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YouTube、土豆網與 Now.in 的不同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77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3-6-20 12:16 
60.248.103.92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YouTube、土豆網與 Now.in 的不同March 6th, 2012 by Jamie | 切換為細明體 | 切換為正黑體




「關掉它。」
我聽著命令的語句,帶著無限的驚恐,用我顫抖的雙手在一堆闖入我房間的陌生人面前敲了指令殺死了我的親生女兒 Now.in,看見網頁伺服器停止運行的瞬間,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當時的心情….
我一直以為法律的目的是在保護好人,然而那天證明我錯了,法律是在保護懂法律、玩法律,甚至能修改法律的人,而難道只因為這樣那些不懂法律的人就該死嗎???? 創新錯了嗎???
看著 Now.in 創辦人 Victor 的這段話,我心中感到無比的痛楚。很想為他做些什麼,很想為 Now.in 做些什麼,很想為未來所有跟他一樣想要開發出更棒音樂服務的創業者做些什麼,但我得說,在此刻,我感到非常非常的渺小。比起大多的創業團隊,appWorks 的資源已經比較豐富,但是要到能夠去遊說立委、政府,我們離 IFPI 這種真正的財團還差得很遠。
想過要發起一人一信行動,但這個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基本上沒有任何意義。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裡把最核心的問題點出來,然後讓大家一起來想想將來有一天,等我們長大了,有什麼我們能夠改變的。
最核心的問題,就在於「YouTube」、「土豆網」與「Now.in」這三家公司的不同。
YouTube 是 2004 年在美國起家的線上影音網站,創辦人之一是在台灣子弟,被遠見雜誌譽為大神的陳士駿,土豆網則是 YouTube 在中國的孿生兄弟,只比 YouTube 慢 2 個月上線,一樣是做線上影音。重點是這兩個網站的絕大多數影片,都不是由站方製作,而是讓使用者自行上傳。而可想而知的,是它們在營運初期,都累積了大量的「問題影片」,更確切的說,是「有版權問題的影片」。
沒錯,這兩個網站與 Now.in 的差別,只是在影音和音樂的不同,但內容分享的模式,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情境。時間快轉到今日,YouTube 在 2006 被 Google 買下之後,已經快速成長為全球第三大網站,被喻為 Google 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收購。土豆也在去年底上市,目前是全球前 50 大,中國前 20 大的網站。
奇怪,既然滿是「問題版權影片」,這兩個網站怎麼都沒有被抄掉?這,就是它們與 Now.in 最大的不同。YouTube 生長在北美,在面對滿門抄斬的威脅時,選擇了加入 Google 的保護,最後不但生存了下來,還不斷壯大,讓版權主反過來得和它合作。土豆網生在所謂「專制」的中國,但共產黨的政府,卻還是能給土豆很多空間,去和版權主協商,達到三贏的局面。
現在問題來了,我們生長在台灣,既沒有大網路公司可以靠行,也沒有「先情、後理、再法」的政府,所以 Now.in 和 Victor 淪落到今天這種的田地。從小,課本教我們大陸同胞「身在水深火熱之中」,等著我們去解救。長大了之後才知道,真正身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是我們這群小島上的窮創業者。歡迎來到中華民國,英明的領袖、大有為的政府,我祝你們萬歲、萬萬歲。
(Photo via Za Rodinu, CC License)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始申請

http://mrjamie.cc/2012/03/06/now-in/comment-page-1/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77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3-6-20 12:23 
60.248.103.92
合法版權經營當道 「Now.in」不起來(2012/3/7)
記者/黃姿惠
正值創新的網路獲利模式與傳統版權之間的爭議不斷之時,台灣本土的新興網路廣播社群Now.in因遭到「侵犯著作權」以及「疑獲取不法商業利益」之控訴,而於3月2日停止服務。它曾經代表台灣進入美國Intel Challenge比賽前八強的一家公司,此次展露的機會,使得Now.in受到許多國家的歡迎。
Now.in提供民眾將自製的廣播節目透過這個網路平台分享、收聽,使用介面的語言包含英文、德文、西文、日文、與繁簡中文,打破廣播電台傳統的產業模式,成立至今不過2年,卻已經在世界各地擁有15萬以上的電台節目數量,平均每天有10萬人使用,Now.in更被期待成為廣播的「YouTube」。
網路平台上的新興產業想走出一條光明大道實屬不易,其興衰多與版權相關。不論是美國SOPA法案、Megaupload事件、中國土豆網、或是國內的NapsterKuroezPeerKKBOX,以及現在的NOW.in等,都面臨相似的問題,且成功的案例是屈指可數。但許多創業者依然前仆後繼,試圖開發新的產業模式。
上面列舉的許多平台,固然有其令使用者青睞的特色,然而,「創新」並非網路經營成功的唯一要素,願意花心思取得授權並支付對等的報酬,才是根本之道,這也是KKBOX能夠突出且獲利的原因。否則一旦涉及侵權的爭議,就像此事件的Now.in,將會被強制關閉,甚至吃上官司。


http://www.ectimes.org.tw/Shownews.aspx?id=1203070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