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成人心理衛生課程介紹
無頭像
s6351301

註冊 2013-3-2
用戶註冊天數 4078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3-3-19 07:11 
219.85.85.145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01講-幸福的抉擇
02講-你幸福嗎
03講-幸福保單
04講-費曼與愛因斯坦誰比較幸福
05講-幸福溫床
06講-忘我-神馳經驗
07講-工作滿意
08講-自主生涯
09講-利他實踐
10講-幸福潤滑劑
11講-休閒滿意
12講-動的巧活得好
13講-創作與欣賞
14講-眼淚的禮物
15講-生離者的幸福
16講-死亡時生者的幸福
17講-瀕死者的幸福
18講-全人的幸福
http://prompt.nou.edu.tw/movies/movies_01/200111.html


語音名稱: 「成人心理衛生」語音課程介紹  
語音描述: 一、使學習者了解心理衛生和心理健康的關係。
二、使學習者了解成年期中心理衛生有關課題。
三、使學習者能應用心理衛生與適應的原則和方法促進心理健康。
四、使學習者建立積極的心理健康觀念和態度,了解生與死的意義創造幸福快樂人生。

語音長度: 5分鐘 05秒  

講次摘要
現 代 心 理 衛 生 的 根 本 目 的 , 在 於 增 進 現 代 人 生 活 的 心 理 適 應 , 和 社 會 大 眾 的 心 理 健 康 安 寧 。 心 理 衛 生 的 工 作 在 消 極 方 面 是 預 防 和 治 療 心 理 疾 病 , 積 極 方 面 是 保 持 與 促 進 心 理 健 康 , 故 而 現 代 心 理 衛 生 研 究 範 圍 和 工 作 重 點 , 主 要 有 人 格 統 整 , 人 際 和 諧 , 身 心 健 康 , 生 活 適 應 , 環 境 調 適 等 項 目 , 使 人 人 都 能 更 有 效 地 適 應 所 生 存 的 環 境 , 發 展 健 全 的 身 體 與 心 理 的 習 慣 , 在 生 活 中 避 免 衝 突 、 挫 折 , 壓 力 而 有 良 好 的 適 應 。 在 身 體 、 心 理 與 社 會 三 方 面 , 做 好 發 展 性 、 預 防 性 與 診 治 性 等 三 大 項 的 工 作。

一 、 心 理 衛 生 的 綜 合 定 義
治 療 心 理 失 常 , 預 防 心 理 困 擾 , 促 進 心 理 健 康 的 一 種學 科 、 科 學 或 藝 術 , 以 及 服 務 。 心 理 衛 生 的 目 的 在 消 極 方 面 是 矯 正 不 良 的 適 應 , 和 治 療 各 種 心 理 的 疾 病 ; 積 極 方 面 是 提 供 各 種 適 當 的 環 境 , 發 展 健 全 的 人 格 和 良 好 的 習 慣 , 改 進 個 人 的 適 應 , 以 達 到 自 我 實 現 以 及 全 民 健 康 。

二 、 心 理 健 康 的 特 徵
1 . 積 極 的 自 我 概 念 。
2 . 對 現 實 有 正 確 的 知 覺 。
3 . 和 諧 的 人 我 關 係 。
4 . 自 我 控 制 情 緒 。
5 . 人 格 完 整 。
6 . 樂 於 工 作 。
7 . 平 衡 過 去 、 現 在 和 未 來 的 比 重 。

三 、 心 理 衛 生 的 工 作 範 圍 視 組 織 的 不 同 而 定
四 、 心 理 衛 生 的 工 作 內 容 可 分 為 三 種
1 . 初 級 預 防 。
2 . 次 級 預 防 。
3 . 三 級 預 防 。

五 、 常 見 的 成 人 心 理 衛 生 有 關 議 題
成 年 期 的 心 理 衛 生 依 成 人 身 心 發 展 的 變 化 , 分 為 成 年 前期 , 成 年 中 期 和 成 年 晚 期 。
( 一 ) 成 年 前 期 :
常 見 的 心 理 衛 生 的 問 題 可 分 成 婚 姻 、 為 人 父 母 教 養子 女 、 職 業 、 心 理 等 方 面 加 以 探 討 。
( 二 ) 成 年 中 期
由 中 年 心 理 危 機 、 婚 姻 、 性 、 退 休 等 方 面 加 以 探 討 。
( 三 ) 成 年 晚 期
分 為 功 能 減 退 的 不 安 、 生 活 孤 單 寂 寞 , 喪 偶 的 哀 傷 反 應 和 害 怕 死 亡 等 。

