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在蘇格拉底以前的希臘哲學家有六派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44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4-7-20 18:29 
219.85.30.117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在蘇格拉底以前的希臘哲學家有六派,都是以發現自然的原則為主:
1. 米勒司學派(Milesians
2.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s
3.愛菲斯學派(Ephesians
4.伊利亞學派(Eleatics
5.多元學派(Pluralists
6.原子學派(Atomists



柏拉圖(Plato)、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蘇格拉底(Socrates)、
赫拉克力圖斯(Heraclitus)、
巴門尼德斯(Paemenides)以及
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

1. 米勒司學派(MILESIANS)
•這個學派中有三位代表,分別是:
•A. Thales;他認為自然的原則是「水」。
•B. Anaximander;他認為自然的原則是「無限」。
•C. Anaximenes;他認為自然的原則是「氣」。

2.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S)
這個學派的主要代表是畢達哥拉斯,他認為自然的原則是透過「數學」與「音樂」追求和諧。

3.愛菲斯學派(EPHESIANS)
這個學派中的主要代表是Heraclitus,他認為自然的原則是「火」、「變動」與「爭鬥」。

4.伊利亞學派(ELEATICS)
這個學派的兩位主要代表是Xenophanes與Parmenides。
他們都認為自然的原則是「統一」。
前者認為「神」必然是統一的,不變的。
後者認為「存在」是統一的,不變的。

5.多元學派(PLURALISTS)
這個學派的主要代表是Empedocles,他認為自然的原則是不變的,但是由
「地」、「水」、「氣」、「火」等四項元素所構成。同時,「愛」使得它們結合,「恨」使得它們分開。

6.原子學派(ATOMISTS)
這個學派中有兩位代表,Leucippus與Democritus。
他們均認為自然的原則是由極小到無法再進一步分割的粒子所組成。
所有的變化,來自粒子間的碰撞。



這些哲學派別所導致的結果為何?
答案是:Sophists,可以翻譯為「辯士」,或是「詭辯學者」。
對於自然原則為何,提出各式答案的各種學派,導致人們認為,「真理」是「說」出來的。
因此,只要懂得「修辭學」,就等於掌握「說」出真理的技巧。
擁有這種技巧的人,就是教人講話的「辯士」,但這種技巧在蘇格拉底眼中,只是「詭辯」。
蘇格拉底認為,知識無價,但是詭辯學者卻以教人說話為生,收費高昂。


柏拉圖的哲學,基本上完全在於分析這個介於「表象」與「實在」之間的區分,而分析的目的,則是透過對話中的相互詰問而達成的。我們以這種對話的方式,稱所有柏拉圖的作品為《對話錄》,但其實在對話中,柏拉圖刻意地在展顯一種辯證方法,證明在「思想交流」中,抽象事物可以因為語言的表述,呈現其為真的條件與本質。


知識是什麼?知識可以分為下列七種情況:
ABACCBADDCCEEB

   A      D            C            E           B
AB 所有知識的可能範圍。
AC 所有感知的可能範圍。
CB 所有理解的可能範圍。
AD 所有感知中,全憑想像,沒有任何真實的範圍。
DC 所有使得感知成為可能的經驗世界,適合於感官知覺查知的範圍。
CE 所有理解成為可能所依附的公理假設(例如幾何學的公理)。
EB 所有使得理解成為可能的範圍,知識的真實基礎,使哲學成為可能的範圍。
這七種情況之間的關係為:AC/CB = AD/DC = CE/EB
這個關係說明了柏拉圖的哲學目的。
A 、知識之間有高低之分,代表知識能夠與感知分享真實。(AC能為真,是因為CB AD能為真,是因為DC CE能為真,是因為EB)。
B AC 相較於CB而言,比較沒有價值,但卻是知識探求的起點。
C DC 提供AC想像的題材,但本身也只是感官察覺到的現象。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44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4-7-24 16:17 
27.105.17.215
帕梅尼德斯
( Parmenides,.540-480B.C. )

帕梅尼德斯認為現有的萬物是一直都存在的。這種觀念對希臘人並不陌生,他們多少認為世上的萬物是亙古長存的。在帕梅尼德斯的想法中,沒有任合事物來自虛無,而已經存在的事物也不會消失於無形。

不過,帕梅尼德斯的思想比其他大多數人更加深入。他認為世上根本沒有真正的變化,沒有任何事物可以變成另外一種事物。

當然,帕梅尼德斯也體認到大自然恆常變遷的事實。透過感官,他察覺到事物的確會發生變化,不過他無法將這個現象和他的理智思考畫上等號。當他不得不在依賴感官和依賴理智之間做一個選擇時,他選擇了理智。

人們常說「眼見為信」。不過帕梅尼德斯甚至在親眼見到後還不相信。他認為我們的感官使我們對世界有不正確的認識,這種認識與我們的理智不符。身為一個哲學家,他認為他的使命就是要揭穿各種形式的「感官幻象」。

這種堅決人的理智的態度被稱為理性主義。所謂理性主義者就是百分之百相信人的理智是世間所有知識泉源的人。

http://www2.hongai.edu.hk/~lm/parmenide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