨行匯款申請書2 紙、營業(稅籍)登記資料
    公示查詢、商業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明細)等在卷可佐(見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101 年他字第6614號卷宗【下稱66
    14號卷】第7 頁至第12頁),是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
  (二)證人郭瑞城證稱:汎茂企業社辦理登記一案是由我與呂應昇
    接洽的,當時我有跟他介紹、比較公司與商業登記的相關費
    用、流程及應檢附文件,依當時相關規定,公司登記的資本
    額必須繳納到公司籌備處帳戶內,並經會計師簽證,還需要
    提供股東同意書及公司章程等其他文件,所以公司登記的費
    用較高,流程也比較繁複。而商業登記資本額在25萬元以下
    者不用檢附資本額證明,25至50萬元需檢附資本額證明,但
    不用會計師簽證,資本額50萬元以上者就必須檢附資本額證
    明並經會計師簽證,登記文件僅需檢附負責人身分證及地址
    等證明文件。當初我並未具體建議要採取何種方式登記,丹
    堤咖啡也沒有規定加盟店的資本額多少,但加盟店百分之99
    登記為企業社,據我所知大部分登記為20萬元的資本額等語
    (見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102 年偵續字第224 號卷宗【
    下稱224 號卷】第34頁至第36頁、第152 頁反面至第153 頁
    );證人即峻誠稅務記帳士事務所人員王駿騰亦證稱:汎茂
    企業社登記是我負責送件,但前端是由主管郭瑞城與呂應昇
    接洽,當時將汎茂企業社資本額登記為20萬元是按照郭瑞城
    交待,郭瑞城有說是加盟丹堤咖啡;商業登記資本額是採書
    面登記,25萬元以下不需要驗資等語(見臺灣板橋地方法院
    檢察署【102 年更名為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下同】10
    1 年他字第3974號卷宗【下稱3974號卷】第87頁),足認資
    本額25萬元以下之商業登記所需備齊之文件、審查流程及費
    用等確實最為簡省、快速。是被告辯稱因企業社登記程序較
    簡便、迅速,且因當時已快營業,故選擇以獨資形式登記俾
    利營業等語,似非毫無可採。再觀諸被告與告訴人所簽訂之
    合夥協議書,其中並無約定由何人擔任汎茂企業社名義負責
    人,復未論及汎茂企業社登記之形式,且參酌證人即丹堤咖
    啡南勢角店員工林志偉證稱:李麗卿是該咖啡店的實際經營
    人,李麗卿偶爾碰到重要的事時有跟我說過他會跟老闆呂應
    昇、王志元討論過後再做決定等語(見224 號卷第114 頁反
    面);證人即丹堤咖啡南勢角店襄理陳怡華證稱:該店實際
    負責人為李麗卿,關於店內大小事李麗卿都會詢問呂應昇或
    王志元意見,若採購等重大事項,李麗卿會表示必須詢問過
    呂應昇、王志元才能決定。王志元角色居於幕後,我或員工
    都知道王志元是股東兼合夥人等語(見224 號卷第146 頁反
    面),堪認汎茂企業社員工均知悉告訴人亦為汎茂企業社合
    夥人之一,顯見被告並無刻意隱告訴人為汎茂企業社合夥人
    之身分,自難僅因被告將汎茂企業社設立登記為獨資事業,
    並由李麗卿擔任名義負責人一情,率認被告上開所為即屬施
    行詐術之行為。
  (三)又籌設丹堤咖啡南勢角店時所支出之各項費用有:房屋押租
    金39萬元、房仲佣金65,000元、開店指導費315,000 元、人
    力支援費78,750元、保證金30萬元、丹堤咖啡機器設備費用
    1,351,550 元、裝潢費用3,675,000 元、拆除清運工程費用
    34,650元、房屋設計費226,500 元、其他營業設備690,692
    元(水塔配管4,500 元、行動電話8,790 元、文具用品10,2
    91元、員工制服6,442 元、保險櫃19,500元、監視器系統46
    ,830元、原料及餐具器材等566,804 元、廣告費用6,200 元
    、清潔用品21,335元),共7,127,142 元一節,有承租要約
    書、房屋租賃契約、支票2 紙、汎茂企業社轉帳傳票、時暢
    室內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發票、丹堤咖啡統一發票、燦坤
    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發票、鍵瞬貿易有限公司統一發票、
    尖星企業有限公司統一發票、中和聯合廣告有限公司統一發
    票、聯合形象有限公司估價單、協奇五金行收據等件在卷可
    查(見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101 年偵字第30816 號卷宗
    第7 頁至第12頁、3974號卷第47頁至第82頁),而被告之合
    作金庫南勢角分行帳戶、合作金庫中和分行帳戶、中和地區
    農會興南分會帳戶,及汎茂企業社日盛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下稱日盛銀行)雙和分行帳戶、中和地區農會興南
    分會帳戶內,有多筆用於支付上開汎茂企業社開業所需費用
    之款項轉帳、支出之交易記錄,及被告上開帳戶轉帳入汎茂
    企業社中和地區農會興南分會帳戶等情,有中和地區農會10
    4 年1 月30日新北市中農信字第0000000000號函所附被告及
    汎茂企業社於興南分部帳戶95年至96年交易明細表、合作金
    庫中和分行104 年1 月29日合金中和字第0000000000號函所
    附被告95年1 月至96年12月止交易明細、合作金庫南勢角分
    行104 年1 月28日合金南勢角存字第0000000000號函所附被
    告95年1 月份起至96年12月份止之交易明細、日盛銀行10 4
    年1 月28日日銀字第1042E00000000 號函所附汎茂企業社95
    年1 月起至96年12月止之交易明細存卷可查(見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檢察署103 年偵續一字第38號卷宗第36頁至第52頁、
    第54頁至第55頁、第57頁至第62頁、第64頁至第71頁反面)
    ,足認被告確實有給付開設丹堤咖啡南勢角店之各項費用,
    且觀之汎茂企業社中和地區農會帳戶內,亦有多筆由李麗卿
    匯款、存入現金之情形,此復有上開中和地區農會函文可資
    佐證,是被告以代墊開業所需費用或現金轉匯等方式給付出
    資額一節,洵堪認定,則被告依合夥契約出資並執行丹堤咖
    啡南勢角店之合夥事業,與雙方約定並無違誤,自難認被告
    有何告訴人所指之詐欺犯行。況由丹堤咖啡南勢角店之開業
    費用達7 百餘萬元可知,被告實際出資金額已高於合夥契約
    所約定之340 萬元,且告訴人投資之340 萬元應於丹堤咖啡
    南勢角店開業設立時全數用盡,足認被告並無不法所有之意
    圖。再參佐告訴人自陳幾乎每天都有到丹堤咖啡南勢角店,
    直到101 年間去查詢登記事業證後才驚覺遭被告詐騙等語,
    復佐以其他在該店上班之員工即證人陳怡華、朱冠洋、林政
    喬、劉安庭證稱均曾於丹堤咖啡南勢角店任職等語,且丹堤
    咖啡南勢角店自95年5 月起營業至104 年間,營業近10年之
    久,可見丹堤咖啡南勢角店確有長期正常營運之事實,是被
    告確實已依合夥契約執行丹堤咖啡加盟業務,益徵被告並無
    告訴人所指詐欺取財犯行。至告訴人所稱汎茂企業社所經營
    之丹堤咖啡南勢角店業已結束營業,然被告並未通知告訴人
    即將終止合夥事業及處分合夥財產,致告訴人無從知悉汎茂
    企業社於合夥事業結束後所剩資金之多寡、營業相關機器之
    流向等情事,而認被告涉犯詐欺取財罪嫌,然此因屬告訴人
    與被告間就合夥事務之解散、清算、盈虧及剩餘財產分配等
    民事問題,亦難以此指摘被告有詐欺取財犯行。
  (四)另告訴人自陳當初知悉係由李麗卿擔任丹堤咖啡南勢角店的
    實際負責人,且因為李麗卿在當負責人,所以被告可以拿獲
    利金額的百分之13,我拿百分之1.5 等語(見224 號卷第72
    頁、3974號卷第8 頁反面至第9 頁),足認告訴人對於將由
    李麗卿負責實際經營丹堤咖啡南勢角店一情知之甚詳且毫無
    異議,否則告訴人豈會因此即願意給予被告較高之合夥分紅
    比例,是告訴人在合夥投資之初即同意由李麗卿出任丹堤咖
    啡南勢角店之實際負責人,被告以從旁督、輔助李麗卿之方
    式執行合夥事務,自難認被告使李麗卿實際營運丹堤咖啡南
    勢角店,有何違反合夥事務之義務,要難因此遽對被告以背
    信罪之刑責相繩。
  (五)又證人李麗君於偵詢時證稱:我是在98年5 月間加入汎茂企
    業社的勞健保,因為我之前有快20年的勞保年資,但身體不
    舒服無法繼續工作,不想浪費先前的勞保年資,且李麗卿為
    丹堤咖啡南勢角店的實際負責人,所以我拜託李麗卿幫我加
    入勞健保,但我沒有在該店任職過;要加入丹堤咖啡南勢角
    店勞健保的事,我沒有告訴被告等語(見224 號卷第153 頁
    反面),證人李麗卿偵查中亦證稱:我負責丹堤咖啡南勢角
    店的全部業務,包含申報員工勞健保,一開始是會計師教我
    外,之後我都是自己申報;李麗君投保丹堤咖啡南勢角店勞
    健保部分是由我填寫申報表申報,事前我沒有告訴被告或得
    到被告同意;李麗君確未在該店任職,因李麗君之前工作勞
    保年資中斷很可惜,且店內資金周轉是靠李麗君幫忙,所以
    我答應讓李麗君加入該店的勞健保等語(見224 號卷第153
    頁反面至第154 頁),核與被告辯稱事前並不知悉李麗卿申
    報李麗君加入丹堤咖啡南勢角店勞健保等語相符一致,且李
    麗卿所涉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部分,經本院審理後並未認定
    被告與李麗卿有共犯關係,尚無從認定被告有何行使業務上
    登載不實文書罪嫌。
七、綜合以上各情,原不起訴處分書及聲請再議處分書既已詳予
    調查偵查卷內所存證據,並敘明所憑證據及判斷理由,認既
    無積極證據證明被告涉有告訴人所指訴之上開罪嫌,其證據
    取捨及事實認定之理由,亦無違背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之情
    事,難認於法有違,告訴人猶指前詞,指摘不起訴及駁回再
    議等處分為不當,聲請交付審判,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八、依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紹省
                                      法  官  林維斌
                                      法  官  蔡惠琪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李略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4     月    5     日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7 15:00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CDM,103%2c%e8%81%b2%e5%88%a4%2c58%2c20141013%2c1


裁判字號: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3 年聲判字第 58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103 年 10 月 13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3年度聲判字第58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蔡翠玲
      蔡吳杏桃
共   同
代 理 人 鄭崇煌律師
被   告 蔡裕忠
      蔡燕珍
      江英哲
上列聲請人即告訴人因告訴被告偽造文書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
法院臺中分院檢察署檢察長駁回再議之處分(103 年度上聲議字
第1126號),聲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即告訴人(下稱聲請人)蔡翠玲、蔡吳杏桃聲請
    交付審判意旨略以:
(一)本件主要爭點在於:蔡裕華於民國80年04月04日死亡後,
      被告蔡裕忠有無於80年04月24日書立之「讓渡書」、「承
      諾書」上,偽簽蔡裕華之署名?被告蔡裕忠或其母親,因
      均非蔡裕華之繼承人,則渠等無權代替蔡裕華之繼承人(
      含聲請人蔡吳杏桃、蔡翠玲在內)決定和成機件廠負責人
      之變更,竟仍持系爭「讓渡書」、「承諾書」向臺中市政
      府申請「和成機件廠變更負責人為蔡裕忠」之變更登記行
      為,是否該當刑法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92年12月18日因
      門牌整編,被告等人將「和成機件廠負責人蔡裕忠」此一
      不實事項,向前臺中縣政府辦理「和成機件廠廠址變更登
      記」,及直至101 年09月07日前,仍反覆行使登載有「和
      成機件廠負責人蔡裕忠」之工廠登記證及商標等文書,對
      外營業等行為,是否該當刑法偽造文書罪責?被告蔡裕忠
      、江燕珍、江英哲等人於100 年10月25日起至同年11月01
      日教唆多名不詳姓名人士,以「要斷手斷腳」等語恐嚇聲
      請人及蔡篤育,致聲請人、蔡篤育心生畏懼等行為,是否
      該當刑法恐嚇罪、強制罪?原不起訴處分書及再議駁回處
      分書,就上開爭點,無非以依證人蔡秋梨、蔡淑珍、方欽
      雄、蔡裕楨、顏銘付之證述內容,認證人顏銘付應係受蔡
      裕華之母親授權指示辦理和成機件廠負責人為被告蔡裕忠
      乙事。另依被告蔡裕忠聘僱之證人林協洲、吳瑋祥、林士
      閔等人證稱:「蔡裕忠也有交代我們不可與人發生衝突,
      沒有要我們恐嚇聲請人」之內容,認被告等人無涉恐嚇罪
      、強制罪。
(二)惟查:原不起訴及再議駁回處分有認事用法違背經驗及論
      理法則之違誤。原不起訴及再議駁回處分書於理由,一方
      面謂「證人蔡秋梨證稱:我聽到我媽媽叫蔡裕忠去接董事
      長,蔡裕忠本來說不要,後來還是有把董事長的位置接起
      來。」、「證人蔡淑珍稱:後來決定由蔡裕忠接董事長後
      ,我媽媽有找人去辦理更名。」、「證人方欽雄稱:後來
      岳母懇求蔡裕忠出來接董事長,蔡裕忠才出來,後來我岳
      母找人辦理過戶等事情。」、「證人蔡裕楨稱:我媽媽硬
      叫蔡裕忠去接,後來我媽媽找人去辦理過戶。」而認被告
      蔡裕忠無偽造文書意圖;另一方面又指證人顧清正證稱:
      從蔡裕華還沒有過世時,我就是擔任和成機件廠的會計師
      ,當時都是蔡燕珍在登載和成機件廠的收支帳目,蔡裕華
      過世後也是一樣的,當時和成機件廠是獨資。準此,和成
      機件廠既為獨資商號,於負責人蔡裕華死亡後,未經蔡裕
      華全體繼承人同意並告知前台中縣政府,擅自辦理變更負
      責人登記,自有偽造文書之犯意存在。暫不論證人蔡秋梨
      、蔡淑珍、方欽雄、蔡裕楨所言是否屬實,縱為真實,經
      互核證人證述內容可知,被告蔡裕忠已確定知曉要接任和
      成機件廠負責人,則不論系爭讓渡書、承諾書是被告蔡裕
      忠本人或其母親交代證人顏銘付書寫辦理,均不違反被告
      蔡裕忠之本意,亦在被告蔡裕忠認知範圍內。否則,被告
      蔡裕忠如何接任和成機件廠之負責人,其理不辯自明。
(三)原不起訴處分書就被告蔡裕忠是否有認知系爭讓渡書、承
      諾書之存在?及系爭讓渡書、承諾書並不違反被告蔡裕忠
      之意願下向前臺中縣政府辦理和成機件廠負責人之變更登
      記等情?前後理由之論述,及證據採擇,顯有矛盾!復與
      現行民法規定相違背,要無庸疑。被告蔡裕忠或其母親,
      因均非蔡裕華之繼承人,自無權代替蔡裕華之繼承人(含
      聲請人蔡吳杏桃、蔡翠玲在內)決定和成機件廠負責人之
      變更。
(四)就系爭新臺幣(下同)1,300 萬元款項部分,被告等人辯
      稱蔡裕華生前所有存放於臺中區中小企業銀行之1,300 萬
      元,分別轉存入被告蔡燕珍帳戶600 萬元、被告蔡裕忠帳
      戶700 萬元之原因,乃分別為清償和成機件廠積欠臺中區
      中小企業銀行之借款600 萬元;及700 萬元用以支付和成
      機件廠之相關支出。暫且不論,該筆600 萬元究係清償臺
      中區中小企業銀行」何筆借款?實際上有無該筆借款?然
      人死亡後,不可能為轉帳行為。查蔡裕華係於80年04月04
      日病逝於台中榮民總醫院。第查系爭600 萬元、700 萬元
      均於80年04月10日,分別轉匯入被告蔡燕珍、蔡裕忠帳戶
      。而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民法第6 條定
      有明文。蔡裕華既已於80年04月04日死亡,又如何得於死
      亡後第7 天(即80年04月10日)向臺中區中小企業銀行填
      寫匯款單,將600 萬元、700 萬元2 筆款項,分別轉存入
      被告蔡燕珍、蔡裕忠帳戶。自然人死亡後,其財產歸屬全
      體繼承人。蔡裕華死亡後,前開1,300 萬元存款即列為遺
      產,屬全體繼承人所有,亦不得再以蔡裕華名義領取,而
      須以繼承人名義提領是被告蔡燕珍、蔡裕忠既明知該存款
      已屬遺產,竟仍冒用蔡裕華名義領取,即令目的在清償借
      款或支付和成機件廠支出,仍足生損害於全體繼承人及金
      融機構對提款之正確性及公信性,而無解於偽造私文書之
      成立。是以,檢察官未調查已死亡之蔡裕華所有系爭1300
      萬元存款,究係由何人填寫取款轉帳單,並誘騙臺中區中
      小企業銀行承辦人員,致該承辦人員受欺瞞,而將系爭款
      項轉出,核屬應調查未予調查之違誤。
(五)本件另一爭點在於:被告蔡裕忠等人有無以偽造系爭「讓
      渡書」及「承諾書」方式,不法取得和成機件廠之經營權
      ?原不起訴處分書就上開爭點,係據證人蔡秋梨、蔡淑珍
      、方欽雄、蔡裕楨等人證述,認被告等人無主觀犯意,然
      該法律判斷,因未經調查,且與事實相悖,自有認事用法
      違背證據法則之違誤。原不起訴處分書未傳訊蔡篤育,有
      應調查未予調查之違法。另按時效完成與否以及告訴乃論
      與否等問題,凡足以為行為人論罪科刑與否之相關規定,
      均為適用上之比較問題。與實體違法與否之判斷,分屬二
      事,非可混為一談。
(六)原不起訴處分並未於處分書內說明其本於職權調查之結果
      為何採為有利於被告等人認定之理由,復未予告訴人與證
      人等對質詰問之機會,或使告訴人知曉證人等之證述內容
      ,俾資提供反對事證,即逕自資為被告等人不起訴處分之
      基礎,自嫌速斷。且原不起訴處分所執理由,與客觀事證
      相悖。
(七)又原偵查程序剝奪告訴人之對質權,調查證據方法容有違
      誤。偵查程序中,檢察官「未」曾告知告訴人關於證人蔡
      秋梨、蔡淑珍、方欽雄、蔡裕楨之證述,顯剝奪告訴人之
      對質權。另本件有傳訊證人王明德之必要,證人王明德就
      蔡裕華所獨資經營之和成機件廠,於蔡裕華生前及往生後
      之財務狀況?有無積欠高達5,000 多萬元之賭債等情,均
      有親自見聞,是有傳訊之必要。又聲請人再檢附王明德親
      書之說明書、蔡裕華生前所有位於美國之土地遭第三人移
      轉權利之文件、證人即臺中市議員江勝雄、前臺中市議長
      黃正義等證人名單,可證明蔡裕華並無在外積欠5,000 萬
      元賭債之情事。
二、查本案聲請人蔡翠玲、蔡吳杏桃2 人以被告蔡裕忠、蔡燕珍
    、江英哲等3 人共同涉犯行使偽造私文書、親屬間詐欺、親
    屬間侵占、恐嚇危害安全等罪嫌,向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
    署(下稱臺中地檢署)提出告訴,經該署檢察官於103 年4
    月11日以102 年度偵續字第1 、2 號為不起訴處分,聲請人
    2 人對此不服而聲請再議,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檢察署
    檢察長認聲請人2 人對於被告等人偽造文書等再議部分為無
    理由;聲請人蔡翠玲對於恐嚇危害安全罪再議部分,未附具
    理由,再議聲請不合法;聲請人蔡吳杏桃對於違反商業會計
    法再議部分,因屬告發,依法不得再議,再議聲請亦不合法
    ,而於103 年2 月25日以103 年度上聲議字第536 號駁回聲
    請人2 人關於偽造文書罪部分之再議聲請,另就聲請人蔡翠
    玲對於恐嚇危害安全罪再議部分,聲請人蔡吳杏桃對於違反
    商業會計法再議部分,均為不合法,另函通知聲請人2 人等
    節,有前揭不起訴處分書、再議駁回處分書、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檢察署103 年6 月6 日之函稿在卷可稽。而上開再
    議駁回處分書於103 年6 月9 日送達於聲請人2 人之住居所
    或指定送達處所,而聲請人2 人嗣於同年月12日委任律師聲
    請交付審判等情,亦有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檢察署送達證
    書及刑事聲請交付審判狀在卷可稽,是聲請人2 人聲請交付
    審判已合於法定程式,合先敘明。
三、按聲請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法院認為交付
    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
    258 條之1 、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而前
    述規定乃對於「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裁量權」制衡之一種
    外部監督機制,此時法院僅在就檢察官所為不起訴或緩起訴
    之處分是否正確加以審查,以防止檢察機關濫權,依此立法
    精神,法院就聲請交付審判案件之審查,所謂「得為必要之
    調查」,其調查證據之範圍,自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
    限,不可就聲請人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亦不可蒐集偵查
    卷以外之證據,即法院僅在就檢察官所為不起訴處分是否正
    確加以審查,否則將與刑事訴訟法第260 條之再行起訴規定
    ,混淆不清,亦將使法院兼任檢察官而有回復「糾問制度」
    之虞。且法院裁定交付審判之前提,必須偵查卷內所存證據
    已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51 條第1 項規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
    疑」檢察官應提起公訴之情形,亦即該案件已經跨越起訴門
    檻,否則,縱或法院對於檢察官所認定之基礎事實有不同判
    斷或認其所載理由有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及證據法則之
    情形,但如該案件仍須另行蒐證、偵查,始能判斷應否交付
    審判者,因交付審判審查制度並無如同再議救濟制度得發回
    原檢察官繼續偵查之設計,法院仍應依同法第258 條之3 第
    2 項前段規定,以聲請為無理由裁定駁回(臺灣高等法院97
    年度抗字第814 號刑事裁定、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7年度
    抗字第963 號刑事裁定意旨可參)。
四、次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 項定有明文。又告訴人之告訴,係
    以使被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是其陳述是否與事實相符,仍
    應調查其他事實以資審認,始得為不利被告之認定;事實之
    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
    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為裁判基礎;認定不利於被告
    之事實,需依積極證據,茍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
    之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
    第1300號、40年台上字第86號、30年上字第816 號判例意旨
    可資參照。另按告訴人與被告係處於對立地位,其提起告訴
    ,係以使被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是其指訴是否與事實相符
    ,仍應調查其他證據以資審認(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
    1878號判決意旨參照)。亦即,告訴人之告訴,係以使被告
    受刑事訴追為目的,是其陳述是否與事實相符,仍應調查其
    他證據以資審認,即藉由補強證據之存在,以增強或擔保告
    訴人陳述之證明力(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2176號判決意
    旨參照)。
五、經查:
(一)聲請人蔡翠玲、蔡吳杏桃原告訴意旨略以:被告蔡裕忠為
      聲請人蔡翠玲之三叔、被告蔡燕珍與江英哲則分別為聲請
      人之四姑及四姑丈,渠等現均為和成機件廠之重要幹部(
      分別擔任負責人、總經理及會計等職)。和成機件廠乃聲
      請人已過世之父親蔡裕華所創立,數年後因工廠持續擴充
      產量,蔡裕華乃聘請其三弟即被告蔡裕忠,及其四弟蔡裕
      禎加入幫忙工作,嗣業務、產量持續增加,於63年間乃正
      式創立和成機件廠(蔡裕華之獨資商號),生產各式活塞
      零件,並註冊及擁有以「蔡裕華」為主要內容之多款商標
      ,而蔡裕華之其他兄弟姐妹等親屬(包含被告蔡燕珍與江
      英哲等)亦陸續進入公司任職迄今。蔡裕華後於80年2 月
      間因病過世。詎被告蔡裕忠、蔡燕珍、江英哲3 人竟共同
      基於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及意圖為自己不
      法所有之侵占之概括犯意聯絡,於80年4 月24日偽造不實
      內容之讓渡書及承諾書(下分別稱系爭讓渡書、承諾書)
      ,並由不詳人士持向臺中縣政府(現已改制為「臺中市政
      府」)行使,使不知情之承辦公務人員為形式審查後,更
      改和成機件廠負責人為被告蔡裕忠,並將「和成機件廠變
      更負責人為蔡裕忠」此一不實之內容登載於其職務上所掌
      之營利事業登記資料,再將和成機件廠之全部資產均予侵
      吞入己,足生損害於聲請人之繼承權及行政機關對於商業
      登記資料之正確性。被告等因門牌整編,復於92年12月18
      日向前臺中市政府辦理和成機件廠廠址之變更登記,連續
      使承辦之公務人員將「和成機件廠之負責人為蔡裕忠」此
      一不實之事項登載於其職務上所掌之營利事業登記資料,
      且直至101 年9 月7 日前,仍反覆行使登載有「和成機件
      廠之負責人為蔡裕忠」之不實事項之工廠登記證及商標等
      文書,以對外營業接單。又蔡裕華於80年過世時所受領之
      保險金共359 萬7,119 元,係於80年6 月25日存入受益人
      即聲請人蔡吳杏桃設於彰化銀行清水分行帳號19457-3 之
      存款帳戶,以供聲請人蔡吳杏桃養老之用。詎被告蔡裕忠
      、蔡燕珍、江英哲3 人竟利用聲請人蔡吳杏桃不識字、無
      理財能力以及聲請人蔡吳杏桃子女均係被告等人晚輩,不
      致懷疑或過問聲請人蔡吳杏桃帳戶內存款使用情形等情,
      共同基於偽造文書及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犯意聯絡,藉
      保管聲請人蔡吳杏桃前開帳戶存摺及印鑑章之便,於98年
      10月29日,另行與其他訴外人成立幸安實業有限公司,並
      陸續將聲請人蔡吳杏桃前開帳戶內之359 萬7,119 元及歷
      年利息均提領一空,並拒絕返還予聲請人蔡吳杏桃。嗣於
      100 年10月25日至同年11月1 日,被告蔡裕忠、蔡燕珍、
      江英哲等人因欲結束和成機件廠營業之事,與聲請人蔡翠
      玲及其家人在和成機件廠內發生言語衝突,被告蔡裕忠、
      蔡燕珍、江英哲竟共同基於恐嚇危害他人安全之犯意聯絡
      ,教唆多名不詳身份之成年男子到和成機件廠內喧嘩、咆
      哮,並以「再出聲音的話,就打給你死…」、「要斷手斷
      腳」等語恐嚇聲請人蔡翠玲及其弟蔡篤育,使聲請人蔡翠
      玲心生畏懼,而任令被告3 人將和成機件廠之設備搬離原
      處變賣,並另行以「和成機件廠」之商標對外經營販售商
      品。核被告等人所為已該當刑法第216 條、210 條之行使
      偽造私文書罪,又被告等人其明知和成機件廠並非被告蔡
      裕忠所獨資,竟仍使主管公務員將該不實之事項登載於職
      務上所掌管之文書,亦已觸犯刑法第214 條之使公務員登
      載不實罪。又和成機件廠本為蔡裕華獨資創設,在蔡裕華
      去世後,本應為聲請人及其他繼承人辦理繼承,惟被告等
      人竟利用前述不法手段,以達其侵占蔡裕華所有之工廠機
      械設備、原物料以及相關著名商標等資產之目的,亦已觸
      犯刑法第336 條業務侵占罪等語。
(二)臺中地檢署檢察官不起訴處分書(102 年度偵續字第1 號
      、第2 號)處分意旨略以:
    1.就被告蔡裕忠、蔡燕珍、江英哲3 人涉犯偽造文書、詐欺
      及侵占等罪嫌部分:
    ꆼ被告蔡裕忠、蔡燕珍、江英哲3 人均堅決否認有何前開告
      訴意旨所指之犯行,辯稱:和成機件廠係伊等父親蔡垂曉
      出資,由蔡裕華擔任負責人,惟實際係蔡裕華、蔡裕忠、
      蔡裕楨3 兄弟共同經營,後來蔡裕華過世時,因負債過多
      ,他的兒子蔡篤育不願接任負責人,渠等母親才從中協調
      要蔡裕忠來接負責人。蔡裕華過世後的保險金均用於清償
      蔡裕華經營和成機件廠時留下的負債,此均為聲請人蔡翠
      玲兄弟姊妹明知,20幾年前是聲請人蔡吳杏桃的女兒、兒
      子說要把蔡吳杏桃的帳戶借公司用,已經用了很多年了,
      是聲請人蔡吳杏桃全家人商量好,才供和成機件廠使用;
      錢的部分都是聲請人蔡吳杏桃的女兒在經手等語。
    ꆼ經查,證人蔡秋梨(為蔡裕華之妹)於偵查中到庭具結證
      稱:我父親拿錢出來讓我哥哥們做生意,當時大哥沒有參
      與,因為他有自己的事業,我父親在世時,是由蔡裕華作
      廠長,父親過世時沒有討論工廠要如何處理,還是跟我父
      親在世時一樣,工廠在蔡裕華過世前有欠債很多,我媽媽
      有說是因為蔡裕華賭大家樂、六合彩輸很多錢,當時我媽
      媽有叫蔡裕華的大兒子蔡篤育接董事長,但他不敢接,說
      欠債這麼多,他哪有辦法,他說他分到的財產可以一起分
      擔工廠的負債,之後,我聽到我媽媽叫蔡裕忠去接董事長
      ,蔡裕忠本來說不要,後來還是有把董事長的位置接起來
      ;我回去工廠時確實有聽到蔡吳杏桃自己說因為蔡裕華讓
      工廠負債很多,她要把蔡裕華那筆保險金拿出來給工廠使
      用等語。證人蔡淑珍(為蔡裕華之妹)於偵查中結證稱:
      蔡裕華在世時有在賭博,有拿工廠的錢去賭,組頭會到工
      廠收錢,我母親當時很煩惱,那時候大家都是兄弟姊妹,
      沒有把這件事說開,是因為蔡篤育他們開始在鬧,我們才
      把這件事告訴他們,蔡裕華過世後,我媽媽很擔心,曾叫
      蔡篤育接董事長,但蔡篤育說工廠負債太多他不敢接,後
      來叫蔡裕忠出來接董事長,蔡裕忠開始說不要,他知道工
      廠負債那麼多,我媽媽說大家努力一點,後來決定由蔡裕
      忠接董事長後,我媽媽有找人去辦理更名,但找誰我不清
      楚,後來大家便維持現狀,繼續在工廠內做。蔡吳杏桃沒
      有在工廠內工作,蔡裕華過世後,蔡裕忠有讓蔡吳杏桃領
      1 份薪水,早期蔡吳杏桃在工廠內與蔡裕忠的老婆輪流幫
      忙煮飯,蔡裕忠給蔡吳杏桃1 個月4 萬元,後來近10年工
      廠叫自助餐後,蔡吳杏桃就沒有再做事了等語。證人方欽
      雄於偵查中結證稱:我跟我老婆結婚時,和成機件廠已經
      成立,後來我岳父過世,我岳母在管理,管理得比較不好
      ,蔡裕華跑外面,蔡裕忠管裡面,蔡裕楨作廠長,後來蔡
      裕華賭六合彩跟麻將愈輸愈多,當時因為我跟蔡裕華最好
      ,他也都會在我那裡聊天時簽六合彩,我都知道他輸多少
      ,我知道的是蔡裕華總共輸超過約5000萬元,蔡裕華過世
      後,因為岳母已經年長,且群龍無首,我是協調人之一,
      當時我叫蔡篤育出來接董事長,但蔡篤育說工廠欠太多錢
      他沒有辦法扛,他放棄,後來我叫蔡裕楨接,他說他的財
      產賠不起那些錢,而且蔡裕華的老婆說蔡裕楨不可以接董
      事長,後來岳母懇求蔡裕忠出來接董事長,蔡裕忠才出來
      ,後來我岳母找人辦理過戶等事情,一開始蔡裕忠確實不
      太願意,但後來大家繼續做下去,從欠債到有積蓄,蔡篤
      育他們就開始有野心想要把工廠拿回去,而且開始亂做,
      讓工廠無法順利出貨,這我之前也出面幫忙協調,後來蔡
      裕楨跟我說工廠這樣會倒,而且大家都老了,年輕人不願
      做,想把工廠收起來,後來蔡裕忠、蔡裕楨都沒有再工作
      了,工廠的機器還在工廠內;蔡裕華過世後,蔡吳杏桃有
      在工廠內領薪水,沒有工作;保險金多少我不知道,但蔡
      吳杏桃知道有保險金的事情,蔡吳杏桃叫她女兒領出來賠
      工廠欠人家的錢等語。證人蔡裕楨(為蔡裕華之弟)則於
      偵查中結證稱:和成機件廠是我父親拿錢出來讓我們兄弟
      做,當時因為蔡裕華為3 人中最大,所以讓他當董事長,
      我當時是當廠長,我爸爸過世後就照舊做,一樣是蔡裕華
      當董事長,我媽媽當時也有在管,當時主要管工廠的是我
      ,工廠的業務是蔡裕華在負責,在蔡裕華過世前,工廠就
      欠很多債,連我們的土地都拿去抵押,蔡裕華欠債時都是
      用工廠的錢支應,當時因為大家樂開始興起,他就開始賭
      了,他也有賭六合彩,每次開獎隔日,組頭就會到工廠向
      蔡裕華收錢,蔡裕華會叫蔡翠玲開票給組頭,我們當時勸
      他都不聽,後來他過世後,本來討論要讓蔡篤育去接,蔡
      篤育說他爸欠那麼多錢,他不敢接,蔡篤育他們也不讓我
      接,蔡裕忠也不願意接,媽媽硬叫蔡裕忠去接,後來我媽
      媽找人去辦理過戶的事情,但是找誰我不清楚。之後就是
      蔡裕忠接董事長,經過10多年後債務才還清。工廠每個月
      給蔡吳杏桃4 萬元。到工廠要結束前1 、2 年,蔡篤育他
      們就開始一直說工廠是他們的,每天都在工廠罵三字經。
      我當時有聽到蔡吳杏桃自己說那筆保險金要領出來讓工廠
      去還債,蔡吳杏桃叫她女兒去領出來的。蔡裕華過世時,
      只有我姊夫方欽雄有出面幫忙協調,沒有外面的人等語。
      況據聲請人蔡翠玲於101 年9 月27日偵訊時亦陳稱:「(
      問:蔡裕忠擔任負責人有無經過你家人之同意?)我父親
      往生時我弟弟仍小,就請蔡裕忠做負責人。……」、「(
      問:既然有同意讓蔡裕忠當負責人,為何仍要告他偽造文
      書?)我們一家人都沒要讓他做負責人,是老一輩說的。
      」,依聲請人蔡翠玲前開陳述即可知悉,聲請人亦未否認
      係由家族長輩指示被告蔡裕忠在蔡裕華過世後接任和成機
      件廠負責人乙事。據此,前開4 位證人經檢察官於偵查中
      隔離訊問後,所得之前開證詞互核一致,且均與被告3 人
      所辯情節及聲請人蔡翠玲陳述內容大致相符,是尚有足堪
      採信之處。
    ꆼ又經傳喚證人即辦理變更負責人聲請登記事項之代書顏銘
      付於偵查中到庭具結後證稱:我有印象受委託辦理和成機
      件廠變更負責人乙事,但我忘記是何人委託我的,我沒有
      印象有看過當庭的蔡裕忠,而承諾書、讓渡書上面的文字
      都是我寫的,包括蔡裕忠、蔡裕華的名字都是我寫的,當
      初是由我填寫所有的內容,再交由當事人帶回去蓋章,我
      沒印象當初是由何人將該文件帶回去的,他們蓋完章後再
      將文件交還給我,再由我去辦理。我不認識蔡裕忠、蔡裕
      華,應該是別人介紹他們來找我的等語。依證人顏銘付前
      開所述,衡以80年間之社會常情,確有可能因家族成員共
      同經營家族企業,而未細究企業中各項財產權之歸屬主體
      ,是自有可能係家族成員共同決定將負責人更改為被告蔡
      裕忠後,再由家族長輩委託授權證人顏銘付填載全部文件
      後,始交由委託人帶回分別用印,再由證人顏銘付代為辦
      理全部聲請變更事項。是足證聲請人所指訴讓渡書、承諾
      書上所載之「蔡裕華」簽名,並非被告3 人所為。且於無
      證據可證證人顏銘付係受被告3 人之指示而填載「蔡裕華
      」之簽名之情形,又佐以前開證人蔡秋梨、蔡淑珍、方欽
      雄、蔡裕楨之證述內容,堪認證人顏銘付應係受蔡裕華之
      母親授權指示辦理變更和成機件廠負責人為被告蔡裕忠乙
      事。而證人即和成機件廠會計師顧清正於偵查中亦到庭結
      證稱:我現在還有在執業,從蔡裕華還沒有過世時我就是
      擔任和成機件廠的會計師,當時都是蔡燕珍在登載和成機
      件廠的收支帳目,她跟蔡裕華都會到我事務所,我們事務
      所替和成機件廠報稅,蔡裕華過世後也是一樣的;當時和
      成機件廠是獨資,那是1 個家族事業,蔡裕華過世後,他
      們有去徵詢稅務機關,稅務機關的指示是依據所得稅法第
      71之1 及75條規定,自然人過世後企業必須在3 個月內辦
      理結算申報或清算申報,還有當時的稅捐稽徵處認為這個
      是家族企業的經營,若和成機件廠想要繼續經營,新的組
      織必須原地承受舊的組織機器、存貨、生財設備,視同買
      賣,這是稅捐稽徵機關的認定,所以舊的公司必須要以開
      立發票的方式讓新公司承受上開設備,當舊的公司組織把
      所有的設備、財產結算申報給稅捐稽徵處後,有申報的部
      分,全部都必須以開立發票出售資產的方式移轉給新的公
      司,因為是獨資公司又想要在原本自然人負責人過世後延
      續經營,就必須這樣處理,而且必須在舊的和成機件廠辦
      理結算及歇業後,新的和成機件廠才能申請登記,稅捐稽
      徵處會發給新的和成機件廠新的稅籍,之後新的和成機件
      廠才能夠以買受原本資產的方式繼續經營;我記得那時候
      在清算申報時將這些出售資產的現金與債務抵沖後,清算
      所得還是虧損狀態等語;輔以聲請人蔡翠玲提出之80年6
      月1 日開立之統一發票35張,足以認定該等發票應係證人
      顧清正所述為了使和成機件廠得以在轉換自然人負責人後
      繼續經營,而依稅捐稽徵機關指示及相關法規做出之結算
      申報及轉換申報所依憑之憑證,並非實際有出售資產予他
      人之情形,是聲請人蔡翠玲訴稱和成機件廠出售資產獲得
      價金5,657 萬1,224 元大於負債,可認父親過世時沒有理
      由將資產免費送給叔叔等情,顯有誤會,亦稍嫌速斷。
    ꆼ另查,聲請人蔡翠玲於偵查中自陳渠家人均於和成機件廠
      內擔任員工乙節,而和成機件廠前任負責人即其父親蔡裕
      華在80年4 月4 日過世時,聲請人蔡翠玲已年近30歲,聲
      請人蔡翠玲之弟蔡篤育亦已年屆28歲,且早已在和成機件
      廠工作,聲請人蔡翠玲更負責工廠財務方面與銀行往來提
      領存款事宜,並非無社會經驗智識之人,無論是就聲請人
      蔡翠玲提領金錢過程中或依常理判斷工廠負責人過世後本
      即應有人出面接替負責人地位或和成機件廠每年營運報稅
      等重要財務事項處理過程中,均殊難想像渠等於20年內全
      然未知工廠負責人由蔡裕華變更為被告蔡裕忠之事。是聲
      請人一再陳稱被告3 人說工廠是父親的事業,要我們好好
      做,所以我才都沒有去懷疑什麼等情,實與常情有所違背
      。又查,和成機件廠曾於92年12月18日因原址門牌號碼整
      編,由被告蔡裕忠委託聲請人蔡翠玲辦理廠址變更登記乙
      情,有臺中市政府101 年4 月11日府授經商字第
      0000000000號函檢送之和成機件廠營利事業登記資料1 份
      在卷可稽,倘聲請人蔡翠玲於該時對於和成機件廠負責人
      已由蔡裕華變更為被告蔡裕忠之事仍不知情,至遲亦會於
      辦理門牌變更登記事項之時,得知此情,然聲請人蔡翠玲
      對此部分並未表示任何異議,亦無任何離開之跡象,更繼
      續在和成機件廠工作,有助於和成機件廠之順利營運,此
      更與一般得知他人竊奪自家公司時會有的反應之經驗法則
      有違。綜上,聲請人及其家人既於長達20年之時間內,均
      未曾對被告蔡裕忠擔任和成機件廠負責人乙事有任何明示
      之異議反對情形,且無論和成機件廠於蔡裕華過世時,公
      司係資產大於負債,或負債大於資產,均無以解釋聲請人
      及其家人為何於該時未爭取由渠等接任負責人乙事,且渠
      等甚至仍正常擔任相同職務而於和成機件廠工作至100 年
      間,聲請人蔡吳杏桃亦每月按時領取和成機件廠所發給之
      薪水做為生活費,則依常理判斷,聲請人蔡翠玲及其家人
      應對於和成機件廠之定位及狀況有所瞭解,始會順從於家
      族內之安排。是被告蔡裕忠接任和成機件廠負責人乙節既
      經過聲請人及其家人之理解,而交予證人即代書顏銘付辦
      理,自難認被告3 人有何偽造文書及詐欺之主觀犯意,渠
      等所為,即與刑法偽造文書及詐欺罪責之構成要件有間。
      至聲請人蔡翠玲另以101 年9 月7 日於臺南信樺公司拍攝
      之照片,訴稱被告3 人行使偽造文書之犯行仍繼續中,且
      侵害商標權人之商標權乙節,就告訴行使偽造文書部分應
      為不起訴處分之理由,業已如前論證所載,茲不贅述;而
      聲請人所提供之照片中,既係載明由高雄賦駿公司委託信
      樺公司承印,且依聲請人所提出之電子郵件、幸安實業有
      限公司訂購單、外盒照片、出口報單、估價單等資料,均
      未見有何被告3 人實際所為之處,實難遽因幸安實業有限
      公司負責人為蔡淑珍或電子郵件寄件人為被告江英哲之子
      江省毅,即將前開行為之責任歸予被告3 人。
    ꆼ末查,聲請人蔡吳杏桃於偵查中訴稱:到101 年他們互告
      時,我女兒蔡翠玲才跟我說我先生留給我的養老金都被他
      們吞去了等情。惟其亦於偵查中先自陳:我的存摺、印章
      在我先生在世時,就是蔡燕珍在保管等語,後旋即又稱:
      蔡燕珍是從我先生過世很久後才跟我提到這個帳戶說要幫
      我保管的事,他從開始幫我保管時就沒有跟我提過帳戶裡
      的錢如何運用的事等語,是聲請人蔡吳杏桃就其名下彰化
      銀行清水分行帳戶存摺、印章究係何時開始由被告蔡燕珍
      保管乙節,前後陳述已有矛盾。而該帳戶之開戶日期為80
      年6 月25日,蔡裕華死亡之保險理賠金核付日期分別為80
      年6 月21日及80年6 月28日,有彰化銀行存摺存款帳號資
      料及交易明細查詢1 份、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理賠
      核定通知書2 份及面額為84萬9,411 元及240 萬5,708 元
      、憑票支付予蔡吳杏桃之支票各1 紙在卷可參,足認該帳
      戶應係為了存入上開支票而開立。而面額240 萬5,708 元
      之理賠金支票應係由聲請人蔡翠玲所領取,並已於領款人
      簽章欄簽名確認,有前開80年6 月28日理賠核定通知書1
      份附卷可稽(本署101 年度偵字第4462號卷第182 頁),
      足認聲請人蔡翠玲於受領支票之時已明確知悉其父於過世
      後留有保險理賠金予其母即聲請人蔡吳杏桃。且告訴人蔡
      翠玲於偵查中亦自陳:我在和成機件廠負責跑銀行的工作
      ,有用過公司的彰化銀行甲存、乙存支票帳戶、臺中商銀
      清水分行帳戶、我母親蔡吳杏桃的郵局帳戶等語,則告訴
      人蔡翠玲於使用公司帳戶時,除會知悉公司已變更負責人
      為蔡裕忠,業如前述,更會知悉聲請人蔡吳杏桃帳戶內金
      錢進出狀況,是其於受領理賠保險金支票後,自應存入聲
      請人蔡吳杏桃帳戶以兌現支票,則就該筆款項聲請人一家
      應已有所知悉;況聲請人之妹蔡玉玲亦於100 年1 月10日
      臨櫃提領該帳戶內金額54萬元,此有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清水分行102 年8 月28日函附之一定金額以上通貨
      交易明細表1 份附卷可佐,是既聲請人蔡吳杏桃之2 位女
      兒均曾利用該帳戶提領或存入金錢,是否渠等在利用該帳
      戶之過程中,全然不曾就該帳戶之明細情形或多或少告知
      聲請人蔡吳杏桃,亦未就保險理賠金等款項主張取回,實
      有所疑。
    ꆼ另參以該帳戶歷年之交易明細紀錄,自86年1 月1 日起迄
      100 年12月21日(開戶起迄85年12月31日之交易明細以逾
      該行之保存期限)止之交易情形,款項係呈現有進有出之
      情形,此有彰化銀行清水分行101 年10月8 日彰清字第
      0000000 號檢附之交易明細在卷可考,倘被告3 人具侵占
      帳戶內款項之主觀犯意,衡情於保險理賠金及勞保理賠金
      匯入該帳戶後,當立刻將該等款項提領一空,實無可能在
      開戶後20年間均持續提領或存入款項,且亦無可能將該帳
      戶之提款存款手續交由聲請人蔡吳杏桃女兒即聲請人蔡翠
      玲、蔡玉玲等人為之。且參以告訴代理人亦稱雙方不爭執
      的部分是蔡吳杏桃的帳戶存摺、印章確實由公司保管,並
      且保險金有同意由公司代管可供公司周轉使用,被告3 人
      涉犯侵占犯行係始於98年10月29日,掏空行為之著手時間
      為99年8 月6 日領取400 萬元等情,有102 年5 月6 日訊
      問筆錄及102 年8 月27日刑事補充告訴(三)狀各1 份在
      卷,而觀該帳戶之交易明細,於99年12月30日尚有100 萬
      元之款項存入,且聲請人蔡吳杏桃之女蔡玉玲亦曾於100
      年1 月10日臨櫃提領54萬元,業如前述,則倘被告3 人確
      有侵占犯意,自無可能發生尚另行存入大筆款項,或將存
      摺印章交予聲請人蔡吳杏桃之女之機會。則是否能以99年
      8 月6 日以後的各項領款紀錄,即認被告3 人有侵占犯行
      ,尚有可議之處。況告訴代理人既已自陳不爭執可供公司
      周轉使用乙節,則被告3 人應無何侵占之主觀犯意。綜上
      所述,被告3 人所辯稱聲請人蔡吳杏桃前開帳戶及其內之
      資金,係經聲請人蔡吳杏桃一家人同意提供予和成機件廠
      經營、償還欠債之用等情,除有前開論證可憑,亦有證人
      方欽雄、蔡裕楨等前開證述可佐,堪認可採,自難遽認被
      告3 人有何不法所有之意圖,渠等所為自與刑法侵占罪之
      構成要件有間,而無從以該罪相繩。至保險金及勞保理賠
      金共359 萬7,119 元部分,聲請人倘認應僅代管仍須歸還
      ,宜另循民事程序處理,附此敘明。
    2.就被告蔡裕忠、蔡燕珍及江英哲3 人共同涉犯刑法第305
      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嫌部分:
    ꆼ訊據被告3 人均堅決否認有何恐嚇危害安全犯行,被告蔡
      裕忠辯稱:當時因為與蔡翠玲發生爭執,所以才找人來工
      廠看管東西,我有交代他們不能與人發生衝突,並沒有叫
      那些人恐嚇蔡翠玲;林協洲是我找來的,因為公司要結束
      ,我請他來幫我看顧工廠裡的東西,因為當時我怕沒持出
      貨單的人也會來拿走東西、將貨品出貨出去等語;被告蔡
      燕珍、江英哲則辯稱:那些人渠等均不認識,不是渠等叫
      來的;當時因為工廠要結束,蔡翠玲搬了5 、6 箱東西進
      去公務室就一直撕,蔡燕珍有與蔡翠玲及其家人吵架,但
      是在辦公室內吵架等語。
    ꆼ告訴暨報告意旨認被告3 人涉有恐嚇危害安全之犯行,係
      以聲請人蔡翠玲及其弟蔡篤育於警詢、偵訊中之證述、其
      妹蔡玉玲及其母蔡吳杏桃於警詢中之證述為主要論據。經
      查,證人即和成機件廠員工沈瑞川雖於偵查中具結後證稱
      :有聽到有人對聲請人蔡翠玲及蔡篤育說要把他斷手斷腳
      的事,因為講的特別大聲,所以我聽得很清楚,他們是上
      午在生管室吵架時,該些兄弟對他們2 人說的等語,惟其
      於同次偵查中亦結證稱:兄弟對員工就是跟來跟去,讓我
      們作業不方便,但沒有打人、恐嚇員工或毀壞物品,至少
      我沒有看到,我工作的地點可以聽到他們吵架,但是吵的
      內容不清楚等語。是證人沈瑞川前開所述,就究竟其工作
      地點能否聽見吵架內容此節,已有前後矛盾之情。而證人
      陳秀錦於偵查中雖證稱:有聽到手機內很吵,我問蔡翠玲
      何事,她要求我幫她報案,並說她快要被打了等語,然此
      應僅得證明雙方有發生爭執或衝突,並未能實際確認有何
      聲請人蔡翠玲或其家人遭恐嚇之情形。
    ꆼ又查,證人即由被告蔡裕忠聘僱於100 年10月間在和成機
      件廠內協助看顧物品之林協洲、吳瑋祥、趙沅ꆼ、林士閔
      等人亦分別於警詢及偵訊中具結證稱:我們只是在工廠裡
      面走動看顧而已,沒有說也沒有聽到恐嚇的話、我有看到
      一位中年女士與兩位小姐在吵架,當天也有警察到場詢問
      發生什麼事情,恐嚇的言語都沒有聽到、蔡董事長叫我們
      老闆阿閔找人去,又說別人的事是別人的事,你們顧好工
      廠就好,沒有人出言恐嚇聲請人、月底有一天警察有來、
      裡面的辦公室有人在爭執,但是因為我們只是看顧東西,
      蔡裕忠也有交代我們不可與人發生衝突,沒有要我們恐嚇
      聲請人等語,經核與被告蔡裕忠辯稱:我有交代他們不能
      與人發生衝突,並沒有叫那些人恐嚇蔡翠玲等情大致相符
      ,而依前開證人所述內容,亦無從得知被告3 人有教唆渠
      等恐嚇聲請人蔡翠玲及其家人之行為。況證人即於100 年
      10月31日據報前往和成機件廠察看之臺中市政府警察局清
      水分局大秀派出所警員蔡明彥亦於偵查中到庭證稱:我只
      有去過10月31日那次,到現場後只有看到聲請人與蔡燕珍
      在吵架,聲請人要清掉一些物品,但蔡燕珍不要,另有2
      個少年在旁坐著沒有做任何事。不清楚他們為了何事爭執
      ,只知道要拆夥,當天我有錄影等語。足徵證人蔡明彥於
      100 年10月31日據報至和成機件廠查訪時,僅知悉被告蔡
      燕珍與聲請人蔡翠玲確實有發生爭吵,而聲請人蔡翠玲及
      其家人均未當場向警方報案指稱被告3 人有何恐嚇之犯行
      ,此亦與被告蔡燕珍辯稱:有在公務室內與聲請人發生爭
      吵等情大致相符。而衡諸常情,倘被告蔡裕忠、蔡燕珍、
      江英哲3 人確實有多次以言語恐嚇聲請人蔡翠玲及其家人
      之情,聲請人蔡翠玲何以於100 年10月31日員警據報前往
      和成機件廠處理時,並未立即向警方申告求助,反遲至百
      餘日後之101 年2 月17日,方至本署提告被告3 人涉嫌偽
      造文書及侵占和成機件廠之財產,且經本署檢察官訊及侵
      占部分是否罹於時效之際,方訴稱被告3 人另涉有恐嚇犯
      行。亦徵告訴人蔡翠玲之陳述,實與常理有違,而有瑕疵
      存在,尚難遽為採信。
    ꆼ末查,聲請人蔡翠玲既訴稱被告3 人教唆他人多次恐嚇渠
      及家人等情,然除其家人之人證外,並未提出其他物證以
      證其說。而其所指稱案發時不明人士所駕駛之車牌號碼
      0000-00號自小客車之車身,並未噴有聲請人蔡翠玲等人
      指稱之「三清道祖」之字樣,且該車車主鄭國勝亦證稱從
      未去過和成機件廠乙節,是由此部分,已可認聲請人蔡翠
      玲及其家人之證詞係有瑕疵,得否全然遽信,已非無疑。
      況聲請人蔡翠玲於偵查中亦證稱:因為時間過太久,我不
      確定能否指認出恐嚇我的那些人等語,據此,實查無足夠
      積極證據可認被告3 人有何教唆他人恐嚇或親自恐嚇聲請
      人蔡翠玲及其家人之犯行。綜上,被告3 人前開所辯,既
      非全然虛妄,自難僅憑與被告3 人怨隙已深之聲請人蔡翠
      玲及其家人之指述,即遽認渠等有何教唆恐嚇或恐嚇之犯
      行。此外,復查無其他積極事證足資認定被告蔡裕忠、蔡
      燕珍、江英哲3 人有何犯行,揆諸前揭規定及判例意旨,
      應認渠等犯罪嫌疑尚有不足。
(三)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檢察署處分書(103 年度上聲議字
      第1126號)意旨,認原臺中地檢署檢察官上開處分書之認
      事用法與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並無不合,另查以:被告蔡
      裕忠既係在蔡裕華之繼承人(包括聲請人等)知悉且同意
      情形下,由家族長輩即其母委託證人顏銘付代書辦理「和
      成機件廠」之相關負責人變更登記,並持續經營「和成機
      件廠」,以使該事業免遭結束營業之下場,難認被告3 人
      即有偽造私文書罪嫌;而聲請人蔡吳杏桃及其家人對於蔡
      裕華因生前積欠他人巨額債務,同意以帳戶內之保險理賠
      金做為還債及「和成機件廠」營業資金,亦分據上述證人
      等於原檢察官偵查中結證明確,且蔡翠玲姊妹對於該帳戶
      內之金錢進出亦均有參與,難令被告3 人負何侵占罪責等
      情;均已據原檢察官於不起訴處分書中詳述其理由及依據
      。聲請人之再議理由,或為對原處分已明白論斷事項所為
      之指摘,或為能否請求民事上返還款項之主觀意見,均難
      據為認定被告等人即有偽造文書或侵占罪嫌之適法理由等
      語,而駁回聲請人2 人之再議聲請(不包含被告3 人所涉
      嫌恐嚇危害安全罪部分,及違反商業會計法部分)。
(四)上開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理由暨事證,業經本院調閱前
      開卷核閱屬實。聲請人2 人雖以上開理由聲請交付審判,
      惟查:
    1.按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行為
      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有
      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第1 條
      前段、第2 條第1 項定有明文。刑法第1 條係明文揭櫫罪
      刑法定原則,第2 條第1 項則以第1 條為前提,係遇有法
      律變更時應如何適用新舊法律之規定,則該條所謂之「行
      為」,自係指犯罪行為人之行為而言。該條所稱法律變更
      ,係指法律之修正或廢止之情形,且以實體之刑罰法律為
      限,程序法不在其內(司法院院字第1854號解釋,最高法
      院76年第11次、89年第5 次刑事庭決議參照)。而追訴時
      效,攸關於追訴權之行使,其既規定於屬實體法律之刑法
      內,事涉國家刑罰權得否對行為人發動制裁之實體界限,
      自非得以單純之程序問題視之。易言之,追訴權時效規定
      ,兼具程序法與實體法上之性質,就程序法而言,固係一
      種訴訟障礙,惟就實體法而言,則屬一種解除刑罰事由,
      自應有刑法第2 條第1 項之適用。查聲請人2 人告訴被告
      3 人以持偽造之系爭承諾書及讓渡書,於80年4 月24日向
      臺中市政府申請「和成機件廠變更負責人為蔡裕忠」,而
      共同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之犯嫌部分,其
      犯罪時間點係80年4 月24日,核被告3 人此部分行為時之
      修正前刑法第80條規定:「(第1 項)追訴權,因左列期
      間內不行使而消滅:一、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
      徒刑者,20年。二、3 年以上、10年未滿有期徒刑者,10
      年。三、1 年以上、3 年未滿有期徒刑者,5 年。四、1
      年未滿有期徒刑者,3 年。五、拘役或罰金者,1 年。(
      第2 項)前項期間,自犯罪成立之日起算。但犯罪行為有
      連續或繼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算。」,行為後
      之現行刑法第80條則規定:「(第1 項)追訴權,因下列
      期間內未起訴而消滅:一、犯最重本刑為死刑、無期徒刑
      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者,30年。二、犯最重本刑為3
      年以上10年未滿有期徒刑之罪者,20年。三、犯最重本刑
      為1 年以上3 年未滿有期徒刑之罪者,10年。四、犯最重
      本刑為1 年未滿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罪者,5 年。(
      第2 項)前項期間自犯罪成立之日起算。但犯罪行為有繼
      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算。」,經新舊法比較結
      果,以修正前之規定較有利於行為人,聲請人2 人所指關
      於被告3 人所涉之刑法第214 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部分
      ,其法定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3 年,行使偽造私文書罪部
      分,其法定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5 年,依修正前刑法第80
      條第1 項第2 款之規定,追訴權時效期間均為10年。其中
      ,聲請人2 人前開所指被告3 人於80年4 月24日之行使偽
      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犯嫌部分,與聲請人2 人另
      指被告3 人於92年12月18日向臺中市政府辦理和成機件廠
      廠址之變更登記,迄101 年9 月7 日止之間,仍連續、反
      覆行使登載有不實事項之「和成機件廠之負責人為蔡裕忠
      」之工廠登記證及商標等文書等犯嫌部分,其發生時、地
      、行為方式等均有歧異,自無法論以連續犯之一罪,聲請
      人2 人所指被告3 人此部分犯行,既與其等另告訴被告3
      人自92年12月18日至101 年9 月7 日之犯嫌部分無連續犯
      之一罪關係,則行為終止日即應為80年4 月24日。據此,
      聲請人2 人於101 年2 月17日提起告訴,其等所告訴前述
      被告3 人於80年4 月24日所為共同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
      務員登載不實犯行部分,其追訴權時效迄至聲請人2 人提
      出告訴之時均已逾10年之追訴權時效,依刑事訴訟法第
      252 條第2 款之規定應為不起訴處分。是此部分與檢察官
      以犯罪嫌疑不足而為不起訴處分,理由雖有不同,然結論
      仍屬一致。況聲請人2 人告訴被告3 人行使偽造私文書、
      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之罪嫌部分追訴權時效既已完成,追訴
      權已經消滅,依程序審查優先於實體審查之法則,則被告
      蔡裕忠主觀上是否有認知系爭承諾書、讓渡書之存在?系
      爭承諾書、讓渡書並不違反被告蔡裕忠之意願,而向臺中
      市政府辦理和成機件廠負責人變更登記?及系爭承諾書、
      讓渡書究係何人委請證人顏銘付書寫等情,縱使檢察官未
      為調查,亦難謂有何偵查未備,更無認事用法違背證據法
      則之情事。
    2.況且,縱以實體而論,按刑法上所謂偽造私文書及偽造有
      價證券,以無權製作之人冒用他人名義製作為要件,如果
      行為人基於本人之授權,或其他原因有權製作者,固與無
      權製作之偽造行為不同,而不成立偽造私文書罪或偽造有
      價證券罪(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5276號判決意旨參照
      )。是偽造私文書之偽造者,乃指無製作權人假冒他人名
      義作成文書。查證人顏銘付於偵查中證稱系爭承諾書、讓
      渡書上的文字包括蔡裕忠、蔡裕華的名字都是伊所書寫,
      是由伊填寫所有的內容,再交由當事人帶回去蓋章,伊不
      認識蔡裕忠、蔡裕華2 人,應該是別人介紹他們找伊等語
      如上,是證人顏銘付已證稱系爭承諾書、讓渡書上之「蔡
      裕華」姓名為伊所書寫無誤;證人顏銘付亦證稱並不認識
      蔡裕忠,衡情殊難想像其有僅因受委託處理和成機件廠之
      經營權讓渡事宜,竟為袒護蔡裕忠而為虛偽陳述之必要;
      況證人顏銘付上開於偵查中之證述,係經過具結,程序上
      亦足已擔保其證述之真實性;佐以證人蔡淑珍證稱:蔡裕
      華過世後,伊母親有找人去辦理更名等語,亦如上述,益
      徵證人顏銘付確實受他人委託處理關於和成機件廠辦理經
      營權讓渡相關事宜。而被告蔡裕忠自始否認有偽造蔡裕華
      之署名於系爭承諾書、讓渡書上,則聲請人2 人此部分所
      指被告蔡裕忠之罪嫌,除聲請人之片面指述外,即乏其他
      相關證據可以證明系爭承諾書、讓渡書上之蔡裕華署名,
      為被告3 人所偽造,或證人顏銘付受被告3 人之指示而填
      載。
    3.又,聲請意旨雖另以蔡裕華生前所有存放於臺中區中小企
      業銀行之1,300 萬元,於蔡裕華過世後即列為蔡裕華之遺
      產,被告蔡裕忠、蔡燕珍分別將其中之600 萬元、700 萬
      元匯入其個人帳戶,係冒用蔡裕華之名義領取蔡裕華之生
      前存款,業已該當偽造、行使偽造私文書及詐取(冒領)
      銀行存款等罪名等語。然查,上開1,300 萬元係以和成機
      件廠名義,於80年4 月間向臺中商業銀行清水分行貸款,
      該行於80年4 月9 日辦理貸款,並轉存至和成機件廠所有
      之帳號00000000000 號之支票存款帳戶內,再由被告蔡裕
      忠、蔡燕珍於80年4 月10日轉入至其等之帳號0000000 、
      0000000 號帳戶內等節,有臺中商業銀行清水分行102 年
      6 月26日中清水字第0000000000號函暨函附之交易明細、
      貸放明細、臺中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02 年9 月26日中
      稽考字第字第0000000000號函、臺中商業銀行清水分行
      102 年10月16日中清水字第000000000 號函附卷可佐(見
      偵續字第1 號卷一第116 至119 、176 、187 頁)。聲請
      人2 人雖指稱被告蔡裕忠、蔡燕珍上開提領1,300 萬元款
      項所為,涉嫌偽造、行使偽造私文書及詐取(冒領)銀行
      存款等語,然上開600 萬、700 萬元轉存至被告蔡裕忠、
      蔡燕珍帳戶之時間點為80年4 月10日,而聲請人2 人所指
      被告蔡裕忠、蔡燕珍此部分涉嫌之行使偽造私文書罪法定
      刑為5 年以下有期徒刑,詐欺取財罪部分,法定刑則為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 千元以下罰金(按被
      告3 人行為後,刑法第339 條第1 項之規定業於103 年6
      月18日經總統公布修正,將原規定併科之1 千元以下罰金
      提高為50萬元,則新舊法比較結果,以適用修正前之規定
      較有利於被告3 人),則對照上揭修正前刑法80條第2 款
      之規定,其追訴權時效均為10年,則同上(一)所述之理
      由,追訴權時效亦已完成,仍應為不起訴處分,時效已完
      成者構成訴訟障礙事由,亦即欠缺實體之訴訟要件,訴訟
      要件既已欠缺,自無從為實體判決,更顯然無法到達檢察
      官提起公訴之「有罪判決之高度可能性」之門檻要求。則
      本於程序事項優先審查之法則,檢察官對於上開1,300 萬
      元究係由何人填寫轉帳單進而使銀行行員受欺瞞而將該款
      項轉出等事項縱未經調查,亦無應調查而未予調查之違法
      情事存在。
    4.又證人蔡秋梨於偵查中證稱:伊還沒嫁之前,伊爸爸拿錢
      出來讓伊的哥哥們經營和成機件廠,由蔡裕華當董事長,
      伊爸爸在世時,蔡裕楨是廠長,蔡裕忠做什麼伊不知道等
      語,及證人蔡裕楨於偵查中證稱:和成機件廠剛開始是伊
      父親拿錢出來讓伊和伊兄弟經營,因為蔡裕華是最大的,
      所以當董事長,伊當時擔任廠長等語,是證人2 人對於和
      成機件廠為被告蔡裕忠、蔡裕楨等人之父親出資,而由蔡
      裕華、蔡裕忠、蔡裕楨等人經營乙情之證述,互核一致。
      是聲請人蔡翠玲指稱和成機件廠為其父蔡裕華所獨資開立
      等語,是否屬實,非無疑問。另和成機件廠於71至73年間
      ,分別向臺中區中小企業銀行貸款100 至400 萬元不等之
      款項,而均以蔡裕華為借款人,蔡裕楨、被告蔡裕忠則為
      連帶保證人乙節,有借據5 張在卷可考(見偵續字第1 號
      卷一第218 至222 頁),和成機件廠之消費借貸既由蔡裕
      華為借款人,蔡裕楨、被告蔡裕忠則為連帶保證人,即與
      上開證人2 人所證述由蔡裕華擔任董事長,蔡裕楨、被告
      蔡裕忠一同經營等情亦為相符,且與常情亦無違背,如和
      成機件廠確為蔡裕華所獨資設立,何以蔡裕楨、被告蔡裕
      忠對於和成機件廠之高達數百萬元之借款會願意擔任連帶
      保證人?再者,證人蔡秋梨證稱:蔡裕華過世後,伊母親
      叫蔡裕忠接董事長,蔡裕忠本來說不要,後來還是接起來
      ,這時候蔡翠玲、蔡玉玲負責行政及跑銀行之業務,蔡篤
      育負責管鑄造方面的工作,蔡篤育、蔡翠玲、蔡玉玲都是
      領工廠的薪水等語,聲請人蔡翠玲亦供稱伊和伊妹妹蔡玉
      玲有在和成機件廠負責跑銀行等語,而被告蔡裕忠自80年
      6 月11日即已變更為該廠之負責人,聲請人蔡翠玲及其弟
      、妹至本案提出告訴時止,均已在和成機件廠工作約20年
      之久,如和成機件廠確為蔡裕華獨資設立,為何於蔡裕華
      過世後,聲請人蔡翠玲均未對被告等人提出侵占之告訴或
      請求返還,且竟仍在該工廠內工作,並支領薪水?是以,
      和成機件廠是否確實為蔡裕華所獨資設立,而可認定確屬
      蔡裕華之遺產,實有疑問,聲請意旨所稱被告蔡裕忠或其
      母親均非蔡裕華之繼承人,渠等無權代替蔡裕華之繼承人
      決定和成機件廠之負責人變更等語,尚無可採。另證人顧
      清正於偵查中係證稱:伊從蔡裕華還沒過世時,就擔任和
      成機件廠之會計師,當時和成機件廠是獨資,是一個家族
      企業等語,可見依證人顧清正之證詞,其係證稱「和成機
      件廠為獨資」,而非「和成機件廠係蔡裕華獨資設立」,
      和成機件廠為獨資商號並非等同於即為蔡裕華所獨立出資
      設立;況如前述,證人蔡秋梨、蔡裕楨均證稱和成機件廠
      係伊父親拿錢出來設立等語,和成機件廠無從認定為蔡裕
      華獨資設立,以和成機件廠為名義於80年4 月9 日向臺中
      商銀清水分行所借之上開1,300 萬元款項,更無從遽而認
      定為蔡裕華之遺產,則聲請意旨所陳和成機件廠既為獨資
      商號,於負責人蔡裕華死後,未經蔡裕華全體繼承人同意
      ,擅自變更負責人登記,自有偽造文書之犯意存在等語,
      即無可採信。
    5.另按證人固應就其親身見聞體驗之客觀事實提供證言,倘
      若陳述其個人意見或推測之詞,因係主觀己見或臆測,非
      屬客觀見聞之事實,原則上不得作為證據;然若證人係以
      自己直接體驗之事實為基礎,所作之推測或意見,即伴隨
      該經驗事實或以此原因事實而為之推測,本具有某種程度
      之客觀性與不可代替性,既係基於合理體驗之事實所形成
      ,乃以實際經驗為基礎,自與單純私見或臆測有別。是刑
      事訴訟法第160 條規定「證人之個人意見或推測之詞,除
      以實際經驗為基礎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其所謂不得作
      為證據者,應僅限於單純之意見及推測,倘證人之意見或
      推測事項,係基於一定具體之實際經驗事實,而具備合理
      性之事物者,即非所謂之意見,而仍應認其具有一般之證
      據能力(最高法院101 年度台上字第3903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證人蔡秋梨、蔡淑珍、方欽雄、蔡裕楨於103 年1
      月15日偵訊時所為之證述(詳如前述原臺中地檢署檢察官
      處分書意旨所載),證人蔡秋梨之證詞係基於其為蔡裕華
      、蔡裕忠等人妹妹之身分,於回去老家時所瞭解關於和成
      機件廠之營運狀況,證人蔡淑珍、蔡裕楨部分則基於實際
      在和成機件廠上班,且亦為蔡裕華、蔡裕忠之兄弟姊妹關
      係,而知悉關於蔡裕華如何積欠債務、和成機件廠負責人
      之接班等情,證人方欽雄則因居住於和成機件廠隔壁,且
      與蔡裕忠為親戚,而知道和成機件廠之經營情況及變更董
      事長等事宜,渠等之證述均係基於一定、具體,且為自己
      實際經驗之事實為證述基礎,自非單純之個人意見或推測
      之詞,況渠等之證詞均經過具結,且經檢察官為隔離訊問
      ,互核彼此之證述亦無矛盾之處,當為可信,而可採為論
      斷之基礎。
    6.至本案聲請交付審判意旨又稱:檢察官未傳訊蔡篤育、蔡
      翠玲以相互勾稽證人顧清正、顏銘付之證詞,且蔡篤育為
      直接證據,相較於蔡秋梨、蔡淑珍、方欽雄、蔡裕楨等人
      為傳聞證據,檢察官未調查直接證據,逕予調查間接證據
      ,有應調查未予調查之違法等語。然按所謂直接證據,係
      指可證明直接相關事實(即犯罪事實是否成立之事實,亦
      即主要事實)之證據,而可以證明可能據以推論直接事實
      之事實(即為間接事實)之證據,則為間接證據(詳見林
      鈺雄著,刑事訴訟法〈上冊〉,六版,489 頁以下)。以
      被告3 人是否共同行使偽造私文書或行使使公務員登載不
      實文書之罪嫌部分而言,蔡篤育是否拒接和成機件廠之董
      事長乙職,係得據以推論被告3 人是否有上開偽造文書等
      罪嫌之間接事實,而非直接事實,則就證明蔡篤育是否拒
      接和成機件廠之董事長乙節,無論證人蔡秋梨、蔡淑珍、
      方欽雄、蔡裕楨、蔡篤育等人關於此部分之證詞,核均屬
      間接證據,非直接證據,聲請人2 人陳稱檢察官未予調查
      屬直接證據之蔡篤育等語,即有誤會,而無可採,而檢察
      官於偵查程序中,對於如何為證據之調查,本有斟酌具體
      案情之裁量空間。再本院於聲請交付審判程序中調查證據
      之範圍,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得就聲請人新
      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亦不可蒐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聲
      請人2 人另提出王明德所親筆之資料、蔡裕華生前所有位
      於美國之土地之相關資料,及以證人名單1 份羅列包含臺
      中市議員江勝雄、前臺中市議長黃正義、豐兆航太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進豐等數人為證人名單,陳稱傳訊該
      等證人可證明證人蔡秋梨、蔡淑珍、方欽雄、蔡裕楨等人
      之證述為虛構等情,乃屬另行調查新證據之範疇,本院無
      從就此部分逕予調查審酌。
    7.按因發現真實之必要,得命證人與他證人或被告對質,亦
      得依被告之聲請,命與證人對質,刑事訴訟法第184 條第
      2 項定有明文,則依該條規定可知,因發現真實之必要,
      得命「證人」與「其他證人」對質,並非規定告訴人得與
      證人對質,則聲請意旨謂檢察官未賦予告訴人與證人對質
      詰問之機會等語,即有誤會,而縱使告訴人於偵查中係以
      證人身分到庭,檢察官於判斷是否給予為證人身分之告訴
      人與其他證人對質,仍可判斷是否有發現真實之必要,在
      偵查程序是否應傳喚證人對質,本得由檢察官於偵查中依
      案件之情況斟酌有無必要而斷,倘依原有之卷證資料已足
      判斷,自無就聲請人主張之調查事項逐一調查之必要。
    8.復以,蔡裕華於生前對外積欠賭債,數額高達約5,000 萬
      元,和成機件廠亦有負債情事等節,業據證人蔡秋梨、蔡
      淑珍、方欽雄、蔡裕楨等人證述明確,均如前述,其等對
      於蔡裕華積欠賭債、和成機件廠亦因此負債乙節之證述核
      屬一致,並無矛盾、衝突之處。另佐以卷附臺中商業銀行
      於101 年5 月3 日之函文,亦記載和成機件廠迄至80年4
      月4 日止,向該銀行貸款共計1,100 萬元,足徵和成機件
      廠之經營狀況並非相當良善,始有對外借款之需求。至蔡
      裕華雖積欠高額賭債,其債權人未必均會採取查封、拍賣
      財產之法律途徑,更與蔡裕華是否擁有美國之土地等節無
      必然關係。雖證人顧清正於偵查中證稱:蔡裕華過世後,
      和成機件廠剛開始之經營狀況方面,伊印象中沒有大虧損
      或大賺錢等語,然非可僅據此推論和成機件廠或蔡裕華確
      無積欠債務情事;況證人顧清正亦證稱:蔡裕華外面欠賭
      債的事情,因為蔡裕華不會跟伊說私人事情,伊沒有聽說
      ,伊記得和成機件廠清算申報時,清算所得還是虧損狀態
      等語,衡情蔡裕華如對外積欠高額賭債,應不會任意告知
      僅為工廠會計師之證人顧清正,證人顧清正對蔡裕華之私
      人債務當無法知悉,且證人顧清正既證稱和成機件廠清算
      後為虧損狀態,已可證證人蔡秋梨、蔡淑珍、方欽雄、蔡
      裕楨等人前開證述和成機件廠積欠債務,蔡篤育不敢接手
      等語並非無稽,而有所據。
    9.再按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者
      ,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前段定有明文。而告訴
      人不服前條之駁回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
      律師提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法院
      認為交付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
      訴訟法第258 條之1 第1 項、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分
      別闡述至明。由此觀之,得向法院聲請交付審判之案件,
      係以曾由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
      由,並依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前段為駁回處分者為限;倘
      再議之聲請不合法(如刑事訴訟法第257 條第3 項等情形
      ),因依檢察機關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85點
      之規定,僅以公函通知而未製作處分書,且不阻斷原不起
      訴處分之確定,自與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駁回處分有別
      ,而不得對之聲請交付審判(詳參林俊益所著「刑事訴訟
      法概論下冊」第112 至113 頁,99年2 月9 版1 刷)。經
      查,聲請人2 人對臺中地檢署102 年度偵續字第1 、2 號
      聲請再議,嗣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檢察署以聲請人蔡
      翠玲所指被告3 人關於恐嚇危害安全罪部分,未附具理由
      ,聲請人蔡吳杏桃指述被告涉嫌違反商業會計法部分,屬
      告發依法不得再議,上開2 部分再議聲請均為不合法,而
      以公函通知聲請人,並未製作處分書乙節,有臺灣高等法
      院臺中分院檢察署103 年6 月6 日中分檢惠弘103 上聲議
      1126字第0000000000號函稿在卷可參,是關於上開2 部分
      ,既為再議不合法,均非由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
      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而依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前段所為駁
      回之處分,自非可聲請交付審判之標的,揆諸上揭說明,
      聲請人2 人關於被告3 人關於上揭部分聲請交付審判,顯
      然不合法定程式要件,聲請並非合法,且此項程式之欠缺
      亦無從補正。
六、綜上所陳,原不起訴處分書及聲請再議處分書既已調查偵查
    卷內所存證據,並敘明所憑證據及判斷理由,認無積極證據
    證明被告3 人涉有聲請人2 人所指訴之偽造文書、行使偽造
    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親屬間詐欺、親屬間侵占等罪嫌
    。是以,臺中地檢署檢察官及臺中高分檢檢察長以被告3 人
    犯罪嫌疑不足,分別予以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之聲請,於
    法並無不合。聲請人2 人仍執陳詞,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
    為無理由,另關於聲請人2 人指述被告3 人涉嫌恐嚇危害安
    全罪部分,聲請亦非合法,是均應予駁回。
七、依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0    月    13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淑芳
                                      法  官  李秋娟
                                      法  官  陳怡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貴卿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0    月    13    日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7 15:03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CYDM,103%2c%e8%81%b2%e5%88%a4%2c9%2c20140915%2c1