六 、 幸 福 和 心 理 衛 生
「 幸 福 心 理 學 」 的 作 者 , 阿 蓋 爾 ( Argyle ) , 他 發 現 測 量 幸 福 的 共 同 因 子 是 整 體 滿 意 度 , 所 包 括 的 範 圍 是 工 作 、 婚 姻 、 健 康 和 自 我 實 現 。 第 二 個 向 度 是 幸 福 的 情 緒 層 面 , 就 是 高 興 和 其 他 正 向 的 情 緒 , 第 三 個 向 度 是 「 心 理 上 的 苦 惱 」 , 就 是 對 於 不 幸 福 感 、 憂 鬱 和 焦 慮 的 評 估 , 最 後 因 素 是 「 健 康 」 。

陳如山老師提供
二.課程介紹

課程名稱:成人心理衛生
開設學系:社會科學系
學類:心理類
學分數:2
必(選)修:選修
課程類別:專門
開設學期:101學年度下學期(102年2月)
教材型態:語音
播授管道:教學入口網站「數位學習平台」
      教育廣播電臺
面授次數:4
教學設計及媒體委員:胡珮瑛老師
教學目標:
一、使學習者了解心理衛生和心理健康的關係。
二、使學習者了解成年期中心理衛生有關課題。
三、使學習者能應用心理衛生與適應的原則和方法促進
  心理健康。
四、使學習者建立積極的心理健康觀念和態度,了解生
  與死的意義創造幸福快樂人生。
課程概要:
一、心理衛生的意義、工作範圍和內容。
二、成年期的心理發展與衛生。
三、親密關係的建立與幸福的關係。
四、工作和休閒的平衡與幸福的關係。
五、生命意義的體會與死亡的接受。
六、全人的存有和幸福的關係。
須具基礎知識:具高中 (同等學力) 程度者。
教科書:本校自製教科書

http://prompt.nou.edu.tw/main3-1.php?sno=9

章節目錄

緒 論
 第一節 心理衛生的意義和工作範圍
 第二節 常見的成人心理衛生有關議題
 第三節 幸福和心理衛生
第一章 愛與性
 第一節 愛在心裡口難開  
 第二節 相愛容易相處難  
 第三節 性福與幸福
第二章 婚 姻
 第一節 為什麼要結婚  
 第二節 婚姻衝突時怎麼辦  
第三章 親子關係
 第一節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第二節 龍生龍、鳳生鳳
第四章 有償工作
 第一節 工作叢林
 第二節 樂在工作
第五章 退休
 第一節 沒人需要我了嗎(退休及退休態度)
 第二節 生命第二春(退休生涯規劃)
第六章 無償工作
 第一節 困惑中的志願者
 第二節 志工也會衝突
第七章 休閒活動
 第一節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二節 閒不下來
第八章 休閒運動
 第一節 要活就要動
 第二節 為什麼不運動
第九章 休閒藝術
 第一節 藝術休閒是昂貴的奢侈品
 第二節 常見的藝術休閒活動
第十章 生命中無可逃避的分離
 第一節 情感連結的破裂與重建
 第二節 難以承受的告別
第十一章 生命的意義
 第一節 為什麼活
 第二節 為什麼死
第十二章 全人的存有
 第一節 你幸福嗎
 第二節 你活得完整嗎
http://prompt.nou.edu.tw/main3-2.php?sno=9&type=3