裁判字號: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103 年聲判字第 9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103 年 09 月 15 日
裁判案由:交付審判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3年度聲判字第9號
聲 請 人 呂長義
代 理 人 陳振榮律師
被   告 魏永和
      李明俊
      洪文樟
上列聲請人因告訴被告偽造文書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南
分院檢察署檢察長中華民國一○三年四月一日駁回再議之處分(
103年度上聲議字第207號),聲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而法院認為交
    付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
    258條之1、第258條之3第2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聲
    請人即告訴人呂長義以被告魏永和、李明俊共同涉犯使公務
    員登載不實罪嫌、被告魏永和、洪文樟共同涉犯損害債權罪
    嫌,訴請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後,該署檢察
    官於民國102年12月24日以102年度偵字第392、393、394、3
    95、7181號為不起訴處分(下稱原不起訴處分),聲請人不
    服而聲請再議,嗣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檢察署檢察長於
    103年3月31日,認再議無理由,以103年度上聲議字第207號
    處分書駁回再議(下稱駁回再議處分)。又該駁回再議處分
    書則係於103年4月 7日合法送達聲請人一情,有臺灣高等法
    院臺南分院檢察署送達證書影本1紙附卷可查(見102年度偵
    字第392 號卷第41頁),故本件自聲請人實際收受日駁回再
    議處分書起之翌日起算10日之期間,而本件聲請人則於 103
    年4 月14日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具狀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此
    有刑事交付審判聲請狀 1份及其上蓋印之本院收文戳章存卷
    為憑(見本院卷第 1頁),故本件之聲請尚未逾法定不變期
    間,合先敘明。
二、聲請人原告訴意旨(僅限聲請交付審判部分)略以:被告魏
    永和為址設嘉義市○區○○路00巷00弄000 號「和穎工程有
    限公司」(下稱「和穎公司」)負責人,被告洪文樟係址設
    臺中市○○區○○○路00○0 號「三億事業有限公司」(下
    稱三億公司)負責人,告訴人呂長義為和穎公司員工。緣和
    穎公司因從事冷凍空調工程,與三億公司有業務往來。詎被
    告魏永和竟與被告李俊明、洪文樟分別為下列之行為:
(一)使公務員登載不實部分:
    緣被告魏永和於民國100年9月18日,以和穎公司需錢周轉為
    由,在「和穎公司」上開辦公室內,向聲請人借款新臺幣(
    下同)85萬元,並由同案被告蔡宜縈(與被告魏永和為夫妻
    ,為和穎公司會計,未經聲請人就其涉嫌部分聲請交付審判
    )於同日開立發票人為「和穎公司」,面額各60萬元、25萬
    元之支票 2張,並由被告魏永和背書當作擔保。而被告魏永
    和、同案被告蔡宜縈、被告李明俊渠等 3人明知和穎公司與
    被告李明俊並無債權、債務關係,竟為躲避債權人即聲請人
    向被告魏永和、同案被告蔡宜縈追討債務,共同基於使公務
    員登載不實之犯意聯絡,於100年10月19 日,由被告魏永和
    、同案被告蔡宜縈將「和穎公司」名下坐落於嘉義市○○段
    0000○0 地號土地及其上同段2297建號建物,設定最高限額
    抵押權360 萬元予被告李明俊。因認被告魏永和、李明俊均
    共同涉犯刑法第214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嫌云云。
(二)損害債權部分:
    聲請人因對被告魏永和、「和穎公司」有上開借款債權,於
    100年10月19 日向本院遞狀聲請,請求被告魏永和、和穎公
    司給付票款25萬元,經本院於100年11月30日以100年度嘉簡
    字第571 號民事判決,判處被告魏永和、「和穎公司」應連
    帶給付聲請人25萬元、得假執行,前開判決並於101年1月13
    日確定;聲請人又於100年12 月間向本院遞狀聲請,請求被
    告魏永和、和穎公司支付命令126萬元,經本院於100年12月
    15日以100年度司促字第13879號裁定,命被告魏永和、「和
    穎公司」應連帶給付126 萬元及自100年11月1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年息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並連帶賠償督促程序費用
    500元予告訴人,前開支付命令並於101年1 月14日確定。聲
    請人因而取得以被告魏永和、「和穎公司」為債務人之執行
    名義。嗣聲請人於101年間查知被告魏永和於100年11月 3日
    起任職被告洪文樟所開設之「三億公司」,每月領取「三億
    公司」之投保薪資1 萬7,880元,經聲請人101年10月31日向
    本院聲請對被告魏永和於「三億公司」之薪資強制扣薪,嗣
    經本院於101年11月2日核發嘉院貴101司執東字第30864號執
    行命令,命「三億公司」就被告魏永和於該公司之薪資,予
    以扣薪三分之一,詎被告魏永和、洪文樟竟基於毀損債權之
    犯意聯絡,由被告洪文樟於101年11月8日,以第三人陳報扣
    押薪資債權或聲明異議狀,向本院不實陳報被告魏永和現非
    「三億公司」員工無從扣薪,而隱匿被告魏永和之財產,致
    聲請人追討無著。因認被告魏永和、洪文樟共同涉有刑法第
    356條之損害債權罪嫌。
三、聲請交付審判意旨略以:
(一)本件原不起訴處分與駁回再議處分所據之理由為「被告魏
    永和應確實有以和穎公司名義,向被告李明俊之父李富民借
    款使用,難謂被告魏永和、李明俊所為最高限額抵押權之設
    定,係虛偽不實,而有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之犯行....刑法第
    356 條之毀損債權罪其犯罪主體應以債務人為限....被告洪
    文樟難認係本罪犯罪主體」(原不起訴處分部分);「被告
    魏永和應確實有向被告李明俊之父李富民借款,是李富民為
    擔保其債權,就被告魏永和提供之上開不動產,以其子李明
    俊名義設定抵押權,乃民間常見之借名登記,且被告魏永和
    既確實有向李富民借款,則以李富民或李明俊之名義為抵押
    權設定登記,對聲請人或公眾在實質上難認有何足以生損害
    之虞....被告洪文樟難認係毀損債權罪之犯罪主體,自不得
    課以該罪責....聲請人所提出財政部南區國稅局101 年度綜
    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影本,雖記載被告魏永和於 101
    年在三億公司有受領薪資36萬元,然該36萬元應係魏永和向
    三億公司之借款,因會計小姐作帳錯誤,將借款錯登為薪資
    ,已請會計師向國稅局更正等情,業經被告洪文樟陳明在卷
    ,並有更正前後之扣繳憑單影本及三億公司明細分類帳附卷
    可稽,且經被告魏永和向國稅局申訴,國稅局於102年8月28
    日退稅7035元予魏永和,亦有國庫機關專戶存款支票影本在
    卷可查,堪認被告洪文樟所供屬實....」(駁回再議處分部
    分)云云。
(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部分:
    惟民法上所謂之借名登記並非民法債篇所規定之有名契約,
    司法實務上雖不否定借名契約之效力,然借名契約僅於不違
    反強制、禁止規定或公序良俗之範圍內始生效力。本件縱認
    李富民與和穎公司間有借貸關係,然在刑事法之認定上,李
    富民仍不得借用他人名義設定抵押,蓋刑法上偽造文書之被
    害人除了債權人之外,尚包括登記之主管機關,被告魏永和
    、李明俊此舉已損害主管機關對於土地管理登記之正確性,
    駁回再議處分以民法借名契約來合理化被告之犯行,於法無
    據。
(三)損害債權部分:
  1.按「因身分或其他特定關係成立之罪,其共同實行、教唆或
    幫助者,雖無特定關係,仍以正犯或共犯論。但得減輕其刑
    。因身分或其他特定關係致刑有重輕或免除者,其無特定關
    係之人,科以通常之刑。」刑法第31條定有明文,且刑法第
    356 條之犯罪主體雖為「債務人」,然協助債務人隱匿財產
    之人,亦可成立刑法第 356條之罪。亦即在執行名義上負有
    債務之人皆可成為犯罪主體,只是該第三人是否構成本罪,
    須視其與本件執行名義之債務人即被告魏永和就隱匿債權一
    事,有無犯意聯絡即行為分擔。原不起訴處分與駁回再議處
    分逕論被告洪文樟非刑法第356條之犯罪主體,似有違誤。
  2.至於被告魏永和、洪文樟(三億公司)間36萬元之關係為何
    ?令人存疑,若係被告2 人所稱之借款,渠等是否曾提出債
    權證明文件、資金流向之資料?況被告魏永和於100 年間已
    是負債累累之人,當時還積欠被告洪文樟高達1900萬元,且
    和穎公司既已倒閉,被告洪文樟又豈會於101 年間再借給被
    告魏永和36萬元?
  3.另由卷內事證可證被告2 人陳稱該筆款項係借款云云,並不
    實在:
  (1)依三億公司明細分類帳顯示被告魏永和之「暫付款」借貸期
    間為101年4月至102年6月,借貸金額為32萬4300元,是被告
    2人所稱系爭36萬元款項為101年間之借貸款項,顯然不可採
    。
  (2)又前開明細分類帳中之傳票日期,其中101年7月18日之摘要
    為「魏永和7/16與虹輝聚餐...借方金額10000元」,本件虹
    輝公司與三億公司間有契約合作關係,從被告洪文樟於 102
    年5月3日偵查時之供詞可確認,虹輝公司與被告魏永和無任
    何關係,則何以三億公司於101年7月18日會借支1 萬元與被
    告魏永和,使其與虹輝公司之人聚餐?依一般常理即可推知
    ,當時被告魏永和係受僱於三億公司,才會向公司借支 1萬
    元與公司客戶聚餐,然原不起訴處分與駁回再議處分均未審
    酌,實有違誤。
  (3)又從經濟部101年5月9日經授中字第00000000000號函可知,
    被告洪文樟於101年5月8 日向經濟部登記被告魏永和為公司
    之專任技術人員,而函文中顯示被告洪文樟是在101年5月間
    才知被告魏永和之執照被別間公司登記走了,但其確於 102
    年9月26日偵查時陳稱:魏永和於101年1 月31日辦理退保是
    因為發現魏永和之執照已被其他公司登記了云云,此供述顯
    然不實。
  (4)此外,被告洪文樟所稱「系爭36萬元款項係借款,已向國稅
    局申請由薪資更正為借款」之情節,顯與常理不合,蓋被告
    洪文樟既於102年4月29日申請由薪資更正為借款,則其不應
    該且不可能在102年5月間還將被告魏永和之薪資所得36萬元
    報出,如此將使得被告魏永和必須另外再申請退稅(魏永和
    於當年8 月份取得退稅額),此作法豈不多此一舉,與常理
    不合?正常情況應係102年 4月29日更正為借款後,5月份就
    不用報所得,之後更不用另外再申請退稅,被告洪文樟之作
    法無異此地無銀三百兩,亦可佐證系爭款項為薪資,而非借
    款。
  4.末者,聲請人對於被告魏永和之債權,目前透過臺北地方法
    院民事執行處執行被告魏永和於萬邦建築師事務所之薪資債
    權(該院102年司執字第 2267號、第104472號),然聲請人
    近日發現萬邦建築師事務所匯給聲請人之分配款減少,經聲
    請人詢問下,該所表示現已有南區國稅局因追繳所得稅而進
    入分配薪資,故匯給聲請人之分配款依比例減少,若此為真
    ,顯見被告魏永和、洪文樟確實有隱匿財產之犯行,系爭36
    萬元款項為薪資,並非借款,是國稅局始追繳被告魏永和漏
    繳之所得稅。
(四)綜上所述,原不起訴處分與駁回再議處分實屬違誤,所持
    之理由已構成刑事訴訟法違背法令事由,故本件交付審判之
    聲請為有理由,請求本院裁定本件交付審判,以茲救濟違失
    。
四、按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1規定聲請人得向法院聲請交付審判
    ,係新增對於「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裁量權」制衡之一種
    外部監督機制,法院僅就檢察官所為不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
    是否正確加以審查,以防止檢察機關濫權,依此立法精神,
    同法第258條之3第3項規定法院審查聲請交付審判案件時「
    得為必要之調查」,其調查證據之範圍,自應以偵查中曾顯
    現之證據為限;而同法第260 條對於不起訴處分已確定或緩
    起訴處分期滿未經撤銷因發現新事實新證據者得再行起訴之
    規定,其立法理由說明該條所謂不起訴處分已確定者,包括
    「聲請法院交付審判復經駁回者」之情形在內,是前述「得
    為必要之調查」,其調查證據範圍,更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
    證據為限,不得就聲請人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亦不得蒐
    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否則,將與刑事訴訟法第260條之再
    行起訴規定,混淆不清,亦將使法院兼任檢察官而有回復「
    糾問制度」之虞;且法院裁定交付審判,即如同檢察官提起
    公訴使案件進入審判程式,是法院裁定交付審判之前提,必
    須偵查卷內所存證據已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規定「
    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檢察官應提起公訴之情形,亦即該案
    件已經跨越起訴門檻,否則,縱或法院對於檢察官所認定之
    基礎事實有不同判斷,但如該案件仍須另行蒐證偵查始能判
    斷應否交付審判者,因交付審判審查制度並無如同再議救濟
    制度得為發回原檢察官續行偵查之設計,法院仍應依同法第
    258條之3第2項前段規定,以聲請無理由裁定駁回。
五、次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認定不利於被告之事
    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認
    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
    另告訴人之告訴,係以使被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是其陳述
    是否與事實相符,仍應調查其他證據以資審認,最高法院分
    別著有30年上字第816 號判例及52年台上字第1300號判例足
    資參照。
六、本院之判斷:
(一)使公務員登載不實部分:
  1.按刑法上偽造文書罪之成立,以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為特
    別要件,所謂足生損害,固不以實已發生損害為必要,然亦
    必須有足以生損害之虞者,始足當之,若其僅具偽造之形式
    ,而實質上並不足以生損害之虞者,尚難構成本罪,有最高
    法院49年台非字第18號判例可循。復按借名登記,其登記名
    義人若僅單純出借名義,對登記之標的物或權利並無任何管
    理處分之實,其實際占有、管理之人仍為借用人,即所謂之
    「消極信託」,依現行信託法,固不成立信託關係(最高法
    院86年度台上字第4249號判決要旨供參)。亦即,所謂借名
    登記,係指當事人間本於真意,由一方將其所有之不動產,
    移轉至他方名下,而管理、使用、處分權仍屬於原所有人之
    無名契約,並非信託契約,且借名登記著重在當事人間之信
    任關係,倘契約目的並無不法(如違反強制、禁止規定或悖
    於公序良俗)、理由正當,即應屬合法有效之契約,性質與
    委任契約類同,並類推適用民法委任之相關規定(最高法院
    91年度台上字第1871號、98年度台上字第990 號民事判決可
    供參照)。
  2.因地政機關於辦理所有權移轉或抵押權登記時,僅須審核其
    形式上要件具備即准許,對於申請人間之移轉登記事由或抵
    押權設定之實質上是否真正,並無審認之責任與義務,是就
    本件而言,有關最高限額抵押權之登記,確實可能構成使公
    務員登載不實之事項。然查:
(1)被告魏永和因和穎公司營運資金周轉,以該公司名義,於
    民國100年 8、9月間,陸續向被告李明俊之父親李富民借款
    約300萬元,並提供上開嘉義市○○段0000○0地號土地及其
    上同段2297建號建物作為擔保,隨後則向嘉義市地政事務所
    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等情,業經證人李富民於偵查時證述明
    確(見101年度交查字第810號卷〔下稱交查810卷〕第115至
    116頁、102年度偵字第392號卷〔下稱偵392卷〕第28頁正背
    面),核與被告李明俊供稱:被告魏永和有向伊爸爸李富民
    借錢,借錢的事情都是李富民在處理等語大抵相符(見交查
    字810卷第34頁、偵392卷第17頁),並有台灣中小企業銀行
    匯款申請書影本1 紙、存摺交易明細4紙、借據1紙、本票影
    本4紙、支票影本5 紙等附卷可佐(見交查810卷第118至127
    頁),堪認被告魏永和應確實有以和穎公司名義,向證人李
    富民借款使用之事實,已難謂被告魏永和、李明俊間所為最
    高限額抵押權之設定,係屬虛偽不實。
(2)況就何以借用被告李明俊之名義為設定上揭抵押權,證人
    李富民證稱:伊跟伊兒子住在一起,伊等是親屬同居共財,
    本來就打算幫伊兒子置產,伊的錢就是伊兒子的錢,想說如
    果設定在伊兒子名下比較方便等語(見交查810卷第116頁)
    ,可知證人李富民與被告李明俊間就上揭抵押權設定登記為
    借名登記關係,考諸 2人為同居共財之父子關係,證人李富
    民借用被告李明俊之名義為權利登記,目的在於日後置產贈
    與被告李明俊時可省略辦理上之不便,則此契約目的難謂有
    何違反強制、禁止規定或悖於公序良俗之情況,則 2人間之
    借名登記關係自屬合法有效,已甚明確。
(3)縱認以被告李明俊之名義為上揭抵押權設定登記,形式上
    確有不實,惟觀諸卷附之前開土地、建物第二類謄本上所載
    (見101年度他字第639號卷第6 至11頁),證人李富民除以
    被告李明俊作為抵押權人申請設定登記外,並未再有以其名
    義或與其相關者之名義,辦理其他順位抵押權設定之情形,
    而證人李富民以被告李明俊之名義為本次登記時,即須提出
    前述債權證明文件供地政機關為形式憑判,自無可能再以同
    一債權向地政機關設定抵押權登記,是就聲請人作為一般債
    權人之權益而言,並無任何損害可言。再就地政機關管理土
    地登記之正確性以觀,因土地建物之不動產「登記」(包括
    所有權、抵押權等他項權利)係具有公示性,乃揭示其所有
    權人為何?是否設有負擔?負擔若干?等權利現況,為提供
    擬以該不動產為交易標的而前往閱覽其登記資料之民眾重要
    之交易資訊,倘其內容有虛偽不實,自足以影響大眾交易安
    全,亦使得地政機關之不動產登記喪失其公信力,然本件中
    ,證人李富民確實對被告魏永和具有債權,亦以合法有效之
    方式,借用被告李富民之名義設定上揭抵押權登記,除此之
    外,證人李富民、被告魏永和、李明俊等 3人,均無再以其
    他方式或手段影響其他債權人權益或大眾交易安全,故實質
    上對於地政機關管理土地之正確性,亦難認有何足以生損害
    之虞。
  3.綜上,聲請交付審判意旨雖執上詞認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
    議處分有所違誤,並指稱被告魏永和、李明俊涉有共同使公
    務員登載不實之犯行,惟被告2 人之行為核與該罪之構成要
    件不合,即難以該罪之刑責對被告2人相繩。
(二)損害債權部分:
  1.按刑法第356 條之損害債權罪,係以「債務人」於將受強制
    執行之際,意圖損害債權人之債權而處分隱匿財產為成立要
    件,即刑法第356 條之損害債權罪,係以保護債權人之債權
    受償可能性為其規範目的,因其所謂「將受強制執行之際」
    ,係指債權人對債務人取得強制執法第4條第1項各款所定之
    執行名義起,至強制執行程序完全終結前之期間而言,是其
    所謂「債務人」者,係指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各款所定在
    執行名義上負有債務之人。易言之,損害債權罪之犯罪主體
    以即將受強制執行之「執行債務人」為限,為身分犯,且因
    法人除有處罰之特別規定外,並無犯罪能力,是此之「債務
    人」應以自然人為限,必該債務人係自然人,而於將受強制
    執行之際,意圖損害債權人之債權,而毀壞、處分或隱匿其
    財產者,始克當之。又按就金錢債權請求權之執行,執行債
    權人固得以執行債務人所有之任一動產、不動產或其他財產
    權等責任財產為執行標的(即執行客體)請求強制執行,但
    於以執行債務人之其他財產權為執行客體,而就執行債務人
    對第三人(或稱第三人債務人,即執行債務人之債務人)所
    擁有之財產權(如債權、股權等)為強制執行時,雖執行法
    院得據執行債權人之聲請,對該第三人核發執行命令(諸如
    扣押命令、收取命令、支付轉給命令或移轉命令),惟其執
    行對象仍是原來執行名義之債務人,該第三人並非因此而成
    為執行債務人,祗不過係以執行債務人對該第三人之其他財
    產權為執行客體而已。倘該第三人於收受執行法院之執行命
    令,而為任何處分該執行債務人對第三人之財產權,不過係
    該第三人違背法院執行命令,應如何究責之問題,究非係執
    行債務人本人之隱匿或處分財產,自無刑法損害債權罪之適
    用(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9年度上易字第 611號、最高法
    院61年度台非字第213號、90年度台非字第71號、101年度台
    非字第380號等判決可供參照)。
  2.經查,本諸刑法第31條第1 項之規定,我國實務向來認為無
    身分之人亦可與有身分之人成立共同正犯,惟無身分之人並
    不能成為純正身分犯之單獨正犯,簡言之,若在有身分之人
    未參與犯罪構成要件之實行時,無身分之人無論如何均無從
    構成因身分關係所成立之罪。本件原不起訴處分與駁回再議
    處分,雖一再提及被告洪文樟不可能為刑法第 356條損害債
    權罪之犯罪主體,除本罪為純正身分犯外,自係由被告洪文
    樟無法成為本罪單獨正犯之觀點而闡述,是就本院於101 年
    11月 2日所核發之「嘉院貴101司執東字第30864號」執行命
    令,不論被告洪文樟或三億公司,在聲請人對於被告魏永和
    之強制執行程序上,均為第三人而非執行債務人,故被告魏
    永和(或和穎公司)與被告洪文樟(或三億公司)相互間,
    縱存在債權、債務或僱傭關係,而被告洪文樟收受執行命令
    後竟單獨起意,未依命令內容辦理扣款、扣薪,反有處分或
    隱匿財產之狀況時,其行為僅是第三人違背法院執行命令,
    應如何究責之問題,並無從成立刑法之損害債權罪。因此,
    聲請交付審判意旨主張被告洪文樟亦可能成立本罪,雖屬的
    論,然有曲解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分之真正意旨,即
    應予釐清。況且,本件聲請人向本院聲請扣押者,實為執行
    債務人即被告魏永和對第三人三億公司之薪資債權,嗣三億
    公司亦係以公司名義,依據強制執行法第119條第1項規定聲
    明異議,此有本院所核發之上揭執行命令、101年11月8日第
    三人陳報扣押薪資債權或聲明異議狀、本院 101年11月13日
    民事執行處通知各1 紙附卷可參(見102年度他字第696號卷
    〔下稱他696卷〕第4至6 頁),因三億公司本身為法人,被
    告洪文樟縱然是公司負責人,兩者之人格仍非同一,公司作
    成之意思決定亦不代表或等同於公司負責人之意思表示,由
    此以觀,聲請人於原告訴意旨認為三億公司於101年11月8日
    具狀所為之聲明異議,已屬「隱匿財產」之行為,惟依上說
    明,此為三億公司之意思決定,則此部分行為是否屬被告洪
    文樟單獨起意而涉犯本罪,聲請人對被告洪文樟提出告訴於
    程序上是否合法,即非無疑。
  3.退步言之,縱認前揭聲明異議之行為乃被告洪文樟之意思決
    定,則本件被告洪文樟成立損害債權罪之前提,應係已可認
    定被告魏永和成立本罪在先,而被告洪文樟與被告魏永和相
    互間就隱匿被告魏永和財產一事,具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
    ,始足當之,就此,首要爭點應在於系爭36萬元究竟為被告
    魏永和之薪資,抑或為三億公司借予被告魏永和之借款。查
    被告魏永和係於100年11月3日在三億公司辦理勞工保險加保
    ,嗣於101年1月31日辦理勞工保險退保,有三億公司勞工保
    險加保申報表、退保申報表、勞保局被保險人投保資料查詢
    各1紙附卷可佐(見交查810卷第424至425頁、他696卷第7頁
    ),至聲請人所提出之被告魏永和之財政部南區國稅局 101
    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影本(見他696 卷第15頁
    ),其上雖記載被告魏永和於 101年在三億公司有受領薪資
    36萬元,然該36萬元應係被告魏永和向三億公司之借款,因
    三億公司之會計小姐作帳錯誤,始將借款錯登為薪資,三億
    公司已請會計師向國稅局更正等情,業經被告洪文樟陳明在
    卷(見偵392卷第18頁背面),並有更正前後之101年度各類
    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影本2紙、三億公司明細分類帳1紙附
    卷可稽(見偵392 卷第24至26頁),且此錯誤嗣經被告魏永
    和向財政部南區國稅局申訴,該局遂於102年8月28日退稅70
    35元與被告魏永和一節,已據被告魏永和供陳無訛(見偵39
    2卷第18頁背面),亦有國庫機關專戶存款支票影本1紙在卷
    可查(見偵392 卷第27頁)。是據上各情審認,系爭36萬元
    款項為三億公司於101 年間借予被告魏永和之款項,應為實
    情,則聲請人雖以前揭所得資料清單為據提出質疑,仍無從
    對其作有利之認定,從而,被告魏永和於 101年間在三億公
    司既未領取薪資,則於本院101年11月2日核發上開執行命令
    時,其斯時並非三億公司員工,當無薪資可供聲請人扣押,
    自難認被告2人有何隱匿財產之情事可言。
  4.至聲請交付審判意旨雖以前開情詞質疑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
    再議處分之認定多所違誤,然查:
(1)被告洪文樟於偵查時供稱:聲請人之前在魏永和公司上班
    ,魏永和有欠聲請人一點錢,結果聲請人到處亂告,伊有跟
    聲請人講叫渠不要這樣,給魏永和一點時間,魏永和會想辦
    法還錢,結果聲請人聽不下去,現在連伊也告,伊自己也被
    魏永和欠了1900多萬,但伊願意給魏永和一點時間還款,魏
    永和人不錯,也有冷凍空調的專長等語等語(見交查810 卷
    第417 頁),顯見聲請交付審判意旨主張被告魏永和尚積欠
    被告洪文樟1900萬元一情,主要應是根據被告洪文樟上揭供
    述而察知,然綜觀被告洪文樟之供述全旨,其與被告魏永和
    間素有交情,且相信被告魏永和之為人,故此,縱使被告魏
    永和尚積欠被告洪文樟大筆款項,仍不得僅憑此逕認被告洪
    文樟不可能再持續借款與被告魏永和。從而,聲請交付審判
    意旨雖以被告洪文樟之供詞為據,然僅摘取部分供詞即行率
    斷,主張101 年間被告洪文樟再借款與被告魏永和違乎常情
    ,要非可採。
(2)另觀之前開三億公司明細分類帳(見偵392卷第26 頁),
    係被告洪文樟提出欲證實被告魏永和於101 年間有向三億公
    司借款之事實,而此明細分類帳,為三億公司會計人員將10
    0年10月1日起至102年8月31日止與被告魏永和相關之支出傳
    票、收入傳票彙整後所作成之明細紀錄,列印日期為102年9
    月26日,由統計期間與列印日期研判,此應非三億公司會計
    人員計算 101年間與被告魏永和相關支出款項時所依憑之第
    一手資料。本件系爭36萬元款項,應係 101年度結束後,三
    億公司會計人員為結算每人之年度給付淨額、扣繳稅額、免
    扣繳稅額之作業上,將此年度與被告魏永和相關之支出傳票
    逐張審核計算總額,始產生上開金額。經檢視此明細分類帳
    ,顯示101年間共10筆紀錄,其中支出傳票共9筆,以「魏永
    和借現金」、「代墊」、「魏永和借支」、「匯款魏靖軒」
    (魏靖軒為魏永和之女)為名目之支出傳票有 8筆,合計款
    項為36萬元,另1筆則係101年7 月11日之支出傳票,名目記
    載為「魏永和7/16與虹輝聚餐」,金額為 1萬元,倘由個別
    支出傳票之形式以觀,可立即判斷該款項係支付與被告魏永
    和者,即上開8 筆合計36萬元之部分,至於「魏永和7/16與
    虹輝聚餐」該支出款項,經與上開 8筆款項之名目相較,若
    確實亦為借貸現金與被告魏永和,何以在支出傳票名目上不
    予詳細記載「借支」之類此文字?甚且,鑑於當時三億公司
    與虹輝公司有業務往來,究竟該款項為被告魏永和所取得,
    抑或為三億公司與虹輝公司業務往來之開銷,由此記載之形
    式以觀,並無法斷然得知,故三億公司之會計人員於登帳時
    ,未將此筆款項計入,尚無違反常情。從而,聲請交付審判
    意旨質疑三億公司與被告魏永和間之借貸金額,依此明細分
    類帳所示應為32萬4300元,認被告2人供稱系爭36萬元為101
    年間借貸金額之說法不足採信,顯係未對此證據詳加研判所
    致,當非可採。
(3)關於三億公司與虹輝公司之關係,被告洪文樟於偵查時供
    稱:中泰賓館空調係伊公司跟虹輝公司簽約,虹輝是包中泰
    的工程,契約雙方當事人係三億公司與虹輝公司,跟魏永和
    一點關係都沒有,三億公司沒有冷凍的營業牌照,會跟虹輝
    公司簽約,係因虹輝是私人企業非政府招標工程,且三億公
    司幫虹輝做的是工程末端裝修部分,不需要有技師牌照等語
    (見交查810卷第417頁),可知三億公司應係虹輝公司承攬
    空調工程後,再予轉包之下包廠商,契約當事人自為 2家公
    司無疑,故被告洪文樟上開供述所欲表達者,僅在於被告魏
    永和非契約當事人,至於三億公司承攬前開末端裝修工程後
    ,當不排除再將工程以個案方式委任具有空調專長之人提供
    技術,然此仍不得謂該技術人員與虹輝公司具有契約上關係
    ,應屬至明之理。從而,聲請交付審判意旨以前開明細分類
    帳中有關「魏永和7/16與虹輝聚餐」之記載,足以認定被告
    魏永和係受僱於三億公司,始向公司借支1 萬元云云,除此
    記載不必然表示該筆1 萬元款項係由被告魏永和借貸取得,
    已如上述外,若當時被告魏永和確為三億公司之員工,虹輝
    公司亦與三億公司有業務往來,被告魏永和事後於101年7月
    18日亦請領此筆款項,顯然雙方之聚餐行為屬於因公應酬,
    自係公司之業務上開銷,被告魏永和有何必要以個人名義借
    支1 萬元與公司客戶聚餐?準此,毋寧反證被告魏永和當時
    與三億公司應不存在僱傭關係,至多僅為三億公司個案性委
    託其提供空調工程之技術,以利公司順利完成所承包之虹輝
    公司工程,此亦可說明被告魏永和當時何以需與虹輝公司聚
    餐,亦足以釐清此筆 1萬元款項,較可能屬於委任契約下受
    任人處理委任事務所支出之必要費用(民法第546條第1項)
    ,是三億公司會計人員於結算時,始未記載名目為「借支」
    ,且未納入101年間被告魏永和向三億公司之所借款項內。
(4)此外,聲請交付審判意旨以經濟部101年5月9 日經授中字
    第00000000000號函為據(見交查810卷第426 頁),認被告
    洪文樟應於101年5月 9日始知被告魏永和之冷凍空調執照被
    其他公司所登記,質疑被告洪文樟於偵查時供稱101年1月31
    日辦理被告魏永和之勞保退保係因發現其執照被登記走一節
    ,顯屬不實云云。惟由此函文說明可知,經濟部係函覆三億
    公司於101年 5月8日之申請書,此與被告魏永和由三億公司
    辦理勞保加保、退保之日期即100年11月3日、101年1月31日
    已距一段時日,就此以觀,不必然表示被告洪文樟於101年5
    月9日始得知此事,亦可能為101年 1月31日被告魏永和離職
    後,三億公司再次以聘僱魏永和為乙級技術士而提出申請。
    雖原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分均未究明此情,然是否為受僱
    任職於某一公司,勞工保險之保險期間屬於證明力極高之證
    據,有關被告魏永和任職三億公司期間及已於101年1月31日
    離職等情,被告洪文樟既已提出前揭勞工保險加保申報表、
    退保申報表為憑,殊難僅以經濟部前開函文內容,即認被告
    洪文樟所持辯解不可採,是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分採
    信被告洪文樟之供詞,於證據取捨及事實認定上,尚無違證
    據法則及經驗法則。況且,由此函文內容可知,被告魏永和
    之執照確實被其他公司所登記,三億公司聘僱被告魏永和之
    目的既在從事冷凍空調工程,若無從達此目的,顯然便無聘
    僱被告魏永和之動機可言,是聲請交付審判意旨單以此函文
    內容解讀,認被告洪文樟所供不實,尚無可採。
(5)又聲請交付審判意旨稱:被告洪文樟既已於102年4月29日
    將系爭36萬元由薪資更正為借款,何以又在102年5月間將被
    告魏永和之薪資所得36萬元報稅,使被告魏永和事後再申請
    退稅,此不合常情之舉可佐證該36萬元並非借款而為薪資云
    云,惟查:
    按依102年4、5月間當時之所得稅法第92條第1項前段規定
      :「第88條各類所得稅款之扣繳義務人,應於每月十日前
      將上一月內所扣稅款向國庫繳清,並於每年一月底前將上
      一年內扣繳各納稅義務人之稅款數額,開具扣繳憑單,彙
      報該管稽徵機關查核;並應於二月十日前將扣繳憑單填發
      納稅義務人。」又薪資所得扣繳辦法第 7條規定:「扣繳
      義務人應於每年一月底前,將上年度扣繳及免予扣繳薪資
      所得稅款之受領人(包括按日計算並按日給付之臨時工)
      姓名、住址、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及全年給付額,依規定
      格式,申報該管稽徵機關,並應於二月十日前,將扣繳及
      免扣繳憑單填發納稅義務人。」
    針對三億公司員工於101 年度薪資所得中,扣繳及免予扣
      繳薪資所得稅款之計算上,三億公司之會計人員依上揭規
      定應在102年1月底前作業完成並向該管稽徵機關申報,俾
      使稅捐稽徵機關可先予對納稅人上年度之所得及應納稅款
      進行計算,決定該納稅人於每年度 5月底報稅期限屆滿前
      是應補稅或退稅。而本件正因三億公司會計人員於登帳時
      ,將系爭36萬元誤載為被告魏永和之薪資,並於102年1月
      底前依據上開規定向財政部南區國稅局申報,暨於同年 2
      月10日前將扣繳及免扣繳憑單填發被告魏永和,因此於該
      局建檔之被告魏永和101 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
      單中,系爭36萬元始記錄成被告魏永和之薪資。
    而被告洪文樟於偵查時所謂之更正,是將系爭36萬元由原
      登帳成被告魏永和之薪資,改為被告洪文樟之薪資,此經
      比對前開2紙101年度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影本後即
      足徵之,且細繹此2 紙憑單影本,不難推知三億公司向財
      政部南區國稅局辦理更正作業時,係將於102年2月時原填
      發予被告魏永和之該憑單檢附在內,目的自在使稅捐稽徵
      機關知悉三億公司欲更正所得人者,為哪一筆先前已申報
      之薪資款項。正因三億公司於102年4月29日已向財政部國
      稅局為如上更正,嗣於102年5月報稅時,三億公司即須將
      被告洪文樟之薪資所得加計36萬元報出,至有關被告魏永
      和部分,三億公司前於102年1月底前業已誤為申報,本件
      應係財政部南區國稅局受理更正案後,未再對已建檔完成
      之被告魏永和 101年度所得資料更新,此觀以被告魏永和
      之該份所得資料清單,查詢日期為102年6月11日,係年度
      報稅期限屆滿後一情,已甚明確,故被告魏永和 101年度
      經計算之應繳納稅額,勢必係在多出36萬元之基礎下所核
      定,其始有後續之申訴及領取退稅之情況。從而,聲請交
      付審判意旨上開主張,無非曲解三億公司所更正之事項在
      先,混淆薪資所得申報之作業程序在後,核無足採。
(6)聲請交付審判意旨尚稱:近期聲請人發現財政部南區國稅
    局因追繳被告魏永和之所得稅,已進入直行程序參與分配,
    益證系爭36萬元確實為被告魏永和之薪資云云,然查:財政
    部南區國稅局所追繳之所得稅是否為101年度者,抑或為102
    年度之欠稅,已有未詳,而此情事更係在原不起訴處分及駁
    回再議處分後所發生,殊難以此為由主張原不起訴處分及駁
    回再議處分於作成判斷時有所違誤,聲請交付審判意旨此部
    分主張亦不可採。
  5.末者,聲請人雖聲請本院向財政部南區國稅局函調被告魏永
    和102年度之所得稅申報資料、三億公司101年之損益表,並
    向該局函詢何以對被告魏永和追繳所得稅,以及聲請傳喚三
    億公司會計人員葉素秋到庭作證等,惟交付審判制度,法院
    之調查證據範圍,本侷限在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並不得就
    聲請人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亦不得蒐集偵查卷宗以外之
    證據,聲請人上開請求,將使交付審判制度與刑事訴訟法第
    260 條之再行起訴規定相互混淆,本院自無從審酌並准其請
    求。
七、綜上所述,聲請人上開請求究辦被告魏永和、李明俊共同犯
    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嫌,及被告魏永和、洪文樟共同犯損害
    債權罪嫌等指訴,經偵查終結認犯罪嫌疑不足而為不起訴處
    分,並經駁回再議,業於原不起訴處分書及駁回再議處分書
    中,論述理由與說明心證,亦據本院調取偵查案卷後核閱無
    訛,並無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或其他證據法則之情事,
    原處分之適法性並無疑虞。本件聲請交付審判,所執指摘情
    詞,均難予憑採,理由已如原不起訴處分、駁回再議處分之
    析論及本院前開所述。從而,尚難認被告 3人有何聲請人所
    指訴之犯行,本件聲請交付審判,核無理由,應予駁回。
八、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9     月    15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林新益
                                    法  官  李東益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9     月    15    日
                                    書記官  吳念儒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7 15:08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CDM,99%2c%e8%81%b2%e5%88%a4%2c4%2c20100629%2c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99 年聲判字第 4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99 年 06 月 29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99年度聲判字第4號
聲 請 人
即告訴人  裕豐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水生
代 理 人 賈俊益律師
      常照倫律師
      黃建雄律師
被   告 乙○○○
      甲○○
      丙○○
上列聲請人因告訴被告等涉嫌背信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
中分院檢察署檢察長駁回再議之處分(98年度上聲議字第2456號)
,聲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之駁回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出
    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法院認為交付審
    判之聲請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1、第
    258條之3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交付審判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告訴人裕豐國際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裕豐公司)為國內著名之針筒製造公司,張耀察原
    為該公司董事長、張文宗為監察人及董事、甲○○為董事、
    乙○○○為董事兼總經理、丙○○則係該公司幹部。而張耀
    察與被告乙○○○為配偶關係,張文宗及被告甲○○為該2
    人之子女,被告丙○○則係張耀察一家人之心腹,負責接受
    張家之指示管理裕豐公司,換言之,裕豐公司實為張氏家族
    及重要幹部丙○○所把持掌握經營權之家族公司。而裕豐公
    司於93年9月4日召開股東會改選張文宗為董事長,張文宗才
    對其他股東表示裕豐公司已虧損一半資本云云,經其他股東
    發現裕豐公司有遭張氏家族掏空之情形,為此改選劉南巖為
    監察人,欲深入調閱裕豐公司帳簿資料卻遭拒絕,為利追查
    裕豐公司財產,新加入之股東遂改選賴水生為董事長,然被
    告仍拒絕提出相關營運資料,經整理留存於裕豐公司內之資
    料後,始發現被告乙○○○、丙○○抄襲裕豐公司之新型專
    利,且被告乙○○○、丙○○各擔任玖興公司之負責人、監
    察人等職務,而有涉嫌犯背信、侵占、偽造文書等罪,被告
    甲○○並有協助被告乙○○○、丙○○之犯行,茲分述如下
    :
(一)被告乙○○○背信部分:
  1.乙○○○抄襲裕豐公司專利並收取授權金,違背對裕豐公司
    之忠誠義務:
  裕豐公司於88年4月2日研發出不可再次使用之安全注射針器
    ,遂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名稱為:「安全性注射器追加
    二」之新型專利,並於89年12月1日以編號414085號新型專
    利公告於專利公報,裕豐公司並於90年6月間以上開產品參
    加經濟部專辦之第八屆舉辦創新研究獎,於參展雜誌內頁並
    載明該新型專利屬於裕豐公司所有。
  被告等人於89年間為招募裕豐公司新股東投資公司,曾印製
    一份營運計劃書,該計劃書內之預測財務報表是自西元2000
    年開始預測,因此該營運報告製作時間是2000年以前,亦即
    在西元1999年(即民國88年)已製作,於該營運計劃書第伍點
    說明,公司主要競爭優勢為產品設計優良而且有專利權之保
    護,此專利權之有無為公司競爭力占有絕對之關鍵!並說明
    於美國、德國、日本、法國、台灣、大陸、香港及紐西蘭均
    有申請專利。其他股東亦認為公司有技術上之優勢以及公司
    擁有專利權才投入資金。因此,由以上之專利公報、營運計
    劃書可知裕豐公司係自主研發且為安全注射針器之專利權人
    。
  美國第0000000號新型專利部分:被告乙○○○自任職裕豐
    公司開始對於公司內之大小事務均有知悉,此由伊於偵查中
    之供述可證,伊係與配偶張耀察共治裕豐公司,對於裕豐公
    司營運狀況相當瞭解,並知悉上開414085號新型專利係88年
    由裕豐公司研發所有、營運報告書之內容甚明,非僅為掛名
    之董事而已。但被告乙○○○卻以與上開414085號新型專利
    相同之結構與配置方式,於88年間申請美國第0000000 號新
    型專利登記在自己名下,再經由授權給裕豐公司以賺取授權
    金。被告乙○○○僅為小學學歷,根本沒有研發前述美國專
    利之能力,且該美國0000000號專利與裕豐公司之414085號
    新型專利外觀幾近類似,且內部結構與配置方式完全相同。
    又依專利法第7條及第8條規定,受僱人於職務上發明之專利
    權申請權應屬僱用人(即裕豐公司)所有,依上開營運計劃所
    載裕豐公司內聘有研發技術人員,被告等人於營運計劃書明
    白註明是裕豐公司申請的專利,被告乙○○○復同時擔任裕
    豐公司總經理,縱然是被告乙○○○於職務上之發明,該專
    利之申請權利亦應屬於裕豐公司。但被告等人卻仍將公司之
    專利權登記在被告乙○○○名下,而且以此方式向裕豐公司
    收取授權費用,以此方法掏空裕豐公司之技術及資金,此行
    為應涉及背信罪。
  我國M262195新型專利部分:被告乙○○○於93年7月16日向
    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M262195號新型專利,經裕豐公
    司委託鑑定比對後,發覺M262195號新型專利與裕豐公司之4
    14085號新型專利完全相同,是以由時間點排列順序、專利
    結構比較報告可知被告乙○○○利用職務之便取得屬於裕豐
    公司之專利技術,進而再向智慧財產局申請專利,此舉已違
    背董事以及經理人對公司之忠誠義務,將屬於公司之技術歸
    為己有,故再可知被告乙○○○有觸犯背信罪甚明。而原
    偵查不起訴、駁回再議之理由係依被告乙○○○之陳述認定
    伊為美國M262195號新型專利發明人。惟被告乙○○○之陳
    述僅是望文申義之描述而已,對於注射器之各部結構名稱(
    例如注射針筒、推桿、針頭、香菇頭)、物理原理等等均語
    焉不詳,原偵查程序也未訊問關於專利之想法、構想、研究
    過程,或提示專利申請書要求其一一說明,且伊又陳述:「
    我先生說這個百分之八十是我的構想」等語,顯有攀附其配
    偶張耀察之說詞,是以原偵查、再議程序忽略上情,亦忽視
    被告乙○○○是裕豐公司共治者之角色,得以董事或總經理
    身分窺視裕豐公司專利,逕為被告乙○○○不起訴之處分,
    此顯有偵查不備之虞。
  2.乙○○○擔任玖興公司之負責人,亦違背忠誠義務:
  案外人即乙○○○之媳婦邱素芬於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5
    年度勞上易字第25號民事案件證述:「我不是被上訴人公司
    (即裕豐公司)的會計,我只是純粹幫前董事長(張耀察)及董
    事長夫人依員工出勤卡上的數字,來計算實支額」等語,其
    將「董事長」、「董事長夫人」並列陳述,可知被告乙○○
    ○為對於裕豐公司之事務有管理、指示及決定權,不只是掛
    名董事而已。
  然被告乙○○○卻於裕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之職務外,同時
    又為玖興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玖興公司)之負責人,卻未依公
    司法第209條取得裕豐公司股東會特別決議通過即擔任玖興
    公司之負責人,並利用、指示被告丙○○為玖興公司工作,
    且玖興公司營業項目與裕豐公司相同都是醫療器材之產售,
    被告乙○○○之雙重身分有明顯之利益衝突,並違反兼業、
    競業禁止規定,故其違背對裕豐公司應盡之忠誠義務,核犯
    刑法第342條第1項之背信罪。
  然原偵查程序並未查明被告乙○○○是否有經過股東會特別
    決議,且誤會被告乙○○○為共治經營者之角色,故原偵查
    程序之認定並不正確。又玖興公司與裕豐公司是否為母子公
    司之法律關係,已有疑問,而玖興公司自裕豐公司買原料,
    代工後再銷回裕豐公司並非雙贏互利,此即實務上常見掏空
    公司之手段。簡言之,被告乙○○○利用於裕豐公司之影響
    力將原料低價出售給玖興公司,再要求裕豐公司高價買回,
    賺取中間價差,等同被告將裕豐公司股東之投資款收入自己
    口袋,原偵查程序對此未予辨明,故有錯誤。
  3.簽立有損裕豐公司之契約:
  裕豐公司於93年1月13日與鐿太公司簽訂「代理裕豐公司製
    造銷售合作契約」及其附約,依此契約第1條約定,裕豐公
    司須無條件將生產技術移轉予鐿太公司。依附約之約定:A
    、裕豐公司須將公司往來業務資料移轉給鐿太公司。B、裕
    豐公司須允許鐿太公司工程人員進駐裕豐公司收集生產資料
    。C、裕豐公司並須協助鐿太公司建廠。D、裕豐公司須將CE
    、GMP、FDA、510K之相關認證資料交給鐿太公司並傳承經驗
    。E、裕豐公司須提供模具及相關圖面予鐿太公司。
  此外,鐿太公司並取得北美、日本及台灣地區以外之獨家代
    理權售權,而鐿太公司只須給付每支針筒新臺幣(下同)0.1
    元權利金給裕豐公司。
  依此契約內容,裕豐公司賴以競爭之技術優勢全部讓與競爭
    對手,而所謂權利金每支0.1元,依前述裕豐公司與被告乙
    ○○○簽訂之授權合約,裕豐公司尚須給付每支針筒0.08元
    予被告乙○○○,依此契約內容每支針筒裕豐公司只取得0.
    02元之毛利,此對裕豐公司為完全不平等之契約。
  再者,依此契約內容可知,簽約時鐿太公司根本無製造裕豐
    公司產品的能力,而尚須由裕豐公司於技術、設備、模具、
    經驗等全部生產所須條件提供支援,此與一般公司將其產品
    交給有能力生產之代工廠生產之情形不符,依此契約內容則
    不如由裕豐公司自己生產即可,為何要大費周章去培育競爭
    對手。
  此外,裕豐公司不但要授權鐿太公司獨家生產,並且還授權
    給鐿太公司獨家代理銷售,由此可知該契約對裕豐公司而言
    顯然不利。又此契約涉及裕豐公司生產技術移轉應屬公司法
    第18 5條規定須由股東會重大決議之事項,然被告等竟然自
    行簽訂此不利裕豐公司之契約,就此契約而言應足以認定被
    告等有有掏空裕豐公司技術之故意。
  另經委由會計師查核公司資金往來資料發現鐿太公司於93年
    1月15日匯500萬元入公司,於同日有480萬元轉入張耀察之
    帳戶、另有100萬元於93年2月9日匯入裕豐公司設於第一銀
    行之帳戶,於同一天全額轉入張耀察私入帳戶,由此資金流
    向皆可說明被告等人故意於新股東挹助資金時簽署對公司不
    公平的契約,並藉此收權利金後以為挪用。被告乙○○○自
    承對於公司大小事情都有幫忙,況與張耀察為配偶關係,亦
    為公司董事兼總經理,對於上開契約甚為瞭解,且鐿太公司
    並有發文要求被告乙○○○履約,故與張耀察同為背信罪之
    共犯甚明。
  而張耀察背信罪部分,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7年度
    偵字第15341號提起公訴,但與張耀察有犯意聯絡、行為分
    擔之被告乙○○○卻未遭起訴,原審查、再議程序疏忽此節
    ,忽視張耀察掏空公司絕無法依靠己力完成,應是與被告乙
    ○○○共同為之,故不起訴處分、駁回再議處分顯有起訴標
    準不一之瑕疵。
(二)被告乙○○○侵占部分:
  1.查被告等人於89年9月14日另行成立玖興股份有限公司,由
    被告乙○○○擔任董事長、張耀察擔任董事,玖興公司營業
    項目的裕豐公司相同,皆是為醫療器材之生產銷售行業,此
    期間乙○○○亦有擔任裕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而使以下屬
    於裕豐公司之資金流向伊個人以及玖興公司:
  第一商業銀行中港分行函文載明:裕豐公司於93年8月26日
    轉出465,030元至乙○○○之第一商業銀行帳戶。
  彰化銀行西屯分行之「支票存款帳戶資料及交易明細查詢」
    載明:裕豐公司轉出465,000元至乙○○○之彰化銀行帳戶
    。
  彰化銀行西屯分行之「支票存款帳戶資料及交易明細查詢」
    載明:新興醫療公司、江忠啟、姜復國及鴻文儀器公司等人
    共匯808,000元與被告乙○○○之彰化銀行帳戶。
  第一商業銀行南臺中分行函文載明:93年8月16日裕豐公司
    轉出585,000元至玖興公司。
  裕豐公司代玖興公司墊繳水電費、勞保費用、薪資、電話費
    費用共911,748元。
  2.然被告乙○○○、玖興公司並無收受上開編號1、2、4、5款
    項之法律上原因,編號3部分則是裕豐公司之應收貨款,卻
    遭轉至被告乙○○○之帳戶,而被告乙○○○與張耀察係共
    同將上開款項分別轉至被告乙○○○、玖興公司之帳戶,使
    得被告乙○○○、玖興公司受有利益,故被告乙○○○應犯
    有侵占罪。
  3.而偵查、再議程序卻依張耀察之陳述認定張耀察與被告乙○
    ○○間有長期融通票據關係,故被告乙○○○並無侵占犯意
    以及不法意圖。然查,張耀察與被告乙○○○為配偶關係,
    其陳述明顯偏頗、掩護被告乙○○○,委無足採。且原偵查
    程序也未查明資金流向,或責令被告乙○○○、張耀察對於
    票據關係一一說明澄清,實則,於一般社會生活事實,夫妻
    間之票據融通關係與經常係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之法律關係,
    於本案則是共同掏空公司之手段,但原再議程逕以張耀察之
    說詞認定,未予繼續查明各項疑點,此應有疏漏。
(三)被告乙○○○偽造文書部分:
  1.案外人邱素芬除為上述陳述外,亦曾於臺灣臺中高等法院95
    年度上易字第25號民事案件證稱:「91年薪資印領清冊上面
    數字是我寫的沒錯,是每個月薪資發放前按月填寫的…93年
    度薪資印領清冊,雖然與91年度的薪資印領清冊格式不同,
    但也是董事長或夫人交給我填寫…」。而該案之上訴人即裕
    豐公司員工表示:「雖在上訴人公司之薪資印領清冊上蓋有
    個人印章,並不表示上訴人等6人已領薪資…」等語。
  2.是以,交叉比對上開陳述,可知被告乙○○○有指示案外人
    邱素芬偽填於薪資印領清冊上,此與被告乙○○○自承「公
    司所有的事情我都會幫忙」此節亦相符,故被告有犯偽造文
    書甚明。
  3.上開偽造文書部份,公訴人已對張耀察提起公訴,然原偵查
    、再議程序謹單憑張耀察之說詞認定係張耀察一人違反偽造
    文書罪,並與案外人邱素芬之證言有所矛盾,然再議程序未
    傳訊被告乙○○○到案說明案情始末,是以,原再議程序有
    應予調查之重要證據漏未調查之瑕疵,此對裕豐公司並不公
    平。
(四)被告丙○○背信部分:
  1.被告丙○○任職於裕豐公司,為張耀察及被告乙○○○之心
    腹,而承該2人指示管理裕豐公司,對於裕豐公司於88年4月
    2日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安全性注射器追加二」之新
    型專利,於89年12月1日以編號414085號新型專利公告於專
    利公報此事甚為瞭解,且此為裕豐公司之重要主力產品。
  2.然其於92年7月1日卻以自己之名義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
    安全型注射器之新型專利,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授與M24721
    6號之新型專利,俟裕豐公司發現M247216號之新型專利係竊
    用此裕豐公司專利之結構,祇於注射器之外觀作些許變更,
    其手法與被告乙○○○如出一轍。
  3.此外,被告丙○○明知玖興公司與裕豐公司為競業關係,且
    並無實際交易行為,仍配合張耀察指示,製作虛偽之訂購單
    ,自裕豐公司倉庫中逕行提領原物料給玖興公司,並違背對
    裕豐公司之工作忠實義務,損害裕豐公司利益。從而,被告
    丙○○上開行為已違反對於裕豐公司之忠實義務,應有觸犯
    背信罪無疑。
  4.而原偵查、再議程序對於丙○○並未傳訊詢問,也未要求說
    明關於專利之想法、形成過程,逕以專利發明乃是天賦,任
    何人皆可依循專利公告再為發明或申請,然對於丙○○是否
    有此項技能?以及為何專利內容與裕豐公司之專利實質相同?
    均有未查,同時又忽略丙○○任職裕豐公司十餘年以上而得
    窺視該公司專利,與張耀察、被告乙○○○又有之親密共犯
    關係,故原偵查、再議程序顯有疏漏。
(五)被告甲○○部分:
    被告甲○○為被告乙○○○、張耀察之子,被告甲○○亦於
    裕豐公司擔任董事,而張耀察之背信罪業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依被告甲○○與乙○○○、張耀察關係之親密,於裕豐公
    司之掏空案中亦有為幫助乙○○○、張耀察之行為,否則單
    憑張耀察一己之力豈能掏空告訴人公司。
(六)綜上所述,被告之行為應有核犯背信等罪甚為明確,應有達
    起訴之門檻,為此聲請交付審判等語。
三、查本件告訴人裕豐公司以被告甲○○、丙○○、乙○○○等
    人涉有詐欺等罪嫌,向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下
    稱該署檢察官)提出告訴,由該署檢察官於98年10月15日以
    98年度偵續一字第45號為不起訴處分,嗣告訴人裕豐公司聲
    請再議,由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檢察署檢察長於98年12月
    18日以98年度上聲議字第2456號處分書,認告訴人裕豐公司
    再議為無理由而駁回再議之聲請,告訴人裕豐公司於98年12
    月22日由受僱人收受前開再議駁回處分書後,於98年12月31
    日委任代理人賈俊益律師向本院遞狀聲請交付審判等情,業
    據本院調取上開偵查卷宗核閱無誤,並有前開處分書、送達
    證書及刑事交付審判聲請狀各1份附卷可稽,是本件聲請於
    程序上並無違誤,合先敘明。
四、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
    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認定不利於被告之事實
    ,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認定
    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且
    告訴人之告訴,係以使被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是其陳述是
    否與事實相符,仍應調查其他事實以資審認,始得為不利於
    被告之認定,此經最高法院著有30年上字第816號、52年台
    上字第1300號判例可資參照。復按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1規
    定,告訴人得向法院聲請交付審判,此係對於檢察官不起訴
    或緩起訴裁量權制衡之一種外部監督機制,此時,法院僅在
    就檢察官所為不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是否正確加以審查,以
    防止檢察機關濫權。依此立法精神,同法第258條之3第3項
    規定:法院就交付審判之聲請為裁定前,得為必要之調查等
    語,其所謂得為必要之調查,係指調查證據之範圍應以偵查
    中曾顯現者為限,不可就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亦不可蒐
    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否則將與刑事訴訟法第260條之再行
    起訴規定混淆不清。又法院於審查交付審判之聲請有無理由
    時,除認為告訴人所指摘不利被告之事證未經檢察機關詳為
    調查或斟酌,或不起訴處分書所載理由違背經驗法則、論理
    法則或其他證據法則者外,不宜率予交付審判。至上開所謂
    告訴人所指摘不利被告之事證未經檢察機關詳為調查,係指
    告訴人所提出請求調查之證據,檢察官未予調查,且若經調
    查,即足以動搖原偵查檢察官事實之認定及處分之決定,倘
    調查結果,尚不足以動搖原事實之認定及處分之決定者,仍
    不能率予交付審判。
五、經查:
(一)原告訴意旨係以:被告乙○○○與張耀察(其涉侵占部分,
    由該署檢察官以97年度偵字第15341號為不起訴處分;其涉
    背信等部分則提起公訴在案)係夫妻,被告甲○○與張文宗(
    由該署檢察官以97年度偵字第15341號為不起訴處分在案)均
    係被告乙○○○與張耀察之子。張耀察曾擔任告訴人裕豐公
    司之董事長,張文宗為裕豐公司之監察人及廠長,被告甲○
    ○為董事,被告乙○○○為裕豐公司之董事兼總經理,被告
    丙○○為裕豐公司之會計。被告乙○○○、甲○○、丙○○
    與張耀察、張文宗涉有如下之犯行,因認被告等涉有背信、
    侵占、偽造文書等罪嫌:
  1.專利權部分
    被告乙○○○、甲○○與張耀察、張文宗均明知美國第0000
    000號專利權,是裕豐公司享有之權利,竟基於意圖為己不
    法所有之犯意聯絡,將裕豐公司享有之上開專利權登記在被
    告乙○○○名下,且以此方式向裕豐公司收取授權費用。
  2.背信罪部分
  被告等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犯意聯絡,於民國93年1
    月13日,與鐿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鐿太公司)公司簽
    訂「代理裕豐公司製造銷售合作契約」及其附約。該合約,
    不利於裕豐公司。
  被告乙○○○、甲○○、丙○○與張耀察、張文宗等人於89
    年9月14日,成立玖興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玖興公司),玖興
    公司營業項目與裕豐公司相同,皆為醫療器材之生產銷售行
    業,被告乙○○○擔任董事長、張耀察擔任董事、被告丙○
    ○擔任監察人。被告丙○○領取裕豐公司之薪資,卻為玖興
    公司工作及玖興公司之電話費、稅金、薪資以及勞健保費等
    費用,均由裕豐公司支付。
  3.侵占罪部分
    被告乙○○○、甲○○與張耀察、張文宗等人基於意圖為己
    不法所有之犯意聯絡,侵占如下款項:
  聯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部分:
    裕豐公司於91年12月26日,與聯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聯昇公司)簽訂獨家總代理合約書,依契約聯昇公司應交付1
    800萬元之權利金予裕豐公司。聯昇公司第1筆保證金於91年
    10月31日存入裕豐公司800萬元;第2筆保證金100萬元於92
    年1月15日匯入裕豐公司;第3筆保證金於92年3月5日交付10
    0萬元;第4筆保證金於92年4月2日交付800萬元。另被告等
    人於92年1月31日,以借支名義,將789萬9000元匯入張耀察
    名下帳戶,再於92年3月6日,以借支名義,以現金方式取走
    。又於92年4月2日,被告張耀察將其中770萬元轉作公司增
    資款。
  江忠啟部分:
    裕豐公司於92年7月15日,與江忠啟簽訂「專利權授權製造
    代工及販售合約書」,依合約江忠啟須給付150萬元保證金
    予裕豐公司。江忠啟於93年6月1日,匯入被告張耀察之帳戶
    內,被告等人將該款項侵占入己。
  鐿太公司部分
    裕豐公司於93年1月13日,與鐿太公司簽訂「製造銷售合作
    契約」,鐿太公司於93年1月15日,依約交付500萬元。被告
    等人於同日,將400萬元轉入張耀察之帳戶內,另100萬元於
    93年2月9日,匯入裕豐公司之第一銀行之帳戶內,隨即又轉
    入張耀察之帳戶內,將該款項侵占入己。
  被告等人侵占裕豐公司之廠商新興公司、大瀚公司、仁豪公
    司、恩理公司直接交付張耀察之貨款。
  4.偽造文書部分
    被告乙○○○、甲○○與張耀察、張文宗等人,基於偽造文
    書之犯意聯絡,偽造員工薪資請領清冊,於該清冊上記載員
    工均已領取薪資,足生損害公司員工。
(二)本件經檢察官偵查終結後認為:
    訊之被告乙○○○、甲○○及丙○○等人,其中被告乙○○
    ○固坦承為裕豐公司之董事兼總經理,致林董事長寶彰之信
    函上之專利所有權人乙○○○之署名是其簽立等情;被告甲
    ○○固亦坦承為裕豐公司董事,擔任品管工作等情;而被告
    丙○○固亦坦承為裕豐公司之員工,且登記為玖興公司之監
    察人,曾在玖興公司負責品檢工作等情,惟均堅詞否認有何
    告訴人所指之前開犯行,被告乙○○○辯稱:「只是掛名董
    事兼總經理,針筒之專利是我發明,申請專利費用,是由我
    彰化銀行西屯分行之甲存帳戶付錢」等語,被告甲○○辯稱
    :「我是掛名董事,鐿太公司的部分我不清楚,我於91年初
    就離開裕豐公司」等語,被告丙○○辯稱:「對於公司資金
    方面沒有插手,只是將名義借給張耀察」等語。經查:
  1.被告乙○○○之專利權部分
  被告乙○○○自89年7月7日起至91年1月30日間,擔任裕豐
    公司之董事及總經理之事實,業經被告乙○○○供述在卷,
    並有董事監察人名單、經濟部91年1月30日經授中字第09131
    648750號函在卷足稽。
  美國第0000000號專利權,是被告乙○○○於88年間,委託
    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向美國提出申請專利等情,有付款人為
    乙○○○之彰化銀行支票、United States Patent資料在卷
    可稽。
  按專利之發明人,與學歷無關,高學歷者未必能有所發明,
    低學歷未必無創見,此觀之,申請專利之發明人,即可得知
    。告訴人如認為該美國專利非乙○○○研發,自應舉出證據
    以實其說。
  2.背信、侵占、偽造文書部分:
  侵占部分:
    聯昇公司所有繳交之保證金、江忠啟給付150萬元保證金及
    鐿太公司交付500萬元,或匯入張耀察帳戶內,或張耀察取
    走之事實,業經告訴人具狀指訴在卷,核與張耀察供稱:「
    我是負責人,公司發落及資金調度都是我在處理」等語相符
    ,此有告訴狀、筆錄可參。又裕豐公司曾主張張耀察侵占聯
    昇公司所交付之保證金,而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訴請張耀
    察損害賠償,然業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以97年度上易字
    第342號判決駁回裕豐公司之訴確定,其判決理由略以:「(
    二)經查:公司與股東有資金往來時,會計上稱之為股東
    往來。本件依被上訴人(即裕豐公司)所提出聯昇公司等相關
    資料、帳冊及查核報告書,固可證明聯昇公司等曾經付款予
    被上訴人,及被上訴人確有部分款項轉入上訴人(即張耀察)
    帳戶之事實,然觀諸被上訴人所提出之股東往來資金流向分
    析表,業已明確記載兩造間確有會計科目為股東往來之情,
    核與上訴人所提附卷之會計師查核報告書第五大項關係交易
    項下,第一項關係人之名稱及關係即列有『••』等情相符
    。顯然兩造間確有資金互為往來之情,洵堪認定。至上訴
    人就其與被上訴人間股東往來情形,有無依照商業會計法及
    會計原理詳實記載,乃公司會計處理之問題,究不能因上訴
    人未詳實記載股東往來之情,即遽認其有侵占被上訴人公司
    之款項,要屬當然。綜上所述,上訴人抗辯稱兩造間確存
    有股東往來之借貸關係乙節,尚堪採信。••」等語,此有
    該案民事判決1份附卷足參。
  背信、偽造文書部分:
    裕豐公司與鐿太公司之簽約日期為93年1月13日,是由當時
    裕豐公司代表人即張耀察與鐿太公司簽約,有銷售合作契約
    書在卷足參。再參照告訴人提出之「致林董事長寶彰之信函
    」,被告乙○○○僅是提供其所有之專利與鐿太公司合作,
    被告乙○○○此部分行為與背信罪之構成要件尚屬有間。又
    被告甲○○、丙○○究有如何之犯行,告訴人並未具體指出
    ,僅空泛指稱彼等為家族企業,應有犯意聯絡云云。至於偽
    造薪資請領清冊部分,裕豐公司積欠之薪資,為92年12月起
    至93年間之薪資,當時裕豐公司之負責人為張耀察、廠長為
    張文宗,被告乙○○○、甲○○、丙○○究有如何之犯行,
    告訴人並未具體指出,並始終未能提出證據以實其說。
  3.另經發回命令指摘應續查者如下:
  被告丙○○於警詢時供稱:「我在裕豐公司一廠、二廠兩邊
    上班,在一廠上班時,張耀察有時會指示我製作訂購單,從
    裕豐公司領取原料給玖興公司」等語。此舉前經指摘有為何
    不自原料廠訂購,而將製造原料轉賣他人之疑慮。經查:證
    人張耀察對此具結證稱:「玖興為裕豐代工注射針筒,針筒
    內之推進橡膠不能過軟,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PP塑膠粒,裕
    豐本來就有進大量的PP塑膠粒,因為是大量買入,價錢會比
    玖興在市面上少量購買要便宜,所以玖興向我們買塑膠粒。
    」、「(提示玖興訂購單上)PP4644應該是在做針筒外殼,PP
    K1800是在做推柄。這些貨在外面買都很貴,所以所裕豐轉
    售給玖興,但玖興是拿來做橡膠調製比例用的。」、「裕豐
    是做針筒外殼和推柄零件,以及整枝針筒之組裝,玖興只負
    責推柄前方橡膠零件,做好之後賣回給裕豐組裝。」等語,
    上開證述經隔離偵訊,核與被告甲○○、丙○○所辯情節大
    致相符,亦與出貨明細表所示情形不相衝突,不能排除上情
    存在之合理性及可能性,自無從逕為不利被告甲○○、丙○
    ○犯罪事實之認定。另被告等雖未能提出玖興公司向裕豐公
    司提貨、付款之相關憑證,惟被告等對於裕豐公司與玖興公
    司間之交易過程與詳情,衡情未必知悉,自難僅因被告等未
    能提出裕豐公司與玖興公司間之進出貨憑證等資料,即遽予
    反面推論被告等有何犯行。
  依第一商業銀行中港分行提供之裕豐公司帳號00000000000
    號帳戶之往來紀錄,於93年8月26日,有裕豐公司將46萬503
    0元匯入被告乙○○○帳戶之事,其往來之原因為何?是否
    涉有侵占行為?被告乙○○○固不否認其事,惟辯稱:因當
    時裕豐公司負責人張耀察為公司資金週轉緣故,自91年間起
    ,即向被告乙○○○借票用作銀行或民間貼現,張耀察再以
    匯款或現金償付。其中張耀察曾於93年7月前後,陸續向被
    告乙○○○借票貼現,乙○○○開立1、2個月票期之支票7
    張共計59萬元,嗣張耀察再以匯款或現金償付,該46萬5030
    元即屬其一等語。訊之證人張耀察亦具結證稱:上開7張支
    票係向被告乙○○○借得,由張耀察背書後用以支付裕豐公
    司購置設備所生對外欠款,其後始以上開裕豐公司帳戶匯款
    予被告乙○○○等語。經查,證人張耀察具結證稱:其於90
    年開始便向被告乙○○○借票,其不是很能確定匯款原因,
    可能是上面所說的貨款,也可能是拿被告乙○○○之票去借
    錢後,將錢存到其戶頭讓支票兌現等語,與被告乙○○○所
    辯不相杆格。此外,尚有93年8月為票載發票日之彰化商業
    銀行支票7張可為佐證。據上觀之,被告乙○○○為受匯款
    之人,基於與張耀察間長期票據融通關係而收取款項,既難
    排除係基於票據債權而收取,即難遽認有侵占入己之犯意及
    不法所有意圖。況參照前揭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7年度上
    易字第342號民事判決之理由說明,可知張耀察與裕豐公司
    間確有資金互為往來(股東往來)之情形,是本件於欠缺其他
    具體事證之情形下,尚難僅憑張耀察曾有上開自裕豐公司之
    帳戶匯款46萬5030元至被告乙○○○帳戶之事實,即遽認被
    告乙○○○有侵占該筆款項之犯意與犯行。
  至被告丙○○同意張耀察借用其名義擔任玖興公司之股東與
    監察人,而與張耀察均涉有公司法第9條第1項及偽造文書等
    罪嫌部分,另簽分偵辦,併此敘明。
  4.此外,復查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認被告等有何背信等犯行,揆
    諸首揭法條及判例要旨,尚難僅憑告訴人之片面指訴,遽為
    不利被告等犯罪事實之認定,故被告等之罪嫌均應認尚有不
    足。
(三)又告訴人裕豐公司就上開檢察官不起訴處分聲請再議意旨雖
    略以:
  1.就乙○○○專利背信部分:原不起訴處分是置卷內可信之證
    據資料於不顧,而為背離常識之判斷,理由如下:1、聲請
    人裕豐公司並非被告乙○○○之家族公司,但裕豐公司長期
    遭被告乙○○○家族壟斷控制,則為事實,裕豐公司以發明
    產製專利針筒為主要業務,亦為客觀事實,則被告乙○○○
    既任職裕豐公司重要負責人,其以個人名義申請專利之針筒
    發想從何而來,即有疑義。2、是此部分,業經檢察官詰問
    被告乙○○○,被告乙○○○竟陳稱:「我糊里糊塗即發明
    此專利…」以資搪塞。已足見被告乙○○○根本無能力對該
    專利發明作任何發想、設計之敘述。檢察官應恐其供述已可
    判斷乙○○○是竊取聲請人公司研發之智慧財產權為公器利
    用之背信行徑。竟仍偏聽採信乙○○○背離常識之說詞,豈
    非自愚愚人?3.更且聲請人亦早於97年11月20日即具狀驢列
    乙○○○專利與聲請人公司88年4月2日所申請專利之近似情
    形,足見聲請人亦已充分舉證以實其說。此部分何以不採信
    ,尤未見不起訴處分意旨有任何說明,是其不備理由,亦未
    盡調查能事,已甚灼然。
  2.背信、偽造文書部分:1.此部分業據證人邱素芬於臺灣高等
    法院臺中分院95年勞上易字第25號中證稱:「薪資印領清冊
    是按月逐月填寫,每月月初大約五號之前,董事長或夫人會
    把每個員工的上個月出勤卡和印領清冊拿給我作填寫,每次
    填寫時上個月份的印章有些已經蓋好了,有些沒有蓋章,董
    事長告訴我,沒有加蓋印章是因為還沒有支領薪水,有支領
    薪水的才會有加蓋印章,至於加蓋印章是董事長叫員工加蓋
    的,我會按員工出勤卡計算金額後會填寫在薪資印領清冊上
    ,交給董事長或董事長夫人」。是被告乙○○○為偽造員工
    印領清冊共犯信而有徵,不起訴處分意旨仍置而不論,視若
    無睹,聲請人實感無奈,益見不起訴意當亦有應予調查而未
    調查之率斷情形。2.再者,就聲請人裕豐公司與玖興公司之
    間資金往來情形,聲請人亦早於97年11月20日即具狀提供相
    關貨款明細表。足資證明90年間至93年間資金貨款往來異常
    情形,而玖興公司之實際股東及負責人均為乙○○○、張耀
    察及其人頭丙○○,玖興公司與裕豐公司為明顯業務重疊,
    有競業關係之公司,渠等另設玖興公司,將聲請人裕豐公司
    資產五鬼搬運,犯行灼然,不起訴處分意當竟以「另被告等
    雖未能提出玖興公司向裕豐公司提貨、付款之相關憑證」惟
    被告等對於裕豐公司與玖興公司間之交易過程與詳情,衡情
    未必知悉」云云。以無端之推論遽為不起訴處分,顯未盡調
    查之能事,尤有為被告輕縱開脫之嫌,聲請人公司資產遭被
    告等家族任意淘空,丟下爛攤予小股東及接手股東,竟司法
    求助無門,聲請人如何甘服?偵查程序及實質內容之瑕疵,
    實無待贅言。
(四)惟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檢察署檢察長駁回告訴人裕豐公
    司再議理由,略以本件被告等人罪嫌如何不足,業經原檢察
    官偵查明確,另謂:
  1.刑法上所謂之犯罪行為人,係對於犯罪構成要件之行為,故
    意並實現該構成要件之行為始足當之。至於是否是犯罪行為
    人,必須有相當之證據予以證明,始克成立,若僅以臆測或
    一些不合理之情形,而無直接或間接之證據,仍無法令被告
    負指訴之罪責。本件聲請人指訴之重點為1.被告乙○○○之
    專利,應屬聲請人公司所有,被告乙○○○沒有以裕豐公司
    名義聲請專利,係背信。2.玖興公司與裕豐公司間,有貨款
    或其他欠款,並未結清,被告乙○○○係裕豐公司總經理兼
    董事又係玖興公司之代表人,違反競業禁止之規定,有背信
    之罪嫌。被告甲○○為董事、被告丙○○為玖興公司之監察
    人,又長期為裕豐公司員工,應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云云
    。
  2.然關於被告乙○○○專利部分,雖聲請人指稱檢察官詰問被
    告乙○○○,被告乙○○○竟陳稱:「我糊里糊塗即發明此
    專利…」以資搪塞云云,惟遍閱全卷並無此偵訊內容之記載
    。反而於95年5月29日之偵訊筆錄有檢察官問:經歷?何謂
    針筒?被告乙○○○答:我一開始在公司擔任業務經理,公
    司有做注射針筒,民國70幾年開始做。公司原先向西德買了
    很多射出機器,西德那邊每年都有醫療展,會邀請我先生去
    參觀,參觀後感覺到縫紉機的零件大家會銷價競爭,我先生
    事業性很重,要做屬於他自己的生意,所以才會到國外去拿
    樣品資料。那時候沒有專利,任何人都可以做。當時常常發
    現廢棄針筒要放回去的時候會刺到,所以想到要做會避免醫
    護人員被針刺到的設備。這是我去想的構想,我有用紙板去
    畫圖,自己試試看會不會被刺到,我研究出來後,我先生去
    問親戚聯合專利,委託親戚幫我畫圖再申請專利,我知道有
    向美國聲請專利。檢察官問:妳的專利有何特色?被告答稱
    :針筒使用後,將針的部分拉到針筒裡面就不會刺到人家,
    可是如果不小心又壓到,針又跑出來還是會傷到人,所以才
    想到將針拉回針筒裡面的時候,讓它彎曲,這樣即使壓到,
    也不會跑出去。我先生說這個百分之八十是我的構想,所以
    專利登記到我的名字,專利費都是我個人出的,由我的彰化
    銀行西屯分行甲存帳戶付錢等語。檢察官問張耀察:裕豐公
    司內有無研發單位?張耀察答:沒有。裕豐公司內有無何人
    研究專利?張耀察答:沒有。是否知道有去美國申請專利?
    答:知道,不是裕豐公司去申請的,是我太太申請的專利。
    問:為何你太太去申請專利?不是公司?答:那是我太太自己
    的構想。問:裕豐公司針筒由何人研發?答:沒有。問:是
    否知道美國第0000000號專利的申請過程?答:過程是我親戚
    聯合專利幫忙畫圖,是我太太的構想,所以登記我太太的名
    字,申請專利的費用是我太太以她自己的彰化銀行西屯分行
    的支票支付。檢察官訊問張文宗:裕豐公司有無研發人員?
    答:沒有。問:是否知道裕豐公司的專利委託何家公司處理
    ?答:我不知道,我是接受董事長的指示做事,至於研發的
    部分、委託誰,我沒有去介入。問:有無看過這張針筒的圖
    ?(提示94年發查字第1131號第59頁)答:有。我在公司有看
    過那張圖,圖是乙○○○所研發的專利圖,公司早期生產一
    般的注射針筒,大概在88、89年之後才開始生產那張圖形所
    設計的針筒各等語。從上面之查證及並有付款人為乙○○○
    之彰化銀行支票、United States Patent資料在卷可稽。查
    專利資料源,我國專利局設有供民眾聲請參考之機制,任何
    團體或個人對於專利有興趣,皆可參閱,是可公開取得,非
    秘密之事項。至於是否有創意,其創意各國政府是否准聲請
    專利,屬於個人之天賦。本件被告因聲請人公司88年4月2日
    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安全性注射器追加二」之專利並
    於89年12月l日公告於專利公報之裕豐公司原新型專利並有
    進一步之構思及創見,而有美國第0000000號專利的新型專
    利,在鼓勵創新之國際趨勢下,並非不法。而裕豐公司依附
    卷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5年度勞上易字第25號判決所示,
    於91年起即有積欠工資之情形,當時並無研發人員或研發單
    位,應可採信。則被告研發新型專利並提供予裕豐公司使用
    ,是互利之行為,自無從有不法之利益,亦無從產生損害本
    人即裕豐公司之結果,原檢察官因認被告以自己之構想研發
    專利,符合常情,並未違背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即無違誤
    。
  3.被告乙○○○是否有偽造文書部分:聲請人認被告乙○○○
    有偽造文書之犯行,是以證人邱素芬於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
    院95年勞上易字第25號中作證內容為據。然邱素芬之證詞,
    僅陳述當初伊會按員工出勤卡計算金額後會填寫在薪資印領
    清冊上,交給董事長或董事長夫人。就上述之證詞,僅就薪
    資印領清冊製作係按員工出勤卡計算並交付之過程為一說明
    ,而邱素芬之說詞是一正常沒有問題之作業流程,至於被告
    乙○○○是董事長夫人,如何依該證詞,即有偽造文書之罪
    嫌,聲請人並無片言隻字著墨,即認不起訴處分為不當,自
    無足採。
  4.玖興公司與裕豐公司間被告等是否有背信部分:經查,玖興
    公司之廠址為裕豐公司之舊地址,當時係裕豐公司之第一廠
    ,迭據被告乙○○○、張耀察、丙○○陳明在卷,又為聲請
    人所不爭執,並有玖興公司之公司登記資料等,在卷足稽。
    於民國97年4月9日原檢察官問:(提示裕豐公司與玖興公司
    間出貨明細表)裕豐原料為何要轉售玖興?張耀察答:玖興
    為裕豐代工注射針筒,針筒內的推進橡膠不能過軟,需要加
    入一定比例的pp塑膠粒,裕豐本來就有進大量的pp塑膠粒,
    因為是大量買入,價錢會比玖興在市面上少量購買要便宜,
    所以玖興向我們買塑膠粒。檢察官問:(提示玖興訂購單)這
    個部分是在賣什麼東西?張耀察答:PP4644應該是在做針筒
    外殼。PPK1800是在做推柄。這些貨在外面買都很貴,所以
    從裕豐轉售給玖興,但玖興是拿來做橡膠調製比例用的,這
    兩種塑膠料質比較硬也能拿來調製做橡膠。檢察官問:為何
    提供原料請玖興代工?張耀察答:之前有請其他外包公司代
    工,如平德公司在80年間代工,但失敗率太高有3分之1不能
    用,玖興是裕豐一廠的前身因為股東吳松柏的意見要把一廠
    廢掉,才會另外成立玖興公司。檢察官問:裕豐和玖興就針
    筒如何分工?張耀察答:裕豐是做針筒外殼和推柄零件,以
    及整枝針筒的組裝,玖興只負責推柄前方的橡膠零件,做好
    之後賣回給裕豐組裝。檢察官問:原料轉售給玖興,裕豐有
    何好處?張耀察答:在我們業界在原料轉售都以原價轉售,
    我以前賣給平德公司也是一樣,我們只要求品質,玖興可以
    給我們較好的品質。檢察官問甲○○、丙○○:(提示玖興
    訂購單)這個部分是在賣什麼東西?甲○○答:玖興成立的
    原因,是因為吳松柏家族就是裕豐的股東主張他們要單純投
    資針筒業務,不相關的部分希望分割出去,才成立了玖興公
    司,裕豐在做針筒需要推桿頭的橡膠,在外面買有些不合規
    格,因此,玖興向裕豐進原料製作橡膠,再便宜賣回去這兩
    張訂購單的塑膠,只是增加橡膠的硬度的添加物,有從裕豐
    公司進原料。丙○○答:我是裕豐派至玖興擔任品檢的工作
    ,我在玖興公司為掛名的股東,我有經辦原料訂購事宜,但
    是都由董事長張耀察指示,我照著訂購,甲○○也知道玖興
    向裕豐訂原料的事情各等語。再依卷內聲請人所提供裕豐公
    司與玖興公司數量頗巨之交易資料,足以證實雙方確實因業
    務經營需要之往來,而玖興公司事實上即是裕豐公司之子公
    司,就經營立場以觀,裕豐公司與玖興公司是雙贏互利,則
    被告乙○○○、甲○○、丙○○等人在僅係張耀察之配偶、
    子女、員工,而掛名負責人情況,自無從有不法利益之意圖
    ,也沒有損害本人利益而違背任務之行為。又被告甲○○並
    未經手公司財物之流向,被告丙○○僅依張耀察之指示作一
    些雜事,並無獨立之業務,其戶頭內並未有裕豐公司之貨款
    或其他資金流入,甚至還提起民事訴訟向裕豐公司要求薪資
    獲得勝訴之判決。被告乙○○○因借其支票予張耀察調借現
    款,雖有部分裕豐公司資金流入,但業經原檢察官認定其辯
    解合理,予以採信,其認事用法亦符合經驗法與論理法則,
    應無違誤。是被告乙○○○3人無侵占之犯意與犯行,亦堪
    認定。聲請人僅因查帳結果發現裕豐公司、玖興公司有帳款
    不清之情形而聲請再議,然裕豐公司自91年即有積欠員工薪
    資,財務狀況不佳,多年來由張耀察到處借債以維持營運,
    復據張耀察於偵查中坦認,且真正行為人張耀察已因詐欺罪
    判刑2年確定,已如前述。就裕豐公司長年為家族公司,未
    有清楚之帳目資料,雖有可議,但就無法釐清之債務,被告
    等人僅為掛名之負責人,渠等民事連帶賠償債務可能存在,
    但渠等未有背信或侵占之不法利益或不法所有之意圖,依上
    述之查證,應可確認。而被告等人已將所有裕豐公司財務報
    表等資料交付聲請人,聲請人迄今仍無從有積極直接或間接
    證據證明被告乙○○○、甲○○、丙○○有何侵占、背信、
    偽造文書之犯行,甚至向聯昇公司民事求償部分,亦經敗訴
    ,是其再議之聲請即無足採。
六、本院另查:
(一)被告乙○○○背信部分:
  1.按「競業禁止」之約款,乃企業者與勞動者在勞動契約內約
    束勞工不得於任職該企業期間內或於離職後一定時間內在其
    他企業工作之不作為給付之約定,係以勞動者不得同時或於
    離職後一定時間內在他企業任職為契約義務內容,此條款在
    性質上顯屬企業者與勞動者間對向性之約定,其內容僅係勞
    動者自己之不作為義務,勞動者縱違反「競業禁止」約款,
    亦僅生不履行給付(不作為)義務之問題,實無成立背信罪之
    可言。聲請人認被告乙○○○擔任裕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職
    務期間,同時又為玖興公司之負責人,係違反兼業、競業禁
    止規定,容有誤會。
  2.至該部分有無依公司法相關規定決議乙節,既未據裕豐公司
    於偵查中提出,本院亦無從併予調查認定。
  3.另裕豐公司認被告乙○○○抄襲裕豐公司專利並收取授權金
    ,違背對裕豐公司之忠誠義務部分,乃徒執前詞加以爭執,
    亦屬無據。
(二)被告乙○○○侵占部分:
  1.張耀察於97年4月9日偵查中證稱:「【問:(提示)第一商
    業銀行中港分行函有何意見?】答:時間太久我無法確定匯
    款原因,但就我所知在93年間裕豐尚欠玖興貨款90幾萬元,
    不知是否與這筆錢相關。(問:有無向乙○○○借票週轉資
    金?)答:有,我於90年開始就向乙○○○借票。【問:(提
    示)彰化商銀支票7張,是否見過該支票?為何由你背書?】
    答:這票是我背書的,是開我太太的票,這些票是拿到外面
    去調現金。(問:為何借錢?)答:為錢要還銀行的貸款,這
    些貸款是裕豐公司購置設備時去貸款的。(問: 93年8月26
    日裕豐公司為何會有550萬元轉入你的帳戶?)答:我已於我
    的案件中說明,這些是我借公司的錢,公司應該會還我,當
    時我是董事長。問:你即是董事長對於同一日乙○○○為何
    領到裕豐公司46萬多元應該知悉?)答:我不是很能確定,可
    能是上面所說的貸款,也可能是拿他的票去借錢之後,要把
    錢存到他的戶頭要把支票兌現。」等語(見96年度偵續字第
    152號第127-128頁)。
  2.核與被告乙○○○於偵訊中陳稱:因為張耀察他不夠錢所以
    他先拿我的支票拿去借錢相符,並有彰化商業銀行支票正面
    及背面張耀察背書於其上之支票影本各7張附卷可參(見96年
    度偵續字第152號卷第56頁)。
  3.足認被告乙○○○前開所辯係因借貸,始受領46萬5030元云
    云,顯非無憑,應堪採信,尚難認被告乙○○○有將裕豐公
    司資金侵占入己之犯行。
  4.又93年8月16日裕豐公司轉出585,000元至玖興公司,裕豐公
    司代玖興公司墊繳水電費、勞保費用、薪資、電話費費用共
    911,748元部分,其原因關係為何,事涉民事糾紛,尚難徒
    憑此節遽認被告乙○○○亦有侵占之犯行。
  5.另裕豐公司轉出465,000元至乙○○○之彰化銀行帳戶、新
    興醫療公司、江忠啟、姜復國及鴻文儀器公司等人共匯808,
    000元與被告乙○○○之彰化銀行帳戶等部分,未據裕豐公
    司於偵查中提出,本院自無從併予調查認定。
(三)被告乙○○○偽造文書部分:
    依案外人邱素芬於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5年勞上易字第25
    號案件中陳述內容,僅提及當初伊按員工出勤卡計算金額後
    填寫在薪資印領清冊上,交給董事長或董事長夫人等語。就
    其內容僅就薪資印領清冊製作係按員工出勤卡計算並交付之
    過程作說明,並無一語提及被告乙○○○就此有何指示,且
    縱與其他筆錄相互比對後,仍無從得出被告乙○○○有何指
    示邱素芬偽填薪資印領清冊之情,此部分尚乏積極證據足資
    審認被告乙○○○有何偽造文書之犯行,至為明確。
(四)被告丙○○背信部分:
  1.查刑法第342條之背信罪,須以為他人處理事務為前提,所
    謂為他人云者,係指受他人委任,而為其處理事務而言(最
    高法院著有49年台上字第1530號判例可資參照)。是背信罪
    之主體限於為他人處理事務之人,倘無此身分或已喪失者,
    不能成為本罪之犯罪主體。
  2.刑法第342條背信罪之成立,除須受任人於與第三人間外部
    關係之行為違反信託或其他委任契約本旨,因而違背其任務
    之行為,致生損害於本人之財產或其他利益之行為及故意作
    為構成要件外,尚須行為人有取得不法利益或損害本人利益
    之意圖為必要,若僅係信託或其他委任契約之雙方間之債務
    不履行或給付疵瑕,則應循契約內部關係之民事途徑解決,
    尚非刑法背信罪處罰之範圍。
  3.查被告丙○○係於裕豐公司任職期間係擔任該公司品檢之員
    工,其以自己名義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之上開安全型注
    射器之新型專利乙節,非屬其任職裕豐公司期間處理事務之
    範圍,自與背信罪之構成要件不符。
  4.至被告丙○○供稱:張耀察有時會指示伊製作訂購單,自裕
    豐公司領取原料給玖興公司等情,經與本件卷證相互勾稽後
    ,仍無從得出被告丙○○就裕豐公司與玖興公司間之往來,
    有何明知不法而參與之行為,此部分尚乏積極證據足資審認
    ,亦難認有何違背其任務之行為,實與背信罪之構成要件有
    間。
(五)至其餘聲請交付審判意旨所指被告甲○○為被告乙○○○、
    張耀察之子,被告甲○○亦於裕豐公司擔任董事,而張耀察
    之背信罪部分已由臺中地檢署以97年度偵字第15341號提起
    公訴。依照被告甲○○與被告乙○○○、張耀察關係之親密
    ,於裕豐公司之掏空案中亦為共犯,否則單憑張耀察一己之
    力豈能掏空裕豐公司,及認原檢察官忽略被告丙○○任職裕
    豐公司十餘年以上,為張耀察及被告乙○○○之心腹,而承
    該2人指示管理裕豐公司,應與張耀察、被告乙○○○具有
    共犯關係等各節,乃徒執前詞,且出於推測、擬制,洵屬無
    據。
七、綜上所述,前開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理由暨事證,既經本
    院調閱前開偵查卷證核閱屬實,且依卷證資料及前開聲請交
    付審判意旨所陳各節,本件仍未達於起訴之門檻甚明。況且
    告訴人裕豐公司聲請交付審判之理由,已經前開不起訴處分
    書及駁回再議處分書詳細論列說明為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
    聲請之理由,復無何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或其他證據法
    則之情事。本院因認本件並無告訴人裕豐公司所指摘不利被
    告3人之事證未經檢察機關詳為調查或斟酌,或不起訴處分
    書所載理由有何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或其他證據法則等
    得據以交付審判之事由存在,聲請意旨仍對原處分漫加指摘
    聲請交付審判,為無理由,自應予以駁回。
八、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9    年    6    月    29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第5庭
                            審判長法  官  張靜琪
                                  法  官  莊嘉蕙
                                  法  官  丁智慧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林錦源
中    華    民    國    99    年    6    月    29     日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17 15:12

聲請交付審判---偵查證據為限 成功率千分之七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309808
我國刑訴法第兩百五十八條之一至之四的法條,有聲請法院交付審判相關規定,立法精神是對檢察官不起訴處分的監督機制。

該法條規定,為慎重起見,聲請交付審判的裁定,應以合議庭為之,及進行「必要的調查」。所謂必要調查,應以偵查中證據為限,不可就聲請人新提出的證據再調查,法院也不得再蒐集偵查卷證以外的證據;此一階段調查,應不公開為之。

審查聲請有無理由時,除認為告訴人所指摘不利被告的事證,未經檢察機關詳查,或不起訴處分理由有違證據、論理等法則,否則不宜率予交付審判。

一般來說,案件經地檢署、高檢署不起訴處分後,程序已屬嚴謹,難以再翻盤。依據司法院統計,交付審判制度自九十一年三月實施以來,共有五千八百九十一件聲請案,僅四十四件承審法官推翻檢察官的不起訴見解,進入審理程序,成功率僅約千分之七,因成功率低,不少法官認為,交付審判是浪費司法資源的制度。(記者楊國文、劉志原)
[hr]red[/hr]

法規名稱:刑事訴訟法 ()    修正日期:民國 108 年 07 月 17 日   

第 255 條

檢察官依第二百五十二條、第二百五十三條、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二
百五十三條之三、第二百五十四條規定為不起訴、緩起訴或撤銷緩起訴或
因其他法定理由為不起訴處分者,應製作處分書敘述其處分之理由。但處
分前經告訴人或告發人同意者,處分書得僅記載處分之要旨。
前項處分書,應以正本送達於告訴人、告發人、被告及辯護人。緩起訴處
分書,並應送達與遵守或履行行為有關之被害人、機關、團體或社區。
前項送達,自書記官接受處分書原本之日起,不得逾五日。

第 256 條


告訴人接受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書後,得於七日內以書狀敘述不服之理由
,經原檢察官向直接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聲請再議。但第二
百五十三條、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之處分曾經告訴人同意者,不得聲請再
議。
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得聲請再議者,其再議期間及聲請再議之直接上級法
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應記載於送達告訴人處分書正本。
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案件,因犯罪嫌疑不足,
經檢察官為不起訴之處分,或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之案件經檢察官為緩起
訴之處分者,如無得聲請再議之人時,原檢察官應依職權逕送直接上級法
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再議,並通知告發人。

第 256-1 條


被告接受撤銷緩起訴處分書後,得於七日內以書狀敘述不服之理由,經原
檢察官向直接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聲請再議。
前條第二項之規定,於送達被告之撤銷緩起訴處分書準用之。

第 257 條


再議之聲請,原檢察官認為有理由者,應撤銷其處分,除前條情形外,應
繼續偵查或起訴。
原檢察官認聲請為無理由者,應即將該案卷宗及證物送交上級法院檢察署
檢察長或檢察總長。
聲請已逾前二條之期間者,應駁回之。
原法院檢察署檢察長認為必要時,於依第二項之規定送交前,得親自或命
令他檢察官再行偵查或審核,分別撤銷或維持原處分;其維持原處分者,
應即送交。

第 258 條


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者,應駁回之;認為有
理由者,第二百五十六條之一之情形應撤銷原處分,第二百五十六條之情
形應分別為左列處分:
一、偵查未完備者,得親自或命令他檢察官再行偵查,或命令原法院檢察
    署檢察官續行偵查。
二、偵查已完備者,命令原法院檢察署檢察官起訴。

第 258-1 條


告訴人不服前條之駁回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十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
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
律師受前項之委任,得檢閱偵查卷宗及證物並得抄錄或攝影。但涉及另案
偵查不公開或其他依法應予保密之事項,得限制或禁止之。
第三十條第一項之規定,於前二項之情形準用之。

第 258-2 條


交付審判之聲請,於法院裁定前,得撤回之,於裁定交付審判後第一審辯
論終結前,亦同。
撤回交付審判之聲請,書記官應速通知被告。
撤回交付審判聲請之人,不得再行聲請交付審判。

第 258-3 條


聲請交付審判之裁定,法院應以合議行之。
法院認交付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認為有理由者,應
為交付審判之裁定,並將正本送達於聲請人、檢察官及被告。
法院為前項裁定前,得為必要之調查。
法院為交付審判之裁定時,視為案件已提起公訴。
被告對於第二項交付審判之裁定,得提起抗告;駁回之裁定,不得抗告。

第 258-4 條


交付審判之程序,除法律別有規定外,適用第二編第一章第三節之規定。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20 07:36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PDM,107%2c%e8%81%b2%e5%88%a4%2c127%2c20181225%2c1
裁判字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7 年聲判字第 127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107 年 12 月 25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7年度聲判字第127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陳俊霖
代 理 人 錢裕國律師
被   告 高溢男/安明忠/蔡銘正

上列聲請人即告訴人因被告侵占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檢
察長於中華民國107年 4月13日以107年度上聲議字第2981號駁回
再議之處分(原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 105年度
偵續字第651號),聲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聲請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法院認交付審
    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 258
    條之1第 1項、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即告訴人陳俊霖以被告高溢男、安明忠及蔡銘正
    涉有侵占、背信、偽造文書、違反稅捐稽徵法及商業會計法
    等罪嫌,向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更名前為: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提出告訴,經
    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於民國107年2月27日以105年度偵續字第6
    51號案件為不起訴處分【下稱:原不起訴處分】,聲請再議
    後,仍經臺灣高等檢察署〔更名前為: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
    ;【下稱:高檢署】〕檢察長認其再議為無理由,而於 107
    年4月13日以107年度上聲議字第2981號案件駁回再議【下稱
    :原處分】,該駁回再議之處分書於107年4月23日送達聲請
    人指定送達代收之地址,有送達證書 1份附卷可憑(見高檢
    署107年度上聲議字第 2981號卷【下稱:上聲議字卷】第81
    頁)。聲請人於收受上開處分書後10日內即107年 5月1日委
    任律師向本院提出刑事聲請交付審判狀【下稱:聲請狀】,
    有本件聲請狀之收文戳記在卷可證(見本院 107年度聲判字
    第127號卷【下稱:本院卷】卷第5頁),堪認本件聲請人係
    於法定期間內提出聲請,合先敘明。
三、聲請交付審判意旨詳如「刑事聲請交付審判狀」所載(如附
    件)。
四、次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再按認定不利於被告之
    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
    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
    ;又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之證據,或證
    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以為裁判之基
    礎;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
    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接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
    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
    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
    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時,事實審法院復已就其心證
    上理由予以闡述,敘明其如何無從為有罪之確信,因而為無
    罪之判決,尚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最高法院 30年上字第816
    號、40年台上字第86號、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例意旨參照
    )。又按刑事訴訟法除於第156條第2項規定「被告或共犯之
    自白,不得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證據,仍應調查其他必要之
    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相符」,明文要求補強證據之必要
    性外,對於其他供述證據,是否亦有補強性及補強規則之適
    用,並未規定。判例上承認被害人之陳述(最高法院32年上
    字第65 7號)、告訴人之告訴(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300
    號)及幼童之證言(最高法院63年台上字第3501號)應有適
    用補強法則之必要性,係鑑於被害人、告訴人與被告立於相
    反之立場,其陳述被害情形,難免不盡不實,或因幼童多具
    有很高之可暗示性,其陳述可能失真,此等虛偽危險性較大
    之供述證據,即使施以預防規則之具結、交互詰問與對質,
    其真實性之擔保仍有未足,因而創設類型上之超法規補強法
    則,以濟成文法之不足(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175號判
    決意旨參照)。
五、本件聲請人以如上開所示之理由認被告三人涉有侵占、背信
    、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利用不正當方法致使財務報表
    發生不正確之結果以及以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罪等罪嫌,而
    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惟查:
(一)關於侵占、背信部分:
1、按行為非出於故意或過失者,不罰。過失行為之處罰,以有
    特別規定者,為限。此刑法第12條規定甚明。又按刑法上之
    侵占罪,須持有人變易其原來之持有意思而為不法所有之意
    思,始能成立,如僅將持有物延不交還或有其他原因致一時
    未能交還,既缺乏主觀要件,即難遽以該罪相繩(最高法院
    68年台上字第3146號判例意旨參照)。再按背信罪之成立,
    以處理他人事務之人,有圖自己或第三人得不法利益,或圖
    加損害於本人之意思,而故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為要件,如
    僅因處理事務怠於注意,致其事務生不良之影響,則為處理
    事務之過失問題,既非故意為違背任務之行為,自不負若何
    罪責(最高法院22年上字第3537號判例意旨參照)。
2、查小蠻牛公司於99年9月8日設立登記時,由被告安明忠為小
    蠻牛公司之董事即代表人,其餘股東則為聲請人及小蒙公司
    (小蒙公司之代表人為被告高溢男)〔出資額依序為:30萬
    元、60萬元、10萬元〕;99年10月11日小蠻牛公司章程修正
    ,因聲請人出資20萬元部分讓與小蒙公司代表人即被告高溢
    男承受,被告安明忠、聲請人及小蒙公司(小蒙公司之代表
    人為被告高溢男)之出資額依序為:30萬元、40萬元、30萬
    元;100年3月23日小蠻牛公司章程修正,改以聲請人為小蠻
    牛公司董事即代表人,小蠻牛公司並自104年 8月14日至105
    年12月29日停止營業,並於107年3月31日經桃園市政府依公
    司法第10條第2款規定命令解散等情,有99年 9月8日有限公
    司設立登記表、同年 8月24日小蠻牛公司章程及股東同意書
    、99年10月18日有限公司變更登記表、99年10月11日小蠻牛
    公司章程及股東同意書、經濟部99年10月18日經授中字第09
    932717850號函、100年3月30日有限公司變更登記表、100年
    3 月23日小蠻牛公司章程及股東同意書、經濟部100年3月30
    日經授中字第 10031815740號函、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桃園分
    局104年 8月18日北區國稅桃園銷字第1043172128號函、105
    年2月1日北區國稅桃園銷字第1053144513號函及桃園市政府
    107年3月31日府經登字第10791267240號函各1份(見本院卷
    第157頁至第186頁),可悉小蠻牛公司99年9月8日設立登記
    時係以被告安明忠為代表人,至100年3月23日始由聲請人為
    代表人;又99年10月11日聲請人將出資20萬元部分讓與小蒙
    公司代表人即被告高溢男承受,被告安明忠、聲請人及小蒙
    公司(小蒙公司之代表人為被告高溢男)之出資額依序為:
    30萬元、40萬元、30萬元等節明確。
3、再查,證人鄧丞婷於檢察事務官詢問時證稱:伊在小蒙公司
    任職,職稱是總務會計,帳號000000000000號是小蒙公司用
    來開立支票之帳戶等語明確(見臺北地檢署 105年度偵續字
    第651號卷【下稱:偵續字卷】〔二〕第203頁背面),且中
    信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之帳戶係「小蠻牛公司帳戶
    」乙情,業據聲請人具狀陳稱如前;又中信銀行帳號「0000
    00000000」號之帳戶係「小蠻牛公司支票帳戶」【下稱:小
    蠻牛公司支票帳戶】乙情,有被告安明忠提出之存款帳號照
    片1張及聲請人提出小蠻牛公司對帳單1份附卷可佐(見臺北
    地檢署103年度他字第11563號卷【下稱:他字卷】第46頁、
    第 171頁);而被告蔡銘正於偵訊時則供陳:中信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號之帳戶係「小蒙公司帳戶」【下稱:小
    蒙公司帳戶】,帳號000000000000號是小蒙公司之支票帳戶
    【下稱:小蒙公司支票帳戶】,中信銀行帳號「0000000000
    00」(偵訊筆錄誤載為:000000000000;應予更正)號是伊
    個人之帳戶【下稱:被告蔡銘正存款帳戶】,帳號00000000
    0000號是伊個人之支票帳戶【下稱:被告蔡銘正支票帳戶】
    等語(見偵續字卷〔一〕第80頁至第80頁背面;偵續字卷〔
    二〕第3頁),並有中信銀行107年9月27日中信銀字第00000
    0000000000函檢附小蒙公司帳戶及小蠻牛公司帳戶之相關資
    料、中信銀行107年11月27日中信銀字第107224839173027號
    函檢附被告蔡銘正支票帳戶之相關資料各 1份附卷可稽(外
    放於本院卷證物袋)。足見:(1)「小蠻牛公司帳戶」、「小
    蠻牛公司支票帳戶」、「小蒙公司帳戶」、「被告蔡銘正存
    款帳戶」及「被告蔡銘正支票帳戶」均如前開所示之各該帳
    號;(2)「小蠻牛公司帳戶」於102年8月9日轉帳2,200,000元
    至「小蒙公司帳戶」;(3)「小蠻牛公司帳戶」於102年10月2
    日、同年11月1日及同年月28日分別轉帳1,866,103元、1,92
    8,325元及1,850,000元至「被告蔡銘正存款帳戶」等情灼然
    。
4、又查被告高溢男於檢察事務官詢問及偵訊時供稱:伊是小蒙
    公司的負責人,從99年 6月至今,小蒙公司帳目是由被告蔡
    銘正負責,伊負責小蒙公司的營運管理,伊不管錢、財務部
    分不介入,主要是各店店長將營業數據作好後彙整後報到小
    蒙公司,再由小蒙公司的會計製作內帳,提供帳目給所有股
    東看,伊看營業報表就相信會計作的帳,被告蔡銘正沒有作
    帳而是負責整個公司的撥款,小蒙公司只占小蠻牛公司股份
    的百分之三十,小蠻牛公司剛成立時聲請人是實際負責人,
    聲請人私下挪用了小蠻牛公司帳目並虧空小蠻牛公司資產,
    其對外以小蠻牛公司另外設立了4、5家公司,並將收到的營
    業額拿走買車或買其私人用品或工程款,100年3、4 月間因
    聲請人挪用小蠻牛公司營業額,造成無法發薪水,所以伊等
    解除了聲請人在小蠻牛公司的管理,後來與聲請人協商改由
    伊負責、將經營權轉過來,有約定小蠻牛公司把每個月的營
    業額轉報小蒙公司,再由小蒙公司扣完所有開銷後去作分配
    ,小蠻牛公司的帳冊由店長製作,作完後每月給小蒙公司核
    對是否正確,再通知小蠻牛公司股東來對帳,101年1月以後
    聲請人應有實際拿到紅利過,但因聲請人與伊等有債務糾紛
    ,有些紅利是拿去抵償債務,剛開始股東分配盈餘聲請人都
    有參加,後來聲請人在外面開火鍋店,有爭執才不來參加,
    伊知道有時候分配紅利,小蒙公司的支票用完了或是沒有帶
    ,被告蔡銘正會先用其個人支票開給股東,小蒙公司再還錢
    給被告蔡銘正,轉帳、匯款都是被告蔡銘正處理等語(見他
    字卷第39頁背面、第220頁背面至第221頁背面;臺北地檢署
    105年度偵續字第651號卷【下稱:偵續字卷】〔一〕第79頁
    背面至第80頁背面),核與被告蔡銘正於檢察事務官詢問及
    偵訊時供陳:伊有擔任小蒙公司之職務,負責小蒙公司之內
    容管理及財務規劃,但伊沒有擔任小蠻牛公司之職務,小蒙
    公司是小蠻牛公司的股東,持股百分之三十,小蠻牛公司初
    期之負責人是被告安明忠,後來由聲請人擔任負責人,因伊
    等在股東會時,被告安明忠有提出要求而不想擔任負責人,
    所以將小蠻牛公司大、小章全部交給聲請人保管,小蠻牛公
    司一開始是聲請人負責,店長是聲請人所找,但聲請人以小
    蠻牛公司名義在外亂開支票,銀行每天都催聲請人軋票、帳
    目不清,100年3月底有和聲請人協商解除其職務,並請會計
    師來交接,聲請人有交出經營權,伊與聲請人、被告高溢男
    、安明忠作交接時有講好,小蠻牛公司的帳原則由小蒙公司
    的會計負責管理,所以小蠻牛公司的帳目最後都會經過伊的
    審核,小蠻牛公司的帳也會給股東即被告安明忠、聲請人對
    帳,聲請人初期會來對、後來可能嫌麻煩就沒有來,被告安
    明忠每個月都會來,所以100年 3月、4月以後約定由每個月
    會將該小蠻牛公司帳戶的存款歸零,將錢全部轉到小蒙公司
    之帳戶,由小蒙公司來支付廠商貨款、人事薪資及雜支,小
    蠻牛公司的店長之後直接向小蒙公司之代表人即被告高溢男
    報告,每個月小蠻牛公司的店長會將進貨、廠商貨款、人事
    費用、經營成本支出、公司營業額做初步彙整,再交給小蒙
    公司之會計即證人鄧丞婷做複查,複查後會再給被告高溢男
    和伊看,小蠻牛公司的帳實際內容伊等不會做任何修正,稅
    務部分則是交給楊美黎會計師處理,小蠻牛公司有一個中信
    銀行之帳戶,聲請人自己有另開一個小蠻牛公司的支票帳戶
    ,100年 3、4月前,該小蠻牛公司之帳戶存摺、公司大小章
    、支票均是聲請人保管,但100年 3、4月後,每個月20號故
    定開股東會檢視上個月營業狀況,並作利潤分配,如有賺錢
    也有確實發放紅利,本來聲請人出資比例為百分之四十,後
    因聲請人與被告安明忠有債務糾紛,聲請人轉讓了百分之十
    股份給被告安明忠,因此聲請人的出資額變成百分之三十,
    但沒有去商業司辦理變更登記,只要小蠻牛公司有盈餘,伊
    等都會依比例發放,小蠻牛公司之營業額要轉到小蒙公司,
    因有時伊去銀行時沒有帶存摺,所以會先轉到伊之存款帳戶
    ,之後再轉到小蒙公司帳戶,且小蠻牛公司只是伊等和聲請
    人合作的其中一間分店,伊等有30幾間分店,各分店要採買
    食材時會使用總公司的點菜系統,總公司統整後再連絡廠商
    ,結帳的時候,也是由總公司跟廠商處理,總公司處理各分
    店進貨的數量,確認無誤後由總公司統一付款給各廠商,總
    公司所使用的就是小蒙公司帳戶,小蒙公司每次申請支票50
    張,但每個月要開的支票約有70、80幾張,又因廠商有時沒
    有將支票存入銀行,回籠率不足百分之七十,銀行就不讓伊
    申請支票,有時支票不夠用,就會用到伊個人的支票,伊個
    人之支票帳戶裡有百分之九十都是開給小蒙公司廠商使用或
    者是支付分店租金,而小蠻牛公司營運所需的人事、租金、
    食物等營業成本,都是小蒙公司帳戶在支出,帳款明細資料
    是小蒙公司會計部門統一製作,每個月都會作,每個月20日
    會開小蠻牛公司的股東會,被告安明忠每次都會到場,但聲
    請人則比較不一定,伊會準備報表跟相關費用支出的傳票單
    據給其等看,但都沒有要求大家必須簽名確認等語(見他字
    卷第38頁背面至第39頁;偵續字卷〔一〕第79頁背面至第81
    頁;偵續字卷〔二〕第 3頁背面);被告安明忠於檢察事務
    官詢問時供陳:小蠻牛公司的帳是被告蔡銘正負責,被告蔡
    銘正負責管理小蒙公司、小蠻牛公司的帳務,被告高溢男則
    負責決策、例如展店等語(見他字卷第30頁背面至第31頁)
    ;證人鄧丞婷於檢察事務官詢問時證稱:伊在小蒙公司任職
    5年,從100年起任職擔任出納與會計,負責結帳、撥款,各
    分店會把每天收到進貨憑證與收入存款,每星期送回公司1
    次,一個月送回公司 4次,再統整給小蒙公司報表,門市店
    長會製作該店的營業報表,以電子郵件方式傳送給伊,伊會
    依照門市店長作的報表去核對廠商的對帳單及發票,確認數
    量與金額是否相符,沒問題的話伊就會通知被告蔡銘正開支
    票,付款日期為下個月的30日,被告蔡銘正則會依照廠商去
    看金額欄位並開出支票等語(見他字卷第220頁背面至第221
    頁;偵續字卷〔二〕第202頁背面、第203頁背面)相符,綜
    合上開證人所述:小蠻牛公司是小蒙公司分店之一;小
    蠻牛公司每個月會將錢轉到小蒙公司,由小蒙公司支付廠商
    貨款、人事薪資雜支;小蠻牛公司店長及其他各店店長會
    將收入存款、進貨憑證送回總公司即小蒙公司製作報表,由
    小蒙公司會計出納人員核對廠商對帳單、發票,確認數量、
    金額無誤後,由小蒙公司以自己公司或於支票不足時以被告
    蔡銘正個人支票付款廠商等情,堪以認定。且經本院核對「
    小蠻牛公司帳戶」、「小蒙公司帳戶」、「小蒙公司支票帳
    戶」、「被告蔡銘正存款帳戶」及「被告蔡銘正支票帳戶」
    間之交易明細,可悉:「小蠻牛公司帳戶」雖於100年5月
    24日、同年7月6日、同年 8月5日、同年9月5日、同年10月4
    日、同年11月23日、同年12月 5日、101年8月10日、同年10
    月5日、同年11月9日、同年12月5日、102年1月10日、同年2
    月5日、同年3月4日、同年4月2日、同年5月31日、同年7月1
    日、同年10月2日、同年11月1日、同年月28日、同年12月25
    日有將存款轉帳至「被告蔡銘正存款帳戶」;惟「被告蔡
    銘正存款帳戶」於100年 5月30日、同年6月15日、同年月17
    日、同年月30日、同年 8月1日、同年月30日、同年9月30日
    、同年10月6日、同年月 31日、同年11月15日、同年月16日
    、同年月23日至第25日、同年月 28日、同年12月8日、同年
    月12日至14日、同年月16日、同年月 30日、101年1月1日、
    同年月3日、同年月5日、同年月 9日、同年月11日至13日、
    同年月16日、同年月19日至20日、同年月30日至第31日、同
    年2月4日、同年月6日至7日、同年月 9日至10日、同年月13
    日至第14日、同年月28日、同年3月8日、同年月12日、同年
    月27日、同年4月10日至11日、同年月 13日、同年月16日至
    18日、同年月20日;同年月24日至 25日、同年5月2日至3日
    、同年月7日至8日、同年月10日至11日、同年月14日、同年
    月23日、同年月30日至31日、同年6月5日、同年月7日至8日
    、同年6月11日至12日、同年月19日、同年月29日、同年7月
    4日至6日、同年月9日至13日、同年月 19日、同年月27日、
    同年8月6日、同年月9日至10日、同年月 13日至16日、同年
    月20日、同年月23日至24日、同年月27日至29日、同年月31
    日、同年9月3日至7日、同年月10日至 13日、同年月20日、
    同年月24日、同年月26日至27日、同年10月1日、同年月3日
    至5日、同年月8日至9日、同年月11日至 12日、同年月17日
    至20日、同年月22日至23日、同年月25日至26日、同年月31
    日、同年11月1日至2日、同年月5日至9日、同年月12日至13
    日、同年月15日至16日、同年月19日、同年月22日至23日、
    同年月26日至28日、同年月30日、同年12月3日至7日、同年
    月10日至14日、同年月20日至22日、同年月26日至27日、同
    年月30日、102年1月2日至4日、同年月 7日至11日、同年月
    14日至18日、同年月21日至22日、同年月24日、同年月28日
    、同年月30日至31日、同年2月1日、同年月4日至8日、同年
    月18日至23日、同年3月1日、同年月4日、同年月6日、同年
    月8日、同年月11日至12日、同年月 14日、同年月18日、同
    年月21日至22日、同年月25日、同年4月1日至3日、同年月8
    日至11日、同年月15日至18日、同年月22日至25日、同年月
    30日、同年5月2日、同年月3日、同年月 7日至9日、同年月
    13日至17日、同年月20日至22日、同年月27日、同年月31日
    、同年6月3日至7日、同年月 10日至11日、同年月13日至14
    日、同年月17日至18日、同年月20日、同年月24日至25日、
    同年月27日、同年7月1日至5日、同年月8日至12日、同年月
    15日至17日、同年月22日至25日、同年月29日、同年月31日
    、同年8月1日至2日、同年月6日、同年月8日至9日、同年月
    12日至16日、同年月21日、同年月26日、同年月28日、同年
    9月2日、同年月 9日至14日、同年月16日至18日、同年月23
    日至27日、同年10月1日至4日、同年月7日至8日、同年月11
    日、同年月14日、同年月16日至17日、同年月21日至22日、
    同年月 24日、同年月28日、同年11月1日、同年月4日至8日
    、同年月11日至12日、同年月14日至15日、同年月20日、同
    年月22日、同年月26日至29日、同年12月2日、同年12月4日
    至6日、同年月9日至13日、同年月16日、同年月20日、同年
    月25日及同年月27日均有將存款轉帳至「小蒙公司支票帳戶
    」;「小蠻牛公司帳戶」於102年5月10日、同年8月9日有
    將存款轉帳至「小蒙公司帳戶」;「小蠻牛公司帳戶」於
    102年 9月6日有將存款轉帳至「小蒙公司支票帳戶」等情,
    有中信銀行107年9月27日中信銀字第 000000000000000函檢
    附小蒙公司帳戶及小蠻牛公司帳戶之相關資料、107年11月2
    7日中信銀字第107224839173027號函檢附被告蔡銘正支票帳
    戶之相關資料各 1份在卷足稽(外放於本院卷證物袋),可
    悉被告高溢男、蔡銘正、安明忠及證人鄧丞婷前開供述及證
    述內容,核與上揭「小蠻牛公司帳戶」、「小蒙公司帳戶」
    、「小蒙公司支票帳戶」及「被告蔡銘正存款帳戶」間之交
    易明細相合,被告高溢男、蔡銘正、安明忠及證人鄧丞婷前
    開供述及證述內容既與客觀證據相符,被告三人及證人前開
    所述即非無據。足認:(1)小蠻牛公司甫設立時,被告安明忠
    為代表人,聲請人為實際負責人;(2)小蠻牛公司與小蒙公司
    於有達成約定小蠻牛公司營運所需的人事、租金、食材等營
    業成本,由小蒙公司帳戶支出,小蠻牛公司帳款明細資料由
    小蒙公司會計部門統一製作;(3)被告蔡銘正負責小蒙公司之
    轉帳、匯款等事務,小蒙公司會計部分人員依門市店長作報
    表核對廠商之對帳單及發票,確認數量與金額是否相符,確
    認無誤後再通知被告蔡銘正開支票,被告蔡銘正則會依廠商
    檢視金額欄位並開出支票,或因小蒙公司之支票用罄、回籠
    率不足或因其未帶小蒙公司之支票時,被告蔡銘正先開立其
    個人支票,再由小蒙公司嗣還款予被告蔡銘正,而被告蔡銘
    正之存款帳戶內之金額自100年5月30日至102年12月27日間
    多用於小蒙公司支票帳戶之支出等情均屬有據。是小蠻牛公
    司帳戶之營業額存款轉帳至「小蒙公司帳戶」、「被告蔡銘
    正存款帳戶」,再由「小蒙公司帳戶」、「被告蔡銘正存款
    帳戶」轉帳至「小蒙公司支票帳戶」,即由小蒙公司總籌支
    付供應商貨款之情形,均尚屬小蒙公司與小蠻牛公司前開約
    定帳務處理之交易模式等節,至為明灼。爰此,礙難逕認被
    告高溢男、蔡銘正及安明忠就「小蠻牛公司帳戶」於102年8
    月 9日轉帳2,200,000元至「小蒙公司帳戶」,及於102年10
    月2日、同年11月1日及同年月28日分別轉帳1,866,103元、1
    ,928,325 元及1,850,000元至「被告蔡銘正存款帳戶」等行
    為具有侵占、背信之主觀犯意。
5、復查,被告蔡銘正於檢察事務官詢問時供稱:伊等火鍋店有
    分淡季及旺季,基本上每個月有盈餘就會分配,沒有盈餘產
    生虧損,小蒙公司會暫時墊款借給小蠻牛公司,後來伊等收
    到聲請人之通知,聲請人表示其有欠被告安明忠錢,伊也有
    電詢聲請人確認,聲請人表示其部分股利由被告安明忠代領
    ,伊等都是分別開出股利支票交由被告安明忠代領聲請人之
    部分,所以一直有按股東權利來分配,102年9月至同年12月
    則是聲請人自行領走等語(見他字卷第 39頁、第103頁),
    與證人鄧丞婷於檢察事務官詢問時供稱:每月都有通知股東
    到總公司(即小蒙公司)來看報表,股東看過沒有問題,就
    付款給廠商、隔月10日撥款給員工,股東每月分多少錢也會
    作撥款的表,股東的盈餘分配是開完股東會後,按照每個股
    東的持股比例去分配等語(見他字卷第220頁背面至第221頁
    ),核與被告高溢男前開確有分配股利、聲請人所分配股利
    有拿去抵償債務之供述大致相符,且聲請人業將其出資額百
    分之十讓與被告安明忠,其於101年、102年之股利分配數額
    並非1,431,553(即844,798+586,755)元,而係1,073,664
    元,並因聲請人欠有債務遭強制執行,由聲請人受分配股利
    取償,另聲請人積欠被告安明忠債務,聲請人亦同意由被告
    安明忠代為領取其於101年、102年之股利取償等情,有臺灣
    高等法院104年度上易字第1093號判決1份存卷可參(見臺北
    地檢署105年度偵字第 8086號卷【下稱:偵字卷】第12頁、
    第23頁背面至第24頁),足認被告三人前開供稱:小蠻牛公
    司均有按股東出資額比例為盈餘分配,而聲請人因在外積欠
    債務致其於小蠻牛公司分派股利遭強制執行,及聲請人亦曾
    因其與被告安明忠之債務關係而授權被告安明忠代為領取股
    利等情,均屬有據,則聲請人於101年、102年未領獲股利1,
    431,553 元全部應係因被告三人與聲請人就盈餘分配與抵償
    債務之計算結果不一致,自難以遽認被告三人主觀上有侵占
    、背信之犯意,且立法者並未就刑法關於侵占、背信等罪名
    處罰過失犯,被告三人與聲請人間就盈餘分配與抵償債務之
    計算,即令不一致,亦僅屬民事上之債權、債務關係等情甚
    明。況聲請人於 103年11月11日提出告訴時陳稱:自101年1
    月起即未曾再受分配分毫紅利云云(見他字卷第 2頁)與前
    開聲請交付審判之意旨亦有矛盾及前後不一致之情,是聲請
    人前開聲請交付審判之主張欠缺可信性,洵不足採。
(二)關於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利用不正當方法致使財務報
    表發生不正確之結果以及以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部分:
1、按107年 1月1日修正前之所得稅法【下稱:修正前所得稅法
    】第3條之1規定:「營利事業繳納屬八十七年度或以後年度
    之營利事業所得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得於盈餘分配時,
    由其股東或社員將獲配股利總額或盈餘總額所含之稅額,自
    當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應納稅額中扣抵。」。次按凡依
    本法(即所得稅法)規定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之營利事業,
    應自八十七年度起,在其會計帳簿外,設置股東可扣抵稅額
    帳戶,用以記錄可分配予股東或社員之所得稅額,並依本法
    規定,保持足以正確計算該帳戶金額之憑證及紀錄,以供稽
    徵機關查核;營利事業就因投資於中華民國境內其他營利事
    業,獲配屬八十七年度或以後年度股利總額或盈餘總額所含
    之可扣抵稅額,應計入當年度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餘額;營
    利事業分配屬八十七年度或以後年度股利淨額或盈餘淨額,
    依第六十六條之六規定之稅額扣抵比率計算之金額,應自當
    年度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餘額中減除,此修正前所得稅法第
    66條之1第1項、第66條之3第1項第2款、第66條之4第1項第1
    款有明文規定。又按個人之綜合所得稅,就個人綜合所得總
    額,減除免稅額及扣除額後之綜合所得淨額計徵之;營利所
    得包含公司股東所獲分配之股利等情,所得稅法第13條、第
    14條第1項第1類亦有明文規定。職是,依修正前所得稅法之
    兩稅合一制度,股東獲配股利中公司所繳納之營利事業所得
    稅,得用以扣抵其應納之綜合所得稅額,而修正前之營利所
    得包含,公司、合作社分配之股利總額(即股利金額加可扣
    抵稅額)或(盈餘總額即盈餘金額加可扣抵稅額)。
2、聲請人雖認其於小蠻牛公司「101 年度營利事業投資人明細
    及分配盈餘表」應分配之股利為701,193元、「102年度營利
    事業投資人明細及分配盈餘表」應分配之股利為 487,014元
    ,而認被告三人有登載不實之情事;惟查,於101 年度綜合
    所得稅關於小蠻牛公司營利所得總額為 844,798元,在修正
    前兩稅合一制度下,因小蠻牛公司因營利事業所得稅部分,
    已將 101年度之股東即聲請人因投資於小蠻牛公司,而當年
    度股利總額或盈餘總額所含之可扣抵稅額 143,605元計入當
    年度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餘額,故就小蠻牛公司 就101年度
    營利事業投資人明細及分配盈餘表關於聲請人之部分僅列記
    701,193元,聲請人就101年度綜合所得稅關於小蠻牛公司營
    利所得總額為844,798元,但扣除扣繳稅額即143,605元後,
    則為701,193元等情,有聲請人提出之101年度綜合所得稅電
    子結算申報及小蠻牛公司 101年度營利事業投資人明細及分
    配盈餘表各1份存卷可稽(見他字卷第5頁、第55頁;偵續字
    卷〔一〕第27頁;上聲議字卷第12頁、第27頁;外放於本院
    卷之證物袋),可悉被告三人就小蠻牛公司於 101年度之盈
    餘分配記載並無登載不實、亦無利用不正當方法致使財務報
    表發生不正確之結果,且無以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等情,甚
    為明確。又查,聲請人於 102年度綜合所得稅關於小蠻牛公
    司營利所得總額為 586,755元,在修正前兩稅合一制度下,
    因小蠻牛公司因營利事業所得稅部分,已將 102年度之股東
    即聲請人因投資於小蠻牛公司,而當年度股利總額或盈餘總
    額所含之可扣抵稅額99,741元計入當年度股東可扣抵稅額帳
    戶餘額,故就小蠻牛公司就 102年度營利事業投資人明細及
    分配盈餘表關於聲請人之部分僅列記 487,014元,聲請人就
    102年度綜合所得稅關於小蠻牛公司營利所得總額為586,755
    元,但扣除扣繳稅額即99,741元後,則為 487,014元等情,
    有聲請人提出之 102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所得資料參考
    清單及小蠻牛公司 102年度營利事業投資人明細及分配盈餘
    表各1份存卷可佐(見他字卷第6頁、第56頁;上聲議字卷第
    13頁、第28頁;外放於本院卷之證物袋),足認被告三人就
    小蠻牛公司於 102年度之盈餘分配記載並無登載不實、亦無
    利用不正當方法致使財務報表發生不正確之結果,復無以不
    正當方法逃漏稅捐等情,至為灼然。職此,聲請人就此部分
    之聲請顯屬無稽,洵不足憑。
(三)至聲請人於聲請意旨所列被告安明忠於另案民事訴訟之書狀
    內容部分,僅為被告安明忠於另案所為之答辯,並非公司或
    專責機關基於業務或公務在客觀上製作之例行性文書紀錄,
    爰不作為本件判斷之依據,而聲請人於101年、102年間所得
    之股利所得計算及聲請人對修正前所得稅法有所誤解之處,
    業經本院說明如前,併此敘明。
(四)綜上所述,卷內除聲請人個別之單一指訴外,尚無其他積極
    事證足認被告三人有涉犯聲請人所指之上開犯行,揆諸上開
    說明,自不能遽以侵占、背信、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
    利用不正當方法致使財務報表發生不正確之結果以及以不正
    當方法逃漏稅捐等罪相繩,且原檢察官亦無就足以影響認定
    結果之證據未予調查之情形。
六、至聲請人其餘聲請交付審判之理由,與其聲請再議之內容大
    致無異,均已據原檢察官及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於不起訴
    處分書及處分書中一一詳陳在案,俱如前述,其採證之方式
    、論理之原則,亦無何悖於論理法則與經驗法則之處。且此
    等事由,亦不足以動搖原偵查認定之結果。此外,經本院詳
    查全卷,復未發見有何事證,足可證明被告有聲請人所指上
    開之行為,故原檢察官及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均認被告之
    犯罪嫌疑不足,分別予以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之聲請,於
    法尚無違誤。聲請意旨對於上開處分漫加指摘求予交付審判
    ,非有理由,自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 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2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廖棣儀
                                      法  官  倪霈芬
                                      法  官  吳志強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殷玉芬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2    月    27    日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20 07:38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SLDM,107%2c%e8%81%b2%e5%88%a4%2c23%2c20181029%2c1