摘要


緒 論
  心理衛生在消極方面是治療心理失常,預防心理困擾,在積極方面是促進心理健康的一種學科,科學或藝術及服務。心理健康的人所具有的特徵是有積極的自我概念,對現實有正確的知覺,和諧的人我關係,能自我控制情緒,人格完整,樂於工作,平衡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比重。
  心理衛生的工作範圍可由世界心理衛生協會、美國全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等所議決的內容得知梗概。心理衛生的工作內容可由三個原則來進行,包括初級預防、次級預防和三級預防。
  常見的成人心理衛生有關議題,分由三個階段加以探討,即成年 前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所探討的範圍包括婚姻和家庭、工作和退休、老化、面臨生命終止等常見的心理健康和適應的課題。
  雖然現代社會存在著有礙心理健康的因子,然而人人都有權利追求幸福快樂,從家庭、工作和休閒中獲得平衡,在精神、情緒、心靈、肉體各層面都有整體的生活滿意感而享受到幸福的人,才能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研究發現,生命三大領域,包括社會關係、工作和休閒是生活最滿意的三個主要成分。本文介紹一些研究幸福的重要發現,正向情感來源、每日生活滿意來源、好心情的原因、快樂的主要來源、 正向心情的影響等。最後,我們建議以幸福計畫或幸福生活的處方箋來過著幸福的生活。

第一章 愛與性
  成年人在社會面的需求,需要開始獨自面對現實世界,想要成家、立業、實現人生藍圖的話,就必須積極地與外界接觸,逐步建立起個人親密關係的心理與生理需求。親密關係的成敗關鍵,依照順序應該是從兩性吸引開始拉開序幕,再利用人際親密能力建立起友誼與愛情,並維繫這份情誼。但也有些人因為(1)與對方有關的互動性因素,或是(2)與對方無關的非互動性因素,而造成關係的破裂。還有些人,缺乏人際親密能力而無法順利開始建立起親密關係的人,往往可能會成為單戀者。有關係破裂危機的人,以及無法開展親密關係的單戀者,都可以藉由自信與人際親密能力的提升,而獲得改善,建立與維持滿意的親密關係有助於促進主觀幸福感。
  性是愛的延伸,人們會因為個人的「價值成熟」、「心智成熟」、「經濟成熟」、「社會風氣的開放」、「伴侶的態度」,而刺激了自己的情慾,引起情慾的躍動。廣義的性除了性器官接觸的性行為之外,還包括了心理滿足、親密、滿意及溫馨等感受。可藉由經常溝通、不作比較、分享需求、適切引導、說明當下的喜好、不斷地嘗試新技巧與尋求專 業協助等來改善性態度與性行為,並提升性生活滿意度,以及主觀幸福感。

第二章 婚 姻
  愛情是大多數人結婚的原因,但卻有些人對婚姻缺乏信心,又希望跳脫傳統的婚姻觀,而維持獨身或寧可同居也不結婚。婚姻能不能成功,首先受到婚姻伴侶對婚姻的信念影響,如果對自己或婚姻關係有不理性看法的人,婚姻成功的可能性當然較低。擁有命運信念的人,在關係一開始形成的時候,就會想去評估這段關係是否會成功,如果感到不會成功,就很容易放棄。而有成長信念的人,能藉由克服所面 對的困難來維持關係。相信婚姻關係會成功的人,傾向於強調與表現 親密、外在因素、熱情與個性等有益於婚姻維繫與品質的特性。結婚之後,常因價值觀與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而引起衝突。婚姻衝突的因應策略大略會有三個方向:壓抑導向(包括:否認衝突話題的存在、轉移話題、講笑話以取代衝突的討論)、解決問題導向(包括:以中立的態度描述問題、顯露誠懇的樣子、表達瞭解、正向回應、尋求社會支持)、以及情緒導向(包括:怪罪對方、敵視問題、表現拒絕的態度)等,解決問題導向策略對於婚姻穩定及滿意有所助益,其他兩個導向的策略則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婚姻衝突時的溝通內容與溝通方式影響夫妻雙人關係的適應,溝通時的語言與非語言的內容,對溝通品質有密切的關係。意見一致、凝聚、滿意、情感、緊張與調適姻親關係、工作與家庭角色等,是夫妻雙方在婚姻持續的過程中,應該達到並維 持的共同目標。美滿婚姻有四大類型:浪漫型婚姻、拯救型婚姻、夥伴型婚姻及傳統型婚姻,這四種婚姻類型,都各有優點,也都潛藏著「反婚姻」的危機,婚姻衝突時,若因應不得當,可能造成名存實亡的婚姻狀態。所以夫妻在婚姻過程中都必須一再地調適,共渡難關,針對這個挑戰,夫妻雙方應盡力達成美滿婚姻的任務。與配偶建立的親密情感包含了感激、欣賞、親近及契合之情,彼此相生相長,在婚姻中建立相互依存的情感連結,能使得個人獲得安全、幸福與滿足的感受。