裁判字號: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07 年聲判字第 23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107 年 10 月 29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7年度聲判字第23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 人 鍾天文
代 理 人 沈濟民律師
被   告 童子賢
選任辯護人 羅名威律師
被   告 石明芳/鄭義鈴
上列聲請人即告訴人因告訴被告等涉嫌偽造文書等案件,不服臺
灣高等法院檢察署107 年度上聲議字第784 號駁回再議之處分(
原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106 年度偵續字第
4 號),聲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聲請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刑事訴訟法第
    258 條之1 定有明文。聲請人即告訴人鍾天文告訴被告童子
    賢、石明芳、鄭義鈴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公
    文書、公司負責人為納稅義務人以詐術逃漏稅捐等案件,經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以106 年度偵續字第4 號為
    不起訴處分(下稱原不起訴處分)後,聲請人不服聲請再議
    ,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下稱高檢署)檢察長於民國107
    年1 月25日以107 年度上聲議字第784 號處分書認再議之聲
    請為無理由而駁回,該處分書於107 年2 月7 日寄存於聲請
    人位於臺北市○○區○○街00巷00弄0 號6 樓住所,聲請人
    於收受處分書送達後10日內之同年2 月12日委任律師向本院
    具狀聲請交付審判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卷宗核閱
    屬實,並有刑事交付審判聲請狀附卷可稽。是聲請人於接受
    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向本院提出書狀聲請交付審判,程
    序上並無不合,合先敘明。
二、聲請人告訴意旨略以:被告童子賢、石明芳分別係聲請人之
    胞弟及弟媳,被告鄭義鈴前係址設臺北市○○區○○路0 段
    000 號9 樓致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被告3 人均明知告訴
    人未出資新臺幣(下同)6,000 萬元投資凱琳投資有限公司
    (下稱凱琳公司),亦未同意為投資誠品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誠品公司,址設臺北市○○區○○路000 號地下1 樓、地
    下1 樓之1 至6 )而設立登記凱琳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凱琳
    公司),竟為下列犯行:
  (一)共同基於行使偽造私文書及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之概括犯意聯
    絡,連續為下列犯行:被告童子賢、石明芳先於87年5 月15
    日前某日,在不詳地點,偽造凱琳公司設立登記股東繳納現
    金股款明細表,用以表明聲請人出資6,000 萬元之不實事項
    ,復委託不知情之人刻製聲請人之印章,於87年5 月15日蓋
    用在凱琳公司章程上,由被告鄭義鈴持上開偽造之股東繳納
    現金股款明細表、設立登記資本額查核報告書等申請文件,
    向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申請辦理凱琳公司設立登記而行使之
    ,使僅具形式上審查權之臺北市政府承辦公務員,於87年5
    月25日將此不實事項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凱琳公司設立登記
    事項卡上,足以生損害於聲請人及臺北市政府對於公司登記
    管理之正確性。復於87年9 月8 日,未經聲請人同意,持上
    開印章蓋用在凱琳公司股東同意書上,用以表明告訴人曾同
    意公司遷移地址至臺北市○○區○○路000 號7 樓之2 之不
    實事項,持之向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申請辦理凱琳公司變更
    登記而行使之,使僅具形式上審查權之臺北市政府承辦公務
    員,於87年9 月21日將此不實事項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凱琳
    公司變更登記事項卡上,足以生損害於聲請人及臺北市政府
    對於公司登記管理之正確性。再於89年9 月21日,未經聲請
    人同意,持上開印章蓋用在凱琳公司股東同意書上,用以表
    明聲請人曾同意公司增資3,000 萬元之不實事項,持之向主
    管機關臺北市政府申請辦理凱琳公司變更登記而行使之,使
    僅具形式上審查權之臺北市政府承辦公務員,於89年10月5
    日將此不實事項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凱琳公司變更登記表上
    ,足以生損害於聲請人及臺北市政府對於公司登記管理之正
    確性。又於93年2 月28日,未經聲請人同意,在凱琳公司股
    東同意書上偽簽聲請人之署名,復持上開印章蓋用在凱琳公
    司股東同意書上,用以表明聲請人曾同意公司章程修正、公
    司資本額變更為3 億5 千萬元之不實事項,持之向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申請辦理凱琳公司變更登記而行使之,使僅具形
    式上審查權之臺北市政府承辦公務員,於93年3 月9 日將此
    不實事項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凱琳公司變更登記表上,足以
    生損害於聲請人及臺北市政府對於公司登記管理之正確性。
  (二)被告3 人共同基於行使偽造私文書及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之犯
    意聯絡,於104 年5 月26日,未經聲請人同意,在凱琳公司
    股東同意書上偽簽聲請人之姓名,用以表明聲請人曾同意公
    司章程修正、增加新股東之不實事項,持之向主管機關臺北
    市政府申請辦理凱琳公司變更登記而行使之,使僅具形式上
    審查權之臺北市政府承辦公務員,於104 年6 月10日將此不
    實事項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凱琳公司變更登記表上,足以生
    損害於聲請人及臺北市政府對於公司登記管理之正確性。
  (三)被告3 人明知依所得稅法第66條之9 第1 項規定,營利事業
    當年度之盈餘未作分配者,應就該未分配盈餘加徵10 %營利
    事業所得稅,且明知於103 年間,聲請人並未領取凱琳公司
    103 年度之盈餘分配股利,竟基於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
    、為納稅義務人以詐術逃漏稅捐之犯意,於104 年5 月前之
    某日,委由不知情之記帳人員,分別於其業務上製作之股利
    憑單上,虛偽登載聲請人於103 年度領取凱琳公司股利所得
    1,106 萬7106元(可扣抵稅額254 萬3395元)等不實事項,
    作成不實之股利憑單,復於104 年5 月31日前持之向財政部
    臺北國稅局北投稽徵所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因該公司未實
    際分配股利予聲請人,而以此詐術逃漏凱琳公司103 年度未
    分配盈餘加徵之營利事業所得稅,足以生損害於稅捐機關對
    於賦稅核課稽徵之正確性。
  (四)因認被告3 人均涉犯刑法第216 條、210 條之行使偽造私文
    書、同法第214 條之明知為不實之事項,使公務員登載於職
    務上所掌之公文書、違反稅捐稽徵法第47條第1 項第1 款、
    第41條之公司負責人為納稅義務人以詐術逃漏稅捐等罪嫌。
三、聲請交付審判意旨略以:
  (一)凱琳公司投資誠品公司股票之中屬於聲請人部份,已於89年
    4 月間即告出售結清。聲請人於87年間經被告童子賢之邀約
    ,投資誠品公司,經被告童子賢之指示而匯款出資。惟係以
    聲請人本人名義投資誠品公司,並非以凱琳公司之名義,且
    聲請人於89年4 月10日,已將所持有誠品公司股票128 萬2,
    000 股全數售出,只留尾數424 股,故此項投資於89年4 月
    間即告結束,聲請人自不可能再持有凱琳公司之股東身份,
    足證被告童子賢利用邀約聲請人投資誠品公司股票之機會,
    製造虛假不實之凱琳公司驗資證明。況聲請人既已出售誠品
    公司股票,且收回出售股款,不可能再有巨額股利所得。此
    僅須向誠品公司函查凱琳公司、聲請人及被告童子賢自87年
    至89年間之詳細交易資料,亦即買賣股額、買賣金額、實際
    款項給付之資金流程,即可查明,檢察官未敘明不採之理由
    ,且未詳加偵查,顯有重大疏漏。
  (二)聲請人關於報稅繳納之事,除至美國期間,才會委託證人鍾
    美伶代辦,其他均係自己本人辦理,未曾委託被告童子賢代
    為申報及繳納,此由證人鍾美伶於偵訊時證稱:「…甚至鍾
    天文要去美國時,還將身分證、印章等物交給我」等語相符
    ,故證人鍾美伶於偵訊時證稱:10幾年,每年綜所稅都是被
    告童子賢幫聲請人申報及繳納云云,為不實供述。被告童子
    賢於偵訊時自承:公司一切事務皆委由公司員工處理,伊擔
    任負責人不可能事必躬親處理等語,且本案均由鍾美伶交付
    系爭支票及與聲請人接洽等情,可證聲請人不可能委託被告
    童子賢代為處理報稅私人事務。此可由比對聲請人出入國期
    間紀錄,並函調聲請人歷年所得稅申報書及繳款紀錄,即可
    證明聲請人除在美國時期曾委託鍾美伶代為申報及繳稅,均
    係自己親自辦理。故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分認定聲請
    人長期委託被告童子賢處理事務,並委由被告童子賢代為用
    印及簽字,且未調查上開證據,顯然違反證據法則、有理由
    矛盾及應行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之瑕疵。
  (三)聲請人已於凱琳公司成立前近1 年時,搬遷、居住及設籍於
    臺北市○○○路0 段000 巷00號,目前居所位於臺北市士林
    區克強路,凱琳公司自87年間設立登記起迄今之相關登記事
    項,卻仍將聲請人住所登記為已不再居住及設籍之新北市永
    和區地址。凱琳公司歷年相關同意書中偽冒聲請人簽章11次
    中有數次聲請人在國內,且聲請人自87年以後即與母親共同
    居住於臺北市士林區天母地區,被告童子賢自當知悉。足認
    被告等人冒用聲請人名義10餘年,隱匿凱琳公司開會之事,
    相關公司登記,均未告知聲請人。
  (四)聲請人之印章縱放置在公司,仍應得聲請人之同意,始得蓋
    用,聲請人不知有本案相關會議及相關文件,焉能授權簽名
    。況被告童子賢於104 年5 月26日股東同意書上偽簽聲請人
    簽名前數日,才剛委託鍾美伶交付系爭金額共200 萬元之支
    票5 張給聲請人,卻未通知聲請人此次股東會。原不起訴處
    分及駁回再議處分認定被告童子賢主觀上無偽造文書之犯意
    ,有違反證據法則、論理法則及偵查未盡週詳之疏失。
  (五)鍾美伶先後交付之面額40萬元,共200 萬元之支票及632 萬
    3,711 元之支票,何以名目分別為分派股東紅利及應付票據
    。凱琳公司於103 年12月31日,只有實際發放400 餘萬元之
    股利,經聲請人追問下,被告等乃指使凱琳公司相關人員製
    作假帳為應付票據800 餘萬元,函查該800 餘萬元實際轉入
    凱琳公司支票帳戶之日期,即可得知絕非103 年12月31日。
    凱琳公司會計師之查核報告上僅記載該年度之分派股東紅利
    金額為4,972 萬1,645 元,此為當時未實際分派股利之鐵證
    。陳杰聰對於何以6 百餘萬元支票開立日期為104 年12月10
    日乙節,答以:「本來都是開103 年12月30日,因為後來要
    交給鍾天文時,怕支票過期,所以會重開支票」云云,惟
    104 年5 月份僅有交付5 張共200 萬元之支票,足證當時未
    開立800 多萬元之支票,若擔心支票過期而重開,為何不須
    重開200 萬元4 張支票,凱琳公司財務報表上雖記載應付票
    據800 餘萬元,卻未提供實際資金往來憑證證明凱琳公司有
    將800 多萬款項轉入公司支票帳戶。
  (六)綜上,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分具有違反證據法則、論
    理法則、理由不備、理由矛盾、應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之疏
    失。為此,爰聲請裁定將本案交付審判。
四、按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1 規定,告訴人得向法院聲請交付
    審判,揆其立法意旨,係法律對於「檢察官不起訴裁量權」
    制衡之一種外部監督機制,法院之職責僅在就檢察官所為不
    起訴之處分是否正確加以審查,藉以防止檢察機關濫權。是
    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3 第4 項規定:「法院為交付審判之
    裁定時,視為案件已提起公訴。」則交付審判之裁定自以訴
    訟條件俱已具備,別無應為不起訴處分之情形存在為前提。
    依此立法精神,同法第258 條之3 第3 項規定法院審查聲請
    交付審判案件時「得為必要之調查」,其調查證據之範圍,
    自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而同法第260 條對於不起
    訴處分已確定或緩起訴處分期滿未經撤銷者得再行起訴之規
    定,其立法理由說明該條所謂不起訴處分已確定者,包括「
    聲請法院交付審判復經駁回者」之情形在內,是前述「得為
    必要之調查」,其調查證據範圍,更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
    據為限,不得就告訴人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亦不得蒐集
    偵查卷以外之證據,否則,將與刑事訴訟法第260 條之再行
    起訴規定,混淆不清,亦將使法院兼任檢察官而有回復「糾
    問制度」之虞;且法院裁定交付審判,即如同檢察官提起公
    訴使案件進入審判程序,是法院裁定交付審判之前提,必須
    偵查卷內所存證據已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51 條第1 項規定「
    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檢察官應提起公訴之情形,亦即該案
    件已經跨越起訴門檻,否則,縱或法院對於檢察官所認定之
    基礎事實有不同判斷,但如該案件仍須另行蒐證偵查始能判
    斷應否交付審判者,因交付審判審查制度並無如同再議救濟
    制度得為發回原檢察官續行偵查之設計,法院仍應依同法第
    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規定,以聲請無理由裁定駁回。
五、按案件有時效已完成情形者,應為不起訴處分,刑事訴訟法
    第252 條第2 款定有明文。又刑法第320 條第2 項竊佔罪,
    係科處最重本刑5 年有期徒刑之罪,而被告行為後,刑法業
    於95年7 月1 日修正施行,依修正前刑法第80條第1 項第2
    款之規定,最重本刑3 年以上10年未滿有期徒刑之罪追訴權
    時效期間為10年,而修正後同條第1 項第2 款規定最重本刑
    為3 年以上10年未滿有期徒刑之罪者,追訴權時效期間為20
    年,依刑法第2 條第1 項之從舊從輕原則,應以修正前之刑
    法規定較有利於被告,依此,本案追訴權時效期間應為10年
    。次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又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訟訴法
    第154 條第2 項、第301 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認定
    不利於被告之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
    於被告事實之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
    何有利之證據;且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
    之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
    以為裁判之基礎;另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
    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接或間接證據
    ,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
    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
    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時,事實審法院
    復已就其心證上理由予以闡述,敘明其如何無從為有罪之確
    信,因而為無罪之判決,尚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最高法院30
    年上字第816 號、40年台上字第86號、76年台上字第4986號
    分別著有判例可參。
六、本件聲請人雖以前揭情詞認被告童子賢、石明芳、鄭義鈴涉
    犯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公文書、公司負責人
    為納稅義務人以詐術逃漏稅捐等罪嫌,並以原不起訴處分及
    再議駁回處分有上開瑕疵為由,而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惟
    查:
  (一)關於被告童子賢、石明芳、鄭義鈴所涉告訴意旨所指如理由
    欄二、(一)所示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公文書犯
    行部分:
  1.按案件有追訴權時效完成情事者,應為不起訴處分,刑事訴
    訟法第252 條第2 款定有明文。又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
    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
    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為95年7 月1 日修正施行之刑法第2
    條第1 項所明定。次按,刑法第216 條、第210 條之行使偽
    造私文書、同法第214 條之明知為不實之事項,使公務員登
    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公文書等罪,分別係科處最重本刑5 年、
    3 年有期徒刑之罪,而刑法第80條第1 項第2 款追訴權時效
    之規定,業於94年2 月2 日公布修正,並自95年7 月1 日施
    行,此修正雖非犯罪構成要件之變更,但顯已影響行為人刑
    罰之法律效果,自屬法律變更,依刑法第2 條第1 項「從舊
    從輕」原則比較新舊法結果,修正前刑法第80條第1 項第2
    款追訴時效為10年之規定顯較有利於被告。又行使偽造私文
    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行為,自行為完成時起即屬成立,並
    自彼時起算,滿10年未予追訴,追訴權時效即算完成,依前
    開規定意旨即不得再行追訴,應為不起訴處分。
  2.經查,本件聲請人指訴被告3 人就凱琳公司設立登記及87年
    至93年間設立變更登記,未經聲請人同意,於相關文件上擅
    自蓋用聲請人印文,而使不知情之公務員將不實事項登載於
    所掌文書,因認被告3 人均涉犯刑法第216 條、第210 條行
    使偽造私文書及刑法第214 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惟上開
    2 罪係分別科處最重本刑5 年、3 年有期徒刑之罪,依修正
    前刑法第80條第1 項第2 款規定,追訴權時效為10年,則依
    聲請人指訴被告等人最後犯罪時間之93年3 月9 日起算,追
    訴權時效於103 年3 月9 日即已完成,而聲請人於105 年1
    月7 日始具狀向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提出告訴,此有刑
    事告訴狀及其上所蓋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收文戳在卷可稽(
    見他卷一第1 頁),依前揭規定,不得再行追訴,自應由檢
    察官為不起訴處分。
  (二)聲請人所指被告童子賢、石明芳所涉如理由欄二、(二)所示行
    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公文書犯行(即凱琳公司
    104 年5 月26日股東同意書及辦理變更登記)部分:
  1.被告童子賢於偵訊時供承:104 年5 月26日凱琳公司股東同
    意書上關於聲請人之簽名為其所代簽,被告石明芳並不知情
    等語(見偵續卷第51頁),被告石明芳於偵訊時供稱:被告
    童子賢未告知其在104 年5 月26日代簽聲請人股東簽名等語
    (見偵續卷第57頁),被告童子賢及石明芳2 人所述互核相
    符,足認被告石明芳對於被告童子賢代簽聲請人上開署名乙
    情並不知情,此外亦查無證據足認被告石明芳參與分擔實施
    上開簽署行為,自難認被告石明芳有何聲請人所指偽造文書
    犯行。
  2.凱琳公司設立時,係以「凱琳投資有限公司籌備處」收受股
    東出資額,其設立登記股東繳納現金股款明細表,記載聲請
    人於87年5 月14日,匯款6,000 萬元至凱琳公司台北商業銀
    行(現更名為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北投分行帳號0000000000
    00號帳戶(下稱凱琳公司台北銀行北投分行帳戶),且聲請
    人確實曾於87年5 月14日自其日盛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帳戶提領6,000 萬元,並分3 次即各2,000 萬元、共計匯
    款6,000 萬元至上開凱琳公司台北銀行北投分行帳戶,有台
    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投分行105 年2 月19日北富
    銀北投字第1050000010號函暨上開凱琳公司台北銀行北投分
    行帳戶開戶基本資料及交易明細、日盛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作業處105 年6 月3 日日銀字第1052E00000000 號函
    暨上開日盛銀行帳戶客戶整合資料查詢結果、交易明細及寶
    島商業銀行87年5 月14日活期存款取款憑條、匯款申請書代
    收入傳票、凱琳公司台北銀行北投分行帳戶存摺影本、入戶
    電匯入帳單各1 份在卷足憑(見他卷一第183 、184 、217
    頁、卷二第59、61、67、68、81、85至86頁)。
  3.被告童子賢於偵訊時供稱:當時以電話向聲請人表示要設立
    凱琳公司,投資標的就是誠品公司,股東都是以自己金融機
    構帳戶匯款到凱琳公司帳戶,聲請人既然有親自簽名匯款至
    凱琳公司帳戶,當然就表示同意設立凱琳公司;凱琳公司的
    股東都是親戚,長達10幾年的時間都是伊幫忙聲請人處理繳
    稅、買車、買房等事務,聲請人從未提出不同意見,所以延
    續過去廣泛授權代聲請人於104 年5 月26日股東同意書簽名
    ,並辦理凱琳公司變更登記等語(見偵續卷第48-49 頁);
    證人即聲請人之胞妹鍾美伶證述有聽聞被告童子賢提過設立
    凱琳公司,聲請人也是股東之一,凱琳公司長期穩定投資誠
    品公司,因為兄弟姊妹感情很好,被告童子賢長期幫忙聲請
    人處理稅捐申報及繳納事宜,聲請人去美國時,還將身分證
    、印章交給伊保管等語(見他卷二第4 、5 頁),核與被告
    童子賢上開辯解相符,足認被告童子賢所辯有長期幫忙聲請
    人處理事務乙節,尚非需妄。再參以上開日盛銀行帳戶匯款
    6,000 萬元至凱琳公司台北銀行北投分行帳戶之取款憑條及
    其中匯款申請書上之簽名為聲請人本人所親簽,業據聲請人
    供述在卷(見他卷二第138 、184 、202 頁),縱然聲請人
    主觀上認為係以個人名義投資誠品公司,惟聲請人既然將款
    項匯入凱琳公司籌備處,則被告童子賢依據聲請人匯款至凱
    琳公司帳戶之客觀事實,而認為聲請人同意出資成為凱琳公
    司股東,並透過凱琳公司投資誠品公司,並無違反常情之處
    。又凱琳公司設立時,股東成員間均具有親屬關係,而聲請
    人自出資以後亦未過問凱琳公司相關事宜,被告童子賢基於
    與聲請人間手足情誼及過去長期協助聲請人處理事務之經驗
    ,其主觀上認為聲請人於出資之始即概括授權處理凱琳公司
    設立登記、變更登記及相關書面文件事宜,而於104 年5 月
    26日股東同意書上代理聲請人簽名,並據此辦理凱琳公司變
    更登記,主觀上即欠缺偽造文書之犯意,且上開文件客觀內
    容對於聲請人權益亦不生影響,尚與刑法偽造文書罪構成要
    件有間。
  4.聲請人去美國時,曾將身分證、印章交給證人鍾美伶保管乙
    情,已如前述,此適足以佐證聲請人曾委由親屬代為處理事
    務,原不起訴處分書及再議處分書認定被告童子賢基於兄弟
    親屬情誼,長期幫忙聲請人處理事務,尚無違經驗法則或證
    據法則。
  5.被告童子賢於偵訊時供稱:「在我經營的公司運作上,我自
    己都沒有親自在公司設立的資料上蓋章,因為都是由財務部
    門在處理」、「當時是委由(指凱琳公司當時董事長)陳杰
    聰負責處理股利發放」、「我主要確保的是所有股東都有保
    障其權益,所以沒有過問細節」等語(見他卷二第53、139
    頁),其所述係指關於公司經營運作,諸如分配股利等細節
    性、技術性事項,委由公司其他員工負責處理。惟被告童子
    賢代聲請人處理稅捐申報及繳納等事宜,此為聲請人個人之
    事務,非屬被告童子賢經營公司之事務,且申報個人綜合所
    得稅涉及個人所得來源、金額等財產狀況,專屬性甚高,衡
    諸常理,被告童子賢當無可能將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事務委
    由與聲請人不具有密切關係之公司員工處理,自不能以被告
    童子賢上揭公司經營細節事項交由公司員工處理之陳述,遽
    認被告童子賢不可能親自處理聲請人之報稅及繳納事宜。
  6.按有限公司因增加資本申請登記者,除準用第412 條之規定
    外,並應加具左列各項文件:1 、修正之章程及其修正條文
    對照表。2 、股東關於增加資本之同意書。3 、增資後之董
    事名單,86年6 月25日修正公布,同年月27日施行之公司法
    第413 條第1 項定有明文(90年11月12日修正公布,同年月
    14日施行之公司法刪除本條規定)。次按有限公司應於章程
    訂立後15日內,向主管機關申請為設立之登記;公司及外國
    公司登記事項如有變更者,應於變更後15日內,向主管機關
    申請為變更之登記;有限公司所在地變更(同一縣市)時,
    應附送申請書、其他機關核准函、董事同意書(已附股東同
    意書者免附)、股東同意書(已附董事同意書者免附)、建
    物所有權人同意書正本及最近一期房屋完稅稅單(或所有權
    狀)影本、變更登記表;有限公司增資登記時,應附送申請
    書、其他機關核准函、公司章程、章程修正條文對照表、股
    東同意書、會計師資本額查核報告書暨其附件、委託會計師
    簽證之委託書、變更登記表,於有新增股東時,另應附送股
    東資格及身分證明文件,90年12月12日發布施行之公司之登
    記及認許辦法第3 條第1 項、第15條、有限公司登記應附送
    書表一覽表定有明文。職此可知,有限公司因公司所在地變
    更及增加資本而申請變更登記時,僅於增加資本而有新增股
    東時,始須附送新增加股東資格及身分證明文件。查凱琳公
    司於87年5 月15日設立登記時,股東為聲請人、被告童子賢
    、石明芳及其等子女2 名,於87年9 月8 日因公司所在地變
    更、於89年9 月21日、93年2 月28日因增加資本而辦理變更
    登記時,股東均未變更,此有臺北市政府105 年1 月19日府
    產業商字第10580597500 號函所檢附凱琳公司登記資料(見
    他卷一第54-72 頁)及聲請人所提出凱琳公司登記資料存卷
    可參(見他卷一第7-30頁),依上揭規定,自無須再附送股
    東資格及身分證明文件,凱琳公司未再查詢或要求聲請人提
    出諸如身分證或戶籍謄本等文件,因而未辦理股東地址變更
    登記,亦不違反常情,尚難據此認定被告童子賢冒用聲請人
    名義擔任凱琳公司股東。
  (三)聲請人所指被告童子賢、石明芳所涉如理由欄二、(三)所示公
    司負責人為納稅義務人以詐術逃漏稅捐(即凱琳公司股利憑
    單登載聲請人於103 年領取股利所得1,106 萬7,106 元,可
    扣抵稅額254 萬3,395 元)部分:
  1.證人即凱琳公司現任負責人陳杰聰於偵訊時證稱:凱琳公司
    依據股利憑單內容支付103 年度股利,所有股東應分得之股
    利,均於103 年12月31日前匯款至指定帳戶,但因為沒有聲
    請人銀行帳戶資料,所以透過聲請人胞妹鍾美伶轉交支票,
    一共有6 張支票,其中5 張支票票面金額均各為40萬元(即
    如附表編號1 至5 所示支票),另外一張支票票面金額為63
    2 萬3,711 元(即附表編號6 所示支票),總計832 萬3,71
    1 元,與股利憑單上之852 萬3,711 元間所落差之20萬元,
    是因為要扣除第二代健保費等語(見他卷二第17-18 頁、偵
    續卷第62-65 頁),核與證人鍾美伶證稱:陳杰聰有請伊轉
    交支票給聲請人等語相符(見他卷二第4 、5 頁)。是以,
    凱琳公司簽發票面金額共計832 萬3,711 元支票予聲請人之
    客觀事實應堪認定。
  2.凱琳公司103 年12月31日帳上應付票據記載832 萬3,711 元
    ,核與聲請人所取得如附表編號1 至6 所示支票金額相符,
    且會計師於查核報告書應付票據說明記載應付票據係因分派
    公司盈餘發生之應付款項、於103 年1 月1 日至12月31日股
    東權益變動表載明分派股東紅利金額4,972 萬1,645 元,此
    有凱琳公司之103 年及102 年度財務報表暨會計師查核報告
    1 份附卷可參(見偵續卷第67-85 頁)。又凱琳公司於103
    年12月31日,轉帳支出4,079 萬556 元,並將832 萬3,711
    元轉入該公司於同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支票存款帳戶,
    再於104 年1 月5 日支出60萬7,378 元,此有台北富邦商業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投分行105 年2 月19日北富銀北投字第
    1050000010號函及所附凱琳公司所開立帳號000000000000(
    支票存款帳戶)、000000000000號帳戶各類存款歷史對帳單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公務電話記錄在卷可稽(見他卷一第
    183 、184 、213 、250 、251 、254 頁)。而上開3 筆支
    出金額合計為4,972 萬1,645 元,與前揭凱琳公司股東權益
    變動表記載之分派股東紅利4,972 萬1,645 元相符。
  3.被保險人股利所得逾上限1,000 萬元時,以上限金額計算補
    充保險費,由扣費單位按費率1.91%扣取並繳納補充保險費
    等情,有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補充保費計算公式文件
    1 紙附卷可參(見偵續卷第133 頁),本件凱琳公司分配予
    聲請人之股利總額為1,106 萬7,106 元(股利淨額852 萬3,
    711 元、可扣抵稅額254 萬3,395 元),則該筆股利應繳納
    補充保費應為1,000 萬元乘1.91%即19萬1,000 元,且凱琳
    公司當年度扣取並繳納補充保險費共60萬7,378 元,有全民
    健康保險扣費義務人各類所得(收入)補充保費繳款書影本
    1 紙存卷供參(見偵續卷第89頁),足證凱琳公司確實於10
    3 年間,依法扣取補充保險費後分配發放該年度股利,並依
    法繳納補充保險費,凱琳公司既有實際支付股利予聲請人,
    難認被告等人有何虛報支付股利及逃漏稅捐情形。
  4.聲請人以個人名義,於87年5 月19日受讓誠品公司股份104
    萬股,於87年6 月6 日、88年6 月8 日、88年6 月8 日,因
    除權而分別獲配10萬4,000 股、2 萬4,024 股、11萬4,400
    股(於88年6 月8 日共計持有誠品公司股份128 萬2,424 股
    ),於89年4 月10日出讓128 萬2,000 股,剩餘424 股,此
    有誠品公司分戶卡在卷可佐(見他卷二第187 頁),是聲請
    人已將個人名義所持有之誠品公司股份出讓殆盡而僅持有零
    股之事實,雖堪認定。惟聲請人為個人,凱琳公司為法人,
    均得成為持有誠品公司股份之權利主體,聲請人縱使不以個
    人名義持有誠品公司之股份,亦非不能以凱琳公司名義持有
    誠品公司之股份,是尚難以聲請人出讓個人名義持有之誠品
    公司股份,即遽認聲請人不可能持有凱琳公司股份並獲分配
    股利。
  5.凱琳公司於103 年12月31日,將832 萬3,711 元轉入該公司
    支票存款帳戶後,迄至105 年1 月1 日止,該筆款項仍如數
    存於該支票存款帳戶內,而未有任何挪用,此有上開凱琳公
    司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交易明細表在卷
    可稽(見他卷一第213- 216、250 頁),足認凱琳公司於10
    3 年12月31日分配發放股利,即將聲請人應獲分配之股利如
    數存入公司支票存款帳戶內,並以簽發如附表編號1 至6 所
    示票面金額共計832 萬3,711 元支票6 紙之方式,給付股利
    予聲請人,尚難認有何被告童子賢未發放股利,或其經聲請
    人質疑後始另交付如附表編號6 所示支票欲掩飾犯行之情形
    。
  6.
  (1)按營利事業應於每年1 月底前,將上一年內分配予股東之87
    年度或以後年度之股利,依規定格式填具股利憑單及全年股
    利分配彙總資料,一併彙報該管稽徵機關查核;並應於2 月
    10日前將股利憑單填發納稅義務人。每年1 月遇連續3 日以
    上國定假日者,股利憑單及全年股利分配彙總資料彙報期間
    延長至2 月5 日止,股利憑單填發期間延長至2 月15日止。
    但營利事業有解散或合併時,應隨時就已分配之股利或盈餘
    填具股利憑單,並於10日內向該管稽徵機關辦理申報,所得
    稅法第102 條之1 定有明文。而所得稅法第102 條之1 所稱
    「分配」,係指同法施行細則第82條規定之「給付時」及「
    視同給付」;至「視同給付」應自「股東會決議分配盈餘之
    日」(股東會決議日)起算,有財政部95年3 月14日台財稅
    字第09504518360 號函可參。職此可知,營利事業於每年1
    月底前,填具並彙報該管稽徵機關查核之股利憑單,及於每
    年2 月10日前填發予納稅義務人之股利憑單,其內容為上一
    年內包括「給付」及「視為給付」(詳後述)等情形而分配
    予股東之股利,故凱琳公司填發予聲請人之股利憑單上記載
    「限分配日於103 年12月31日以前之盈餘專用」,係說明該
    股利憑單所載股利總額係上一年即103 年度內分配予股東之
    股利。
  (2)按認定所得歸屬年度有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之分,無論
    何種制度均利弊互見,如何採擇,為立法裁量問題。歷次修
    正之所得稅法關於個人所得稅之課徵均未如營利事業所得採
    權責發生制為原則(見78年12月30日修正公布之所得稅法第
    22條),乃以個人所得實際取得之日期為準,即所謂收付實
    現制,此就同法第14條第1 項: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以其全
    年各類所得合併計算之;第88條第1 項:納稅義務人有各類
    所得者,應由扣繳義務人於給付時,依規定之扣繳率或扣繳
    辦法扣取稅款並繳納之,又第76條之1 第1 項對於公司未分
    配盈餘歸戶,按其歸戶年度稅率課徵所得稅,而不問其實際
    取得日期之例外規定,對照以觀,甚為明顯。是故個人綜合
    所得稅之課徵係以年度所得之實現與否為準,凡已收取現金
    或替代現金之報償均為核課對象,若因法律或事實上之原因
    而未能收取者,即屬所得尚未實現,則不列計在內(司法院
    大法官釋字第377 號解釋理由書參照)。次按公司之應付股
    利,於股東會決議分配盈餘之日起,6 個月內尚未給付者,
    視同給付,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82條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
    考其規範目的,係在於綜合所得稅原則上採現金收付制(即
    收付實現制),亦即對已實現之所得課稅,而所得實現與否
    ,則係以是否收到現金或足以替代現金之報償為準,惟為防
    杜營利事業主張已將盈餘作分配,無須依所得稅法第66條之
    9 規定就該已分配盈餘加徵10%之營利事業所得稅,卻未實
    際給付現金或足以替代現金之報償予股東,股東因而主張未
    收取該股利所得,依照現金收付制,此所得並未實現,無須
    納入股東個人之綜合所得總額計算,造成國家對保留盈餘加
    徵之營利事業所得稅及個人股利所得之綜合所得稅均無法課
    徵,職此之故,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82條第2 項規定擬制公
    司股利已分配予股東,無論該股利有無給付及實際何時給付
    ,個人股東應於視為給付之年度認列該項股利所得,至於凱
    琳公司為給付股利所簽發如附表編號6 所示支票之發票日期
    為104 年12月10日,雖已於103 年12月30日後,然此僅為是
    否有上開所得稅法施行細則視同給付擬制規定之適用問題,
    尚難執此主張凱琳公司所填具之股利憑單有何虛假不實之情
    。
  7.按個人之綜合所得總額,以其全年下列各類所得合併計算之
    :第一類:營利所得:公司股東所獲分配之股利總額、合作
    社社員所獲分配之盈餘總額、合夥組織營利事業之合夥人每
    年度應分配之盈餘總額、獨資資本主每年自其獨資經營事業
    所得之盈餘總額及個人一時貿易之盈餘皆屬之。公司股東所
    獲分配之股利總額或合作社社員所獲分配之盈餘總額,應按
    股利憑單所載股利淨額或盈餘淨額與可扣抵稅額之合計數計
    算之;合夥人應分配之盈餘總額或獨資資本主經營獨資事業
    所得之盈餘總額,除獨資、合夥組織為小規模營利事業者,
    按核定之營利事業所得額計算外,應按核定之營利事業所得
    額減除全年應納稅額半數後之餘額計算之,107 年2 月7 日
    修正公布前所得稅法第14條第1 項第1 類定有明文。詳言之
    ,股東之股利總額為股利淨額與可扣抵稅額之合計數,本件
    凱琳公司分配予聲請人之股利總額為1,106 萬7,106 元,股
    利淨額852 萬3,711 元(包括凱琳公司代為扣繳之補充保險
    費),可扣抵稅額254 萬3,395 元,而凱琳公司之103 年及
    102 年度財務報表暨會計師查核報告中所載應付票據金額為
    832 萬3,711 元,與凱琳公司分配予聲請人之股利淨額扣除
    凱琳公司代為扣繳之補充保險費金額相符,並無聲請人所指
    凱琳公司將交付如附表編號1 至6 所示支票之事拆分為分派
    股利及應付票據2 項目之情事。
  (四)聲請人所指被告鄭義鈴所涉如理由欄二、(二)所示行使偽造私
    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公文書犯行及理由欄二、(三)所示公
    司負責人為納稅義務人以詐術逃漏稅捐部分:
    查凱琳公司103 年及102 年度財務報表暨會計師查核報告顯
    示凱琳公司103 年度之會計師並非被告鄭義鈴,此有該查核
    報告在卷可佐(見偵續卷第67-85 頁),此外亦查無證據足
    認被告鄭義鈴於103 、104 年間參與辦理凱琳公司變更登記
    及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等事宜,則被告被告鄭義鈴辯稱並無
    參與上開行為,應堪採信,自難認被告石明芳有何聲請人此
    部分所指偽造文書及以詐術逃漏稅捐犯行。
  (五)法院審查聲請交付審判案件時,其調查證據之範圍,自應以
    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得就聲請人新提出之證據再為
    調查,亦不得蒐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已如前述。本件聲請
    人聲請人聲請函調凱琳公司、被告以及聲請人等在誠品公司
    自87年間起至89年間之詳細交易資料(包含買賣股數、金額
    及付款之資金流程)、函調本案系爭股利所得之核課、申報
    及繳稅之情形,與前揭說明有違,本院依法無從審酌或調查
    此部分證據。再者,法院裁定交付審判,即如同檢察官提起
    公訴使案件進入審判程序,是法院裁定交付審判之前提,必
    須偵查卷內所存證據已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51 條第1 項規定
    「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檢察官應提起公訴之情形,亦即該
    案件已經跨越起訴門檻,如該案件仍須另行蒐證偵查始能判
    斷應否交付審判者,因交付審判審查制度並無如同再議救濟
    制度得為發回原檢察官續行偵查之設計,法院仍應依同法第
    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規定,以聲請無理由裁定駁回。
七、綜上所述,本件依卷存證據足認聲請人所指如理由欄二、(一)
    所示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公文書犯行追訴權
    時效業已完成,聲請人所指如理由欄二、(二)、(三)所示行使偽
    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公文書、公司負責人為納稅義
    務人以詐術逃漏稅捐等犯行,犯罪嫌疑不足,原不起訴處分
    書及再議處分書就聲請人上開指述予以斟酌,並就卷內證據
    詳為調查後,認聲請人所指被告3 人所涉前開犯行分別有追
    訴權時效已完成及無積極證據足認被告3 人涉有上開罪嫌,
    犯罪嫌疑尚屬不足等情,而先後為不起訴處分、駁回再議聲
    請處分,核其證據取捨、事實認定之理由,均無違背經驗法
    則、論理法則及證據法則之情事。本院認本案並無任何得據
    以交付審判之事由存在,聲請人聲請交付審判,顯無理由,
    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0    月    29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明宏
                                    法  官  李昭然
                                    法  官  林季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戴睦憲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0    月    29    日
附表:
┌──┬─────┬───────┬─────┬────────┬────────┐
│編號│票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發票人          │付款行          │
│    │          │              │新臺幣)  │                │                │
├──┼─────┼───────┼─────┼────────┼────────┤
│ 1  │PT0000000 │103 年12月30日│40萬元    │凱琳公司、石明芳│台北銀行北投分行│
├──┼─────┼───────┼─────┼────────┼────────┤
│ 2  │PT0000000 │103 年12月30日│40萬元    │凱琳公司、石明芳│台北銀行北投分行│
├──┼─────┼───────┼─────┼────────┼────────┤
│ 3  │PT0000000 │103 年12月30日│40萬元    │凱琳公司、石明芳│台北銀行北投分行│
├──┼─────┼───────┼─────┼────────┼────────┤
│ 4  │PT0000000 │103 年12月30日│40萬元    │凱琳公司、石明芳│台北銀行北投分行│
├──┼─────┼───────┼─────┼────────┼────────┤
│ 5  │PT0000000 │103 年12月30日│40萬元    │凱琳公司、石明芳│台北銀行北投分行│
├──┼─────┼───────┼─────┼────────┼────────┤
│ 6  │PT0000000 │104年12月10日 │632 萬3,71│凱琳公司、陳杰聰│台北銀行北投分行│
│    │          │              │1 元      │                │                │
└──┴─────┴───────┴─────┴────────┴────────┘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20 07:41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CTDM,107%2c%e8%81%b2%e5%88%a4%2c34%2c20190326%2c1

裁判字號: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107 年聲判字第 34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108 年 03 月 26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7年度聲判字第34號
聲 請 人 黃文富/黃朱秋香
共同代理人 郭俐瑩律師
被   告 廣奇食品有限公司(原名金順昌食品有限公司)