第三章 親子關係
  家庭是個人接觸最早,相處最久,而且影響最深的環境。個人與家庭的其他成員相互提供情緒、身體及經濟的扶持,共同許諾與分享親密、資源、決策及價值。隨著時代的轉變,現在已經包容各種不同的家庭類型,例如非傳統的單親家庭、雙生涯家庭、無子女家庭都可列入家庭的定義之中。當然各種類型的家庭都有它的挑戰與調適的重點。如何正確地教養出身心健康、積極開朗的下一代,也成為成人的焦慮之一。想要消除或降低這項焦慮,有賴於父母提供子女適切的教養,協助他們順利完成各個關鍵期的發展任務。子女行為偏差的主因 應該是父母的不當教養所造成的結果,而不是父母離婚所導致之家庭解組(離婚所引起的單親家庭)。父母的教養方式既然是子女行為的關鍵性因素,為人父母的成人了解父母應當採取何種教養方式,以及如 何幫助自己採取這樣的教養方式,就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了。家長與主要照顧者的「理想我」與「真實我」的落差,以及「應該我」與「真實我」的落差,會顯著地影響他們自己的主觀幸福感,進而影響了他們教養子女的行為。因此想要讓自己和子女都更幸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藉由提升自己的自我概念,以便改善親子互動品質,協助子女順利完成各階段的發展任務,成為幸福成功的人。

第四章 有償工作
  人為了謀生或獲得關係或成長而工作,從工作中可以獲得溫飽、安全、愛與隸屬、外在自尊、內在自尊與自我實現。而與工作相關的議題中,影響心理衛生最大的,應該就是「工作滿意」。進行工作的時候,必須要跟自己以及工作場所的人、事、物不斷地互動,常常有預期的與突發的挑戰,如果自認為克服某項挑戰的難度,超過自己的能力 和自己所能獲得的有形與無形支援的總和,就會感受到緊張或焦慮的 情緒,這就是壓力。難度與能力和支援總和的落差越大,壓力就越大。長期的壓力過大對個人會有生理、心理與行為的負向影響。人們通常會以解決問題導向的策略,或是情緒導向的策略來加以因應,也有人 會兩者並用。工作滿意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感受,指工作者對其目前工作各層面的感覺、評價與情意反應。工作滿意受到工作本身及非工作本身因素的影響,工作挑戰性、趣味性、自主性等決定工作滿意的情形,也可以藉由改變認知、建立社會網絡及專業進修等,來促進工作 滿意。而對工作的滿意也會影響生活滿意,進而提高心理快樂與健康,促進整體的幸福。


第五章 退休
  退休是一種過程,是個人因為年齡或身體健康的因素,而自願或被迫退出生產角色與工作環境。退休的人經常遭遇生理、心理、社會與經濟的挑戰,常因個人性格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因應方式,造成不同的退休生涯。建議經由生理上(健康飲食與運動)、積極轉變角色、設立新目標、學習新目標、建立正向社會支持網絡、多接觸年齡相近的退休者、財務管理與面對現實等方向來調適退休。退休的過程通常可分為七個時期:遠期、近期、蜜月期、憂悒期、重組期、穩定期與終結期。退休者如能預先主動妥善規劃退休生涯,較可能擁有豐富的退休生活。但大部分的人卻很少認真地進行退休生涯規劃,這可能與欠缺退休資訊有關,所以許多學者紛紛建議辦理「退休前生涯規劃教育」。協助瀕臨退休者,從最基本的生理規劃做起,到美化生活、創造情趣,使退休生涯一切圓滿。

第六章 無償工作
  「志工」就是從事志願服務的工作的人,而志願服務是自主地以助人、利他、不受報酬的精神,採取個別或集體的行動方式提供服務,以表達對社會的積極關懷。擁有這樣情懷的人會想離職的原因,可分為與機構、個人和環境等相關的因素。當志工徘徊在離職與繼續服務的十字路口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回頭想想從事志願服務的原始動機。這些動機分為自己決定、受到別人影響、以及受到情境影響等三類動機,各類動機又包含利己、利他與互惠等三種導向,每位志工的動機,可能同時包含許多種不同的動機,形成各種不同的組合。只要強化志工的「自我效能」、「勝任感」、「服務本身即是目的」、「專注力」、「忘我」等體驗時,志工對機構的「留任意願」、「目標與價值認同」、「努力意願」程度就會變高。
  衝突是兩個或以上的個人或團體,知覺到彼此之間觀念或(與)利益的對立,而且有不同的意圖,所產生的行為與情緒反應的一種過程。在志工機構中,志工和組織以及服務的對象之間互動頻繁,很可能發生自我、人際、群體之間和組織之間的衝突。衝突的原因可分成:假衝突、事實衝突、策略衝突、價值衝突、自尊衝突、角色職責衝突、理想現實衝突、慣性變革衝突、組織運作衝突等。衝突本身沒有好壞之分,結果也會因為處理的方式而可好可壞。衝突的處理風格,分為下列五種模式:逃避/退縮、順應、競爭/高壓、折衷、合作。現在團體組織中的衝突,已經被肯定為具有正面的意義。「衝突管理技巧」分為衝突解決技巧與衝突刺激技巧,除了用來化解組織衝突之外,也用來製造衝突,使衝突成為刺激組織及人員的表現的泉源。志工經常面對建設性的衝突刺激與處理模式的話,可以促進內控信念與神馳經驗,有助於為自己贏得幸福。

第七章 休閒活動
  從事工時很長、壓力很大並缺乏休閒生活的個人,是過勞死的工作特徵。國人的年工作時數全球排名第一,應注意規劃有品質的休閒生活。休閒行為應該是不屬於工作情境、不屬於維生的活動、基於自由選擇的結果、符合自己的內在動機、以及沒有金錢報酬誘因的。學者對於休閒行為與工作之間的關係,提出了三種假設:補償假設、讓渡假設以及分隔假設。從事休閒活動具有個人、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經濟與醫療等方面的功能。有時候很想參與某項休閒活動時,往往就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因素,影響了參與該項休閒活動的意願,或讓個人無法如願參加,這樣的情況稱為「休閒阻礙」,而這些因素就稱為「休 閒阻礙因素」。休閒阻礙因素分為個人內在因素、人際間因素及結構性因素等三個階層性的因素。原來因為休閒阻礙而無法實現的休閒喜好,如果消除了休閒阻礙因素的話,就可以繼續進行了。個人的休閒滿意可以提升生活滿意,並促進幸福感。

第八章 休閒運動
  飲食精緻化、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與休閒,逐步地蠶食著國人的健康。因此國民健康局呼籲國人除了重視飲食、戒菸、少酒之外,應該還要控制體重,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健康體能位居發展全人健康的首要因素,體能良好的人,可以脫離處於健康與疾 病之間的游離危險區,進入全人健康區。透過運動休閒活動,直接可以促進健康的體能,間接可以提升個人的健康與幸福。休閒運動乃是個體利用空暇或閒暇的時間,基於個人意願,自行選擇參與之健身性或比賽性體能活動。中華民國體育學會將休閒運動分為競賽、健身、冒險、聯誼、防衛、親子、參觀等類,具有個人、家庭、社會、生活 與經濟發展等功能。休閒運動行為受到「個人」、「社會和生活狀況」、「參與機會」等因素的影響,跨理論模式可以有效地分析改變階段的行為,也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並降低「自覺運動障礙」。參與休閒運動有助於滿足人本心理學家 Maslow 所提出的各個需求層級,直接、間接地創造個人健康與幸福,以及社會的安全與福祉。