被告兼上代表人 鍾榮英
被          告 黃張華/黃素娥
上列聲請人等因告訴被告等背信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高雄
檢察分署檢察長於民國107年10月18日駁回再議之處分(107年度
上聲議字第2040號),聲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被告黃素娥涉嫌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罪部分,准予交付審判。
其餘聲請均駁回。
    理  由
壹、聲請意旨略以:
一、關於被告黃張華、鍾榮英、廣奇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廣奇公
    司,原名金順昌食品有限公司)背信、業務侵占、妨害工商
    秘密、違反營業秘密法等罪嫌部分:
(一)原不起訴處分以聲請人黃朱秋香及被害人黃張煌(已於民國
    106年2月13日死亡)在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106年度偵字第4
    576號偽造文書案中之陳述,認定聲請人黃朱秋香同意將金
    順昌老家食品有限公司(下稱金順昌老家公司)交由被告黃
    張華全權經營,惟,聲請人黃朱秋香在該案中僅表示「98年
    間我與黃張煌將公司的事情交由黃張華處理有去變更股東,
    並選任黃張華為董事長」,未曾表示要將金順昌老家公司交
    由被告黃張華全權經營,聲請人黃朱秋香在偵訊過程中皆明
    確表示不同意被告黃張華成立廣奇公司,且其在該案會提到
    將公司的業務交給被告黃張華,只是將工作轉交給被告黃張
    華並由其擔任公司負責人,並非要將金順昌老家公司全部都
    送給被告黃張華一人,但原不起訴處分竟可將聲請人黃朱秋
    香於106年8月10日偵訊過程中之陳述「(問:黃張華表示,
    是不想再與黃文富糾纏,才另外設立金順昌食品公司,是否
    如此?)是這樣沒錯但事業是伊留下的,又是自已弟弟,不
    應該做的這麼絕,整碗拿去。」,擅自斷章取義為聲請人黃
    朱秋香同意被告黃張華成立廣奇公司,且完全誤解聲請人黃
    朱秋香的真實意思,甚至擅自臆測告訴人黃朱秋香是由原先
    支持被告黃張華轉而支持告訴人黃文富,如果真的要給被告
    黃張華一個人獨享,大可將金順昌老家公司全部的股份都轉
    給被告黃張華一人即可,為何要讓被告黃張華另外成立廣奇
    公司,讓聲請人黃朱秋香含辛茹苦30幾年所建立的事業及打
    下的事業基礎完全化為烏有?此完全不合常理,但原不起訴
    處分卻未詳加調查,即逕自為不起訴及再議駁回之處分,顯
    然有違反證據調查之義務,使得事實真相無法釐清,而屬違
    法。
(二)原不起訴處分以聲請人黃文富在106年12月7日偵查庭時陳稱
    :「金順昌老家公司原是伊母親在經營,96年後伊母親就不
    經營,交棒給黃張華經營迄今。...但伊沒有投入任何資金
    到公司等語甚明...」,認為聲請人黃文富並無出資,則被
    告黃張華確實擔任金順昌老家公司之負責人全權經營為真。
    惟,金順昌老家公司是由聲請人黃朱秋香所設立登記,而設
    立登記之初的所有資金都是聲請人黃朱秋香所籌措,並靠一
    己之力去標下國軍的伙食外包,及販賣自己工廠製作的黃豆
    製品,努力養大被告黃張華、被告黃素娥及聲請人黃文富,
    如果沒有聲請人黃朱秋香在經營金順昌老家公司時所打下的
    事業基礎,被告黃張華如何在接下負責人一職時繼續經營?
    況且,如果不是聲請人黃朱秋香努力賺錢購買機器設備使金
    順昌老家公司能自動化生產,被告黃張華又怎麼能如此平穩
    的經營至今?且被告黃張華曾在FACEBOOK上表示從聲請人黃
    朱秋香承接公司的機器,難道聲請人黃朱秋香辛苦建立事業
    的辛勞就只因為被告黃張華用聲請人黃朱秋香買的房子借款
    及公司信用貸款而吹之灰滅?今被告黃張華拿來借款的房子
    是聲請人黃朱秋香努力經營事業賺錢買來的,且被告黃張華
    所申辦的公司信用貸款也是以聲請人黃朱秋香所建立的金順
    昌老家公司名義貸款,縱使聲請人黃文富未曾出資,但被告
    黃張華及黃素娥也一樣從未出資,且被告黃張華使用的任何
    資源都是聲請人黃朱秋香所提供的,難道僅以被告黃張華以
    公司及聲請人黃朱秋香所贈與的房屋申辦貸款,就可以將金
    順昌老家公司是由聲請人黃朱秋香驀措資金設立的事實完全
    抹滅掉?被告黃張華甚至將設立廣奇公司之事推給已不在人
    世的被害人黃張煌身上,以企圖掩飾事實,被告黃張華如此
    不知感恩之行為已是天理不容且與常理有違,但原不起訴處
    分竟以此認定被告黃張華全權經營金順昌老家公司,因此有
    權另行設立廣奇公司,顯然有違公平正義,完全未顧及公司
    股東的重要權益,而使公司法的規定形同具文,難道因為是
    家族事業就可以完全排除法律規定的適用,進而凌駕於法律
    之上?由此顯見,原不起訴處分的認定完全於法不合。
(三)被告黃張華乃受金順昌老家公司及全體股東委任處理事務之
    人,負有依法令、公司章程及股東會決議,忠實執行業務並
    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不得圖謀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
    益,或損害金順昌老家公司及全體股東之利益,而為違背其
    任務之行為,而今,被告黃張華竟在未取得聲請人黃文富及
    黃朱秋香的同意前,即擅自在同一營業地址(高雄市○○區
    ○○街0巷00號)設立經營項目與金順昌老家公司完全相同
    的廣奇公司,並將本即屬於金順昌老家公司經營「黃豆製造
    加工買賣」的全部收入來源皆轉往廣奇公司,及將金順昌老
    家公司內的豆類製程、客戶資訊、產品售價、機器設備全部
    無償提供給廣奇公司使用,而被告黃張華僅以「廣奇公司有
    與金順昌老家公司簽代工契約、金順昌老家公司為他做代工
    、都有付代工費」等理由來推卸責任,即讓原檢察署認定並
    無違反背信罪之行為,但被告黃張華身為金順昌老家公司的
    負責人,雖依照公司法第108條第1項規定有權對外代表公司
    執行業務簽署契約,但原檢察署卻完全忽略公司法第108條
    第3項所規定「董事為自己或他人為與公司同類業務之行為
    ,應對全體股東說明其行為之重要內容,並經股東表決權三
    分之二以上之同意。」之董事競業禁止行為,則被告黃張華
    在未經公司股東表決權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之情況下,根本不
    能去設立廣奇公司,而今,原不起訴處分以被告黃張華全權
    經營金順昌老家公司,故其設立廣奇公司而不構成刑法342
    條背信罪之行為,試問如果被告黃張華之行為合法,那麼公
    司法為了保護股東權益所列之明文規定又有何意義?難道以
    原不起訴處分之認定即可將公司法規定完全架空形同具文?
    此完全不合乎常理,則可顯見原檢察署根本未盡調查之義務
    。
(四)依照公司法第108條第4項準用第59條「代表公司之股東,如
    為自己或他人與公司為買賣、借貸或其他法律行為時,不得
    同時為公司之代表。但向公司清償債務時,不在此限。」之
    規定可知,其立法目的旨在禁止雙方代表,避免利害衝突,
    以保護公司及股東之利益,而今,被告黃張華身為金順昌老
    家公司之董事長及負責人,雖依照公司法第108條第1項規定
    有權對外代表公司執行業務簽署契約,但其代表公司簽屬契
    約的對象如果是為了自己而與金順昌老家公司為法律行為,
    不得同時為雙方公司代表,因此,依照公司法之規定,被告
    黃張華不得且無權同時以金順昌老家公司及廣奇公司的代表
    人身份簽下雙方的代工契約、買賣契約、及無償使用借貸契
    約,則其所簽署的代工契約、買賣契約及使用借貸契約已有
    嚴重利害衝突且損及金順昌老家公司股東的權益,否則,難
    道在經營「黃豆製造加工買賣」年代如此久遠且原本有來自
    於「福記冷凍食品、澄果食品行(盛泉興業)、蕭記食品、
    鴻昇食品、味帝企業」等團膳廠商購買豆類製品之穩定收入
    的金順昌老家公司,在被告黃張華成立廣奇公司後,卻只剩
    下代工費的收入來支付員工薪資,會是公司運作的正常狀態
    ?而今,被告黃張華設立廣奇公司,將金順昌老家公司所有
    資產(客戶資訊等)據為己用,並將公司財產據為己有(車輛
    等)之行為,進而將金順昌老家公司原本收入來源全部轉往
    廣奇公司以中飽私囊,已確實違反刑法第342條背信罪、第
    336條第2項業務侵占罪及第317條妨害工商秘密罪與營業秘
    密法第13條之1,在違法行為如此明確之情況下竟然還會被
    認定並無任何違法行為?此顯然天理不容,但原不起訴處分
    卻對此不察,即逕自認定被告黃張華無任何違法行為,顯然
    有應調查事項未調查之情事。
(五)原不起訴處分以被告黃張華提出廣奇公司於106年5月4日存
    款160萬元至金順昌老家公司合作金庫帳戶,並於同日提領
    帳戶內300萬1108元清償101年3月間貸款共300萬元,因此認
    定被告黃張華並無任何違法情事。惟,原不起訴處分以金順
    昌老家公司係為廣奇公司代工並收取代工費用為由來認定被
    告黃張華並無背信行為,但如前所述,金順昌老家公司原本
    就是一個經營「黃豆製造加工買賣」之業務且收入穩定的公
    司,為何會淪落為變成廣奇公司的代工廠而只剩下代工費用
    的收入?且原先來自於「福記冷凍食品、澄果食品行(盛泉
    興業)、蕭記食品、鴻昇食品、味帝企業」等團膳廉商購買
    豆類製品之穩定收入為何會驟變為零,且全部都改由廣奇公
    司與各團膳廠商簽約?更對於被告黃張華成立廣奇公司設立
    資本額300萬元從何而來有所疑問,是否直接取自金順昌老
    家公司的財產而涉有侵占之行為?甚至對於金順昌老家公司
    在106年2月14日的資產負債表中顯示有銀行存款5,049,130
    元,但卻在106年10月31日只剩下66,759元,認為被告黃張
    華已將金順昌老家公司的財產全部據為己有,上述種種事項
    皆為聲請人等於偵查過程中提出質疑並請求調查證據的事項
    ,但原檢察署卻完全未調查,並放任被告黃張華繼續為違法
    行為,甚至完全採納其虛偽陳述的內容而逕自認定被告黃張
    華並無背信、業務侵占及妨害工商秘密之行為,原不起訴之
    認定對於認事用法已有嚴重違誤,且在犯罪事證如此明確下
    ,卻完全偏頗採納被告黃張華的不實陳述,原不起訴之認定
    顯然於法有違,且有應調查而未調查之嚴重缺漏。
(六)被告黃張華於偵查過程中一再聲稱金順昌老家公司於96年度
    虧損而辦理停業,被告黃張華於98年辦理復業,並於101年
    向合作金庫銀行北岡山分行辦理公司信用貸款及房屋貸款共
    借貸300萬元,作為金順昌老家公司之資金使用,因此主張
    聲請人等對於金順昌老家公司並無任何出資且只是掛名股東
    ,而金順昌老家公司真正有出資的股東只有被告黃張華一人
    ,並欲藉此主張金順昌老家公司本來就屬於被告黃張華一人
    所有,被告黃張華要如何經營或是要另外設立公司都無須其
    他股東同意,只要被告黃張華同意即可,且聲稱父親黃張煌
    生前曾說要把金順昌老家公司給被告黃張華一人,因此認為
    並無任何違犯背信罪等犯行……云云。惟:
  1.依照聲請人黃文富於106年12月7日偵查庭「(金順昌老家公
    司的成立始末?)82年間,用父親名義成立,實際經營者是
    我母親,都是我母親經營,我父親除了掛名也會幫忙…。」
    (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152頁第11-16
    行)及被告黃張華於107年1月11日偵查庭「(為何黃朱秋香
    只有95、96年間收到到紅利……?)……金順昌老家公司其
    實是我媽媽成立,掛我爸的名義。…」(橋頭地檢署106年
    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187頁最後一行及第188頁第1行)
    所述,金順昌老家公司實際上是由聲請人黃朱秋香籌措資金
    設立的,被告黃張華、黃素娥及聲請人黃文富所持有金順昌
    老家公司的股份都是由聲請人黃朱秋香贈與給子女的,因此
    ,被告黃張華一直聲稱聲請人黃朱秋香從未出資並非事實,
    反觀被告黃張華才是從未出資之人,而被告黃張華目前所經
    營的金順昌老家公司都是由聲請人黃朱秋香含莘茹苦30年所
    留下的資產,並靠一己之力去標下國防部福利總處副食供應
    站的南部豆腐類供應商,及販賣自己工廠製作的黃豆製品,
    努力養大被告黃張華、被告黃素娥及聲請人黃文富,如果沒
    有聲請人黃朱秋香在經營金順昌老家公司時所打下的事業基
    礎,被告黃張華如何在接下負責人一職時繼續經營?況且,
    如果不是聲請人黃朱秋香努力賺錢購買機器設備使金順昌老
    家公司能自動化生產,被告黃張華又怎麼能如此平穩的經營
    至今?難道被告黃張華什麼都不用做錢就會從天上掉下來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由此顯見,金順昌老家公司確實是由
    聲請人黃朱秋香獨立籌措資金所成立的,而被告黃張華所取
    得的股份是由聲請人黃朱秋香所贈與的,但被告黃張華卻不
    知感恩,並一再主張聲請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只是掛名股東
    ,並無主張股東權的權利,顯然與事實不符,但原檢察署對
    於被告黃張華前後說詞矛盾部分未詳加調查,即逕自認定被
    告黃張華全權經營金順昌老家公司,因此另外設立廣奇公司
    並無任何違犯背信罪之行為,顯然語法有違。
  2.被告黃張華於106年7月20日偵查庭中表示「(你為何要另外
    設立金順昌食品有限公司?)…我想說自己有一家公司不要
    跟黃文富糾纏,所以就設立金順昌食品有限公司…。」(橋
    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54頁反面第12-17行
    )、「(金順昌老家食品有限公司有無決議被告改以金順昌
    食品有限公司對外營業……?)目前為止還沒有,也還沒提
    到這件事,都是我自己的主意」(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
    第1789號偵查卷第55頁反面第7-12行)、「(有無其他意見
    陳述?)……我姊姊同意我將業務轉到新公司,我要設立新
    公司時,我母親也同意,希望我跟黃文富之間再有糾纏。…
    。」(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第56頁第16-20頁)
    ,及被告黃素娥更於107年1月11日偵查庭表示「(你與黃張
    華商議,可以創設新公司,將就公司的資產、客戶、配方、
    車輛交給新公司使用,是否如此?)因為黃文富會鬧,所以
    我就跟黃張華商議成立新公司,與黃文富作區隔…。」(橋
    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第193頁倒數3行),亦即,
    被告黃張華係因為不想跟聲請人黃文富再有糾纏才會設廣奇
    公司,且稱聲請人黃朱秋香及父親黃張煌在世時皆有同意另
    外設立廣奇公司,然而依照黃張華所述,設立廣奇公司從未
    經過金順昌老家公司股東會決議同意,且依照聲請人黃朱秋
    香在106年8月10日偵查庭「(你們金順昌老家商品有限公司
    的股東是否有同意改以金順昌食品有限公司對外營業……?
    )我不曉得這件事,我不同意,黃張華沒有問過我,沒有尊
    重我創始人股東。」(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
    查卷第87頁第16-22行)所述可得證,聲請人黃朱秋香對於
    被告黃張華另外設立廣奇公司一事根本不知情,又怎麼可能
    會同意被告黃張華設立廣奇公司,況且,金順昌老家公司是
    聲請人黃朱秋香努力打拼下來的事業,公司做得好好的,為
    何要在被告黃張華擔任負責人後就化為烏有?此顯然不合常
    理,更何況,被告黃張華及黃素娥聲稱是不想要聲請人黃文
    富鬧才設立新公司,但是聲請人黃文富在105年8月中被趕出
    金順昌老家公司後,即未再踏入,更未再與被告黃張華及黃
    素娥有任何聯繫,則其以「聲請人黃文富會鬧」作為設立金
    順昌食品公司之理由,顯然為卸責之詞,且不論如何,被告
    黃張華在擔任金順昌老家公司負責人及董事長期間,即應為
    金順昌老家公司忠實執行業務並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
    但被告黃張華卻為了自己的私益,另外成立廣奇公司,並將
    原屬於金順昌老家公司的業務及收入來源據為己有,則被告
    黃張華構成背信罪的犯行已甚明確,但原檢察署卻未詳加調
    查,即逕自認定被告黃張華全權經營金順昌老家公司,因此
    有權另行設立廣奇公司,而為不起訴及再議駁回之處分,顯
    然有違反證據調查之義務,使得事實真相無法釐清,而屬違
    法。
  3.被告黃張華聲稱金順昌老家公司在96年時辦理歇業是因為虧
    損所致,並於98年辦理復業,然而,依照被告黃素娥於107
    年8月10日偵查庭「(有無補充?)……96年間生意不好,
    將舊公司辦停業,我們沒有工作,就繼續做豆腐…。」(橋
    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86頁反面第3-6行)
    及107年1月11日偵查庭「問:為何黃朱秋香只有95、96年間
    收到到紅利……?)黃朱秋香是96、97年有收到紅利,因為
    當時黃朱秋香是96年才放給黃張華做的,黃張華有賺到錢會
    在年底時包紅包給黃朱秋香,所以確實有給她二年的錢。…
    …」之陳述,與被告黃張華於107年1月11日偵查庭「(為何
    黃朱秋香只有95、96年間收到到紅利……?)95、96年間有
    賺錢,就有拿去孝敬她。……96年至98年間我們都是將貨拿
    到菜市場賣,沒有使用公司名義,我自己有另外設立金順昌
    豆腐製品行(行號),有取得營利事業登記證,用該行號名
    義做生意,……。」(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
    查卷第187頁倒數第7行及188頁第1-6行)之陳述可得證,被
    告黃張華於96年將金順昌老家公司辦理歇業到98年辦理復業
    的這段期間,仍然繼續使用金順昌老家公司所有的機械設備
    及工廠生產黃豆製品並對外販售,若金順昌老家公司在96年
    虧錢歇業,那麼被告黃張華從96年到100年間收入財產總共
    增加了600多萬是怎麼來的(被告黃張華自己跟告訴人說交
    給他做到現在,他自己的財產增加了600多萬),因此,金
    順昌老家公司在歇業期間仍有營業收入,且如果是一個虧損
    的公司,被告黃張華及黃素娥為何會陳述在96年及97年間公
    司有賺錢所以有分紅給聲請人黃朱秋香,由此顯見,金順昌
    老家公司根本沒有虧損的狀況,而被告黃張華是為了逃漏繳
    納稅金的義務而故意辦理歇業,其目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收
    入,且如果金順昌老家公司在96年到98年辦理歇業期間完全
    沒有生產,則被告的收入來源為何?因此,聲請人黃朱秋香
    所辛苦創立的金順昌老家公司不論是在何時都是一個有穩定
    營業收入的公司,根本不是被告黃張華所稱為一個虧損的公
    司,更沒有被告黃張華所稱公司復業後的資金都是自己所籌
    措的,且被告黃張華所稱在98年復業時的出資究竟在哪?而
    如果在101年辦理貸款300萬元是被告黃張華所稱的籌措資金
    ,但金順昌老家公司自始至終都沒有辦理增資登記,為何會
    因為被告黃張華以公司名義辦理信用貸款就變成是公司資本
    額是由被告黃張華所籌措而使聲請人等變成掛名股東?且如
    果金順昌老家公司一直是虧損狀態那麼被告黃張華及黃素娥
    在96年到101年間是靠什麼過活?因此,被告黃張華所述顯
    然不合常理,而今,被告黃張華所稱由貸款驀措的資金實際
    上是金順昌老家公司的搬遷費用,並以公司名義辦理信用貸
    款及聲請人黃朱秋香所贈與的房子辦理房屋貸款而來,而其
    還款方式都是用公司營收來清償(請參橋頭地檢署106年度
    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101頁合作金庫銀行授信申請書),
    且其用途是作為公司周轉金使用,跟被告黃張華所稱是籌措
    資金的意思天差地遠,況且,當時金順昌老家公司會搬遷是
    因為被告黃張華在96年辦理歇業導致工廠登記證被廢止,後
    來為了取得團膳公司的生意而提供被廢止的工廠登記證給廠
    商招標,結果被高雄岡山區前峰國中發現而停止後續供應事
    務,更被衛生局稽查後發現工廠不符合規定而須搬遷,被告
    黃素娥即在100年12月底拜託聲請人黃文富回公司幫忙解決
    使用被廢止工廠登記證給廠商招標之事,聲請人黃文富基於
    家人間的情誼才回到金順昌老家公司幫忙,根本不是向被告
    黃張華所稱聲請人黃文富是因為見公司營運有成及在外工作
    不順利才回到金順昌老家公司工作,而今,被告黃張華不顧
    兄弟情誼,亦不顧聲請人黃文富對於金順昌老家公司所有的
    努力付出,竟為了自己的私益,意圖將金順昌老家公司據為
    己有,卻因被聲請人黃文富發現而惱羞成怒,進而將聲請人
    黃文富趕出公司,故而,被告黃張華所述皆非事實,且其說
    詞前後矛盾,但原檢察署卻未詳加調查,即逕自認定被告黃
    張華全權經營金順昌老家公司,因此有權另行設廣奇公司,
    而為不起訴及再議駁回之處分,顯然有違反證據調查之義務
    ,使得事實真相無法釐清,而屬違法。
  4.被告黃張華一再聲稱聲請人等只是掛名股東,並無任何出資
    ,惟假使聲請人等只是掛名股東,則為何被告黃張華會在96
    、97年分派股利給聲請人黃朱秋香,及於104、105年分派股
    利給聲請人黃文富,且金順昌老家公司更在106年6月20日以
    岡山郵局第210號存證信函表示「本公司已將股利以匯款方
    式給予股東黃文富先生」,則被告黃張華所述顯非事實,但
    原檢察署卻對此不察,而逕自認為被告黃張華全權經營金順
    昌老家公司,不須顧慮其他股東的權益,顯然與公司法規定
    相違背。
(七)被告黃張華聲稱設立廣奇公的資金是自己籌措的,且並未挪
    用金順昌老家公司任何資金及資產,並稱其為金順昌老家公
    司的負責人,有權決定金順昌老家公司的任何事務……云云
    。惟:
  1.被告黃張華聲稱其為金順昌老家公司的負責人,有權決定金
    順昌老家公司所有事項,皆不須經過股東會同意…。然而,
    被告黃張華將金順昌老家公司營運所需使用的汽車(送貨、
    載貨用)全部移轉登記給廣奇公司,更以兩公司簽代工契約
    的方式,將原屬於金順昌老家公司收入來源(販售黃豆製品
    等)全部移至金順昌食品公司名下,此舉已嚴重影響金順昌
    老家公司的營運收入,且也影響股東及其他債權人的權益,
    況且,被告黃張華身為金順昌老家公司廣奇公司的負責人,
    怎麼可以同時以雙方代理人的身分簽署代工契約及汽車買賣
    契約?此舉已違反公司法第59條的規定,如果被告黃張華以
    其自身意思就有權決定這些事務,且是否代表任何人都可以
    此方式掏空公司而不需擔負任何責任?那麼公司法的訂定又
    有何意義?被告黃張華之行為已確實構成背信及業務侵占,
    但原檢察署卻完全忽視公司法的規定,而逕自認為被告黃張
    華之行為並無違法之處,原檢察署之認定已有嚴重違誤。
  2.被告黃張華於106年9月25刑事辯護意旨狀中聲稱「金順昌食
    品有限公司是自己出資成立的……」(橋頭地檢署106年度
    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95-98頁),惟由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北岡山分行於107年3月19日所提供金順昌老家公司及廣奇公
    司105年1月1日至107年1月31日間的銀行交易明細顯示,金
    順昌老家公司的銀行帳戶在105年12月20日被以EDI提領共30
    0萬元(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319頁)
    ,而同日被告黃張華即以匯款方式存入300萬元廣奇公司的
    帳戶(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325頁),
    由此可顯見廣奇公司的設立登記資本額300萬元是從金順昌
    老家公司所提領的,但身為金順昌老家公司負責人的被告黃
    張華並無權逕自提領金順昌老家公司的資金挪作他用,則被
    告黃張華之背信及業務侵占行為已甚明確,但原檢察署卻從
    未調查,亦未詳加比對金順昌老家公司及廣奇公司的資金流
    向,而逕自認為被告黃張華並無聲請人所稱的犯行,且完全
    忽略聲請人的告訴內容,則原檢察署的認定顯然有嚴重違誤
    。
  3.被告黃張華除了侵占金順昌老家公司的財產作為設立廣奇公
    司的設立資本額外,金順昌老家公司的銀行帳戶資料尚顯示
    在106年3月10日有一筆200萬元的現金支出(橋頭地檢署106
    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321頁),而同日廣奇公司亦有
    一筆200萬元的現金存入(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
    偵查卷第325頁),由此顯見,被告黃張華除了侵占金順昌
    老家公司的資金300萬元作為廣奇公司的設立登記資本額外
    ,更侵占200萬元作為廣奇公司資金使用,則被告黃張華聲
    稱是自己出資成立廣奇公司並非事實,且被告黃張華一再地
    將金順昌老家公司的資產轉移到廣奇公司名下,其目的就是
    要將金順昌老家公司所有財產占為己有,此可與被告黃張華
    要將金順昌老家公司所有股東出資額轉讓到自己名下之行為
    相對應,且如果聲請人黃朱秋香及訴外人黃張煌真的有同意
    被告黃張華另外設立廣奇公司,大可選擇由所有股東做成股
    東會決議將金順昌老家公司辦理解散清算即可,何需如此大
    費周章的讓兩家公司同時存在,然後還要用代工方式解釋雙
    方關係,此完全不合常理,因此,被告黃張華所述顯非真實
    ,且被告黃張華之行為確實已構成背信及業務侵占罪。
  4.被告黃張華於106年7月20日偵查庭表示「自106年1月起即開
    始以金順昌食品公司名義對外營業,並未再以金順昌老家公
    司名義經營……」(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
    卷第54-55頁),其更於106年9月25日偵查庭及同日提出的
    刑事辯護意旨狀中表示金順昌老家公司是為廣奇公司代工(
    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93-98頁),並提
    出106年1月1日所簽署的代工合約書佐證之,被告黃素娥更
    於107年2月12日偵查庭表示「106年7月6日發票是做106年1
    月到6月的帳,這是指員工薪資及勞健保,……106年5月4日
    我匯了160萬元給老家公司,…,代工費意指員工薪資。」
    (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297頁第11-18
    行),並於107年1月11日偵查庭稱「每個月月底或月初會將
    代工的款項匯到舊公司,已經匯好幾個月了,至於薪水部分
    因為老家公司沒有edi可以轉帳,所以才用新公司的名義轉
    ,……」(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193頁
    反面第5-14行)……云云。然而,被告黃張華同時身為金順
    昌老家公司及廣奇公司的負責人,如何可以雙方代理方式簽
    署代工合約,且從106年1月1日起就已經簽署代工合約,為
    何被告黃張華在106年7月20日第一次偵查庭時從未提及,而
    是到了106年9月25日偵查庭且委任辯護人時才提出代工合約
    ,難道被告黃張華在時隔8個月後才想起有簽署代工合約嗎
    ?此顯然不合常理,且令人質疑該代工合約是為了掩飾其違
    法行為而事後製作;況且,如果依照被告黃張華及黃素娥所
    述,金順昌老家公司自106年1月起就只剩下幫金順昌食品公
    司(改名廣奇公司)代工的收入,而代工費就是員工薪資,
    且金順昌老家公司沒有EDI可以使用,但是依照金順昌老家
    公司的銀行帳戶資料尚顯示從105年年9月5日起就開始使用
    EDI支付薪資644,020元(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
    偵查卷第297頁第315行),根本沒有被告黃素娥所稱沒有
    EDI可以使用所以要由金順昌食品公司支付薪資的情況,則
    被告黃素娥聲稱金順昌老家公司沒有EDI可以使用顯然是虛
    偽陳述;而且,被告黃素娥聲稱金順昌老家公司在106年7月
    6日所開立金額330萬元的統一發票向廣奇公司收取106年1月
    至6月的代工費用(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
    第145頁),而代工費用就是要支付金順昌老家公司員工薪
    資,惟,金順昌老家公司在106年1月至4月支出薪資共2,525
    ,559元(106年1月26日薪資支出471,700元、106年2月3日薪
    資支出603,050元、106年3月4日薪資支出660,209元、106年
    4月5日薪資支出790,600元),但廣奇公司卻只在106年5月4
    日匯款160萬元給金順昌老家公司,則其短少的金額925,559
    元部分,被告該如何解釋?且由被告黃張華在106年3月10日
    從金順昌老家公司提領200萬元現金存入廣奇公司,聲請人
    等認為廣奇公司會在106年5月4日匯款160萬元給金順昌老家
    公司是為了掩飾其侵占公司資金的行為,且只是為了先清償
    金順昌老家公司的貸款而匯入,根本不是為了給付代工費用
    給金順昌老家公司之匯入,否則為何廣奇公司在106年5月4
    日匯入160萬元後就立刻轉帳支出3,001,018元?且被告黃張
    華在106年7月20日第一次偵查庭時就已知悉聲請人等提告的
    案由,則其在106年7月隨時都可以開立金順昌老家公司的統
    一發票給廣奇公司,否則如果真的是代工關係,為何不是從
    106年1月起即按月開立統一發票呢?由此顯見,被告黃張華
    所提出的代工合約及代工的統一發票,都是事後製作以掩飾
    其不法行為,而被告黃張華從頭到尾都打算將金順昌老家公
    司所有收入轉到廣奇公司,其目的是要掏空金順昌老家公司
    所有資產,被告黃張華的違法行為已相當明確。
  5.被告黃素娥聲稱金順昌老家公司所有的「牌照號碼:8752-W
    S、ZG-6992、AVX-7010」三台車輛都以買賣方式移轉登記給
    廣奇公司,因此並無任何侵占之不法行為……云云。惟,被
    告黃素娥聲稱廣奇公司向金順昌老家公司購買「牌照號碼87
    52-WS、ZG-6992」兩台車輛買賣價金共10萬元,已於106年7
    月5日開立統一發票兩張(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
    偵查卷第135頁),並在廣奇公司支付代工費用給金順昌老
    家公司時一併給付,但是依照合作金庫銀行所提供金順昌老
    家公司的銀行帳戶明細顯示,金順昌食品公司在106年7月5
    日前從未有任何支出買賣價金10萬元給金順昌老家公司的紀
    錄,則被告所提出106年7月5日開立統一發票兩張的真實性
    令人質疑,且聲請人等合理懷疑是被告黃張華知悉聲請人等
    提告內容後才為了掩飾不法行為而事後製作,故而,被告聲
    稱「牌照號碼8752-WS、ZG-6992」兩台車輛是向金順昌老家
    公司購買並已交付買賣價金,顯非事實,被告一開始就打算
    直接將「「牌照號碼8752-WS、ZG-6992」兩台車輛過戶給廣
    奇公司,以達其侵占公司資產的目的;又,被告黃張華聲稱
    「牌照號碼:AVX-7010」之車輛是用出售方案購買,並於10
    6年4月13日到期後以30萬元轉賣給廣奇公司,被告黃素娥並
    稱30萬元的買賣價金已於106年9月15日匯入金順昌老家公司
    的銀行帳戶內,然而,為何在106年4月10日就已經過戶的車
    輛,會延遲至106年9月15日才給付買賣價金,若非是因為被
    告黃張華發現其違法行為已東窗事發,才會在事後趕緊匯款
    以掩飾其侵占的行為,但從車輛過戶時間(106年4月10日)
    到被告聲稱交付買賣價金的時間(106年9月15日)長達6個
    月,且其匯款時間在聲請人等提起本件告訴之後,顯見被告
    黃張華確實有業務侵占的意圖及行為。
(八)被告黃張華之行為構成背信及業務侵占已甚明確,且被告黃
    張華自98年擔任金順昌老家公司負責人起,即陸續侵占金順
    昌老家公司現金,以作為其個人的保險、基金、存款使用,
    被告黃張華更在98年至101年間存款增加600萬元,可見被告
    黃張華侵占金順昌老家公司財產之行為已行之有年,且依照
    合作金庫銀行所提供金順昌老家公司銀行帳戶資料顯示每月
    都有好幾筆不明原因的現金支出或轉帳支出(例如:105年1
    月5日現金支出10萬元、105年1月11日轉帳支出318,960元、
    105年1月19日轉帳支出95,058元、105年2月5日轉帳支出30,
    000元及178,030元及7,530元、105年2月16日轉帳支出208,2
    60元、105年2月22日轉帳支出60,500元、105年3月11日轉帳
    支出253,530元、105年3月15日轉帳支出19,860元等等),
    被告黃張華一直在利用擔任負責人之便來侵占金順昌老家公
    司的資產,而被告黃張華聲稱金順昌老家公司只是家族企業
    小公司,以企圖導向為單純家族糾紛來掩飾其不法行為,然
    而金順昌老家公司每月的營業收入高達300多萬元,每年營
    收更是高達3-4000萬元以上,且是從103年即開始有如此高
    額的營業收入,則金順昌老家公司並非被告黃張華所稱的家
    族企業小公司,況且,不論股東成員是否為家族成員,都應
    該依照公司法規定行事,不能因為聲請人等為親人兼股東,
    即為了自身利益要侵占聲請人黃朱秋香所努力打拼下來的事
    業,故而,被告黃張華的違法行為已相當明確且不勝枚舉,
    原檢察署未詳加調查即逕為不起訴及再議駁回處分實有不當
    ,為此聲請裁定准予交付審判,以維護聲請人等身為股東之
    權益。
(九)按「法院為前項裁定前,得為必要之調查。」為刑事訴訟法
    第258-3條明文規定。被告黃張華聲稱金順昌老家公司於98
    年復業後的資金是由其個人籌措,並稱其曾在101年度向合
    作金庫銀行北岡山分行借貸,而該借貸款項即為被告黃張華
    給予金順昌老家公司之資金,…云云。惟被告黃張華於101
    年3月1日向合作金庫銀行北岡山分行申請授信,並貸款120
    萬元,當時貸款用途為「公司周轉金」,而且是以「營收」
    來清償(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101頁)
    ,因此,被告黃張華所聲稱的資金實際上是以金順昌老家公
    司名義貸款,且其是為做為公司周轉金使用,根本不是被告
    黃張華為出資金順昌老家公司而向銀行借貸,且以金順昌老
    家公司申請銀行借貸須提供股東同意書,亦即需要全體股東
    同意才能向銀行借貸(聲請人黃文富除於101年5月14日借貸
    當時未簽過股東同意書,102年以後只要有需換單,被告黃
    素娥皆會拿股東同意書讓聲請人黃文富簽名,但聲請人黃朱
    秋香從未在借貸的股東同意書上簽名),被告黃張華一再以
    金順昌老家公司向銀行借貸來主張是自己的出資來混淆事實
    ,如果向銀行借貸真的是被告黃張華在金順昌老家公司所出
    的資金,則被告黃張華應該自己名義清償借貸,而非以公司
    營收清償,被告黃張華之主張顯然與事實不符。再者,被告
    黃張華雖曾於101年5月14日以個人名義向合作金庫銀行北岡
    山分行借貸,但該借貸款項是要做為金順昌老家公司周轉金
    之用,且是以公司營收來清償,根本不是被告黃張華為了在
    金順昌老家公司出資而去借貸,且如果是為了出資,則為何
    金順昌老家公司從未增資,甚至於該借貸款項是以金順昌老
    家公司名義清償,此顯然不合常理,況且,被告黃張華雖曾
    以個人名義借貸,但在103年以後即將借貸名義人轉為金順
    昌老家公司,由此顯見,被告黃張華借貸的款項都是金順昌
    老家公司的週轉金,並非是被告黃張華對金順昌老家公司的
    出資,被告黃張華自始至終都未出資,其所持有的出資額都
    是聲請人黃朱秋香所贈與,故而,被告黃張華所述顯非事實
    。基於上述理由,請求向合作金庫銀行北岡山分行調閱金順
    昌老家公司及被告黃張華自101年起的所有借貸資料及其附
    件,以證明金順昌老家公司借貸之時即有檢附股東同意書,
    則該借貸顯然需由全體股東同意才可為之,且向銀行借貸是
    為了作為公司周轉金使用,並約定以營收清償,根本不是被
    告黃張華所稱向銀行借貸是為了給付給金順昌老家公司的出
    資額。
二、關於被告黃張華、黃素娥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
    實、違反商業會計法等罪嫌部分:
(一)被告黃素娥及黃張華105年8月偽造股東同意書部分:
  1.被告黃素娥及黃張華就此部分歷次陳述如附表一所示,可知
    其等在原檢察署向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調閱金順昌老家公
    司於105年8月辦理變更公司章程及出資額轉讓同意書之前,
    一再否認有要將聲請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之出資額轉讓給被
    告黃張華之事,被告黃張華甚至在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
    6年度勞上易字第64號民事案件中主張聲請人黃文富欺騙聲
    請人黃朱秋香說被告黃張華要將她的股份退掉的事,但是被
    告黃素娥在原檢察署調閱金順昌老家公司向高雄市政府經濟
    發展局辦理變更的文件後,立即改口說有這件事,但是只有
    被告黃素娥的出資額要轉讓給被告黃張華,並稱沒有拿股權
    同意書給聲請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簽名或蓋章,也沒有要將
    聲請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的股權辦理轉讓,當時給聲請人簽
    名的文件是要變更公司章程,而會變更公司章程是因為被告
    李詠婷告知為因應公司法修法內容,但是在偵查過程中又改
    稱聲請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有同意要將股權轉讓給被告黃張
    華,甚至改口聲請人是知道要辦理股權轉讓的情況下才在股
    權同意書上簽名,被告黃素娥所述前後矛盾,一下說只有要
    將自己的股權辦轉讓,告訴人簽的文件只是變更公司章程,
    一下又說所有人都有同意要將股權轉讓給被告黃張華,如果
    告訴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一開始就有同意將股權轉讓給被告
    黃張華,那麼為何被告黃素娥不一開始就這麼主張,反而是
    在偵查過程中發現檢察官向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調閱105
    年8月的申請文件後才改口?假使被告黃素娥及被告黃張華
    所述「只有被告黃素娥的出資額要轉讓給被告黃張華」為真
    ,則為何原檢察署向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所調閱的資料是
    顯示「全體股東的出資額皆轉讓給被告黃張華一人」?假使
    被告黃素娥所述「聲請人黃朱秋香及黃文富都有同意,且有
    簽同意書」為真,那麼為何被告黃素娥會害怕東窗事發而趕
    快向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撤件?且為何被告黃素娥的說詞
    跟被告黃張華不一致?而如果聲請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真的
    有同意將股權轉讓給被告黃張華,被告黃素娥又何必急得將
    申請文件撤回?若非被告黃素娥偽造聲請人黃朱秋香的簽名
    以將股權轉讓給被告黃張華,及將聲請人黃文富所簽名的變
    更章程股東同意書變造為股東出資轉讓,則其說詞怎麼會前
    後完全不同?由此顯見,被告黃素娥所述皆非真實,被告黃
    素娥確實有偽造股東同意書的犯行,與被告黃張華共同偽造
    文書以使被告黃張華達其將金順昌老家公司占為己有之目的
    。況被告黃素娥在105年8月是以公司法修正要變更公司章程
    為由要求聲請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簽名,則縱使聲請人黃朱
    秋香在原檢察署偵查中表示「我本來要簽但沒有簽,後來我
    去市場買菜回來要找黃素娥補簽,黃素娥就跟我說不用了已
    經簽好了」,也只是同意簽署變更公司章程的股東同意書,
    但被告黃素娥從未告知是要將全部股東出資額轉讓給被告黃
    張華,則如何能以聲請人黃朱秋香曾表示同意要簽名,即擅
    自認定聲請人黃朱秋香同意將出資額轉讓給被告黃張華,故
    而被告等並無偽造文書之犯意,原檢察署對於被告等人前後
    說詞反覆不一從未詳加調查,即逕自為不起訴及再議駁回之
    處分,實有應調查而未予調查之嚴重瑕痕,而忽視公平正義
    。
  2.依照被告黃張華偵查過程筆錄可知,被告黃張華自始至終都
    主張只有被告黃素娥的股權要轉讓給自己,並無要將聲請人
    黃文富及黃朱秋香的股權辦理轉讓,並稱聲請人黃文富提告
    偽造文書轉讓股權之事早已作成不起訴處分(但實際上該刑
    事案件是橋頭地檢署106年度偵字第4576號偽造文書案件,
    且案件事實是變更負責人一事,跟股權轉讓毫無關聯,被告
    一再拿不相干案件混淆事實),且認為聲請人黃文富對於主
    張股權轉讓之事並無證據就胡亂提告,甚至主張股權轉讓之
    事是聲請人黃文富欺騙告訴人黃朱秋香的謊話,然而,依照
    橋頭地檢署於107年2月23日向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調閱金
    順昌老家公司於105年8月間申請辦理股權移轉申請書顯示,
    被告黃張華確實要將聲請人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的股權轉讓
    為自己所有,則被告黃張華所述顯然與事實不符,顯見被告
    黃張華確實有偽造股東同意書的犯行,以達其將金順昌老家
    公司占為己有之目的。
  3.被告黃素娥聲稱105年8月股東同意書上聲請人黃朱秋香的簽
    名是其所簽,惟依照該股東同意書所顯示,左側「股東姓名
    」部分是由被告黃素娥所寫,而右側「親自簽名」部份是要
    要由各股東所親簽,但是為何被告黃素娥在簽「黃朱秋香」
    姓名的「黃」字時會與自己平常簽名的「黃」字跡不同,甚
    至於在簽「朱秋香」時也與被告黃素娥在「股東姓名」位置
    所寫字跡不同,假使被告黃素娥真的是為告訴人黃朱秋香所
    代簽,所簽者也應該與自己平常字跡相同才屬合理,因此,
    告訴人認為該份股東同意書上「黃朱秋香」之簽名並非被告
    黃素娥所為,而應該是被告鍾榮英所為,被告黃素娥為掩飾
    被告鍾榮英偽造文書之犯行,而自己頂替偽造文書之罪以藏
    匿真正犯人,則被告黃素娥所犯並非只有偽造文書的共同正
    犯,甚至還有刑法第164條頂替罪之犯行,然原檢察署卻未
    詳加調查,即逕自認為被告並無偽造文書之犯行,顯然過於
    速斷。
  4.被告黃素娥聲稱聲請人黃文富有在股東同意書上簽名,惟如
    前述,被告黃素娥通知各股東簽名的文件是因為公司法修正
    而要變更公司章程,而要將員工紅利成數載明於金順昌老家
    公司章程內,與各股東所持有的股份並無關聯,更無關乎股
    東轉讓股權(出資額)之事,但該份股東同意書上卻出現全
    部股東出資額轉讓給被告黃張華的文字,縱使聲請人黃文富
    曾在該同意書上簽名,但簽署當下該同意書上並無記載「全
    部股東出資額轉讓給被告黃張華」之文字,則聲請人質疑被
    告黃素娥是先騙取各股東簽名後,再將該股東同意書變造為
    「全部股東出資額轉讓給被告黃張華」,否則如果被告黃素
    娥一開始即有告知並獲得各股東的同意,為何被告黃素娥及
    黃張華在所有訴訟過程中都謊話連篇,且還向高雄市政府經
    濟發展局撤件?聲請人對此曾向原檢察署提出質疑,希望原
    檢察署能詳加調查釐清事實但是,原檢察署卻以「聲請人黃
    朱秋香、黃文富原已同意轉讓股份,然因事後與被告黃張華
    起爭執,始對被告黃張華、黃素娥提起本案偽造文書之告訴
    」為由而做出不起訴處分及再議駁回之處理,卻完全未調查
    被告黃素娥及被告黃張華之說詞前後不一且矛盾之處,則原
    檢察署顯然是以臆測的方式來推論聲請人等同意出資額轉讓
    之事,以將莫須有之事加諸於聲請人二人身上,此認定對於
    聲請人等並不公平,且完全忽視聲請人等的權益,故而,原
    檢察署之認定確實有應調查而未予調查之嚴重瑕疵。
  5.被告黃素娥及黃張華一再以橋頭地檢106年度偵字第4576號
    偽造文書案件(變更負責人之事)來混淆事實及誤導原檢察
    官之目的,以意圖掩飾其未經聲請人黃朱秋香同意而偽造其
    署押之不法行為,如果聲請人黃朱秋香真的有同意被告黃素
    娥代簽之事,且聲請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有同意將出資額轉
    讓給被告黃張華,被告黃素娥大可在各案件作證時直接講明
    即可,為何要一直否認有股權轉讓之事?此若非被告黃素娥
    作賊心虛,以為自高雄市經濟發展局撤回105年8月所提送之
    文件後即不會留有紀錄,而一再以混淆事實的方式來掩飾其
    偽造文書的行為,但原不起訴處分竟對此不察,即逕自認定
    聲請人黃朱秋香有授予被告黃素娥代簽名,甚至認為聲請人
    黃文富及黃朱秋香同意將出資額轉讓給被告黃張華,則其認
    事用法顯然有嚴重違誤,且對於事實之認定竟然以臆測的方
    式來推斷聲請人黃朱秋香同意被告黃素娥代簽名之事,原不
    起訴處分之認定與事實完全不符,而今,依照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上字第3477號裁判要旨『刑法第二百十條之偽造文書
    罪,構成要件中之「足以生損害」,係指有足以發生損害之
    危險或疑慮而言,屬於抽象意義,不以發生實質之損害結果
    為必要。』偽造文書為抽象危險犯,縱使被告已向高雄市政
    府經濟發展局撤件,已經對聲請人二人發生足以發生損害之
    危險或疑慮,因此,被告黃素娥及黃張華之行為確實已構成
    刑法第210條偽造變造私文書、第216條行使偽造變造私文書
    及第217條偽造署押罪之共同正犯,但原不起訴處分卻對此
    不察,即逕自認定被告黃素娥及黃張華並無偽造文書之犯意
    ,故其認事用法已有嚴重違誤。
  6.聲請人於先前偵查過程中主張被告黃素娥除了偽造聲請人黃
    朱秋香的簽名外,更主張被告黃素娥將聲請人黃文富所簽名
    辦理變更章程的股東同意書變造為「出資額轉讓」,而被告
    黃素娥於107年5月21日偵查庭表示並無變造105年度的股東
    同意書之行為,惟經聲請人比對金順昌老家公司於98年的股
    東同意書及105年出資額轉讓的股東同意書後發現,被告黃
    素娥於105年8月間提供給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的股東同意
    書之格式與98年向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變更負責人的格式
    不一致,顯然是被告黃素娥先將空白股東同意書提供給聲請
    人黃文富簽名後,再以剪貼複印方式於同意內容部分加上「
    同意出資額轉讓」,其比對後的差異如下:(1)依照被告黃素
    娥所述,所有需要股東同意的事項,其需簽署的股東同意書
    都是由被告李詠婷提供給被告黃素娥,再由被告黃素娥交由
    各股東簽名後交給被告李詠婷向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提出
    送件申請,因此,依照金順昌老家公司於98年變更負責人所
    提出的股東同意書,其表格右側上方的「同意內容」跟下方
    的「簽名欄」,其上下格線位置一致,但是被告黃素娥在10
    5年8月向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提出「同意出資額轉讓」,
    其上下格線卻未對齊一致,且格線都為虛線不完整,如果被
    告李詠婷都是以同一表格套入被告黃素娥所要求的同意內容
    ,怎麼可能會有格線上下不一致的差異?由此顯見,被告黃
    素娥顯然是以變更章程為由騙取聲請人黃文富在空白股東同
    意書上簽名後,再於未經聲請人黃文富同意下擅自填入「同
    意出資額轉讓」的內容,並藉此聲稱聲請人黃文富同意將出
    資額轉讓給被告黃張華才會在股東同意書上簽名,但是如果
    聲請人黃文富真的有同意將出資額轉讓給被告黃張華並於載
    有「出資額轉讓」之股東同意書上簽名,則為何被告黃素娥
    及黃張華在一開始都主張沒有這件事,甚至主張只有被告黃
    素娥的出資額要轉讓給被告黃張華?被告黃素娥及黃張華的
    前後陳述顯然不一致,且被告黃素娥及黃張華確實有偽造及
    變造105年8月的股東同意書之嫌,但原檢察署卻對此不查,
    而逕自認為各股東皆有同意將出資額轉讓給被告黃張華,而
    未發現被告所述前後矛盾之處,原檢察署之認定已有嚴重違
    誤。(2)除了前述右側格線上下未對齊而不一致之外,依照被
    告黃素娥於98年變更負責人時所提出的股東同意書,其同意
    內容的下方底線完整未缺漏,且上方「金順昌老家食品」及
    「申請事項」與「同意內容」都是以電腦打字方式呈現,且
    字體都是「標楷體」,但是被告黃素娥於105年8月所提出的
    股東同意書,其「同意內容」表格的下方竟無底線,且上方
    「金順昌老家食品」是以手寫呈現,以及「申請事項」及「
    同意內容」中除了標題是以「標楷體」,其他內容都是以「
    新細明體」呈現,則如果被告黃素娥於105年8月所提出的股
    東同意書是在事前製作好並提供給各股東簽名,為何會有上
    述差異甚至表格缺漏的情況?此顯然不合常理,由此顯見,
    被告黃素娥顯然是以變更章程為由騙取告訴人黃文富在空白
    股東同意書上簽名後,再於未經告訴人黃文富同意下擅自填
    入「同意出資額轉讓」的內容,則被告黃素娥及黃張華確實
    有偽造及變造105年8月的股東同意書之嫌,但原檢察署卻對
    此不查,而逕自認為各股東皆有同意將出資額轉讓給被告黃
    張華,而未發現被告所述前後矛盾之處,原檢察署之認定已
    有嚴重違誤。基於上述理由,請求向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調閱金順昌老家公司自98年起至105年止之所有股東同意書
    ,並經比對後即可得證被告黃素娥於105年8月所提出「出資
    額轉讓」之股東同意書確實是事後變造,被告黃素娥確實有
    偽造文書之行為。
(二)被告黃素娥及黃張華偽造98年度至105年度各類所得扣繳憑
    單部分:
  1.被告黃張華於107年1月11日偵查庭中表示「金順昌老家公司
    一直都沒有在分紅……。只有在95、96年間分紅給告訴人黃
    朱秋香。……103年及104年是告訴人黃文富吵著要分紅才分
    給他」(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187頁)
    ,而被告黃素娥於107年1月11日偵查庭聲稱「從未從金順昌
    老家公司拿到一毛紅利……。告訴人黃朱秋香是在96年及97
    年收到紅利。103年的50萬元及104年的75萬元算是給告訴人
    黃文富的年終獎金……103年及104年是因為告訴人黃文富吵
    著要分紅才給的」(橋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
    卷第192頁),其後,被告黃素娥於107年7月5日偵查庭改稱
    「104年度以前每年都有支付營利所得給告訴人二人」(橋
    頭地檢署107年度偵字第5827號偵查卷第24頁反面),甚至
    於107年8月30日提出刑事辯護意旨(三)狀中改稱「告訴人
    黃文富拿到總共125萬元的錢是包含98至104年的股東盈餘15
    4178元及48個月的工作獎金22830*48個月=1,095,840元合計
    1,250,018元」(橋頭地檢署107年偵字第5827號偵查卷第38
    -39頁)云云。惟,聲請人黃文富只在104年及105年度分別
    從金順昌老家公司領有103年度的股利50萬元及104年度的股
    利75萬元,此為被告於歷次偵查庭中之陳述,但被告黃素娥
    卻改稱在104年以前每年都有支付營利給告訴人,但又未提
    出每年給付股利的證據,其說詞前後反覆不一致,顯見被告
    等所述並非真實;況且,被告先是主張聲請人黃朱秋香只在
    96及97年間有領過股利,而後,被告黃素娥又改稱在104年
    以前每年都有給付營利給聲請人黃朱秋香,則被告所述到底
    何者為真,原檢察署從未發現其說詞前後矛盾之處,而逕自
    認為被告並無偽造文書之犯行,顯然與事實不符;又者,被
    告於聲請人提起本件告訴時主張104年及105年所領的50萬元
    及75萬元是屬於103年及104年的股利,但竟然在107年8月30
    日的刑事辯護意旨(三)狀改稱該兩筆金額實際上是98年到
    104年的股利及101年到104年共48個月的工作獎金,其說詞
    一再反覆,如果被告所述為真,為何不在最初偵查庭時即講
    明?而是說詞一再改變,故而,被告確實有偽造不實會計憑
    證之犯意。
  2.被告黃素娥在原檢察署偵查過程中聲稱因為聲請人黃文富吵
    著要分紅,才分別在104年分紅50萬元及105年分紅75萬元,
    主張股利只有給聲請人黃文富一人,被告黃素娥更稱從未自
    金順昌老家公司拿過任何一毛的紅利…云云。然而,聲請人
    黃文富在104年及105年間自金順昌老家公司取得股利時,被
    告黃張華、黃素娥及鍾榮英亦於同日收到金順昌老家公司所
    支付的股利,此由合作金庫銀行所提供金順昌老家公司銀行
    帳戶明細可得證,因為聲請人黃文富在105年3月23日收到金
    順昌老家公司給付的股利75萬元時,金順昌老家公司的銀行
    帳戶明細是顯示「105年3月23日轉帳支出300萬元整」(橋
    頭地檢署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偵查卷第309頁),但聲請人
    黃朱秋香及訴外人黃張煌在同日並未收到金順昌老家公司所
    分派的股利,如果金順昌老家公司所支出的股利只給聲請人
    黃文富一人,而聲請人黃文富只收到75萬元,那麼剩下的
    225萬元到哪裡去了?若非被告黃張華、黃素娥及鍾榮英在
    同一日皆收到金順昌老家公司所分派的股利75萬元,則此筆
    轉帳支出將涉及被告等人是否有業務侵占及挪用公款的行為
    ,故而,被告聲稱是因為聲請人黃文富吵著分紅才分派股利
    並非事實,且如果真的是被告所述的原因才分派股利,為何
    被告黃張華及黃素娥亦同時有分派股利呢?甚至連不是股東
    股利的鍾榮英都從金順昌老家公司分派股利,則不論是告訴
    人黃文富所收到的股利金額跟申報股利金額不符,就連被告
    黃素娥及黃張華所申報股利與實際拿到股利金額亦不同,甚
    至於被告鍾榮英不是金順昌老家公司的股東都有拿到分派的
    股利,則被告等人涉有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及業務侵占罪的行
    為已相當明確。聲請人黃文富於原偵查過程中一再請求調查
    ,但原檢察署卻未為調查,即逕自認定被告並無偽造文書之
    犯意,故其認事用法已有嚴重違誤。
  3.被告黃素娥所製作的不實各類所得扣繳憑單,縱使與商業會
    計法及刑法第214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之要件不符,
    但被告黃素娥填載不實各類所得扣繳憑單的行為已確實屬於
    刑法第215條業務上登載不實之行為,而偽造文書行為屬非
    告訴乃論之罪,則在原不起訴處分發現犯罪事實存在時,即
    可依職權調查犯罪事實,原檢察署已知被告黃素娥之行為構
    成刑法第215條業務上登載不實罪,但卻對此不察,而逕自
    認定被告黃素娥並無偽造文書之行為,原不起訴處分認定顯
    然有所違誤,且有應調查而未予調查之情事。
(三)被告黃張華、黃素娥偽造「105年度盈餘分派議案」股東會
    決議部分:
    聲請人黃文富於105年8月中以後即未再進入金順昌老家公司
    ,則不可能會在106年間還以口頭或書面同意被告黃素娥分
    派105年度的股利,更何況,金順昌老家公司曾於106年8月
    28日委託探理法律事務所葉婉玉律師以106函探理字第828號
    律師函表示金順昌老家公司無保管聲請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
    之私人印章(再證1),則被告黃素娥究竟如何做出105年度
    分發股利的股東會決議?又如何在該股東會決議上用印?此
    顯然有所疑問,原檢察署對此不察,而逕自認定被告黃素娥
    並無偽造文書之行為,有應調查而未予調查之情事。
三、綜上,被告黃張華及鐘榮英未經同意設立與金順昌老家公司
    同一性質之廣奇公司,並將屬於金順昌老家公司內的機器設
    備及財產全部移轉給廣奇公司之行為,已涉犯刑法第342條
    背信罪、第336條第2項業務侵占罪及第317條妨害工商秘密
    罪、營業秘密法第13之1第1項第1、2款之罪;被告黃張華及
    黃素娥二人為將金順昌老家公司股份據為己有,共同意圖為
    自己不法所有及基於偽造文書之犯意聯絡,而違反刑法第21
    6條、第210條行使偽造私文書、第214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
    、第217條第2項盜用印章印文署押罪;及被告黃素娥涉犯刑
    法第215條業務上登載不實及第216條行使偽造文書罪等,然
    原檢察署卻為不起訴及再議駁回處分,為此特於法定期間聲
    請交付審判,以維聲請人等之合法權益等語。
貳、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法院認為交付
    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25
    8條之1、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
    黃文富、黃朱秋香以被告黃張華、鍾榮英、廣奇公司涉犯背
    信、業務侵占、妨害工商秘密、違反營業秘密法等罪嫌;被
    告黃張華、黃素娥涉犯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
    文書、違反商業會計法等罪嫌,向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提出
    告訴及告發(原不起訴意旨認關於背信、業務侵占、妨害工
    商秘密、違反營業秘密法等部分聲請人等係提出告訴,應屬
    有誤,詳後述),經該署檢察官以107年度偵字第5827、582
    8、5829、5830號為不起訴處分後,聲請人等不服,聲請再
    議經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長於民國107年10月
    18日以107年度上聲議字第2040號,以再議為無理由而駁回
    再議,聲請人等乃於107年10月23日收受前開再議駁回處分
    書,委任律師為代理人,於法定期間即107年10月30日具狀
    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等情,業據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案卷核
    閱屬實。經查:
一、准予交付審判部分: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231條規定,犯罪之被害人,得為告訴;所
    稱被害人云者,固指因犯罪行為其權益受直接之侵害者而言
    ,不包括因此項犯罪而間接或附帶受害之人在內。然其權益
    之受害,究係直接受害,抑間接或附帶受害,則應依告訴意
    旨所指訴之事實,從形式上觀察其權益能否直接受有損害之
    虞,為判別之準據。至於確否因之而受害,則屬實體審認之
    範疇,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第3060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復
    按營利事業填報扣繳憑單,乃附隨其業務而製作,不得謂非
    業務上所掌之文書。此種扣繳憑單內容如有不實,而足生損
    害於公眾或他人,即係犯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之罪名,亦有
    最高法院70年度第9次刑事庭會議決議、71年度台上字第114
    3號判例、94年度台上字第2316號判決意旨可參。本件聲請
    人等指訴被告黃素娥涉嫌偽造98年度至105年度各類所得扣
    繳憑單部分,依其等告訴內容可知,被告黃素娥作成如附表
    二所示聲請人等受領薪資、租賃、營利給付之不實扣繳(或
    免扣繳)憑單、股利憑單,形式上觀察足以生損害於聲請人
    等,是其等以犯罪被害人之身分,對被告黃素娥提出告訴、
    聲請再議及聲請交付審判,應屬合法。至其等提出告訴時,
    對於被告黃素娥所涉犯之罪名,雖誤認係犯商業會計法第71
    條第1款之製作不實會計憑證罪嫌,漏未主張被告黃素娥係
    涉犯刑法第216條、第215條之行使業務上文書登載不實罪嫌
    ,惟其等聲請再議時指摘原不起訴處分對於被告黃素娥製作
    不實扣繳憑單之行為,有無涉犯刑法第215條業務上文書登
    載不實罪嫌未予調查乙節,可知聲請人等在聲請再議階段,
    已對被告黃素娥涉犯業務上文書登載不實罪嫌有所主張,則
    本院受理其等再議駁回後交付審判之聲請,自得就被告黃素
    娥是否涉有此部分罪嫌加以審究。
(二)金順昌老家公司於81年7月間設立,公司設立在高雄市○○
    區○○路000巷00號(即聲請人黃文富住處),由被害人黃
    張煌擔任負責人,實際負責人為聲請人黃朱秋香,股東為被
    害人黃張煌、聲請人黃朱秋香、黃文富、被告黃張華、黃素
    娥等5人,被告黃張華、黃素娥、聲請人黃文富均跟隨被害
    人黃張煌、聲請人黃朱秋香在金順昌老家公司工作,被告黃
    素娥自81年間起擔任金順昌老家公司之會計,聲請人黃文富
    則自87年間起離開金順昌老家公司,聲請人黃朱秋香自94年
    間起將金順昌老家公司之業務交棒予被告黃張華,不再涉入
    金順昌老家公司之經營,金順昌老家公司於96年8月18日辦
    理停業,於98年4月30日辦理復業,改由被告黃張華擔任負
    責人;而金順昌老家公司於98至105年間向國稅局申報如附
    表二所示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被害人黃張煌之營利、
    租賃、薪資所得,但聲請人黃文富並未領取申報之98至101
    年度租賃所得、100年度薪資所得、98至102、105年度營利
    所得,聲請人黃文富多領於申報之103、104年度營利所得,
    聲請人黃文富多領於申報之102至105年薪資所得,但少領於
    申報之101年度薪資所得,聲請人黃朱秋香並未領取申報之
    100至105年度營利所得;聲請人黃文富之租賃所得係因金順
    昌老家公司設立在聲請人黃文富之高雄市○○區○○路000
    巷00號住處,遂申報聲請人黃文富之租賃所得,嗣金順昌老
    家公司遷至高雄市○○區○○街0巷00號後未再申報聲請人
    黃文富之租賃所得;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之營利所得均
    未實際給付,惟金順昌老家公司曾於104年4月7日、105年3
    月23日匯款各50萬元、75萬元予聲請人黃文富作為金順昌老
    家公司之分紅;聲請人黃文富係自101年8月間起回到金順昌
    老家公司任職,月薪3萬元,自103年4月間起調整為月薪4萬
    元,於105年8月13日與被告黃張華發生爭吵,自105年8月14
    日起離職,金順昌老家公司自101年間起即以最低基本工資
    申報聲請人黃文富之薪資所得等情,業據聲請人黃文富、黃
    朱秋香指訴綦詳,且為被告黃張華、黃素娥、李詠婷所不否
    認,並有金順昌老家公司之公司章程及有限公司變更登記表
    、聲請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之98至104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
    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聲請人黃文富之105年度綜合所得稅電
    子結算(網路)申報收執聯、金順昌老家公司之稅務電子閘
    門所得調件明細表、聲請人黃文富之玉山銀行及合作金庫帳
    戶存摺交易明細表等資料在卷可稽,復經原不起訴處分認定
    在案(見原不起訴處分書第13、18-19頁)。
(三)依被告黃素娥供稱:伊自81年起擔任金順昌老家公司之會計
    ,會整理會計憑證給李詠婷,李詠婷於每年1月製作扣繳憑
    單交給伊,伊再轉交給每個人,黃文富在遊藝場上班,沒有
    薪資,黃文富希望伊幫他報高一點薪資,之後有憑證可以向
    銀行借貸,所以100年間才申報黃文富的薪資,黃文富於101
    年8月回到金順昌老家公司,月薪為3萬元,後來調整月薪為
    4萬元,伊於100至105年間都依照最低工資2萬0008元申報黃
    文富的薪資,黃文富是自己的弟弟,薪資給多一點,報稅就
    不多報,104、105年間50萬、75萬元算是給黃文富的年終獎
    金,黃文富明白自己沒有出資,所以黃張華給他多少,他就
    拿多少,父母沒有分給我們盈餘,但我們名下都有營利所得
    ,從金順昌老家公司成立到現在都是這樣報稅,金順昌老家
    公司設立地址在黃文富的戶籍地,要向公司設立地址做一個
    租賃等語;被告李詠婷供稱:從伊接手金順昌老家公司業務
    起就是黃張華負責經營,會計則是黃素娥,黃素娥每隔2個
    月整理交易憑證拿到事務所,等伊報稅後再取回,扣繳憑單
    是依據黃素娥提供的薪資、租賃明細去編製,營利所得是依
    照報稅結果按股權比例分配,扣繳憑單交給金順昌老家公司
    再交給當事人,伊於每年12月間依據金順昌老家公司當年度
    的營業情況,製作報表提供給金順昌老家公司,裡面提到如
    何分配營利所得,如果金順昌老家公司對報表沒有異議,就
    依照伊提供給他們的資料製作扣繳憑單等語;被告黃張華供
    稱:李詠婷於每年1月製作扣繳憑單再交給黃素娥,黃素娥
    怎麼處理伊不知道等語,堪認金順昌老家公司於98至105年
    間向國稅局申報如附表二所示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被
    害人黃張煌之營利、租賃、薪資所得不實之情形,係由金順
    昌老家公司之會計即被告黃素娥經手處理。
(四)原不起訴處分以扣繳憑單並非會計憑證,且稅捐稽徵機關於
    收受民眾申報納稅額度之相關資料後,本有稽核民眾申報稅
    額是否確實之權限,亦即稅捐稽徵機關對於申報內容,尚須
    進行實質審查以判斷其真實性,並確認有無短報、漏報或溢
    報之情形,而認被告黃素娥此部分行為,與商業會計法第71
    第1款之製作不實會計憑證罪、刑法第214條之使公務員登載
    不實罪等構成要件不符,尚難以上開罪責相繩,固非無見。
    然而:
  1.被告黃素娥係金順昌老家公司會計,其經手處理如附表二所
    示聲請人等受有薪資、租賃、營利給付之扣繳(或免扣繳)
    憑單及股利憑單申報事宜,乃其附隨業務,且上開憑單之內
    容不實,本有影響聲請人等履行納稅義務及繳納稅額多寡之
    可能,不能謂無損害聲請人等合法利益之虞,亦足以生損害
    於稅捐機關對於稅捐課徵管理之正確性,堪認被告黃素娥此
    部分行為,涉有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罪嫌,原不起訴處分
    未審酌於此,遽認被告黃素娥此部分未涉有犯罪嫌疑,已有
    未洽。
  2.聲請人等對於原不起訴處分不服,聲請再議指摘原處分未就
    被告黃素娥是否涉犯刑法第215條業務上文書登載不實罪嫌
    加以調查,經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以聲請人等至10
    6年間方選擇性指訴被告黃素娥自98年度至105年度止登載聲
    請人等之扣繳憑單不實,洵與常情有悖,難謂無疑,自難遽
    入人罪為由,而為駁回再議之處分,惟被告黃素娥經手處理
    金順昌老家公司於98至105年間向國稅局申報如附表二所示
    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被害人黃張煌之營利、租賃、薪
    資所得不實之情形,已如前述,實難僅因聲請人等於106年
    間方提出告訴,即對前開事證恝置不論,遽認聲請人等此部
    分指訴不實,駁回再議處分關於此部分之證據取捨及理由,
    顯與證據法則、經驗法則相悖,自不足以維持。
  3.從而,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分既有上開違誤,且依偵
    查卷內所存證據,足認被告黃素娥涉犯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
    書罪嫌,已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應提起
    公訴之情形。本件交付審判之聲請關於被告黃素娥涉犯行使
    業務登載不實文書罪嫌部分,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被告黃素娥涉犯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罪嫌,既經本院為交
    付審判之裁定,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4項規定視為案
    件已提起公訴,爰依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
    134點之規定,敘明被告黃素娥涉嫌之犯罪事實、證據及所
    犯法條如下,俾利被告黃素娥行使防禦權及審判程序之進行
    。
  1.犯罪事實:黃素娥係金順昌老家公司(原設高雄市○○區○
    ○路000巷00號,現設高雄市○○區○○街0巷00號)之會計
    ,以製作該公司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股利憑單為其
    附隨業務,係從事業務之人。黃素娥明知金順昌老家公司10
    1年度至105年度對黃文富之薪資給付及103年度至104年度對
    黃文富之營利給付,實際給付金額分別如附表二內上開年度
    之「實際給付」欄所示。除此之外,金順昌老家公司於98年
    度至105年度,別無其他對於黃文富、黃朱秋香、黃張煌之
    營利給付、租賃給付及薪資給付,竟基於行使業務登載不實
    文書之犯意,於98至105年會計年度終了後之隔年1月間某日
    ,由黃素娥提供如附表二內各該年度「申報項目」及「申報
    金額」欄所示不實之營利所得、租賃所得、薪資所得明細予
    不知情之沛宸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李詠婷,委由李詠婷於每
    年1月底前,在黃素娥業務上作成之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
    憑單、股利憑單內,虛偽登載黃文富、黃朱秋香、黃張煌經
    金順昌老家公司給付如附表二內各該年度「申報項目」及「
    申報金額」欄所示不實之營利所得、租賃所得、薪資所得金
    額後,持以向財政部高雄國稅局岡山稽徵所申報黃文富、黃
    朱秋香、黃張煌取得金順昌老家公司如附表二內各該年度「
    申報項目」及「申報金額」欄所示之營利所得、租賃所得、
    薪資所得而行使之,足生損害於黃文富、黃朱秋香、黃張煌
    及財政部高雄國稅局岡山稽徵所對稅務資料管理之正確性。
  2.證據並所犯法條:
  (1)證據:被告黃素娥之供述、同案被告黃張華、李詠婷、鍾榮
    英之供述、告訴人黃文富、黃朱秋香之指訴、金順昌老家公
    司之公司章程及有限公司變更登記表、告訴人黃文富及黃朱
    秋香之98至104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告
    訴人黃文富之105年度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網路)申報收