第九章 休閒藝術
  顧名思義,藝術休閒活動就是以藝術創作或觀賞作為休閒活動,藝術是情感的表現,而休閒行為是自願並帶來愉悅感覺的行為。藝術休閒活動功能有:藝術的表現與傳達功能、藝術的生活實用功能、藝術的陶冶功能,也就是藝術教育的功能等項。因為藝術是從潛意識中釋放出來的一種自發性的心象;它提供一種具體而非口語的媒介,讓個人透過它來傳達意識與潛意識的訊息,成為很有價值的改變動力;自發性的藝術創作過程,類似自由聯想的過程,可以突破習慣性的防衛機轉,描繪出最深層的潛意識內容;自發性的藝術創作,會引起創作者的焦慮,創作者面對焦慮,並且使焦慮降低到可容忍及可控制的程度,在 這個過程中,可以將潛意識的衝突帶入意識層面,而得到解決;創作者透過藝術活動,將潛意識的情感,賦予意識的具體形式,這種特性結合了夢中情境的曖昧性與完全清醒狀態的緊張性,把原先投射於潛意識層次的作品,提升到意識層次,藉由不可分割的過程,將外在與內 在的真實加以統整起來;藝術活動與夢境或幻覺不同的地方,是藝術創作者在活動過程中,扮演著主動的角色,容許自己的人格做全面性的掌控。也就是說,藝術活動是有目的而且能控制的;這就是藝術可以成為心理治療工具的理由。繪畫、文學、音樂與戲劇都是常見的藝術治療工具,作為藝術休閒活動,都可以相當平價地參與,並得到相當大的回饋,促進自己的生理、心理、社會與教育等各方面的健康。

第十章 生命中無可逃避的分離
  嬰兒渴望與母親親近的心理與行為傾向稱為「依附」。依附關係包含了三項主要的功能:尋求與依附對象的接近、把依附對象當成安全堡壘、抗議分離。被依附者離開的時候,依附者會有焦慮與悲傷的反應,依附分離的悲傷歷程分為(1)麻木,(2)懷念、尋找、生氣,(3)混亂、絕望,與(4)重組等階段。經由認清與接受失落的事實、表達內心的感受,包括悲傷與憤怒等負向情緒、逐步感受與適應缺少依附對象的生活、檢視自己的防衛機轉,並改變不良的因應模式、重建新的情感連結等,可以協助悲傷者渡過悲傷的歷程。個人面對死亡時的情緒反應分為拒絕接受、掙扎反抗與接受這三種類型。平時對死亡的態度也分為死亡恐懼與死亡接受,而面對自己死亡的瀕死者,應該完成生理、心理、 社會與精神等層面的任務,可以讓自己走得安祥、充滿希望。悲傷的家屬也應該完成哀悼的四個任務:接受失落的現實、經歷悲傷的痛苦並努力走出悲傷的痛苦、適應沒有逝者的生活環境、在情緒上為逝者找 到定位並繼續生活等,來走出悲傷的陰霾,開展新生命,積極地生活,創造自己的幸福。

第十一章 生命的意義
  人活著需要意義,如果在任何自己所做的事情中,都找不到意義、重要性、價值或理想,會引起極大的痛苦,有些成為精神官能症的患者,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生命意義分為宇宙與個人等兩重意義,是經由獲得創造性、體驗性、態度性、目的性、正當性、效益性、自尊性等價值而得來。找尋生命的意義的歷程具有「生命意義」意識前、探詢生命意義、通向領會生命意義等三個階段。而個人的生命意義可藉由利他、為理想奉獻、創造力、快樂主義、自我實現、自我超越中來加以實現。人們面對意外、疾病、失落或其他不幸的時候,經常會問他們自己「為什麼會是我?」。但是意外地,大部分人卻都找不到答案。此外,那些找到答案的人,並沒有比那些找不到答案的人表現得更好。為失落找尋意義對心理適應很重要,不過有時候因為生者與逝者原來的關係不好、成長的環境不重視情感連結、不合乎個人的「內在運作模式」及對世界的假設或信仰危機等而不找尋意義。也有人因為世界觀的破滅、自我確認的負面衝擊和發現意義過程的概念問題而找了很久,卻找不到意義,這些人應當參考學者所提供的,給面對這種情況的悲傷者的助人者的建議,幫助這些悲傷者活出意義,走出陰霾,重現生命中的陽光。

第十二章 全人的存有
  幸福感是個人主觀的經驗感受,包含認知上對整體生活的滿意評價,以及正向的情緒反應。幸福感相關理論方面則有社會比較理論、抱負水準理論、適應理論、多重差異比較理論、目標理論、活動理論、苦樂交雜理論、人格特質理論、連結理論、動力平衡理論等。可以經由提升樂觀的人生觀、積極正向的人際親密能力、工作、健康狀況與宗教等來促進幸福感。死亡的接受度高的人幸福感會比較高、生命意義感也會比較高。而生命意義感高的人,幸福感也高。所以應該正向地接受死亡,促進生命意義感與幸福感。