    執聯、金順昌老家公司之稅務電子閘門所得調件明細表、告
    訴人黃文富之玉山銀行及合作金庫帳戶存摺交易明細表、金
    順昌老家公司人員薪資表、財政部高雄國稅局岡山稽徵所10
    7年3月14日財高國稅岡營字第1070750980號函。
  (2)核被告黃素娥所為,係犯刑法第216條、第215條之行使業務
    登載不實文書罪嫌。
二、聲請駁回部分:
(一)關於被告黃張華、鍾榮英、廣奇公司背信、業務侵占、妨害
    工商秘密、違反營業秘密法等罪嫌部分:
  1.按犯罪之被害人,得為告訴;刑事訴訟法第232條定有明文
    。而所謂被害人,係指因犯罪直接受有損害者而言。次按依
    法組織之公司(法人)被人侵害,雖股東之利益亦受影響,
    但直接受損害者究為公司,當以該公司為直接被害人,並不
    因其他股東是否為公司之創立人或實際負責人有異。而股份
    有限公司被公司董事及監察人侵占或背信,雖股東之利益亦
    受影響,但直接被害者究為公司,股東並非因犯罪而直接被
    害之人(最高法院25年度上字第1305號判例、84年度台上字
    第1055號及90年度台上字第6464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又
    告訴人係指法律上有權對於犯罪提出告訴,且向犯罪偵查機
    關提出告訴之人,倘非有權對於犯罪提出告訴之人,縱有向
    犯罪偵查機關申告犯罪之實,亦屬告發而非告訴,於此情形
    下,該提出告訴之人因非告訴人,自無由依刑事訴訟法第25
    6條第1項前段、第258條之1第1項規定聲請再議或交付審判
    。
  2.此部分依聲請人等請求究辦被告黃張華、鍾榮英、廣奇公司
    涉有背信、業務侵占、妨害工商秘密、違反營業秘密法等罪
    嫌,所侵害之對象為金順昌老家公司,則直接被害人應係金
    順昌老家公司,應由金順昌老家公司之代表人或監察人等其
    他符合法律規定而有權代表該公司之人,以該公司名義提起
    告訴。惟觀諸聲請人等所提告訴狀記載,僅以其等自身名義
    提出告訴,而非以金順昌老家公司名義提出告訴,且縱如聲
    請人黃朱秋香所主張,其為金順昌老家公司之實際出資、設
    立股東,長期經營該公司有成,揆諸前揭說明,聲請人等仍
    非此部分之直接被害人,僅有告發權而不具有告訴權,復無
    法律上其他取得告訴權之理由,自無從就被告黃張華、鍾榮
    英、廣奇公司所涉背信、業務侵占、妨害工商秘密、違反營
    業秘密法等罪嫌提起告訴而成為告訴人,亦無從本於告訴人
    之身分就前開不起訴處分聲明不服而聲請再議,或本於告訴
    人之身分就駁回再議之處分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原上級法
    院檢察署之檢察長之處分書未察,仍就聲請人等所申告此部
    分之犯罪有無為實體之准駁,雖有未當,然聲請人等執此再
    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是此部分之聲請顯非合法,應予駁回
    。
(二)關於被告黃張華、黃素娥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
    實文書及被告黃張華違反商業會計法等罪嫌部分:
  1.按91年2月8日修正公布之刑事訴訟法,新增第258條之1至之
    4之「交付審判制度」,主要目的在建立對檢察官不起訴或
    緩起訴裁量權制衡之外部監督機制,法院僅就檢察官所為不
    起訴或緩起訴處分是否合法適當加以審查,以防止檢察機關
    濫權。依此立法精神,同法第258條之3第3項規定法院審查
    聲請交付審判案件時「得為必要之調查」,其調查證據範圍
    ,自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參以同法第260條對於
    不起訴處分已確定或緩起訴處分期滿未經撤銷者得再行起訴
    之規定,其立法理由說明該條所謂不起訴處分已確定者,係
    包括「聲請法院交付審判復經駁回者」之情形在內,則前述
    所謂「得為必要之調查」,其調查證據範圍,自更應以偵查
    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得就聲請人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
    ,亦不可蒐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否則將與刑事訴訟法第26
    0條再行起訴規定混淆不清。又法院對於聲請交付審判案件
    之審查,應限於檢察官不起訴處分是否違法,至於檢察官據
    以不起訴處分之基礎事實,則非法院應行介入審查之對象,
    蓋法院裁定交付審判之前提,乃該案件已經跨越起訴門檻,
    亦即在偵查卷內所存證據已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規
    定檢察官應提起公訴之情形,否則縱或法院對於檢察官所認
    定之事實有不同判斷,惟該案件必須繼續偵查始能判斷應否
    起訴者,即該案件並未存有應起訴之犯罪事實及理由而未到
    達起訴門檻時,因交付審判審查制度並無如同再議救濟制度
    ,得為發回原檢察官續行偵查之設計,法院仍應依據現行同
    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規定,以聲請無理由裁定駁回,是
    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34條即規定,法院
    於審查交付審判聲請有無理由時,除認為聲請人所指摘不利
    被告之事證未經檢察機關詳為調查或斟酌,或不起訴處分書
    所載理由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或其他證據法則外,自不
    宜率予交付審判。
  2.聲請人等此部分告訴意旨略以:被告黃張華、黃素娥均明知
    金順昌老家公司於98至105年間未對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
    香、被害人黃張煌支出如附表二所示營利所得、租賃所得、
    薪資所得,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被害人黃張煌未同意
    將渠等金順昌老家公司股權轉讓予被告黃張華,聲請人黃文
    富、黃朱秋香自105年8月13日起因故未進入金順昌老家公司
    而未參與任何股東會決議,竟基於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
    違反商業會計法、行使偽造私文書之犯意聯絡,於98至105
    年會計年度終了後之隔年1月間某日,由被告黃張華、黃素
    娥提供如附表二所示不實之營利所得、租賃所得、薪資所得
    明細資料予沛宸會計師事務所之會計師李詠婷(李詠婷因聲
    請人等未對其聲請再議而經不起訴處分確定),由李詠婷於
    每年1月底前製作扣繳憑單;於105年8月13日前之某日,在
    金順昌老家公司「股東同意書」之私文書,由被告黃張華、
    黃素娥偽簽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之署名,表示聲請人同
    意將金順昌老家公司股權轉讓予被告黃張華,並將偽造之股
    東同意書交由李詠婷,由李詠婷持以向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
    局(下稱經發局)申請登記而行使之,致主管機關將該不實
    事項登載於其職務上所掌之公司變更登記表等公文書上,足
    以生損害於經發局對於公司登記事項管理之正確性;於106
    年間某日,在金順昌老家公司「105年度盈餘分派議案」股
    東會決議之私文書,被告黃張華、黃素娥盜蓋聲請人黃文富
    、黃朱秋香、被害人黃張煌置於金順昌老家公司內而由被告
    黃張華、黃素娥保管之股東印鑑章,並將偽造之股東會決議
    交由李詠婷,由李詠婷製作扣繳憑單,被告黃張華、黃朱秋
    香以上述方式製作不實之會計憑證及偽造之股東會決議之私
    文書,並持以向稅捐稽徵機關申報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
    、被害人黃張煌取得金順昌老家公司之營利所得、租賃所得
    、薪資所得而行使之,致稅捐稽徵機關對金順昌老家公司短
    徵營利事業所得稅及對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被害人黃
    張煌稽徵個人綜合所得稅,足生損害於聲請人黃文富、黃朱
    秋香、被害人黃張煌、稅捐稽徵機關對稅務資料管理之正確
    性。嗣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調閱其個人綜合所得稅資料
    ,及向李詠婷質問股權移轉事宜,始悉上情。因認被告黃張
    華、黃素娥均涉有刑法第216條、第210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
    罪嫌、同法第214條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嫌,被告黃
    張華另涉有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1款、第5款之製作不實會計
    憑證、使會計事項或財務報表發生不實之結果罪嫌。
  3.原不起訴處分意旨略以:
  (1)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
    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告訴人之告訴,係以使
    被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是其陳述是否與事實相符,仍應調
    查其他證據以資審認;且認定不利於被告之事實,須依積極
    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認定時,即應為
    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此有最高法院
    52年台上字第1300號、30年上字第816號判例要旨可資參照
    。次按所得稅之扣繳義務人依所得稅法第89條第3項、第92
    條規定,所開具之免扣繳憑單或扣繳憑單,其用意係在供稅
    捐稽徵機關蒐證及掌握課稅資料,以利稅捐之課徵,要與作
    為薪資等支出之相關憑證不同,非屬商業會計法所稱之「原
    始憑證」或「記帳憑證」亦即,相關免扣繳憑單或扣繳憑單
    ,並非會計憑證,此有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2316號、92
    年度台上字1136號判決意旨可供參酌。又按刑法第214條之
    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須一經他人之申報,公務員即有登載
    之義務,並依其所為不實之申報予以登載,始足當之。若其
    所為申報,公務員尚須為實質之審查,以判斷其真實與否,
    始得為一定之記載者,即無從成立該罪。此有最高法院73年
    度台上字第1710號判例可資參照。另按營利事業填報之扣繳
    憑單,乃附隨其業務而製作,為業務上所掌文書,此種扣繳
    憑單內容如有不實,而足生損害於稅捐稽徵之正確性或他人
    ,即係犯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之罪名,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
    字第6116號判決、70年度第9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就此亦說明
    甚詳。再按稅捐稽徵法第41條所謂以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
    必具有與積極之詐術同一型態,始與立法之本旨符合,如僅
    屬單純的不作為,而別無逃漏稅捐之積極行為,即不能認與
    詐術漏稅之違法特性同視,而繩以稅捐稽徵法第41條之罪,
    如僅有漏載申報之消極行為,別無類似詐術之不正當方法,
    以積極行為逃漏稅捐,祇能科以行政罰之罰鍰,不能遽論以
    該條之罪,有最高法院74年台上字第5497號判例可參。復按
    稅捐稽徵法第42條第1項:「代徵人或扣繳義務人以詐術或
    其他不正當方法匿報、短報、短徵或不為代徵或扣繳稅捐者
    ,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60,000元以
    下罰金。」與同法第41條規定:「納稅義務人以詐術或其他
    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
    併科新臺幣六萬元以下罰金。」二者關於「以詐術或其他不
    正當方法」之基本構成要件,均相同,基此論究刑責,即不
    應為不同之處理,方屬公允,上開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字第
    5497號判例,針對稅捐稽徵法第41條關於「不正當方法」意
    涵之闡釋,於第42條第1項應為同一解釋,良以稅捐稽徵法
    第42條第1項固規定:「代徵人或扣繳義務人以詐術或其他
    不正當方法匿報、短報、短徵或不為代徵或扣繳稅捐者,處
    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6萬元以下罰金。
    」雖然就條文形式上觀察,「不為代徵」或「不為扣繳稅捐
    」之客觀構成要件於本質上係消極之不作為,倘如代徵人主
    觀上具有違反代徵義務之故意,而故意不為代繳或不為扣繳
    ,似即屬義務之違反,不以其施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為
    必要,且積極之詐術行為及不正當方法本係不相容之行為方
    式無從結合等情,然而,依第41條規定處罰納稅義務人,以
    其有「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為前提,而對代
    為扣繳之人,反不以該構成要件為前提,即科刑罰,輕重顯
    然失衡,而由法條全文觀察,依論理解釋,亦無予以割裂之
    理由,因此,稅捐稽徵法第42條第1項之罪,亦應與第41條
    之漏稅罪均應為相同之解釋,即須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
    ,規避法定扣繳義務,始克成立,此亦有臺灣高等法院87年
    度重上更四字第106號、88年度重上更五字第248號、90年度
    上訴字第458號、94年度上訴字第2465號判決可資參考。
  (2)訊據被告黃張華、黃素娥均堅詞否認有何此部分犯行,被告
    黃張華辯稱:金順昌老家公司從未召開股東會,所以沒有會
    議紀錄,黃文富於101年8月間回到金順昌老家公司,月薪為
    3萬元,黃文富於103年4月間跟伊爭吵,伊調整成月薪為4萬
    元,伊不曉得黃文富101至105年度薪資所得申報情形,都是
    黃素娥在處理,黃文富於100年間在遊藝場上班,沒有薪資
    所得,黃文富想跟銀行借錢,叫黃素娥幫他申報薪資所得,
    這件事黃素娥有跟伊講,104、105年間有分紅50萬元、75萬
    元給黃文富,當時黃文富吵著分錢,伊跟黃文富說還欠銀行
    300萬元,怎麼分紅給他,但為了不跟黃文富吵,才給他紅
    利,後來105年8月間發生嚴重爭吵,所以105年度的紅利沒
    有分,伊將金順昌老家公司賺的錢拿去還銀行,伊不知道為
    何100至105年間為何有申報黃朱秋香的營利所得,都是黃素
    娥在處理,伊未涉犯偽造文書、商業會計法等罪嫌等語,被
    告黃素娥辯稱:伊整理會計憑證給李詠婷,李詠婷於每年1
    月製作扣繳憑單交給伊,伊再轉交給每個人,黃文富在遊藝
    場上班,沒有薪資,黃文富希望伊幫他報高一點薪資,之後
    有憑證可以向銀行借貸,所以100年間才申報黃文富的薪資
    ,黃文富於101年8月回到金順昌老家公司,月薪為3萬元,
    後來調整月薪為4萬元,伊於100至105年間都依照最低工資2
    萬0008元申報黃文富的薪資,黃文富是自己的弟弟,薪資給
    多一點,報稅就不多報,104、105年間50萬、75萬元算是給
    黃文富的年終獎金,黃文富明白自己沒有出資,所以黃張華
    給他多少,他就拿多少,父母沒有分給我們盈餘,但我們名
    下都有營利所得,從金順昌老家公司成立到現在都是這樣報
    稅,黃張華接手後也延續這樣做,黃張煌、黃朱秋香、黃文
    富都沒有意見,金順昌老家公司設立地址在黃文富的戶籍地
    (即高雄市○○區○○路000巷00號),金順昌老家公司要
    向公司設立地址做一個租賃,黃張華接手後還是這樣照舊申
    報下去,後來遷到高雄市○○區○○街0巷00號,就沒有再
    申報黃文富的租賃所得,101年遷到新廠址後,黃張華想還
    銀行貸款,黃文富吵著分紅就到市場去鬧,甚至砸車及打黃
    張華,104年間就有分紅50萬元給黃文富,105年間也是因為
    怕黃文富吵才分紅75萬元,後來黃文富提出告訴,黃張華想
    說把貸款還清再說,106年間就沒有分紅,金順昌老家公司
    從未召開股東會,伊沒有偽造股東同意書、會議紀錄,李詠
    婷不知道金順昌老家公司申報營利、租賃、薪資所得與實際
    不相符,我們給李詠婷憑證,她就照我們的憑證來處理,10
    5年8月13日那次變更登記是公司法修正要變更公司章程,股
    東同意書上黃文富的簽名是他自己簽的,他比較早簽,黃文
    富在簽署時知道是要移轉股權,印象是在105年8月前半年就
    簽好,後來伊一直在忙,李詠婷催辦公司章程,伊就拿股東
    同意書給黃張煌簽,當時黃朱秋香來不及簽,李詠婷在催,
    伊就幫黃朱秋香簽,隔天黃朱秋香來找伊簽,伊說不用簽了
    ,伊已經送給李詠婷,後來黃朱秋香去找李詠婷爭執,李詠
    婷認為當事人間有爭執,黃朱秋香說那不是她的簽名,李詠
    婷叫伊撤件,後來經發局將登記申請書、同意書寄回金順昌
    老家公司,大掃除時這些資料已經丟掉,伊未涉犯偽造文書
    、商業會計法等罪嫌等語。經查:
    金順昌老家公司於98至105年間向國稅局申報如附表二所
      示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案外人黃張煌之營利、租賃
      、薪資所得,聲請人黃文富並未領取申報之98至101年度
      租賃所得、100年度薪資所得、98至102、105年度營利所
      得,聲請人黃文富多領於申報之103、104年度營利所得,
      聲請人黃文富多領於申報之102至105年薪資所得,但少領
      於申報之101年度薪資所得,聲請人黃朱秋香並未領取申
      報之100至105年度營利所得;聲請人黃文富之租賃所得係
      因金順昌老家公司設立在聲請人黃文富之高雄市○○區○
      ○路000巷00號住處,遂申報聲請人黃文富之租賃所得,
      嗣金順昌老家公司遷至高雄市○○區○○街0巷00號後未
      再申報聲請人黃文富之租賃所得;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
      香之營利所得均未實際給付,惟金順昌老家公司曾於104
      年4月7日、105年3月23日匯款各50萬元、75萬元予聲請人
      黃文富作為金順昌老家公司之分紅;聲請人黃文富係自
      101年8月間起在金順昌老家公司任職,月薪3萬元,自103
      年4月間起調整為月薪4萬元,於105年8月13日與被告黃張
      華發生爭吵,自105年8月14日起離職,金順昌老家公司自
      101年間起即以最低基本工資申報聲請人黃文富之薪資所
      得;金順昌老家公司未於98至105年間召開股東會;於105
      年8月間被告黃素娥曾委請被告李詠婷向經發局送件,欲
      變更章程及將股權移轉至被告黃張華之名下,聲請人黃朱
      秋香發覺後向被告李詠婷質問並錄音,被告黃素娥委請被
      告李詠婷向經發局撤件等情,此據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
      香指述綦詳,且為被告黃張華、黃素娥、李詠婷所不否認
      ,並有聲請人黃文富及黃朱秋香之98至104年度個人綜合
      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告訴人黃文富之105年度綜合
      所得稅電子結算(網路)申報收執聯、金順昌老家公司之
      稅務電子閘門所得調件明細表、告訴人黃文富之玉山銀行
      及合作金庫帳戶存摺交易明細表、錄音譯文、錄音光碟等
      資料在卷可稽,此部分之事實,堪以認定。
    聲請人等固謂被告黃張華、黃素娥偽造105年度股東會決
      議,涉犯刑法第216條、210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嫌,惟
      聲請人2人均自承未曾參加金順昌老家公司之股東會,以
      往均是口頭決議,未有書面會議紀錄,聲請人黃朱秋香亦
      自承未簽署過任何股東同意書。經該署向國稅局調閱金順
      昌老家公司之98至105年間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資料
      ,亦未見該公司各該年度股東會議紀錄等相關資料,此有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岡山稽徵所函覆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
      申報書、資產負債表、投資人明細及分配盈餘表在卷可稽
      。參以金順昌老家公司係家族公司,不難想像其一切事務
      從簡,未實際召開股東會。是被告黃張華、黃素娥所辯金
      順昌老家公司未實際召開股東會及製作會議紀錄乙節核與
      事實相符,應堪採信。既金順昌老家公司歷年均未實際召
      開股東會,而係以口頭決議,未有書面紀錄,即難認被告
      黃張華、黃素娥有何偽造105年度股東會決議之犯行可言
      。告訴意旨又謂被告黃張華、黃素娥偽造股權同意書並據
      以申請登記,涉犯刑法第210條之偽造私文書罪嫌、刑法
      第214條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嫌,惟李詠婷、被告
      黃素娥均供稱送件後經聲請人黃朱秋香質問已撤件,縱認
      股東同意書所載股權移轉為不實,然因未由經發局登載於
      其職掌之公文書上,已難謂被告黃張華、黃素娥所為構成
      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嫌。又就被告黃素娥偽造股東同
      意書乙節,聲請人黃文富陳稱:黃張華、黃素娥要將黃張
      煌、黃朱秋香的股份退掉,變更成為黃張華1人持股,黃
      張煌、黃朱秋香有去找李詠婷,伊事後才從李詠婷口中知
      悉此事,後來伊發現伊的股份也被黃張華承接,伊有向經
      發局調閱紀錄,發現股東同意書上黃張煌、黃朱秋香及伊
      的股份均由黃張華承接,這份股東同意書伊連看都沒有看
      過,上面居然有伊的簽名,簽名應該是伊簽的,黃朱秋香
      的簽名跟她自己簽的不同,黃張煌的簽名看起像是他簽的
      等語,是依聲請人黃文富及被告黃素娥所述,股東同意書
      上「黃文富」之簽名係聲請人黃文富早於事前所親簽,僅
      因105年8月13日與被告黃張華因事發生爭執,聲請人黃文
      富遂主張被告黃素娥偽造股東同意書,聲請人黃文富之主
      張實屬無據。又聲請人黃朱秋香於偵查中陳稱:黃素娥當
      時跟伊及黃張煌說要簽名,只說是公司要用到的,伊跟黃
      張煌都不知道為何要簽名,黃張煌有簽,伊趕著要出門就
      沒有簽,隔天伊去市場找黃素娥補簽,黃素娥說不用了,
      伊問為何不用了,黃素娥說把我們兩個老的股份都退掉,
      黃文富的股份也退掉,伊問黃素娥為何要退掉,她說李詠
      婷說營業額沒那麼多,讓黃張華夫妻擔任負責人就好,當
      時鍾榮英說不用,伊無話可說就離開,隔了2天,黃張華
      回家一直哭一直罵伊,一直叫囂地說伊心好狠要分他的錢
      ,罵了1個多鐘頭,黃張煌看伊不舒服,拉伊起來說要去
      走走,伊就打給黃素娥問她黃張華為何要罵伊,黃素娥說
      是因為股份的問題,黃文富跟黃張華吵架說要幫伊爭取30
      萬元,說事業是父母親留下來的,怎麼可以這樣,黃素娥
      又說黃文富被黃張華趕出去了,隔了幾天伊怕出事情,伊
      跟黃張煌去找李詠婷,李詠婷說黃素娥拿資料過來說我們
      同意不擔任股東,伊說不對,我們沒簽名,李詠婷說那是
      誰簽的,拿了1張上面有我們簽名的文件給我們看,伊不
      確定拿給伊看的文件是什麼,伊跟李詠婷說這個文件不是
      伊簽的,黃張煌有簽但不知道簽了做什麼,只知道是公司
      要用到的,後來李詠婷就馬上撤件等語,核與被告黃素娥
      於偵查中供稱:當初是因為伊要將股份轉給黃張華,父親
      比較晚簽,伊、黃文富及黃張華比較早簽,後來因伊一直
      都在忙,經會計師催要辦公司章程,伊拿去給父親簽完後
      ,因母親即黃朱秋香當時來不及簽,且會計師在催,隔天
      母親問伊,伊才告訴她都簽好了等語,足見被告黃素娥雖
      替聲請人黃朱秋香在上開文書上簽名,惟告訴人黃朱秋香
      翌日曾找被告黃素娥要補簽,在被告黃素娥告知已經代為
      簽署完畢後並未立即為反對之意,足認被告黃素娥已認聲
      請人黃朱秋香有授予代簽而難認其主觀上有何偽造文書之
      犯意,進以上開刑責相繩。況被告黃素娥事後經聲請人黃
      朱秋香明示表示反對後,已委請被告李詠婷向經發局撤件
      ,亦難認被告黃素娥所為已生損害於聲請人黃文富、黃朱
      秋香,而難以該罪責相繩。
    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固謂被告黃張華、黃素娥製作不
      實會計憑證並申報之,涉犯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1款、第5
      款之製作不實會計憑證、使會計事項或財務報表發生不實
      之結果罪嫌、刑法第214條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嫌
      ,惟被告黃張華並未實際負責金順昌老家公司之會計相關
      事務,此據被告黃素娥供述明確,被告李詠婷亦供稱係與
      被告黃素娥接洽相關會計事務,且被告黃張華、黃素娥間
      事務分工乙情為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所不否認,是難
      認被告黃張華有何上開犯行。至被告黃素娥雖負責該公司
      之會計事務,惟金順昌老家公司申報聲請人黃文富之租賃
      所得、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之營利所得均係承襲聲請
      人黃朱秋香經營金順昌老家公司之往例而未實際發給該所
      得,聲請人黃文富亦表示不追究聲請人黃朱秋香經營時期
      虛報之各項所得,足見聲請人黃文富、黃朱秋香至少在聲
      請人黃朱秋香經營公司時間係同意或默許被告黃素娥以此
      方式申報各該所得,另被告黃素娥多報、少報聲請人黃文
      富之薪資所得部分,聲請人黃文富長久以來收得扣繳憑單
      後均亦未爭執其內容之真實性,始至本件訴訟時始爭執之
      ,足見聲請人黃文富先前已同意或默許被告黃素娥以此方
      式申報該所得。況聲請人黃文富曾於101、102年間提供金
      順昌老家公司之100年間給付薪資據以申請房屋貸款、信
      用貸款,並表明係該公司之副廠長、經理乙情,此有玉山
      銀行房屋貸款申請表、個人貸款申請表各1份、所得資料
      清單2份在卷可稽,且為聲請人黃文富所是認,益徵聲請
      人黃文富同意或默許被告黃素娥以此方式申報該所得。而
      依上開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2316號、92年度台上字
      1136號、92年度台上字第6116號判決、70年度第9次刑事
      庭會議決議之相關意旨,扣繳憑單並非會計憑證,縱認被
      告黃張華、黃素娥所為確有不實之情事,仍與商業會計法
      第71第1款之構成要件未符。從而,營利事業納稅義務人
      填報不實之扣繳憑單,並持以逃漏之稅捐時,僅能依其情
      節論以其他罪名,而與商業會計法第71條之罪無涉。又被
      告黃張華、黃素娥縱有刻意將虛報營利、租賃、薪資所得
      之消極行為,然尚查無積極證據可資證明被告黃張華、黃
      素娥、李詠婷有何施用詐術或其他類似之積極作為,則此
      行為亦僅屬行政裁罰之範疇,與稅捐稽徵法第47條、第41
      條之要件尚有未合,是自難遽對被告黃張華、黃素娥、李
      詠婷以該罪責相繩。又稅捐稽徵機關於收受民眾申報納稅
      額度之相關資料後,本有稽核民眾申報稅額是否確實之權
      限,亦即稅捐稽徵機關對於申報內容,尚須進行實質審查
      以判斷其真實性,並確認有無短報、漏報或溢報之情形。
      是本件被告黃張華、黃素娥縱有刻意虛報營利、租賃、薪
      資所得之行為,然因稅捐稽徵機關就此負有審查義務,故
      依上開最高法院73年度台上字第1710號判例見解,此行為
      亦與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之構成要件有間,要難遽對被告
      黃張華、黃素娥以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之罪責相繩。本件經
      將如附表二所示98至105年度申報營利所得、租賃所得、
      薪資所得與實際給付金額不符部分函請財政部高雄國稅局
      岡山稽徵所核算後,認金順昌老家公司於100、101年度分
      別應補稅額5萬5496元、1萬8879元,其餘年度因逾核課案
      件、未達起徵點免徵、未虛列成本費用而不需補稅,聲請
      人黃文富於102、103、104年度分別應補稅4400元、4萬
      4960元、7萬4840元,其餘年度補稅金額為零,此有財政
      部高雄國稅局岡山稽徵所107年3月14日財高國稅岡營字第
      1070750980號函1份在卷可稽,此部分應另由稅捐稽徵機
      關就扣繳違章事實進行裁罰,附此敘明。
    此外,復查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認被告黃張華、黃素娥涉
      有何告訴及告發意旨所指之此部分犯行,揆諸首揭法律規
      定及判例意旨等說明,應認渠等罪嫌均尚有不足。
  4.聲請人等對前開不起訴處分不服,就此部分聲請再議略以:
    黃張煌及聲請人黃朱秋香於98年間係同意被告黃張華任金順
    昌老家公司負責人,並未同意將股權移轉予被告黃張華,被
    告黃張華以原署106年度偵字第4576號偽造文書案經不起訴
    處分,混淆事實,誤導原檢察官採信被告黃張華、黃素娥說
    詞,縱股權轉讓之事已撤件,但對聲請人2人發生足生損害
    之危險或疑慮,而被告黃素娥製作不實扣繳憑單之行為,有
    無涉犯刑法第215條業務上文書登載不實罪嫌,未見調查,
    則原檢察官逕認被告黃張華、黃素娥無偽造文書之犯意或犯
    行,顯有違誤,是聲請人等對原處分實難甘服。
  5.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經調查後,以下述理由駁回聲
    請人之再議聲請:
  (1)聲請人等指訴被告黃張華、黃素娥涉嫌偽造文書及違反商業
    會計法等罪嫌部分,原檢察官就金順昌老家公司為家族公司
    ,歷年均未實際召開股東會,被告2人並無偽造金順昌老家
    公司105年度股東會議決議之行為,業於不起訴處分書詳予
    論述查證結果,核無不合。另聲請人黃文富於原署偵查中承
    稱:「經我檢視經發局所保存之股份移轉同意書上我的簽名
    應該是我簽的」(見106年度他字第1789號卷第296頁),復
    衡諸聲請人黃朱秋香陳稱:「我本來要簽但沒有簽,後來我
    去市場買菜回來要找黃素娥補簽,黃素娥就跟我說不用了已
    經簽好了」、「黃素娥就說把我們兩個老的股份都退掉了,
    黃文富的股份也退掉了」、「再隔了兩天,黃張華就回家一
    直哭一直罵我一直叫囂地說我心好狠,要分他的錢」、「我
    就打給黃素娥問他說黃張華為何跑來罵我,黃素娥說是因為
    股份的事,黃文富跟黃張華吵架說要替我爭取三十萬,說事
    業是父母親留下來,怎麼可以這樣」等語(見106年度他字
    第1789號卷第293頁背面),可認聲請人黃朱秋香、黃文富
    原已同意轉讓股份,然因事後與被告黃張華起爭執,始對被
    告黃張華、黃素娥提起本案偽造文書之告訴。又被告黃素娥
    自81年間起即擔任金順昌老家公司之會計,其申報聲請人黃
    朱秋香、黃文富之營利所得及黃文富之租賃所得,均係承襲
    聲請人黃朱秋香經營時期之往例而申報,則聲請人黃朱秋香
    、黃文富直至106年間方選擇性指訴被告自98年度至105年度
    止登載聲請人等之扣繳憑單不實,洵與常情有悖,難謂無疑
    ,自難遽入人罪。
  (2)綜上所述,本件原檢察官之偵查已臻詳實,所為不起訴處分
    之理由,並無違誤,聲請人等再議無理由。
  6.前開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理由暨事證,業經本院依職權調
    閱前開卷證核閱屬實。本件聲請人雖以上開理由聲請交付審
    判,惟查:
  (1)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即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
    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認定犯罪事實
    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
    然而無論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
    常一般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
    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
    之懷疑存在時,即難遽採為不利被告之認定(最高法院88年
    度台上字第954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
  (2)關於被告黃素娥及黃張華105年8月偽造股東同意書部分:
    105年8月股東同意書內「黃文富」之簽名,係聲請人黃文
      富所親簽乙節,業據聲請人黃文富於偵查中自承在卷,聲
      請人黃文富雖指摘其簽署當下,該同意書上並無記載「全
      部股東出資額轉讓給被告黃張華」等文字,僅為空白之股
      東同意書,係被告黃素娥先騙取各股東簽名後,再以剪貼
      複印方式將該股東同意書變造為「全部股東出資額轉讓給
      被告黃張華」云云,惟聲請人黃文富係有相當智識、社會
      經驗之成年人,當知在股東同意書內簽名之效力,倘若其
      簽名時股東同意書內容為空白,其豈會加以簽名,任由他
      人有可趁之機,事後將未經其同意之事項印上?又觀諸上
      開股東同意書影本,可知該次申請公司變更登記之事項,
      由上而下依序為「股東出資轉讓」、「修正公司章程」、
      「董事選任」等事項,其中「股東出資轉讓」事項所載之
      內容多達5行文字,「修正公司章程」、「董事選任」等
      事項所載內容各僅1行文字,倘若股東同意書原先未有「
      股東出資轉讓」事項,僅有「修正公司章程」、「董事選
      任」等事項而已,而係被告黃素娥事後將「股東出資轉讓
      」事項印上,則聲請人黃文富簽名時,股東同意書之上方
      勢必留有大片空白,格式顯然有異,自當為聲請人黃文富
      所察覺,被告黃素娥豈能輕易騙取其在股東同意書內簽名
      ?從而,聲請人黃文富既已在上開股東同意書內簽名,依
      常理而言,堪認其於簽署之時,確已同意將出資額轉讓予
      被告黃張華乙事,其所謂不知有出資額轉讓之事,係遭被
      告黃素娥騙取其簽名云云,反與常情不符,應係事後反悔
      推託之詞,自不得遽為不利被告2人之認定。又聲請人黃
      文富所指105年8月股東同意書「同意內容」欄與「簽名欄
      」之格線上下位置不一致、均為虛線、「同意內容」欄無
      下方底線、上方之「金順昌老家食品」以手寫呈現、「申
      請事項」及「同意內容」等文字為「標楷體」,其他內容
      為「新細明體」等節,均無法推論該股東同意書必為遭到
      變造,且金順昌老家公司自98年起至105年止各次股東同
      意書之格式如何,與105年8月之股東同意書有無遭到變造
      ,並無必然關連,況法院就交付審判案件調查證據範圍,
      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得就聲請人新提出之證
      據再為調查,亦不可蒐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已如前述,
      故聲請人黃文富請求本院向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調閱金
      順昌老家公司自98年起至105年止之所有股東同意書,以
      資比對105年8月之股東同意書有無遭變造云云,難認有據
      ,應予否准。
    被告黃素娥於黃張煌在股東同意書內簽名之隔日,有向聲
      請人黃朱秋香表示請其與黃張煌簽名之用意,係要將黃張
      煌及聲請人2人之出資額退掉,由被告黃張華擔任負責人
      即可等情,業據聲請人黃朱秋香於偵查中陳述在卷,倘若
      被告黃素娥有向聲請人等隱瞞轉讓出資額之事,而未經聲
      請人同意即擅自偽造或變造股東同意書之意,豈會向聲請
      人黃朱秋香為上開表示,使自身犯行曝光之理?是原不起
      訴處分認被告黃素娥主觀上並無偽造文書之犯意,認定事
      實並無違誤。
    聲請人黃朱秋香雖以被告黃素娥在股東同意書內代其簽名
      之「黃朱秋香」字跡,其中「黃」字字跡與被告黃素娥自
      己平常簽名的「黃」字跡不同;「朱秋香」字跡亦與被告
      黃素娥在「股東姓名」欄內所寫字跡不同,質疑「黃朱秋
      香」之簽名係同案被告鍾榮英所為,被告黃素娥為掩飾被
      告鍾榮英偽造文書之犯行而加以頂替,則被告黃素娥所犯
      並非只有偽造文書的共同正犯,甚至涉犯刑法第164條第2
      項之頂替罪云云,惟上開股東同意書內「黃朱秋香」之簽
      名是否係同案被告鍾榮英所為,涉及筆跡鑑定之專業範疇
      ,要難徒憑聲請人黃朱秋香之個人臆測,遽認此部分之質
      疑為真。況法院受理聲請交付審判之標的,應以曾經檢察
      官作成不起訴處分、暨由上級法院檢察署認再議為無理由
      而為駁回之處分者為限。本件聲請人黃朱秋香所提出偽造
      文書之告訴,告訴對象僅為被告黃素娥、黃張華及同案被
      告李詠婷,並未包含同案被告鍾榮英,原不起訴處分及駁
      回再議之處分,均未就同案被告鍾榮英是否偽造股東同意
      書乙節加以論斷,有刑事告訴狀、刑事追加告訴暨告訴補
      充狀、刑事告訴補充暨追加告訴暨請求調查證據狀及前引
      之不起訴處分書、駁回再議處分書在卷可證,聲請人黃朱
      秋香提出本件交付審判之聲請後,始主張同案被告鍾榮英
      為偽造股東同意書之行為人云云,參諸前揭說明,自非本
      院所得受理之範圍。又聲請人黃朱秋香未對被告黃素娥提
      出頂替罪之告發,且刑法第164條第2項之頂替罪,所保護
      之客體係國家搜索權、裁判權,屬國家法益,聲請人黃朱
      秋香亦非該罪之直接被害人,其主張被告黃素娥涉犯頂替
      罪云云,實不符合聲請交付審判之要件,自非本院所得審
      酌。
    按被告否認犯罪事實所持之辯解,縱屬不能成立,仍非有
      積極證據足以證明其犯罪行為,不能遽為有罪之認定,最
      高法院30年上字第1831號判例意旨可資參照。被告黃素娥
      、黃張華就有無將聲請人等之出資額轉讓給被告黃張華之
      事,所述雖有不一致之情形,惟原不起訴係以聲請人等本
      身之供述,認被告2人並無偽造股東同意書之犯行及犯意
      ,已如前述,縱然被告2人否認犯罪所持之辯解,有不一
      致之情形,仍難以此反推其等即有偽造文書之犯行,原不
      起訴處分就證據之取捨,尚無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之
      處,而係無罪推定、罪疑唯輕等原則之展現,故聲請意旨
      以被告2人所述不一為由聲請交付審判,仍難遽予准許。
  (3)關於被告黃張華偽造98年度至105年度各類所得扣繳憑單部
    分:
    原不起訴處分依被告黃素娥供稱:伊整理會計憑證給李詠婷
    ,李詠婷於每年1月製作扣繳憑單交給伊,伊再轉交給每個
    人等語,以及同案被告李詠婷供稱:從伊接手金順昌老家公
    司業務起,就是黃張華負責經營,會計則是黃素娥,黃素娥
    每隔2個月整理交易憑證拿到事務所,等伊報稅後再取回,
    扣繳憑單是依據黃素娥提供的薪資、租賃明細去編製,營利
    所得是依照報稅結果按股權比例分配,扣繳憑單交給金順昌
    老家公司再交給當事人,伊於每年12月間依據金順昌老家公
    司當年度的營業情況,製作報表提供給金順昌老家公司,裡
    面提到如何分配營利所得,如果金順昌老家公司對報表沒有
    異議,就依照伊提供給他們的資料製作扣繳憑單,黃素娥曾
    跟伊說不打算分配金順昌老家公司105年度盈餘,因為股東
    間有爭議等語,而認被告黃張華並未實際負責金順昌老家公
    司之會計相關事務,且被告黃張華、黃素娥間事務分工乙情
    為聲請人等所不否認,難認被告黃張華有何此部分犯行等節
    ,認事用法尚無違背論理法則或經驗法則之處。綜觀聲請意
    旨,亦未指出有何具體事證足認被告黃張華對於被告黃素娥
    在98年度至105年度各類所得扣繳憑單內填載不實之行為有
    犯意聯絡、行為分擔之情形,衡諸罪疑唯輕,自不得遽令被
    告黃張華應就被告黃素娥業經本院准予交付審判之行使業務
    登載不實文書罪嫌共同負責。
  (4)關於被告黃張華、黃素娥偽造「105年度盈餘分派議案」股
    東會決議部分:
    聲請人等均自承金順昌老家公司之股東會向來為口頭決議,
    未有書面會議紀錄等情,同案被告李詠婷亦陳稱:營利所得
    是依照報稅結果按股權比例分配,扣繳憑單交給金順昌老家
    公司再交給當事人,金順昌老家公司從未提供會議紀錄給伊
    ,報稅時不需要股東會會議紀錄或同意書等語,且本案經檢
    察官向國稅局調閱金順昌老家公司自98起至105年間營利事
    業所得稅結算申報資料,亦未見該公司各該年度股東會議紀
    錄等相關資料。申言之,本案未見有何聲請人等所指遭偽造
    之「105年度盈餘分派議案」股東會決議存在,自不得對被
    告2人率以偽造文書罪責相繩。聲請人等猶憑空臆測,主張
    有該偽造之股東會決議存在,進而指摘原不起訴處分未查明
    被告黃素娥究竟如何做出該決議、如何在該決議上用印云云
    ,難認有理由。
(三)綜上所述,本院審酌全卷後,認被告黃張華、鍾榮英、廣奇
    公司背信、業務侵占、妨害工商秘密、違反營業秘密法等罪
    嫌部分,聲請人等交付審判之聲請不合法;被告黃張華、黃
    素娥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及被告黃張華
    違反商業會計法等罪嫌部分,原不起訴處分書及駁回再議處
    分書就聲請人等於偵查、再議時所執陳事項均予以斟酌,並
    詳加論述所憑證據及其認定之理由,不起訴處分所載理由並
    無違背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之情事。又依卷內現存證據無從
    認定被告黃張華、黃素娥此部分犯罪嫌疑已足以提起公訴。
    是以,聲請人等以前開理由指摘此部分之原不起訴及駁回再
    議處分不當,請求交付審判,為無理由,應均予駁回。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陳億芳
                                      法  官  蕭承信
                                      法  官  馮君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被告如不服本裁定准予交付審判部分,應於裁定送達後五日內,
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本裁定駁回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蘇千雅
附表一:
┌──────┬──────┬──────────────┬──────────────┐
│案件        │時間        │被告黃素娥之陳述內容        │被告黃張華之陳述內容        │
├──────┼──────┼──────────────┼──────────────┤
│橋頭地檢署10│105年12月22 │檢察官訊問「最近有說股份轉讓│                            │
│6年度偵字第4│日偵查庭    │的事?」,被告黃素娥答稱「沒│                            │
│576號偽造文 │            │有,只是變更章程」          │                            │
│書案        │            │                            │                            │
├──────┼──────┼──────────────┼──────────────┤
│橋頭地院106 │106年6月27日│原告訴訟代理人              │                            │
│年度勞訴字第│言詞辯論庭  │105年8月12日當時是否有未經同│                            │
│24號        │            │意,將原告及母親黃朱秋香、父│                            │
│            │            │親黃張煌的股份轉移給黃張華?│                            │
│            │            │證人                        │                            │
│            │            │沒有這件事,此部分原告有偽造│                            │
│            │            │文書,也已經判決了。原告不是│                            │
│            │            │只有告這一件。原告可能是以前│                            │
│            │            │在外面工作環境關係,會把脾氣│                            │
│            │            │及管理方式帶到我們公司,但畢│                            │
│            │            │竟我們是豆腐工廠。          │                            │
├──────┼──────┼──────────────┼──────────────┤
│橋頭地檢署10│106年7月20日│                            │檢察事務官詢問「你為何要另外│
│6年度他字第1│偵查庭      │                            │設立金順昌食品有限公司?」,│
│789號       │            │                            │被告黃張華答稱「黃文富告我將│
│            │            │                            │父母的股份移轉到我的名下,這│
│            │            │                            │是前案已經被不起訴處分…。」│
├──────┼──────┼──────────────┼──────────────┤
│橋頭地檢署10│107年1月11日│檢察事務官詢問「你於105年8月│檢察事務官詢問「你於105年8月│
│6年度他字第 │偵查庭      │間請李詠婷製作黃文富、黃朱秋│間請李詠婷製作黃文富、黃朱秋│
│1789號      │            │香股權移轉同意書,請李詠婷向│香股權移轉同意書,請李詠婷向│
│            │            │經發局送件,後來黃朱秋香於10│經發局送件,後來黃朱秋香於10│
│            │            │5年8月13日發現,你才叫李詠婷│5年8月13日發現,你才叫李詠婷│
│            │            │撤件,是否如此?」。被告黃素│撤件,是否如此?」,被告黃張│
│            │            │娥答稱「李詠婷說當時立法院有│華答稱「是我大姊黃素娥說她沒│
│            │            │通過一些公司法的修改,要修改│有出資,她不要股權,所以要將│
│            │            │章程,我就跟她提到想把我的股│股權轉給我,但沒有提到要將黃│
│            │            │權轉給黃張華,我並沒有要求李│文富、黃朱秋香的股權轉給我,│
│            │            │詠婷將黃文富、黃朱秋香的股權│我認為是黃文富騙我母親說要將│
│            │            │移轉給黃張華,這是黃文富說的│她的股權轉讓給我,並說當天是│
│            │            │,他從去年就開始這樣子跟我媽│因為股權的事跟我爭吵,但事實│
│            │            │媽主張,時間是105年他與黃張 │上是當天他要跟我拿30萬的錢才│
│            │            │章吵架,離開公司時就這樣回去│會發生爭吵,因股權的事無關。│
│            │            │跟我媽媽講。我跟媽媽說,但媽│我記得黃素娥有拿變更公司章程│
│            │            │媽只相信黃文富。後來我媽媽去│讓我簽,但我不知道是否跟黃文│
│            │            │找李詠婷,說他們吵架,要求李│富、黃朱秋香股權轉讓給我的事│
│            │            │詠婷暫停辦理登記,我們不是要│有關,......。當時黃素娥並沒│
│            │            │求她將他們兩人股權移轉的案子│有跟我說要將他們兩人的股權轉│
│            │            │撤回。當時李詠婷只有將我股權│給我....」                  │
│            │            │轉給黃張章的部分申請登記……│                            │
│            │            │。」                        │                            │
│            │            │檢察事務官詢問「你為何在股權│                            │
│            │            │移轉同意書盜蓋黃文富、黃朱秋│                            │
│            │            │香的印章?」,被告黃素娥答稱│                            │
│            │            │「沒有這回事,當時沒有叫黃文│                            │
│            │            │富、黃朱秋香蓋章或簽名,我沒│                            │
│            │            │有他們的印章。」            │                            │
├──────┼──────┼──────────────┼──────────────┤
│臺灣高等法院│107年1月11日│                            │被上訴人法代黃張華          │
│高雄分院106 │言詞辯論庭  │                            │我有跟你說你明天不要來上班了│
│年度勞上易字│            │                            │嗎?還是因為我是雇主,你跟我│
│第64號      │            │                            │吵架,我有說要開除你,叫你明│
│            │            │                            │天不要來上班這些話?上訴人騙│
│            │            │                            │我媽媽說我要把我媽媽股份退掉│
│            │            │                            │,這些事情根本沒有,我沒有做│
│            │            │                            │這些事情,爭吵當天,他只有跟│
│            │            │                            │我說要拿30萬,我拒絕,他就翻│
│            │            │                            │桌,是後來他提起訴訟後,說我│
│            │            │                            │要把我媽媽的股份退掉的事,請│
│            │            │                            │上訴人拿出證據來,如果有,我│
│            │            │                            │隨便你。到現在為止,每個人的│
│            │            │                            │股份都還在,上訴人不僅告我不│
│            │            │                            │當解雇,還告了偽造文書、侵佔│
│            │            │                            │、背信等,我都還沒告他。    │
├──────┼──────┼──────────────┼──────────────┤
│橋頭地檢署10│107年2月12日│檢察事務官詢問「黃朱秋香於10│檢察事務官詢問「105年8月前半│
│6年度他字第1│偵查庭      │5年8月13日發覺黃素娥要求李詠│年,你們家族成員有無研議要將│
│789號       │            │婷將黃朱秋香、黃文富之金順昌│股權轉讓給你?」,被告黃張華│
│            │            │老家公司股份移轉,黃文富與黃│答稱「黃素娥有要把她的股權給│
│            │            │張華爭吵,之後黃文富未再進入│我,其他人沒有講過,我也沒有│
│            │            │公司?」。被告黃素娥答稱「當│要求」                      │
│            │            │時是要變更公司章程,父母親是│檢察事務官詢問「那為何最後所│
│            │            │股東,就有拿變更公司章程同意│有的股份全部移轉給你?」,被│
│            │            │書給他們,也有拿章程給父母親│告黃張華答稱「對方沒有資料就│
│            │            │看,父母親也都有簽,我確實是│提告,事實上就只有黃素娥說要│
│            │            │有先請父親先簽,隔天母親才來│把她股份移轉給我。」        │
│            │            │找我簽,我說不用簽,因我已送│                            │
│            │            │給會計師了,…,所以是我幫母│                            │
│            │            │親簽的名,……我同時也有要把│                            │
│            │            │自己股份轉給黃張華……。後來│                            │
│            │            │母親有去找會計師爭執,….母 │                            │
│            │            │親有打給我,我有問母親有無看│                            │
│            │            │清楚資料內容,主要是要變更公│                            │
│            │            │司章程,…。」              │                            │
│            │            │檢察事務官詢問「黃文富於105 │                            │
│            │            │年8月13日要求黃張華發放股利 │                            │
│            │            │,雙方發生爭吵,之後黃文富未│                            │
│            │            │再進公司?」。被告黃素娥答稱│                            │
│            │            │「我當初是跟會計師說我要把我│                            │
│            │            │股份轉給黃張華,會計師打了幾│                            │
│            │            │份給我,連同章程有好幾個版本│                            │
│            │            │,我記得我父母有在文件上簽名│                            │
│            │            │,黃文富也有簽名,上面都是他│                            │
│            │            │們自己簽的簽名:父親是自己在│                            │
│            │            │股權同意書上簽名,母親的簽名│                            │
│            │            │是我幫她簽的,黃文富的簽名是│                            │
│            │            │他自己簽的,父親比較晚簽,我│                            │
│            │            │、黃文富及黃張華比較早簽,…│                            │
│            │            │,後來因我一直都在忙,經會計│                            │
│            │            │師催我要辦公司章程,我就趕快│                            │
│            │            │拿去給父親簽…隔天母親問我我│                            │
│            │            │才告訴她都簽好了。」        │                            │
│            │            │檢察事務官詢問「105年8月前半│                            │
│            │            │年,黃文富、黃朱秋香及你父親│                            │
│            │            │都有同意要做股權轉讓?」,被│                            │
│            │            │告黃素娥答稱「是,黃文富有先│                            │
│            │            │簽,父親及母親還沒有簽。……│                            │
│            │            │。我有跟黃文富講這是股份移轉│                            │
│            │            │,所以是他自己在股份移轉同意│                            │
│            │            │書上簽名,…。」            │                            │
├──────┼──────┼──────────────┼──────────────┤
│橋頭地檢署10│107年5月21日│檢察事務官詢問「(提示他2840│                            │
│6年度他字第1│偵查庭      │號卷105年8月15日股東同意書)│                            │
│789號       │            │上面黃張華、黃朱秋香、黃張華│                            │
│            │            │、黃文富的章是何人所為?」,│                            │
│            │            │被告黃素娥答稱「黃張煌的簽名│                            │
│            │            │是我父親自己簽的,黃朱秋香的│                            │
│            │            │簽名是我幫他簽的,黃張華跟黃│                            │
│            │            │文富的簽名都是他們自己簽的。│                            │
│            │            │…。在簽這份股份同意書前,黃│                            │
│            │            │文富也知道是要移轉股權…。」│                            │
│            │            │檢察事務官詢問「你是否故意說│                            │
│            │            │謊?」被告黃素娥答稱「不是  │                            │
│            │            │,我當時確實有告知黃朱秋香  │                            │
│            │            │移轉股權這件事情…。」      │                            │
└──────┴──────┴──────────────┴──────────────┘
附表二:
┌──┬────┬────┬────┬────┬────┐
│編號│申報年度│申報項目│申報金額│實際給付│備註    │
├──┼────┼────┼────┼────┼────┤
│1   │98年度  │黃文富租│16000元 │0元     │        │
│    │        │賃給付  │        │        │        │
│    │        ├────┼────┼────┼────┤
│    │        │黃文富營│95400元 │0元     │        │
│    │        │利給付  │        │        │        │
├──┼────┼────┼────┼────┼────┤
│2   │99年度  │黃文富租│24000元 │0元     │        │
│    │        │賃給付  │        │        │        │
│    │        ├────┼────┼────┼────┤
│    │        │黃文富營│10008元 │0元     │        │
│    │        │利給付  │        │        │        │
├──┼────┼────┼────┼────┼────┤
│3   │100年度 │黃文富租│24000元 │0元     │        │
│    │        │賃給付  │        │        │        │
│    │        ├────┼────┼────┼────┤
│    │        │黃文富營│13117元 │0元     │        │
│    │        │利給付  │        │        │        │
│    │        ├────┼────┼────┼────┤
│    │        │黃文富薪│241358元│0元     │        │
│    │        │資給付  │        │        │        │
│    │        ├────┼────┼────┼────┤
│    │        │黃朱秋香│20404元 │0元     │        │
│    │        │營利給付│        │        │        │
├──┼────┼────┼────┼────┼────┤
│4   │101年度 │黃文富租│16000元 │0元     │        │
│    │        │賃給付  │        │        │        │
│    │        ├────┼────┼────┼────┤
│    │        │黃文富營│9480元  │0元     │        │
│    │        │利給付  │        │        │        │
│    │        ├────┼────┼────┼────┤
│    │        │黃文富薪│245052元│150000元│101年8月│
│    │        │資給付  │        │        │起任職,│
│    │        │        │        │        │月薪3萬 │
│    │        │        │        │        │元      │
│    │        ├────┼────┼────┼────┤
│    │        │黃朱秋香│14748元 │0元     │        │
│    │        │營利給付│        │        │        │
├──┼────┼────┼────┼────┼────┤
│5   │102年度 │黃文富營│27175元 │0元     │        │
│    │        │利給付  │        │        │        │
│    │        │        │        │        │        │
│    │        ├────┼────┼────┼────┤
│    │        │黃文富薪│191580元│360000元│月薪3萬 │
│    │        │資給付  │        │        │元      │
│    │        ├────┼────┼────┼────┤
│    │        │黃朱秋香│42270元 │0元     │        │
│    │        │營利給付│        │        │        │
├──┼────┼────┼────┼────┼────┤
│6   │103年度 │黃文富營│52990元 │500000元│104年4月│
│    │        │利給付  │        │        │7日匯款 │
│    │        ├────┼────┼────┼────┤
│    │        │黃文富薪│229920元│450000元│103年1至│
│    │        │資給付  │        │        │3月月薪3│
│    │        │        │        │        │萬元,10│
│    │        │        │        │        │3年4月起│
│    │        │        │        │        │月薪4萬 │
│    │        │        │        │        │元      │
│    │        ├────┼────┼────┼────┤
│    │        │黃朱秋香│82428元 │0元     │        │
│    │        │營利給付│        │        │        │
├──┼────┼────┼────┼────┼────┤
│7   │104年度 │黃文富營│63362元 │750000元│105年3月│
│    │        │利給付  │        │        │23日匯款│
│    │        ├────┼────┼────┼────┤
│    │        │黃文富薪│235686元│480000元│月薪4萬 │
│    │        │資給付  │        │        │元      │
│    │        ├────┼────┼────┼────┤
│    │        │黃朱秋香│98562元 │0元     │        │
│    │        │營利給付│        │        │        │
├──┼────┼────┼────┼────┼────┤
│8   │105年度 │黃文富營│99815元 │0元     │決議暫不│
│    │        │利給付  │        │        │發放    │
│    │        ├────┼────┼────┼────┤
│    │        │黃文富薪│160064元│320000元│105年1至│
│    │        │資給付  │        │        │8月月薪4│
│    │        │        │        │        │萬元,後│
│    │        │        │        │        │離職    │
│    │        ├────┼────┼────┼────┤
│    │        │黃朱秋香│155267元│0元     │決議暫不│
│    │        │營利給付│        │        │發放    │
│    │        ├────┼────┼────┼────┤
│    │        │黃張煌營│155267元│0元     │決議暫不│
│    │        │利給付  │        │        │發放    │
└──┴────┴────┴────┴────┴────┘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26 21:46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CDM,107%2c%e8%81%b2%e5%88%a4%2c11%2c20180531%2c1

裁判字號: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7 年聲判字第 11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107 年 05 月 31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7年度聲判字第11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鈺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廖聰明
代 理 人 蔡其展律師
被   告 巫昱萱
上列聲請人即告訴人因告訴被告妨害電腦使用等案件,不服臺灣
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長中華民國107年1月11日107年度
上聲議字第5號駁回再議之處分(原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臺中
地方檢察署106年度偵字第23120號),聲請交付審判,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壹、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刑事訴訟法第
    258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即告訴人鈺達工業股
    份有限公司以被告巫昱萱涉犯妨害電腦使用罪嫌,向臺灣臺
    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出告訴,經該署檢察官以106年度偵
    字第23120號為不起訴處分後,聲請人不服而聲請再議,再
    經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長於民國107年1月11日
    以107年度上聲議字第5號處分書認再議之聲請為無理由而駁
    回再議,該駁回再議處分書於107年1月15日送達於聲請人,
    由其受僱人收受,聲請人並委任律師於107年1月22日具狀向
    本院聲請交付審判等情,有上揭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不起訴處分書、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處分書、臺灣
    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送達證書、刑事交付審判聲請狀上
    本院收發室收文日期戳章及委任狀等各1份在卷可稽,足認
    聲請人係於法定期間內委任律師聲請交付審判,於法並無不
    合,合先敘明。
貳、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詳核相關事證後以106年度偵
    字第23120號不起訴處分書處分認被告犯罪嫌疑不足,並敘
    明理由略以:
一、告訴意旨略以:
    被告巫昱萱前受僱在聲請人鈺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國外
    業務人員一職,於106年2月23日經聲請人核准離職前,竟基
    於毀損文書及無故刪除他人電腦之電磁紀錄之犯意,經聲請
    人之客戶及雙方重要之業務往來文件等資料刪除,致生損害
    於聲請人。於106年3月20日,聲請人檢查被告繳回之公務用
    筆記型電腦時,始查悉上情。因認被告涉有刑法第352條毀
    損文書及第359條無故刪除他人電腦之電磁紀錄等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
    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認定不利被告之犯罪事
    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之事實認
    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
    此亦有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816號判例足參。又告訴人之告
    訴,係以使被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是其陳述是否與事實相
    符,仍應調查其他事證以資審認,始得為不利被告之認定,
    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300號著有判例可資參照。復按刑法
    第359條所謂無故刪除他人電腦之電磁紀錄,係指無正當理
    由擅自刪除他人電腦之電磁紀錄而言;如出於有權限之業務
    上行為,自不能謂為無故刪除。而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之
    要件,必須該行為已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之結果,始構成
    本罪。否則,縱有無故刪除他人電腦之電磁紀錄行為,倘未
    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之結果者,因該罪無處罰未遂犯明文
    ,自不成立該罪。
三、訊據被告巫昱萱堅決否認有何上開犯行,辯稱:於106年2月
    2 日起,伊將客戶寄來的信件都轉寄給交接者,且將交接者
    的電子郵件放進群組內,客戶記得郵件,交接者也可以看到
    ,一開始由伊主導回信給客戶,讓交接者學習如何與客戶溝
    通,後來由交接者自己回信給客戶;歷史報價、歷史郵件、
    歷史訂單等都有存在業務部共用的資料夾內,電子檔案也一
    一跟交接者確認,請交接者簽名,伊也有列印郵件及檔案出
    來,放在檔案室帶交接者去看過,請交接者簽名,交接清單
    上也有記載客戶的聯絡人、電子郵件,讓交接者確認簽名,
    有未完成還在談的案件,也寫在工作交接清單上,請交接者
    簽名,公司發的手機內、公司的伺服器上也都有相同的郵件
    ,都是同步下載,假如筆記型電腦的郵件遺失,手機及公司
    的伺服器上還是會有郵件;伊刪除的是自己建立的檔案,客
    戶的資料不在這檔案中,因為伊與公司有勞資糾紛,這事隔
    了這麼久才提告,是要逼迫伊和解等語。經查:聲請人認被
    告涉有上開犯行,乃以卷附之被告刪除OUTLOOK資料夾截圖5
    張及錄影光碟為據。惟查:觀諸上開刪除OUTLOOK資料夾截
    圖5張及錄影光碟等證據並無從判斷被告所刪除之檔案內容
    為何。且告訴代理人廖修暉雖於偵訊中陳稱:巫昱萱刪除公
    司的電腦資料,是OUTLOOK電子郵件,公司跟客戶聯繫都是
    以e-mail往來,有一些訂單的交期,與客戶聯絡溝通的資料
    ,都要存檔備查,因為巫昱萱把這些郵件刪除,導致跟客人
    核對資料會出現找不到紀錄,公司的備份在OUTLOOK內,郵
    件對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公司將客戶交給業務,其他人的資
    料不會比業務齊全等語。然查:參以卷附之「員工職務移交
    清冊」之「經辦未完成之工作項目移交」欄記載:「1.DS
    C .Saigon ,Nayati-交接給Chloe ;告知檔案位置及往來商
    談內容」、「2.Morse-交接給Chloe;已完成報價,完全交
    給Chloe處理」、「3.Electrolux-交接給Chloe;2/8開始教
    Chloe所有文件製作,表單,業務工作等流程,每天都有重
    複教,各個聯絡窗口也用ERP客戶設定中資料,重新講解過
    」、「4.Blaser一覽-交接給Asa」、「5.CB-交接給Asa;要
    追回CB的合約以及3月底有應收貨款要注意一下,已告知
    payment list的檔案位置」等文字;另「工作交接清單」上
    亦有詳載各項交接內容之檔案位置及電子郵件位置,均有交
    接者Chloe及Asa在「交接人」欄、「確認」欄簽名,經核與
    被告前揭所辯相符,則被告在上開工作內容交接完成後,將
    自己所建立在公務用筆記型電腦內之檔案刪除,自無從認有
    致生損害於聲請人。況倘被告並未將其所掌握之重要客戶資
    料或電子郵件內容交接完成,聲請人何以未於被告離職前,
    立即反應,並要求被告將上開資料交接完全。且聲請人於
    106年2月23日被告離職後,與被告於106年3月9日、106年4
    月25日在臺中市北屯區公司商談雙方之勞資爭議時,亦僅提
    及:「勞方(即被告)擔任資方重要職務卻經常請假,自預
    告資方離職後,對業務工作不配合,上班時間利用電腦觀賞
    影集並散發對資方之不實謠言,事後,造成資方損失」等語
    ,是被告之上開行為,是否確有造成聲請人之損害,顯非無
    疑。再查,聲請人復無法提出其他其確已受有損害之證據,
    本件自難僅憑聲請人單方指訴而為不利被告之
    認定。本於「罪疑惟輕原則」,自應為有利被告之認定。此
    外,復查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認被告犯有告訴意旨所指之犯
    行,應認其罪嫌尚有不足,故應為被告不起訴之處分。
參、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分署105年度上聲議字第5號處分,認聲
    請人對原處分再議應予駁回(下稱駁回再議處分),其理由
    略以:
一、聲請再議意旨、刑事補充再議理由狀略以:
  (一)被告離職後之移交內容,僅將特定廠商檔案之儲存位置告知
    接任者,至於該檔案內容是否完整,接任者無從得知。聲請
    人原告訴意旨,係被告故意刪除與客戶間電子郵件(E-mail)
    之內文,通常內文不會另行儲存,卷內交接清單所載之「檔
    案」,係指電子郵件之附件檔案(例如往來公司之簡介),而
    非內文。被告明知電子郵件紀錄並未備份或移交他人,卻基
    於毀損之故意,將所保管之業務用電腦內之電子郵件全數刪
    除。否則,聲請人何需甘冒遭財政部中區國稅局函令補繳鉅
    額稅金之風險,而不提出公司與客戶間之完整訂單資料(詳
    聲請人於原署提出之106年11月22日刑事補充告訴理由狀附
    件)。
  (二)聲請人與被告在區公所商談之勞資爭議,係針對聲請人幫被
    告投保勞健保有高薪低報之爭議,與本件告訴事實無關,聲
    請人自無特別強調被告本件之惡行,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二、惟查:
  (一)聲請人係於被告離職並辦理交接完成後約半年,始提出本件
    告訴,惟始終未提出相關事證以供調查被告可能刪除之電子
    郵件內容、往來客戶、訂單資料、所受損害為何,僅泛指被
    告故意刪除未經備份之電子郵件並已造成聲請人公司之損害
    ,自非有據。聲請再議意旨所稱聲請人接獲財政部中區國稅
    局函請提供完整之訂單資料時,因遭被告刪除致無法提供乙
    節(詳原署偵卷第73至74頁),亦未據提出遭查核之訂單內
    容以供調查。被告離職前僅係聲請人公司之業務人員(詳聲
    請人之刑事告訴狀,同上卷第1頁),聲請人公司應無可能
    在電子郵件內文並無備份之情況下,將客戶訂單資料全部交
    由被告一人保管,存放於其業務用電腦檔案中,況財政部中
    區國稅局向聲請人公司查核之事項為「請具體說明買受人國
    別與貨品運送目的地國別為何不同並提示相關資料供核」,
    聲請人公司應可確認上開查核所指之交易對象,卻仍未提出
    ,實難據以認定被告有何無故刪除電子郵件內文或聲請人公
    司因此受有何等損害。
  (二)除上述理由外,原檢察官認被告毀損文書、無故刪除他人電
    腦電磁紀錄之犯罪嫌疑不足,而為不起訴處分,並於原處分
    書詳細說明理由,核無不合。本件聲請再議,並無理由。
肆、本件聲請交付審判意旨略以:
一、原偵查卷附之「員工職務移交清冊」之「經辦未完成之工作
    項目移交」雖記載「1.DSC.Saigon.Nayati-交接給Chloe(
    代理人誤載為Chioe,下同);告知檔案位置及往來商談內
    容……」又或「工作交接清單」上詳載各項交接內容之檔案
    位置及電子郵件位置等。然上開移交內容僅是被告將特定廠
    商檔案之儲存位置告知接任者Chloe,至於該檔案之內容是
    否完整,接任者Chloe並無從得知。況本件聲請人告訴之內
    容係就被告故意刪除因公務上與公司客戶間之對話內容即電
    子郵件(E-mail)之內文,而按常情,電子郵件之內文通常
    不會另行儲存,上開「檔案」係指電子郵件之附件而言,而
    非內文。而從被告刻意刪除公務電腦內之電子郵件紀錄等作
    為,即可推知被告係明知電子郵件紀錄並未備份或移交給他
    人,卻出於毀損之故意,將該郵件予以刪除,否則被告何需
    費心刪除公務電腦內之電子郵件紀錄(且係「永久刪除」,
    而非僅移至垃圾桶),被告之作為顯然不符常情。
二、次查,再議駁回處分稱「聲請人始終未提出相關事證以供調
    查被告可能刪除之電子郵件內容、往來客戶、訂單資料、所
    受損害為何。」惟聲請人主張之被刪除標的「電子郵件內文
    」既已遭被告刪除,又豈有可能會有資料可提出供調查,是
    上開處分所為之認定有極大之邏輯錯誤;另再議駁回處分又
    稱「被告離職前僅係聲請人公司之業務人員,聲請人公司應
    無可能在電子郵件內文並無備份之情況下,將客戶訂單資料
    全部交由被告一人保管。」然電子郵件內文一般使用者通常
    不會加以備份(所謂「內文」之意請參聲請人106年12月18
    日刑事補充再議理由狀),此乃常態事實,何以上開處分會
    相反之認定,令聲請人公司感到費解。而備份電子郵件內文
    既屬非常態事實,自應由被告舉證證明聲請人公司有為備份
    ,故不起訴處分及再議駁回處分之認定顯然有違證據法則。
    又上開處分質疑被告僅係業務人員,聲請人公司應無可能在
    無備份之情況下,將客戶訂單資料全部交由被告一人保管,
    惟聲請人信賴每一位公司同仁,從未想過有同仁會作不利公
    司之行為(否則豈可能繼續僱用該員工),上開處分之質疑
    豈非要身為僱主之聲請人處處懷疑公司員工,如此定將使原
    本緊張之勞資關係雪上加霜;再議駁回處分復稱「財政部中
    區國稅局向聲請人公司查核之事項為『請具體說明買受人國
    別與貨品運送目的地國別為何不同並提示相關資料供核』,
    聲請人仍未提出。惟上開處分卻未留意財政部中區國稅局之
    函文要求聲請人提出之資料尚有「提示完整的訂單相關資料
    (含如何下單、報價、運費等費用如何負擔、瑕疵擔保責任
    、訂單如何確認、事後付款事項等)」(參財政部中區國稅
    局說明欄二、(二)所載),而上開國稅局所要求提供之資
    料,諸如:如何下單、報價、訂單如何確認等,均是屬於電
    子郵件內文所紀錄之內容,但因該內容均已遭被告惡意刪除
    ,業據前述,是聲請人確已無法提出,而非不願提出。
三、末查,不起訴處分及再議駁回處分均認定聲請人未受有損害
    ,惟聲請人公司所有由被告保管之公務電腦內之電子郵件紀
    錄業已遭被告刪除,係不起訴處分所認定之事實(參不起訴
    處分書第3 頁第13行末開始「將自己所建立在公務用筆記型
    電腦內之檔案刪除」),而聲請人因電子郵件遭刪除而受有
    損害,詳參聲請人於前之論述。退步言之,姑且不論聲請人
    是否有將電子郵件之檔案另存於他處(聲請人否認有),然
    刪除電子郵件,即會使聲請人公司失去原始郵件之寄件者、
    收件者、發信日期、內文及附檔,電子郵件之所以可以確認
    訂單,就是因其可保留交易執跡,具不可更改性,被告刪除
    電子郵件就是刪除了交易的軌跡,這是備份資料所無法取代
    的,沒有交易軌跡的備份資料可隨意更改,如何取信於客戶
    、如何取信於國稅局,此即為何國稅局要求聲請人需提供與
    公司客戶間之電子郵件之原因,故被告刪除公務電腦內電子
    郵件之行為確已造成聲請人資料管理及保存完整性之損害,
    聲請人將遭受公司客戶不承認與聲請人間曾協議過之交易條
    件或聲請人提出對己有利之交易條件不被客戶所認可、國稅
    局作出對聲請人不利之稅務認定等不利結果。
四、綜上,被告於離職前係聲請人公司之業務人員,收受或寄送
    電子郵件係其主要之工作內容之一,故本件遭被告刪除之電
    子郵件係公司之數位資產,被告於離職前利用職務交接之空
    窗期,惡意刪除公司的數位性資產(電子郵件),目的就是
    要造成接任者,無從知悉以前與公司客戶間之交易軌跡,這
    豈是一般離職員工應為之事,是被告之犯罪嫌疑已臻明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自應依法起訴。詎知,該署竟為不訴處
    分,顯有違法之處等語。
伍、上開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理由暨事證,業經本院調閱前開
    卷核閱屬實。聲請人雖以上開理由聲請交付審判,然查:
一、按告訴人得向法院聲請交付審判,係新增對於「檢察官不起
    訴或緩起訴裁量權」制衡之一種外部監督機制,法院僅就檢
    察官所為不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是否正確加以審查,以防止
    檢察機關濫權,依此立法精神,同法第258條之3第3項規定
    法院審查聲請交付審判案件時「得為必要之調查」,其調查
    證據之範圍,自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而同法第
    260條對於不起訴處分已確定或緩起訴處分期滿未經撤銷,
    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者得再行起訴之規定,其立法理由說
    明該條所謂不起訴處分已確定者,包括「聲請法院交付審判
    復經駁回者」之情形在內,是前述「得為必要之調查」,其
    調查證據範圍,更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得就告
    訴人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亦不得蒐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
    ,否則將與上開第260條規定之再行起訴制度混淆不清,亦
    將使法院兼任檢察官而有回復「糾問制度」之虞;且法院裁
    定交付審判,即如同檢察官提起公訴使案件進入審判程序,
    是法院裁定交付審判之前提,必須偵查卷內所存證據已符合
    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規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檢察
    官應提起公訴之情形,亦即該案件已經跨越起訴門檻,否則
    ,縱或法院對於檢察官所認定之基礎事實有不同判斷或認其
    所載理由有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及證據法則之情形,但
    如該案件仍須另行蒐證、偵查,始能判斷應否交付審判者,
    因交付審判審查制度並無如同再議救濟制度得發回原檢察官
    繼續偵查之設計,法院仍應依同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規
    定,以聲請為無理由裁定駁回(臺灣高等法院97年度抗字第
    814號刑事裁定、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7年度抗字第963號
    刑事裁定意旨可參)。
二、聲請人指稱:電子郵件之內文通常不會另行儲存,被告係明
    知電子郵件紀錄並未備份或移交給他人,卻出於毀損之故意
    ,刪除公務電腦內之電子郵件紀錄(且係「永久刪除」,而
    非僅移至垃圾桶)云云。惟查:
  (一)按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他人電腦或其相關設備之電磁紀錄
    ,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科或併科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刑法第359 條定有明文。本罪
    之成立,須以無故刪除他人電腦或其相關設備之電磁紀錄,
    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為要件,且揆諸該條文立法理由為「
    電腦已成為今日日常生活之重要工具,民眾對電腦之依賴性
    與日俱增,若電腦中之重要資訊遭到取得、刪除或變更,將
    導致電腦『使用人』之重大損害,鑒於世界先進國家立法例
    對於此種行為亦有處罰之規定,爰增訂本條。」是該條文所
    保障者乃「電腦使用人」,而非「電腦中檔案所有人」。又
    所謂「刪除」乃指使電磁紀錄完全消失或使部分消失致不能
    再現電磁紀錄之意義而言;現今社會無論政府社會或商業經
    營管理,無不利用電子方式傳遞資料,此因電磁紀錄之傳送
    、儲存具有快速、便利、環保等優勢。而在傳送、儲存過程
    當中,為考量安全、保密或減省電磁儲存空間,備份與刪除
    電磁紀錄之動作反覆發生本係運作電子設備所必然發生之程
    序。無法逕以對某項設備之單一刪除、備份電磁紀錄之動作
    ,即認為係刑法第359 條之所稱刪除電磁紀錄行為,否則現
    實生活上,公司員工將電磁紀錄從硬碟C 槽轉移至D 槽或轉
    存至公司網路硬碟或以電子郵件寄出給上司後將之刪除,豈
    非皆符合刑法第359 條之刪除要件?因此,是否該當「刪除
    」要件,自應整體觀之;亦即,被告是否已永久刪除該電磁
    紀錄,使被害人客觀上無從再取得該電磁紀錄以為斷,非謂
    一有刪除行為即謂該當該條之要件(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
    上訴字第608號刑事判決意旨可參)。
  (二)被告於偵查中稱:「伊拿到電腦時是新的,沒有任何歷史郵
    件或檔案,都是要重新建立」、「公司的OUTLOOK是在C槽
    ,客戶的資料都在EPR 軟體內、公司的伺服器也都有,伊刪
    除D 槽的OUTLOOK 資料是伊自己建立的檔案,因為伊有定期
    做檔案整理工作」、「D 槽是筆電硬碟分割出來的,儲存一
    些未完成或是沒用的檔案,程式集是存在C 槽」等語(見偵
    卷第10頁反面、第67頁反面),衡以OUTLOOK 此種應用程式
    ,預設之安裝位置都在C槽,故被告稱程式集是存在C槽等語
    ,符合常情,是往來電子郵件亦應儲存在C槽。而聲請人雖
    提出刪除OUTLOOK資料夾截圖5張及錄影光碟,就該內容僅得
    看出被告確實在D槽刪除部分資料夾,但就上開截圖及光碟
    ,實無法判斷被告所刪除之檔案內容為何,依被告前揭陳述
    在該筆電D槽刪除之資料係自己建立檔案,關於重要電子郵
    件及客戶資料等相關資料,並未刪除,公司均有存檔備份,
    再參諸前揭說明,往來之電子郵件正常應在C槽,自不能逕
    行認定被告所刪除之資料即為聲請人所指之重要往來電子郵
    件。
  (三)至被告雖有刪除D槽內檔案,但可能係其使用電腦之習慣,
    例如電腦硬碟容量儲存空間不足,需清理文件資料等,難謂
    一經儲存被告即有使用、參考及保存該等資料之必要,且就
    被告刪除資料中,僅「outlook-john’s computer」此資料
    夾係因檔案太大無法移至資源回收桶,需永久刪除,非聲請
    人所指控之故意「永久刪除」公務電腦內之電子郵件紀錄,
    聲請人此部分指述顯與事實不符,且若被告有意造成聲請人
    損害,則其何以不將該筆  電腦內存放之資料全數刪除?是
    聲請人此部分陳述,自不足採。揆諸前揭判決要旨,該筆電
    係由聲請人配發予被告使用,且相關檔案均已經公司存檔備
    份,則被告既為該筆電之使用者,其刪除自行建立之檔案,
    既非「無故」,亦未生損害於聲請人甚明。
三、聲請人又稱:「員工職務移交清冊」之「經辦未完成之工作
    項目移交」雖記載「1.DSC.Saigon.Nayati-交接給Chloe;
    告知檔案位置及往來商談內容……」又或「工作交接清單」
    上雖詳載各項交接內容之檔案位置及電子郵件位置等,然上
    開移交內容僅是被告將特定廠商檔案之儲存位置告知接任者
    ,至於該檔案之內容是否完整,接任者並無從得知。且再議
    駁回處分稱「被告離職前僅係聲請人公司之業務人員,聲請
    人公司應無可能在電子郵件內文並無備份之情況下,將客戶
    訂單資料全部交由被告一人保管。」,惟聲請人信賴同仁,
    從未想過有同仁會作不利公司之行為(否則豈可能繼續僱用
    該員工)云云,經查:
  (一)被告於偵查中稱:「106年2月2日起,有些舊客戶最後1、2
    封郵件及新客戶每封郵件,伊均有轉寄給交接者,並將交接
    者電子郵件放進群組內,客戶的信件交接者均可以看到。歷
    史報價、郵件及訂單,伊都有存在業務部共用資料夾內。電
    子檔案及伊列印出來放在檔案室的郵件與檔案,都有跟交接
    者確認,並請其確認後簽名。倘若筆電內的郵件遺失,公司
    發的手機、伺服器還是會有郵件」等語(見偵卷第67頁反面
    ),細譯卷附之經辦未完成之工作項目移交之「目前處理進
    度」欄位載明:「告知檔案位置及告知往來商談內容」、「
    已完成報價,完全交給Chloe處理」、「...各個聯絡窗口也
    用ERP客戶設定中資料,重新講解過」等內容,並經接任人
    簽名確認;而工作交接清單之「電子檔案」、「郵件」、「
    文件檔案」、「公司information,聯絡窗口都已更新在台
    喬ERP系統裡」等欄位,亦經交接人簽名確認無誤(見偵卷
    第26頁、第28頁),核與被告上開辯稱大致相符,況聲請人
    、接任者豈會允許交接如此重要資料及檔案內容,被告僅需
    告知接任者檔案位置,而無須讓其一一檢視內容,接任者即
    願意簽名確認,而屬完成工作交接?此部分顯然與常情不符
    ,是被告辯稱其於離職時,對上開客戶郵件、報價及訂單、
    客戶往來資料等均已確實交接予接任者等情應非無稽,堪可
    採信。
  (二)聲請人針對再議駁回處分書質疑為何聲請人將客戶訂單資料
    全交由被告一人保管等情,表示係因信賴同仁,未想過有同
    仁會作不利公司之行為否則豈可能繼續僱用該員工等情,依
    卷附資料顯示,被告雖於106年2月23日與接任者進行工作
    交接,惟聲請人早於2 月8 日即向被告預告離職,並在員工
    離職申請單之「單位主管意見」及「總經理意見」欄分載:
    「利用公司電腦觀賞影集、聊天八卦、散發不實言論、人際
    關係差、對業務工作不配合」、「品行不佳、領公司薪資說
    公司是非、影響其他同仁作息」等嚴詞評論被告的工作表現
    ,而被告亦於2 月18日提出與聲請人間勞資爭議調解,是於
    工作進行交接前,雙方已毫無互信基礎,實難想像在此情況
    下,聲請人仍將客戶訂單等相關重要資料全交由被告一人保
    管?顯與聲請人上開信賴之說扞格。況被告為求順利拿到薪
    資,豈會在雙方勞資關係緊張情況下,甘冒遭聲請人提告之
    風險,刻意刪除聲請人重要電子郵件等資料,徒增糾紛,製
    造不利自己進行勞資調解之因素?
  (三)觀諸聲請人於刑事告訴狀犯罪事實欄所載:「告訴人公司檢
    查被告繳回之公務筆記型電腦時,赫然發現被告擅自將上開
    電腦內告訴人公司重要往來電子郵件全數刪除,...造成告
    訴人公司之損害,告訴人公司爰依法提起告訴」等語,依聲
    請人所述,被告離職後,聲請人即檢視其繳回之公務電腦,
    倘被告真有上開刪除重要電子郵件之行為,何以遲至被告離
    職後半年方提起本件告訴?再審酌聲請人之再議狀所載:「
    告訴人與被告於區公所商談雙方之勞資爭議,係針對投保勞
    健保有高薪低報之爭議,與本件告訴之情事並無相關,是商
    談過程中,告訴人自無需特別強調被告本件犯行...」,聲
    請人強調雙方是高薪低報之爭議,卻於106年3月9日勞資
    爭議調解紀錄(見偵卷第35頁)中主張:「勞方擔任資方重
    要職務卻經常請假,自預告資方離職後,對業務工作不配合
    ,上班時間利用電腦觀賞影集並散發對資方之不實謠言...
    」等貶抑被告工作態度之用詞,聲請人所言顯然前後矛盾;
    且相較之下,刪除重要電子郵件之行為顯比工作態度良好與
    否嚴重,此部分聲請人卻隻字未提,捨棄對其有利調解之主
    張,更於該次調解不成立後,主動於同年4月提出申請調解
    ,表示希望勞資關係能和平結束(見偵卷第44頁),惟該次
    調解亦不成立後,聲請人又遲至同年8月提起本件告訴,若
    往來電子郵件確實已遭被告刪除且如聲請人所稱如此重要,
    聲請人豈有可能時隔如此之久才發現遭刪除,又為何要拖到
    告訴期限即將期滿才提告?聲請人所述是否屬實,更屬可疑
    。
四、聲請人另稱:聲請人公司所有由被告保管之公務電腦內之電
    子郵件紀錄業已遭被告刪除,係不起訴處分所認定之事實(
    參不起訴處分書第3頁第13行末開始「將自己所建立在公務
    用筆記型電腦內之檔案刪除」),再議駁回處分卻稱「聲請
    人始終未提出相關事證以供調查被告可能刪除之電子郵件內
    容、往來客戶、訂單資料、所受損害為何。」聲請人主張之
    被刪除標的「電子郵件內文」既已遭被告刪除,又豈有可能
    會有資料可提出供調查,該認定有極大之邏輯錯誤云云,復
    查:
  (一)按刑法第359條所規定「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他人電腦或
    其相關設備之電磁紀錄,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罪,屬
    於結果犯,必須該行為已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之結果,始
    構成本罪。否則,縱有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他人電腦或其
    相關設備之電磁紀錄行為,倘未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之結
    果者,因該罪無處罰未遂犯明文,自不成立該罪;換言之,
    刑法第359條之罪,以「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為構成要
    件,屬結果犯,此與僅以「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為構
    成要件者,例如刑法第210條之偽造私文書罪,以有足生損
    害於公眾或他人之危險,即行成立者,迥然不同(最高法院
    104年度台上字第2335號判決意旨可參)。
  (二)被告提出答辯狀表示:「郵件部分公司及委託台喬資訊管理
    的後台都有備份,有涉及到詢價、報價、訂單、客訴等重要
    郵件,伊當下就會印出來,每隔一段時間會將對話性郵件印
    出來歸檔,伊上頭有6個人可以同步收到伊EMAIL帳號來信及
    寄出信件,客戶所有窗口資訊OUTLOOK、EPR都有」乙節(見
    偵卷第17至18頁);並於106年10月12日偵查中稱:「歷史
    報價、郵件及訂單,伊都有存在業務部共用資料夾內、郵件
    與檔案伊列印出來放在檔案室、倘若筆電內的郵件遺失,公
    司發的手機、伺服器還是會有郵件,總經理及其女兒、兒子
    (廖修暉)、伊上司、資管人員也都可以收到郵件」等語(見
    偵卷第67頁反面),被告僅為公司業務人員,上開關於客戶
    詢價、報價、訂單等重要決策,非被告一人所能決定,此等
    資料更不可能僅由被告一人保管,被告上開所辯衡與常情相
    符,並與經接任者簽名確認之工作交接清單內容(見偵卷第
    26頁)互核一致。
  (三)針對被告上開偵查中辯解,證人廖修暉於106年10月26日偵
    查中以告訴代理人身份證述:「公司備份在OUTLOOK內、我
    們將客戶交給業務,其他人的資料不會比業務齊全」等語(
    見偵卷第72頁),依其所述,聲請人確有OUTLOOK備份功能
    ,除被告外,其他人亦會有與客戶聯繫的電子郵件,況就被
    告主張歷史報價、郵件及訂單都有存在業務部共用資料夾內
    、郵件與檔案也有列印出來放在檔案室、客戶資料都在EPR
    軟體內乙節,聲請人並不否認,堪可認定被告上開所述為真
    ,難認聲請人受有何種損害。
  (四)又不起訴處分書第3頁第13至15行內容係為:「被告在上開
    工作內容交接完成後,將自己所建立在公務用筆記型電腦內
    之檔案刪除,自無從認有致生損害於告訴人」,不起訴處分
    書自始至終均未認定被告刪除之檔案即為聲請人所指之電子
    郵件,聲請人顯然誤解不起訴處分書之原意,其指摘被告涉
    有無故刪除他人電腦罪嫌、不起書及再議駁回處分所為認定
    顯然有違證據法則、極大之邏輯錯誤,自屬無憑。
陸、綜上所述,本案既經原檢察官於偵查中就已顯現之證據資料
    為必要之調查,並於處分書內詳細論列說明,則本案並無何
    積極事證足以證明被告有何無故刪除他人電腦之電磁紀錄罪
    嫌犯行,自難令被告負該此罪責。此外,復查無其他積極證
    據可資證明被告確有聲請人所指之犯行,原處分及駁回再議
    處分經核均無不當,亦無何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或其他
    證據法則。且聲請人提出之刑事聲請交付審判狀所載之各項
    實體事由,核均與先前提出之主張及刑事聲請再議狀之內容
    如出一轍,並經上開駁回再議處分書審酌並詳加說明如前,
    而其餘聲請意旨,或係就原處分、駁回再議處分關於證據之
    取捨,對同一卷證所為不同之評價論斷,漫指採證違法,或
    就原處分、再議駁回處分已經說明事項,仍憑己見,再事爭
    執。聲請人交付審判意旨猶執陳詞,指摘原處分及駁回再議
    處分所憑由不當,揆諸首揭說明,本件交付審判之聲請為無
    理由,依法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5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六庭審判長法  官  陳玉聰
                                    法  官  王詩銘
                                    法  官  王奕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許采婕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6      月    5     日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28 19:04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CDM,102%2c%e8%81%b2%e5%88%a4%2c77%2c20131226%2c1

裁判字號: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2 年聲判字第 77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102 年 12 月 26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2年度聲判字第77號
聲 請 人 東京著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鄭景太
被   告 美商美康鐽亞洲聯合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代 表 人
兼 被 告 李耘而
上列聲請人因告訴被告違反著作權法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檢
察署智慧財產分署檢察長於民國102 年6 月19日以102 年度上聲
議字第264 號駁回聲請再議之處分(原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臺
中地方法院檢察署101 年度偵字第21271 號),聲請交付審判,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告訴人接受不起訴處分書後,得於7 日內以書狀敘述不服之
    理由,經原檢察官向直接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
    聲請再議;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
    由者,應駁回之;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
    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
    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
    判;法院認為交付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
    ,刑事訴訟法第256 條第1 項前段、第258 條第1 項前段、
    第258 條之1 第1 項、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查本件聲請人即告訴人東京著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東京著衣公司)對被告美商美康鐽亞洲聯合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下稱美康鐽公司)、李耘而提出違反著作權案
    件之告訴,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於民國102 年
    5 月20日以101 年度偵字第21271 號為不起訴處分後,聲請
    人對之聲請再議,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檢察
    長於102 年6 月19日以102 年度上聲議字第264 號處分書,
    認為再議無理由,為駁回再議之處分,聲請人於102 年7 月
    15日委任律師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其聲請合於「再議前置
    原則」及「強制律師代理」等要件,並於法定聲請期間提出
    聲請,均符法定程序,先予敘明。
二、本件原告訴意旨略以:被告李耘而為美康鐽公司之負責人,
    其明知告訴人東京著衣公司刊登在其網路商店內之照片43張
    ,均為告訴人享有著作財產權之攝影著作,竟未經告訴人之
    同意或授權,自101 年3 月3 日起,將其以不詳方法重製之
    前開照片,以電腦連接網際網路,並刊登在美康鐽公司經營
    ,位於雅虎奇摩商城之「美魔女商店」拍賣網頁上公開展示
    ,而以此重製之方式侵害告訴人之前開著作財產權。嗣經告
    訴人瀏覽前開網頁而始查悉上情。因認被告美康鐽公司涉違
    反著作權法第101 條規定,被告李耘而涉犯同法第91條第1
    項之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罪嫌等語。
三、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原不起訴處分意旨:訊據被
    告李耘而固坦承有於上開時間,以告訴人公司拍攝之照片上
    傳至被告美康鐽公司在雅虎奇摩商城經營之「美魔女商店」
    ,做為產品廣告說明照片使用之事實,惟堅詞否認涉有違反
    著作權法之犯行,辯稱:該圖片係大陸地區批發商交付,聲
    稱係自行拍攝有著作權,伊才上傳,且伊於101 年3 月20接
    到雅虎奇摩通知誤用別人的照片,伊就馬上下架等情。證人
    即被告公司經理兼網路管理人林昱辰到庭證稱:美康鐽公司
    網路上的照片是大陸進貨的廠商提供的。因網路上的照片上
    百萬張,無法一一查看這是何人的照片,美康鐽公司知道用
    到東京著衣的照片後,就立即下架。沒有要故意侵害著作權
    。美康鐽公司要跟廠商合作時,廠商也說這照片是他們自己
    拍的等情。經查,依證人林昱辰在偵查中庭呈訊息記錄觀之
    ,被告美康鐽公司確實係向大陸地區之「e 衣批發網」批發
    成衣,且本案被告美康鐽公司所刊登在「美魔女商店」之照
    片亦均刊登在「e 衣批發網」之網頁上,與被告李耘而所辯
    互核相符,則被告李耘而是否明知「美魔女商店」所使用之
    照片43張為告訴人所拍攝,已非無疑。次查,告訴人之公司
    名為東京著衣,然在圖檔上之字樣為「TOKYO FASHION CO.
    」,並以美工字體之方式呈現,則被告李耘而是否有注意圖
    檔上之文字係「TOKYO FASHION CO. 」,復知悉「TOKYO FA
    SHION CO. 」即是東京著衣公司等情,亦非無疑。再者,告
    訴人稱被告遭檢舉時未自動將其他侵權之照片撤除,認被告
    李耘而有違反著作權之故意,然被告李耘而經營之「美魔女
    商店」共有955 件商品,此有網路查詢資料1 紙在卷可稽,
    而經告訴人發現被告違反著作權法之商品共有15筆,所佔比
    例並不高,且告訴人公司之網站照片甚多,則難認被告有能
    力完整比對後將其網站上侵權之照片撤除,然由告訴人與雅
    虎奇摩商城之信件往來可知,告訴人於3 月15日、16日、22
    日及4 月2 日均將上開違反著作權法照片下架,是雅虎奇摩
    商城方發信予告訴人公司告知其檢舉之問題已解決,可見被
    告公司及李耘而遭檢舉時,確實如其所述儘速將照片下架,
    更可佐證被告公司及李耘而並無違反著作權法之主觀犯意。
    則基於「罪疑惟輕」之法則,即應為有利被告之認定,是既
    無從證明被告李耘而為明知,當難以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
    他人之著作財產權罪相繩。另被告公司係在被告李耘而涉嫌
    違反著作權法第91條第1 項時,方依著作權法第101 條處以
    罰金刑,既被告李耘而不成立上開罪名,被告公司亦無適用
    上開條文之餘地。因認聲請人指訴被告所犯之上開罪嫌有所
    未足,而為不起訴處分。
四、聲請人再議意旨略以:(1) 證人林昱辰受僱於被告公司,為
    被告公司的經理,其證述是否可信實有可疑;且證人庭呈之
    訊息紀錄,非無以電腦技術偽造之可能,且縱使真實性無疑
    ,亦僅能證明雙方有商談交易之情形,是否確有批發情事,
    仍應由被告公司提出進貨資料佐證。如系爭照片確係由「e
    衣批發網」提供給被告,其於何時提供?以何種方式提供?
    被告得否提出「e 衣批發網」提供之圖檔供比對?原檢察官
    未經調查,即以證人證詞及簡訊紀錄為有利被告之認定,實
    有未當。(2) 被告李耘應知「TOKYO FASHION CO. 」字樣之
    意涵;又被告李耘而縱不知悉「TOKYO FASHION CO. 」為聲
    請人東京著衣公司,然侵害著作權並不以對受害客體有認識
    為必要,更何況聲請人早在101 年3 月20日即以律師函通知
    被告,則被告李耘而至少在此之後,應已知悉「TOKYO FASH
    ION CO. 」即為聲請人東京著衣公司,然其後聲請人仍多次
    在被告之「美魔女商店」網站上,發現有「TOKYO FASHION
    CO. 」字樣的照片,則原檢察官如何能謂被告李耘而不知悉
    「TOKYO FASHION CO. 」即是東京著衣公司?(3) 被告李耘
    而至少在收到聲請人律師函之後,即已知悉上有「TOKYO FA
    SHION CO. 」字樣者均係聲請人享有著作權的照片,其應能
    主動下架表達善意,未必需一一比對聲請人網站照片,方能
    確知。且雅虎奇摩商城就權利人檢舉之處理程序,雖有通知
    賣家下架之情形,但賣家如未主動下架,亦可能由雅虎奇摩
    商城為其下架,故被告遭檢舉時係主動下架或被動由雅虎奇
    摩商城為下架,尚非明確,尚難僅以雅虎奇摩商城發信通知
    聲請人檢舉之問題已解決,即為有利被告之認定。原檢察官
    未向雅虎奇摩商城查詢檢舉後之處理程序,逕以上開雅虎奇
    摩商城發函通知聲請人,認定係被告主動下架,其認定事實
    未憑證據,顯有違失。且被告曾在同年3 月27日將聲請人於
    同年3 月20日檢舉過的商品「碎花雪紡鬆緊上衣」重複上架
    ,原檢察官未審酌於此,竟認被告李耘而無違反著作權法之
    主觀犯意,有論理上之矛盾。而原檢察官偵查不完備,請發
    回續查。
五、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本件駁回再議聲請意旨:(1) 被告李耘
    而為被告美康鐽公司負責人,在「奇摩超級商城」經營「美
    魔女商店」,販賣服飾及配件,並以女性服飾為主,其為減
    輕存貨壓力,是採預購方式經營,即在網站上刊登供貨商的
    商品資料及照片,俟消費者訂購後再向供貨商進貨,並運送
    給消費者。(2) 被告因商品數量繁多,商品資料及照片上架
    時,是直接將大陸供貨商所提供的商品檔案,套用到奇摩商
    城大量上傳商品的EXCEL 檔,直接上傳到網站上,故被告在
    上傳系爭服飾照片時,只有看到商品檔案資料,並沒有看到
    照片,是尚難認被告在上傳照片時有侵權的認知。(3) 被告
    美康鏈公司加入「e 衣批發網」成為會員,其在批發販賣「
    e 衣批發網」的服飾之初,即曾再三確認照片的權源,此有
    2012年1 月7 日證人林昱辰與「e 衣批發網」客服人員對話
    紀錄可稽,顯見被告確無侵害他人著作權之意圖。(4) 聲請
    人的系爭照片固然有部分其上有「TOKYO FASHION CO. 」字
    樣,但該字樣是以美工字體之方式呈現,如非特別注意未必
    會看到;而聲請人公司在網路服裝界固頗為有名,但「TOKY
    O FASHION CO. 」直譯應為「東京時尚公司」,一般人未必
    會聯想到是聲請人公司;又縱使認識到「TOKYO FASHION CO
    . 」是生產廠商名稱,但「e 衣批發網」為大型批發網,「
    TOKYO FASHION CO. 」亦不無可能是其供應商,故尚難以部
    分照片上有「TOKYO FASHION CO .」字樣,即認定被告有違
    法認識。(5) 被告是大批上載資料到網站上,上載時未必有
    一一看過照片,已如前述;而在聲請人公司通知被告美康鏈
    公司有侵權情事時,當時其網站上共有955 件商品。聲請人
    雖先後提出6 次檢舉,但合計只有14件商品涉及侵權(有一
    件重複),所佔比例不到百分之二,是被告所辯因商品甚多
    一時未能發現有使用聲請人照片等語,尚堪採信,故尚難認
    被告即有侵害聲請人著作財產權之故意。(6) 綜上,被告違
    反著作權法罪嫌不足,原檢察官之認事用法經核並無違誤,
    聲請人再議所陳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聲請交付審判意旨略以:(1) 被告公司向大陸供貨商要
    求提供商品資料及照片時,既非現場批貨,依常情而言自需
    詳細檢閱商品照片,應於供貨商提供時即已看過照片,即應
    有侵權認知。(2) 證人林昱辰庭呈之訊息有偽造之可能,且
    被告有提出大陸供貨商所提供的商品資料及照片,自應比對
    與被告實際刊登之照片是否相符,是應有侵權的認知。(3)
    被告公司非一般民眾,為同業,是被告看到「TOKYO FASHIO
    N CO. 」字樣,自應知之為聲請人公司。(4) 聲請人公司於
    101 年3 月20日即以律師函通知被告公司,被告應於102 年
    3 月22日之後,知悉侵權,然被告未將侵權照片下架,更於
    同年月27日將檢舉過之商品重複上架,顯有侵權之故意等語
    。
七、按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1 規定聲請人得向法院聲請交付審
    判,係新增對於「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裁量權」制衡之一
    種外部監督機制,法院僅就檢察官所為不起訴或緩起訴之處
    分是否正確加以審查,以防止檢察機關濫權,依此立法精神
    ,同法第258 條之3 第3 項規定法院審查聲請交付審判案件
    時「得為必要之調查」,其調查證據之範圍,自應以偵查中
    曾顯現之證據為限;而同法第260 條對於不起訴處分已確定
    或緩起訴處分期滿未經撤銷者得再行起訴之規定,其立法理
    由說明該條所謂不起訴處分已確定者,包括「聲請法院交付
    審判復經駁回者」之情形在內,是前述「得為必要之調查」
    ,其調查證據範圍,更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得
    就聲請人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亦不得蒐集偵查卷以外之
    證據,否則,將與刑事訴訟法第260 條之再行起訴規定,混
    淆不清,亦將使法院兼任檢察官而有回復「糾問制度」之虞
    ;且法院裁定交付審判,即如同檢察官提起公訴使案件進入
    審判程序,是法院裁定交付審判之前提,必須偵查卷內所存
    證據已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51 條第1 項規定「足認被告有犯
    罪嫌疑」檢察官應提起公訴之情形,亦即該案件已經跨越起
    訴門檻,否則,縱或法院對於檢察官所認定之基礎事實有不
    同判斷,但如該案件仍須另行蒐證偵查始能判斷應否交付審
    判者,因交付審判審查制度並無如同再議救濟制度得為發回
    原檢察官續行偵查之設計,法院仍應依同法第258 條之3 第
    2 項前段規定,以聲請無理由裁定駁回,合先敘明。再按犯
    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其犯罪事實,刑事
    訴訟法第154 條第2 項定有明文;又告訴人之告訴,係以使
    被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是其陳述是否與事實相符,仍應調
    查其他證據以資審認;而犯罪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
    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
    之方法,以為裁判基礎;另認定不利於被告之事實,須依積
    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認定時,即應
    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最高法院40
    年台上字第86號及30年上字第816 號判例足資參照)。
八、經查:
(一)關於並無證據能證明被告有侵權之故意乙節,業經原檢察
      官不起訴處分書及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駁回再議聲請處分
      書附其理由及證據,論述綦詳,已如上載,本審核無不法
      ,難認有何檢察機關濫權之情。
(二)關於聲請人聲稱:被告公司向大陸供貨商要求提供商品資
      料及照片時,既非現場批貨,依常情而言自需詳細檢閱商
      品照片,應於供貨商提供時即已看過照片云云,及證人林
      昱辰庭呈之訊息有偽造之可能,且被告有提出大陸供貨商
      所提供的商品資料及照片,自應比對與被告實際刊登之照
      片是否相符云云,此係聲請人臆測之詞,卷內全無證據支
      持,難認可採,而依上開說明,本院亦無從另起偵查,以
      核其說。又關於聲請人稱:被告公司非一般民眾,為同業
      ,是被告看到「TOKYO FASHION CO. 」字樣,自應知之為
      聲請人公司云云。聲請人所憑之證據乃網頁列印資料、媒
      體雜誌之專訪資料、網路票選資料等件(見偵卷第73至89
      頁)證明聲請人之知明度,然此係屬情況證據,並無法直
      接證明被告確有侵權之認知,遑論達證明被告犯罪之起訴
      門檻。末關於聲請人稱:聲請人公司於101 年3 月20日即
      以律師函通知被告公司,被告應於102 年3 月22日之後,
      知悉侵權,然被告未將侵權照片下架,更於同年月27日將
      檢舉過之商品重複上架云云。惟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駁回
      再議聲請處分書載明:被告是大批上載資料到網站上,上
      載時未必有一一看過照片;而在聲請人公司通知被告美康
      鏈公司有侵權情事時,當時其網站上共有955 件商品。聲
      請人雖先後提出6 次檢舉,但合計只有14件商品涉及侵權
      (有一件重複),所佔比例不到百分之二,是被告所辯因
      商品甚多一時未能發現有使用聲請人照片等語,尚堪採信
      等情,業已說明其認定之理由及所依據之證據,本院核認
      其認事用法均無諱誤,已如前述,是聲請人此部分猶持前
      詞聲請交付審判,難認可採。
(三)本件就卷附證據觀之,其中關於證明被告是否有侵權故意
      部分,僅有聲請人提出涉及侵權之43張照片中,部分照片
      有「TOKYO FASHION CO. 」之字樣,及經聲請人通知後,
      被告仍有1 件商品重複上架之行為,惟被告辯稱:其有近
      千種商品,無法一一檢視,其上架之初有向大陸供貨商確
      認並無侵權之情事,且事後知悉有侵權之情事,也立即下
      架,並非故意侵權等語,並提出網頁翻拍照片及證人林昱
      辰與「e 衣批發網」業務聯繫訊息各1 份附卷供核,以實
      其說,是原近千種商品,被告僅被發現其中14件商品之43
      張照片涉及侵害著作權,就商品數而言,涉及侵權比例不
      到百分之二,而重複上架之商品只有1 件,其中涉及侵權
      之照片數因聲請人未指出,無從得知,然僅就商品而言,
      涉及侵權比例接近千分之一,且被告經告知後均有處理並
      為下架之作為,則被告辯稱其為過失,就電子商務之商業
      行為有自動化快速處理大量資訊之特色而言,應屬合理,
      是被告所辯尚非毫無所據,則被告是否有故意違反著作權
      法,即非無疑,卷附之證據,確實不能證明被告確有侵權
      之故意,而未達於起訴門檻。
九、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指訴被告涉有違反著作權法罪嫌,經
    偵查後,原不起訴及駁回再議處分書認被告犯罪嫌疑不足,
    就其認定事實及所憑之證據,均已詳加調查,並敘明其理由
    ,且論證理由亦無違反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或其他證據法則
    之處。而本件被告涉違反著作權法罪嫌由卷內資料判斷,未
    達於起訴之門檻。從而,依前揭法條及判例意旨之說明,本
    件交付審判之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2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曾佩琦
                                  法  官  蔡美華
                                  法  官  王詩銘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許千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2    月    26    日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28 21:39

什麼是合議庭?我看到新聞報導說到『合議庭』
法院所稱的『合議庭』是什麼意思呢?
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528000011KK04356
最佳解答:  法院開庭時~若庭上只有一個法官在審理案件~這叫"獨任制"
若庭上有三個法官或五個法官時~這就是"合議制"
當開庭時法官有數人的庭~這就是合議庭
合議庭時~中間那位是審判長~主導整個開庭的程序
旁邊兩個叫受命法官和陪席法官~
現行法~簡易庭是法官一人獨任~其它都是合議庭~

法庭依法官組成人數可分為
1.一人獨任庭
2.三人合議庭
3.五人合議庭

地方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一人獨任或三人合議行之。
高等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三人合議行之。
最高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五人合議行之。
合議審判,以庭長充審判長;無庭長或庭長有事故時,以庭員中資深者充之,資同以年長者充之。
獨任審判,即以該法官行審判長之職權。
合議庭裁判案件,應以審判長為主席依合議法官人數評議決定之。
評議時法官應各陳述意見,其次序以資淺者為先,資同以年少者為先,遞至審判長為終。
評議以過半數之意見決定之。
關於數額,如法官之意見分三說以上,各不達過半數時,以最多額之意見順次算入次多額之意見,至達過半數為止。
關於刑事,如法官之意見分三說以上,各不達過半數時,以最不利於被告之意見順次算入次不利於被告之意見,至達過半數為止。

附錄法條
法院組織法 (民國 90 年 05 月 23 日 修正)
第 3 條 (法院之組織--獨任制與合議制)
地方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一人獨任或三人合議行之。
高等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三人合議行之。
最高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五人合議行之。

第 4 條 (審判長)
合議審判,以庭長充審判長;無庭長或庭長有事故時,以庭員中資深者充
之,資同以年長者充之。
獨任審判,即以該法官行審判長之職權。

第 101 條
(合議裁判案件之評議)
合議裁判案件,應依本法所定法官人數評議決定之。

第 102 條
(評議之主席)
裁判之評議,以審判長為主席。

第 103 條
裁判之評議,於裁判確定前均不公開。

第 104 條
(評議時陳述意見之順序)
評議時法官應各陳述意見,其次序以資淺者為先,資同以年少者為先,遞
至審判長為終。

第 105 條
(評議意見之決定)
評議以過半數之意見決定之。
關於數額,如法官之意見分三說以上,各不達過半數時,以最多額之意見
順次算入次多額之意見,至達過半數為止。
關於刑事,如法官之意見分三說以上,各不達過半數時,以最不利於被告
之意見順次算入次不利於被告之意見,至達過半數為止。

第 106 條
評議時各法官之意見應記載於評議簿,並應於該案裁判確定前嚴守秘密。
案件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或曾為輔佐人,得於裁判確定後聲請
閱覽評議意見。但不得抄錄、攝影或影印。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28 21:47

法規名稱:修正日期:
刑事訴訟法

民國 108 年 07 月 17 日

第 255 條


檢察官依第二百五十二條、第二百五十三條、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二
百五十三條之三、第二百五十四條規定為不起訴、緩起訴或撤銷緩起訴或
因其他法定理由為不起訴處分者,應製作處分書敘述其處分之理由。但處
分前經告訴人或告發人同意者,處分書得僅記載處分之要旨。
前項處分書,應以正本送達於告訴人、告發人、被告及辯護人。緩起訴處
分書,並應送達與遵守或履行行為有關之被害人、機關、團體或社區。
前項送達,自書記官接受處分書原本之日起,不得逾五日。

第 256 條


告訴人接受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書後,得於七日內以書狀敘述不服之理由
,經原檢察官向直接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聲請再議。但第二
百五十三條、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之處分曾經告訴人同意者,不得聲請再
議。
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得聲請再議者,其再議期間及聲請再議之直接上級法
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應記載於送達告訴人處分書正本。
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案件,因犯罪嫌疑不足,
經檢察官為不起訴之處分,或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之案件經檢察官為緩起
訴之處分者,如無得聲請再議之人時,原檢察官應依職權逕送直接上級法
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再議,並通知告發人。

第 256-1 條


被告接受撤銷緩起訴處分書後,得於七日內以書狀敘述不服之理由,經原
檢察官向直接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聲請再議。
前條第二項之規定,於送達被告之撤銷緩起訴處分書準用之。

第 257 條


再議之聲請,原檢察官認為有理由者,應撤銷其處分,除前條情形外,應
繼續偵查或起訴。
原檢察官認聲請為無理由者,應即將該案卷宗及證物送交上級法院檢察署
檢察長或檢察總長。
聲請已逾前二條之期間者,應駁回之。
原法院檢察署檢察長認為必要時,於依第二項之規定送交前,得親自或命
令他檢察官再行偵查或審核,分別撤銷或維持原處分;其維持原處分者,
應即送交。

第 258 條


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者,應駁回之;認為有
理由者,第二百五十六條之一之情形應撤銷原處分,第二百五十六條之情
形應分別為左列處分:
一、偵查未完備者,得親自或命令他檢察官再行偵查,或命令原法院檢察
    署檢察官續行偵查。
二、偵查已完備者,命令原法院檢察署檢察官起訴。

第 258-1 條


告訴人不服前條之駁回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十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
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
律師受前項之委任,得檢閱偵查卷宗及證物並得抄錄或攝影。但涉及另案
偵查不公開或其他依法應予保密之事項,得限制或禁止之。
第三十條第一項之規定,於前二項之情形準用之。

第 258-2 條


交付審判之聲請,於法院裁定前,得撤回之,於裁定交付審判後第一審辯
論終結前,亦同。
撤回交付審判之聲請,書記官應速通知被告。
撤回交付審判聲請之人,不得再行聲請交付審判。

第 258-3 條


聲請交付審判之裁定,法院應以合議行之。
法院認交付審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認為有理由者,應
為交付審判之裁定,並將正本送達於聲請人、檢察官及被告。
法院為前項裁定前,得為必要之調查。
法院為交付審判之裁定時,視為案件已提起公訴。
被告對於第二項交付審判之裁定,得提起抗告;駁回之裁定,不得抗告。

第 258-4 條


交付審判之程序,除法律別有規定外,適用第二編第一章第三節之規定。

作者: s6351301    時間: 2019-8-28 22:00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SLDM,93%2c%e8%81%b2%e5%88%a4%2c63%2c20050331%2c1

裁判字號: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93 年聲判字第 63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國 94 年 03 月 31 日
裁判案由:聲請交付審判
台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93年度聲判字第63號
聲 請 人 青川實業有限公司
(即告訴人)
法定代理人 王麗玉
聲 請 人 里洋實業有限公司
(即告訴人)
法定代理人 劉東震
聲 請 人 乙○○
(即告訴人)
以上三人
共同代理人 朱立鈴  律師
被   告 甲○○
上列聲請人因告訴被告偽造文書等案件,不服台灣高等法院檢察
署檢察長駁回再議之處分(93年度上聲議字第2263號),聲請交
付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交付審判;法院認交付審
    判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1 第1 項、第258 條之3 第2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
    按,新修正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1 規定告訴人得向法院聲
    請交付審判,係新增對於「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裁量權」
    制衡之一種外部監督機制,法院僅就檢察官所為不起訴處分
    或緩起訴處分之決定是否正確加以審查,以防止檢察機關濫
    權,交付審判制度並非國家檢察權之擴張,法院並非檢察官
    之延伸,法院無從負擔蒐集證據等偵查作為。準此,法院於
    審查交付審判之聲請有無理由時,雖得為必要之調查,惟其
    調查之範圍,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可就聲請人
    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亦不可蒐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否
    則法院將自陷於證據蒐集等偵查作為之中,混淆裁判者與訴
    追者之角色,此觀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3
    4 點之規定甚明。且按,當法院裁定准予交付審判,即如同
    檢察官提起公訴使案件進入審判程序,是法院裁定交付審判
    之前提,必須偵查卷內所存證據及已查明之事實已符合刑事
    訴訟法第251 條第1 項規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檢察官
    應提起公訴之情形,亦即其已經查明之事實及證據都必須跨
    越提起公訴之門檻,否則,縱或法院對於檢察官所認定之基
    礎事實有不同判斷,或須另行蒐證偵查始能判斷應否交付審
    判者,因交付審判審查制度並無如同再議救濟制度得為發回
    原檢察官續行偵查之設計,法院仍應依同法第258 條之3第2
    項前段規定,以聲請無理由裁定駁回,此合先敘明。
二、本件聲請人即告訴人青川實業有限公司(下稱青川公司)、
    里洋實業有限公司(下稱里洋公司)、乙○○以被告甲○○
    涉犯偽造文書等罪嫌,向台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提
    出告訴(92年度偵字第6375號),經檢察官於民國92年8 月
    31日為不起訴處分後,聲請人不服而聲請再議,經台灣高等
    法院檢察署檢察長發回續行偵查,其告訴意旨及聲請再議意
    旨略以:
    (一)於88年2 月間,竊取聲請人乙○○所有放置於台北市○○
      區○○街199 號公司之辦公室抽屜內之陽信商業銀行(下
      稱陽信銀行)成功分行帳號1301─006664─3 號帳戶之存
      摺、印章後,分別於同年2 月26日及3 月25日,至上開分
      行,在取款憑條上偽造聲請人乙○○之簽名及盜蓋印章,
      盜領新台幣(下同)二萬元及十七萬元,供己花用;
   (二)被告於88年3 月25日向聲請人乙○○佯稱要向台北銀行玉
      成分行借款三萬元,要求聲請人乙○○擔任保證人,聲請
      人乙○○在不知情之下,簽寫不明文件,事後發現係銀行
      開戶文件,始知受騙;
    (三)被告又於90年8 月間在同址竊取聲請人乙○○所有放在辦
      公室抽屜內之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南港分行之存摺(帳號00
      00000000000 號)、印章,分別於90年8 月23日、9 月12
      日,至該分行,在取款憑條上,偽造聲請人乙○○之簽名
      及盜蓋印章,盜領一百三十六萬元及五千三百元,並將其
      中之一百三十六萬元存入其在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南港分行
      之帳戶內(帳號000000000000號);
   (四)被告於擔任聲請人青川公司之會計期間,將其哥哥莊清泓
      繳回公司之貨款,共計一百十一萬一千六百五十四元,侵
      占入己,並於處理聲請人里洋公司之事務時,侵占聲請人
      里洋公司之貨款,嗣經聲請人乙○○發現後,並於88年9
      、10月向被告催討後,被告始於90年10月22日返還三十六
      萬五千元,仍侵占七十四萬六千六百五十四元;
   (五)被告利用擔任會計之機會,自行成立青木企業社後,冒用
      聲請人乙○○名義,未經同意,擅自將該企業社設於聲請
      人乙○○所有坐落於台北市○○區○○街一九九號,足生
      損害於聲請人乙○○,並致使聲請人乙○○「受有稅法上
      之損害」。
    因認被告涉有竊盜、偽造文書、侵占等罪嫌云云。本件經台
    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檢察長發回續行偵查後,檢察官認仍應為
    不起訴處分(93年度偵續字第13號),嗣經台灣高等法院檢
    察署檢察長於93年8 月31日以93年度上聲議字第2263號處分
    書認再議為無理由而駁回在案。
三、聲請交付審判意旨略以:(一)被告確曾先後於90年8 月23日、
    9 月12日提領聲請人乙○○設於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南港分行
    帳戶之一百三十六萬元、五千三百元,此為被告所不否認,
    僅辯稱:聲請人乙○○設立青木企業社時向伊借款一百萬元
    ,遂以伊名義開設該企業社,所借款項伊分三次付予聲請人
    乙○○云云。然聲請人乙○○建物所有權狀係擺放於台北市
    南港區○○街199 號辦公室櫃子內,與青川公司等公司執照
    擺放在一起,被告可趁聲請人乙○○外出不注意時,私下影
    印建物所有權狀,因此被告取得聲請人乙○○建物所有權狀
    實非難事,被告係在聲請人乙○○完全不知情之情況下,設
    立青木企業社。就此聲請人乙○○曾聲請傳訊證人即被告之
    友人張良純、林美珠等人,但檢察官未予傳訊,即率認聲請
    人乙○○係同意並提供建物所有權狀予被告。(二)苟如被告所
    辯,伊出借一百萬元予聲請人乙○○,然按青木企業社之投
    資額僅為二十萬元,何以竟需借一百萬元予聲請人乙○○?
    且所出借款項高達一百萬元,不論被告係分一次抑三次付予
    聲請人乙○○,焉有可能不用匯款,而單以現金給付?況且
    被告竟未要求聲請人乙○○書立任何憑據,被告所辯顯難採
    信。(三)聲請人乙○○自始至終未收取被告所稱「面額三十六
    萬五千元,發票日九十年十月二十二日」之支票,檢察官非
    但未向相關銀行函查,更錯誤地逕認聲請人乙○○已承認收
    取該支票票款,尤難令聲請人乙○○甘服。(四)聲請人乙○○
    於88年2 月26日自前揭辦公室抽屜內取出陽信銀行成功分行
    帳號1301─006664─3 號帳戶之存摺、印章及金融卡交被告
    提領二萬元借予被告後,被告因此知悉置放存摺、印章之所
    在,其後被告竟趁聲請人乙○○不注意,竊取前揭存摺、印
    章後,於同年3 月25日至上開分行,在取款憑條上偽造聲請
    人乙○○之簽名及盜蓋印章,盜領十七萬元,存入聲請人乙
    ○○不知情開設之台北銀行玉成分行帳戶中,嗣再領出,供
    己花用。被告於88年3 月25日向聲請人乙○○佯稱要向台北
    銀行玉成分行借款三萬元,要求聲請人乙○○擔任保證人,
    聲請人乙○○在不知情之下,簽寫不明文件開設帳戶,被告
    並因此執用上開帳戶之存摺、印章,陸續偽造聲請人乙○○
    名義取款條,聲請人乙○○事後才發現係銀行開戶文件,始
    知受騙。檢察官未就被告盜領十七萬元部分加以調查,即遽
    以二萬元部分非被告所竊,即率斷被告於盜領時亦未竊取聲
    請人乙○○之存摺、印章,顯有以偏蓋全。另苟聲請人乙○
    ○確曾委託被告領取十七萬元,則何須大費周章地要求陽信
    商業銀行調取該部分之取款條,檢察官僅需函詢該銀行聲請
    人乙○○確曾要求陽信銀行調取該部分取款條,即可證明聲
    請人乙○○確不知情,惟檢察官竟未調查,徒以未扣得該存
    摺、印章,即認為無從證明係被告所竊取,顯有應調查之事
    實未予調查之違誤。(五)被告領取前開十七萬元後,雖將之存
    入聲請人乙○○前述台北銀行玉成分行帳戶內。然該帳戶既
    係聲請人乙○○不知情所開設,且相關存摺、印章為被告所
    完全掌握,被告可隨時提領,被告將已盜領之十七萬元現金
    臨時先行存入該帳戶內以免遺失,亦為事理之常,檢察官遽
    以認定被告無侵占行為,失之主觀。(六)聲請人乙○○與被告
    父母為世交,兩家交情甚深,因而於88年2 月26日借二萬元
    予被告,復於同年3 月25日距離借款未滿一個月,亦即未到
    被告原承諾扣薪還款之期限,基於兩家情誼,允諾為被告三
    萬元貸款之保證人,並基於信賴被告,於匆忙中未予詳問銀
    行人員即於文件上簽名,此於不黯法律之市井小民亦屬常見
    ,檢察官遽為不起訴處分之理由,實有違誤。(七)前述台北銀
    行玉成分行帳戶係被告在聲請人乙○○不知情之情況下,以
    聲請人乙○○名義開設,被告並偽造聲請人乙○○名義開具
    存款、提款憑條而為存提款,被告所為已涉偽造文書罪嫌,
    聲請人乙○○於偵查中曾提出該銀行之對帳單及被告所偽造
    開具之三張取款憑條,檢察官未詳查該帳戶內存、提款資金
    流向,且未於不起訴處分書內敘明理由,即逕為有利被告之
    處分,實難令聲請人甘服。(八)財政部國稅局雖曾於89年間寄
    發綜合所得稅核定通知書通知聲請人乙○○,但因帳目為聲
    請人乙○○之妻王麗玉所管理,而該國稅局通知經王麗玉收
    執後即交會計師列帳,聲請人乙○○並未見到,因此聲請人
    乙○○彼時對於已遭被告開設台北銀行帳戶一事確不知情,
    為此聲請人乙○○曾聲請傳訊王麗玉出庭作證,檢察官亦未
    置理。(九)聲請人乙○○並未收受證人莊清泓所交付之貨款,
    針對貨款之收取及流向,應予詳查,且莊清泓為被告之兄,
    證言未經具結,難免存在偏頗之虞。(十)聲請人請莊清泓販賣
    抽水機,買主所給付之貨款支票上苟載明青川公司或里洋公
    司為受款人者,則須分別存入青川公司或里洋公司帳戶後才
    可取款,苟貨款支票未載明受款人者,則莊清泓即可提示取
    款。為避免帳務混亂,聲請人乙○○乃與莊清泓約定,支票
    上載有青川公司或里洋公司為受款人者,青川公司或里洋公
    司於收到貨款支票同時,聲請人應開立同額支票予被告統一
    列帳,嗣每二、三月再總會帳計算被告應付予聲請人之貨款
    金額。經查,「面額三十六萬五千元,發票日九十年十月二
    十二日」之支票,與買受抽水機之客戶將富建設股份有限公
    司(下稱將富建設公司)所開具之支票(票號BA0000000 )
    面額完全相符,就此至少可以證明:將富建設公司所支付之
    貨款,一直由被告占領持有中,且被告並未給付聲請人分文
    貨款。是原檢察官及高檢署完全未盡調查之能事,率爾為不
    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令人不服,為此依法聲請交付審判等
    語。
四、再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其犯罪事
    實,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 項定有明文。查本件原不起訴
    處分書及再議處分書依卷附資料係認定:
    (一)本件聲請人乙○○指訴被告竊取聲請人乙○○之陽信
          銀行帳戶之存摺及印章部分,已據被告否認在卷,且
          聲請人乙○○於檢察官偵查時供稱:被告88年2 月26
          日所領之二萬元係聲請人乙○○告知被告密碼,並交
          付存摺、提款卡及印章予被告,囑被告前去提領,事
          後存摺、印章及提款卡皆返還予聲請人乙○○等語(
          詳見92年度偵字第6375號第96頁),聲請人乙○○指
          稱陽信商銀存摺及印章遭竊云云,已與事實不合。
  (二)聲請人乙○○指訴被告竊取、侵占其於陽信銀行帳戶
          內之二萬元部分,訊據被告堅決否認此項犯行,辯稱
          :88年2 月26日、3 月25日所提領之二萬元、十七萬
          元,均是聲請人乙○○委託伊提領,伊已交聲請人劉
          金木,該十七萬元部分係存入聲請人乙○○所開設之
          台北銀行玉成分行帳戶等語。經查,前述二萬元部分
          ,聲請人乙○○提起告訴初時,雖一再指訴係遭被告
          竊取,然經檢察官一再詳問其中細節,始供承:係伊
          囑被告前去領款,但被告事後未交款項予伊,伊向被
          告索還時,被告請求借予該款項供其繳納貸款,伊同
          意自被告薪水中扣還等語(詳見92年度偵字第6375號
          第96頁),足見聲請人乙○○之指訴內容前後不一致
          ,其其餘指述內容之真實性如何,已不能盡信。且依
          聲請人乙○○其後之陳述供稱:前述二萬元,伊同意
          扣被告薪水等語,就此部分退步言之,縱認聲請人劉
          金木此項供述為真,則該二萬元已因聲請人乙○○之
          同意出借,而屬被告所有,被告並無易持有為所有之
          問題,自與侵占罪之構成要件有間,至於聲請人劉金
          木事後是否確自薪水扣還該款項,至多僅是民事債權
          債務爭執,與聲請人乙○○所指訴之竊盜、偽造文書
          、侵占等均屬無涉。
    (三)聲請人乙○○指訴被告竊取、侵占前述陽信銀行帳戶
          內之十七萬元,並詐騙聲請人乙○○開立台北銀行玉
          成分行之帳戶部分,已據被告否認在卷,有關前述十
          七萬元部分之辯解,已如前述。且按,告訴人之告訴
     ,係以使被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是其陳述是否與事
     實相符,仍應調查其他證據以資審認,最高法院52年
     台上字第1300號判例可參照,是僅告訴人之指訴,若
      無其他積極證據證明被告犯罪,仍應認罪嫌不足,而
     不得加以起訴。經查,雖聲請人乙○○再三指訴被告
     竊取其陽信銀行之帳戶之存摺及印章,盜領前述二萬
     元、十七萬元,並詐騙其於開立台北銀行玉成分行帳
      戶之文件簽名,及竊取聲請人乙○○之印章作為開戶
          印鑑章;於聲請交付審判狀內復指稱被告竊取其所有
          之所有權狀以私設青木企業社,台北銀行玉成分行帳
          戶及相關存摺、印章全由被告一人掌握,被告盜領前
          述十七萬元後,自有可能將之存入該帳戶云云,此均
          屬聲請人片面之指訴,揆諸前揭判例意旨,已不能作
          為有罪之唯一證據,而遍查全卷尚無資料足以佐證被
          告確有聲請人乙○○所指訴之犯行,更何況聲請人劉
          金木之指訴內容有前述瑕疵,就開立台北銀行玉成分
          行帳戶一節,其初時供稱:伊無該帳戶,事後復改稱
          :伊雖簽名,但不知情云云,其供詞再度反覆,更難
          採信。況且聲請人乙○○前揭事後改稱之詞,核與銀
          行實務及一般事理亦屬不合,亦不足採。另財政部國
          稅局於89年間寄發綜合所得稅核定通知書通知聲請人
          乙○○其應退稅之金額,該通知書上所載其課稅所得
          額之細項資料中,即有一筆所得為「台北銀行玉成分
          行之利息所得一千二百九十三元」,已為聲請人劉金
          木所不爭執,其於交付審判聲請狀內雖辯稱:因帳目
          為伊之配偶王麗玉所管理,而王麗玉收執後不以為意
          ,逕行交會計師列帳云云,此仍屬聲請人乙○○單方
          說詞,姑不論王麗玉為聲請人乙○○之配偶,其證詞
          有迴護聲請人乙○○之虞,退步言之,縱認聲請人劉
          金木對於前開核定通知書確不知情,仍不足逕論台北
          銀行玉成分行之帳戶確係被告所詐騙盜開,檢察官因
          認無傳訊王麗玉作證之必要,而未予傳訊,於法並無
          未合。
  (四)聲請人乙○○指訴被告竊取、侵占其台北國際商業銀
          行南港分行存摺、印章及該帳戶內之一百三十六萬元
          及五千三百元部分,訊之被告雖坦承提領及將前述款
          項轉帳至伊帳戶內,但堅決否認有此部分犯行,辯稱
          :88年12月間聲請人乙○○為另設青木企業社,向伊
          借款一百萬元,故以伊名義設立,嗣後因聲請人劉金
          木付不出伊之薪水,要伊離職,伊乃向聲請人乙○○
          索還前述借款,包含利息約一百三十六萬多元,因聲
          請人乙○○無錢可還,乃載伊至司機公會申領其勞保
          退休金,至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南港分行開設帳戶,將
          印章、存摺交伊,聲請人乙○○嗣將勞保局所開票據
          存入聲請人乙○○新開立之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南港分
          行供伊提領等語,其所辯內容核與證人詹清福所證:
          被告先後向其借款三次共六十萬元,以轉借予聲請人
          乙○○等語,及檢察官向勞保局、台北國際商業銀行
          南港分行函查有關聲請人乙○○前揭帳戶內一百三十
          六萬多元之來源、勞保局給付時間、存入時間結果,
          均屬相符。而聲請人乙○○雖否認其事,然前述金額
          高達一百三十六萬多元,且係聲請人乙○○之勞保退
          休金,該款項對聲請人乙○○應至為重要,而被告係
          於90年8 月23日、9 月12日提領或轉帳,聲請人劉金
          木旋於90年10月17日以遺失存摺為由申請補發,苟被
          告確實竊領前述款項,聲請人乙○○於辦理存摺補發
          時必可發覺上情,但聲請人乙○○竟稱沒有發現,更
          未於斯時報警處理,迄於91年7 月10日始以存證信函
          請求被告處理,顯與常情相悖。更何況被告於90年10
          月22日交付聲請人乙○○面額三十六萬五千元、發票
          日九十年十月二十二日之支票一紙一節,已據聲請人
          乙○○於93年3 月26日檢察官訊問時供承在卷(詳見
          93年度偵續字第13號第134 頁),聲請人於交付審判
          聲請狀第8 頁否認聲請人乙○○承認一事,並指摘檢
          察官「錯誤地逕認告訴人已收取該支票票款」云云,
          容有誤會。且該支票確已存入前揭台北國際商業銀行
          南港分行聲請人乙○○帳戶,有聲請人乙○○所提出
          之存摺影本在卷可查(詳見93年度偵續字第13號第19
          6 頁),益證交付審判聲請狀主張聲請人未收受該支
          票云云,與事實不符。而此支票業據被告供稱,因聲
          請人乙○○由被告提領其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南港分行
          帳戶內之一百三十六萬元五千三百元,作為之前向被
          告借款一百萬元所清償之款項,嗣後聲請人乙○○一
          再向人抱怨被告利息拿三十餘萬元,利息過高,被告
          才將尾數之三百元去掉,又歸還三十六萬五千元等語
          ,而前述支票金額確與上開前揭被告所轉帳及提領之
          一百三十六萬五千三百元之尾數「三十六萬五千三百
          元」僅差三百元,被告雖不能提出證據積極證明出資
          一百萬元給聲請人乙○○,然被告與聲請人乙○○兩
          家原本世交,被告復受僱於聲請人乙○○,彼時雙方
          情誼甚深,已經交付審判聲請狀陳明在卷,被告借款
          予聲請人乙○○,未要求書立借據,亦未悖於常理,
          被告所辯內容尚無何暇疵。而聲請人乙○○所指稱之
          內容卻有前述諸多不合理之處,自難僅以被告曾提領
          前揭前述款項一事,即遽認未經聲請人乙○○之同意
          ,而為盜領。
  (五)聲請人指訴被告侵占聲請人青川公司、里洋公司之貨
          款一百十一萬一千六百五十四元部分,除已據被告否
          認在卷,及證人莊清泓於93年3 月4 日證稱:伊未曾
          交錢予被告,伊亦無印象曾將貨款支票交予被告,請
          被告代為兌領等語,該次證詞確已依法具結(結文詳
          見93年度偵續字第13號第116 頁)外,聲請人所指訴
          將富建設公司、神將工程有限公司、一鼎工程股份有
          限公司、新億營造股份有限公司之付款支票四張,經
          檢察官函查國泰世華銀行光復分行、第一商業銀行桃
          園分行結果,分由青川公司、莊清泓、里洋公司提示
          兌現,聲請人所指訴之客戶付款支票,均非存入被告
          之帳戶,自難認被告有何侵占前述款項犯行。交付審
          判聲請狀指摘檢察官未令證人莊清泓具結及未函查貨
          款資金之收取及流向,亦屬誤會。另交付審判聲請狀
          內所主張:告證二之支票面額六十六萬五千六百八十
          一元,乃與買受抽水機之客戶將富建設公司所開具之
          支票(票號BA0000000)面 額完全相符,至少可以證
          明:將富建設公司所支付之貨款,一直由被告占領持
          有中,且被告並未給付聲請人分文貨款云云。經查,
          93 年 度偵續字第13號第195 頁受款人為被告之支票
          ,金額固為六十六萬五千六百八十一元,與將富建設
          公司所開具之支票(票號BA000 0000)面額相同(93
          年度偵續字第13號第98頁、第100 頁、第101 頁),
          然二者之發票日各為88年10月17日、88年10月12日,
          尚難遽認為同一筆款項,而逕認被告侵占該款項。
    (六)查青木企業社係被告以自己之名義申請設立,迄於92
          年12月19日撤銷登記止,均無變更情事,則無法逕認
          聲請人乙○○有何稅法上之損害。至聲請人乙○○於
          交付審判聲請狀內所指訴被告竊取其所有坐落於「昆
          陽街一七一巷五弄十一號」之建物所有權狀影印,然
          後據而申請設立云云,並無證據足以佐證,要屬告訴
          人一方說法,依法亦不得盡信。
    (七)至聲請人雖聲請傳訊證人張良純、林美珠二人,但聲
          請人迄未釋明傳訊該二人之待證事實為何,及該二人
          之證詞與待證事實有何關連性,檢察官因認縱經傳訊
          仍不足證明被告有前述竊盜、侵占或偽造文書犯行,
          故而未予傳喚;另聲請人乙○○事後縱曾請求陽信銀
          行調取取款條,及聲請人指訴被告前述犯行時間,依
          聲請人之供述,被告擔任聲請人之會計,被告因而受
          聲請人之委託而代為提領前述帳戶內之款項或為轉帳
          ,衡情難謂未合,縱使函查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南港分
          行之資金流向,仍均不足以遽論被告確有前揭聲請人
          所指訴之犯行,檢察官未予傳訊或函查,於法尚難認
          有違。
五、本件聲請人雖執前揭理由認被告涉有竊盜、侵占、偽造文書
    等罪嫌,而向本院聲請交付審判,然台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
    署檢察官所為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檢察長處
    分書,已就聲請人告訴內容予以斟酌,並論述所憑證據及其
    認定之理由,俱如前段所述,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前開偵查
    卷宗核閱無誤,原處分所載證據取捨及事實認定之理由,尚
    無違背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之情事,參諸法院辦理刑事訴訟
    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34 點規定,是原檢察官及台灣高等法
    院檢察署檢察長以被告犯罪嫌疑不足,分別予以不起訴處分
    及駁回再議之聲請,並無不當。是聲請人請求將本件交付審
    判開始進行審判程序,自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李  育  仁
                                  法  官  黃  潔  茹
                                  法  官  姜  麗  香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  玉  珍
中  華  民  國  94  年  4   月  12 日




歡迎光臨 終身學習:智慧電子(物聯網)含金融證卷 (http://finance.freebbs.tw/)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